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燕 《油气储运》2005,(1):31-31
单元式养猪工艺的阶段划分 单元式养猪工艺不同于传统的养猪工艺,将养猪生产划分为5个阶段,建有5种不同类型的猪舍,实行流水作业。其流程如下:空怀配种舍、妊娠限位舍、产仔哺乳舍、仔猪保育舍、生长肥育车间。  相似文献   

2.
1引 言 为完成“九五”国家重中之重攻关课题──《瘦肉型猪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我公司于 1998年建成投产一座万头养殖规模的工厂化猪场。其生产工艺流程为六阶段作业:配种车间①妊娠车间②分娩车间③保育车间 ④生长车间⑤育成车间 ⑥出栏。其中保育车间的生产管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它是整个工厂化养猪工艺至关重要、承前启后、决定经济效益好坏的关键阶段。其经济技术指标要求达到如下水准: 0育成率 98%;头日增重 480~ 500g , 63日龄转栏体重达到 24~ 25kg;料重比为 1.8~ 1.9∶ 1。在投产两年多的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仔猪损失是制约工厂化养猪饲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研制的饲养设备在养猪生产中得到大量推广应用,实践证明,运用环境控制与机械工程技术来减小仔猪损失是可行的。本文从减小仔猪损失的目的出发,分析论述了产仔栏的结构特点,仔猪供暖装置和母猪单栏饲养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五、饲养管理技术   4保育车间   断奶仔猪在分娩车间经过一周的断奶适应过程后即转入保育车间进行培育。由于工厂化养猪生产多采取早期断奶,因此,转入保育车间的仔猪个体仍然很小,通常只有 7公斤~ 8公斤,仔猪的适应能力还很差。针对这些情况,保育车间在饲养管理上应保证良好的圈舍环境条件,提供营养适口的饲料、清洁卫生的饮水,精细的管理和优良的疾病防治技术等,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这些方面的技术要求来进行管理。   (1)环境条件。保证保育仔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培育好保育仔猪的重要条件,工厂化猪场保育车间采用高床…  相似文献   

5.
楼房养猪是在破解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紧缺、稳产保供任务重等问题的新形势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养猪模式。文章采用问卷访谈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江苏省内10个县区的楼房猪场调研,分别从养殖类型、猪群转移、饲料输送等饲养工艺,通风、温湿度等环境控制,以及臭气处理、生物安全管理、粪便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省内楼房养猪的主要模式,从建筑结构与工艺、建材选择、养殖工艺、成本收益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从集智攻关、科学评估两个方面对楼房养猪未来的发展布局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养猪的基本模式、技术方案及相应配套养猪技术,并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希望对当前养猪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大标准化养猪生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的规模化养猪主要有专业户和工厂化养猪两种模式。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养猪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科学养猪的要求。为适应养猪业改革的需要,正大集团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进行高密度、高效率、高质量的标准化养猪生产模式。对正大标准化养猪的优点和标准化养猪发展趋势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养猪场的养猪效益。为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养猪生产普遍采用早期断奶技术,一般实行21~28日龄断奶,与传统养猪生产的45~60日龄断奶相比,母猪年均产仔胎数可增加0.1~0.2胎,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可增加1~2头,效  相似文献   

9.
马永兰  苏世文 《北京农业》2012,(21):107-108
保育仔猪网床培育新技术是工厂化养猪生产实践研发总结出的一项先进的仔猪培育新工艺、新技术,这项技术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保育仔猪阶段成活率和63日龄仔猪个体重.从保育舍设计建筑、仔猪断奶、保育栏进猪前的准备、仔猪转栏操作、做好定时观察及时处理异常仔猪、搞好刚转栏仔猪保温控制、按照仔猪免疫程序按时搞好猪只免疫、以及搞好日常饲养管理等8个方面对保育仔猪网床培育新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现代规模化养猪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一种连续流水式生产流程,即按照养猪生产的六个环节组成一条生产线(配种一分娩一保育一生长一育成一肥育),以周为时间单位进行连续不断地生产。它的优点是每个饲养员只负责其中的一个环节或工序,这样很容易熟悉该环节的生产技术;同时便于管理人员根据不同阶段的生产状况进行计酬管理;还有利于猪的全进全出和集约化饲养。要想实现规模化养猪的这种连续流水式生产流程,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多个西南地区中、小型山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实例研究,分析并总结了西南地区山地中、小型山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的绿地结构特点和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及附属绿地的独特之处,最后针对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取品种、胎次、分娩期相近的10头待产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母猪从产前5-7 d开始,每头每天分别喂服50 g中药黄白痢散一次,产后1-2 d连喂2次,之后每隔5 d再喂一次,直至断奶.于仔猪出生后的20 d,从每窝仔猪中随机选取体重相近的空腹公、母仔猪各一头,采血检测相关指标,探讨母猪喂服黄白痢散对哺乳仔猪血液的有关生理生化及免疫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给母猪喂服黄白痢散能提高哺乳仔猪血红蛋白含量10.36%(P<0.05)、红细胞比积8.00%(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19%(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16.56%(P<0.01)、血清白蛋白含量17.97%(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31.17%(P<0.05),其他指标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垫草型母猪分娩栏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国安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664-4666
针对现在养猪生产分娩环节中的问题,结合猪的生物学特性和养猪生产特点,设计适合我国的福利性母猪分娩栏,经过应用试验表明,设计不但能满足猪的行为需求,减少应激,提高母猪和仔猪福利状况,还能提高仔猪的健康状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大白母猪利用年限相关性状的遗传结构,实现早期选种,本研究采用国家生猪产业体系华南种猪遗传评估网1998年1月至2014年8月收集的大白猪繁殖性状数据,使用DMU(V6)分析计算母猪第1胎分娩日龄、第1胎总产仔数、第1胎产活仔数、前3胎产活仔数、前5胎产活仔数、第3胎稳定性、第5胎稳定性、终生总产仔数、终生产活仔数和终生日龄间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大白母猪第1胎总产仔数、第1胎产活仔数、终生总产子数、终生产活仔数、第5胎稳定性遗传力为0.132~0.198,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前3胎产活仔数、前5胎产活仔数、第3胎稳定性遗传力为0.230~0.271,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第1胎分娩日龄、终生日龄遗传力为0.492~0.642,属于高遗传力性状。大白母猪第1胎总产仔数、第1胎产活仔数、前3胎产活仔数、前5胎产活仔数、终生总产仔数和终生产活仔数间有较强的正遗传相关,与终生日龄有较弱的正遗传相关,与第3胎和第5胎稳定性有较弱的正遗传相关。母猪初产日龄与终生总产仔数和终生产活仔数间呈一定的负遗传相关,而初产日龄与终生日龄呈强的正遗传相关。通过对母猪利用年限的遗传参数估计有望通过选育提高利用年限,通过母猪利用年限有关性状与其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有助于早期选种加快延长母猪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5.
分娩母猪母性行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仔猪的成活率,尤其是一些母性行为失常的母猪直接咬死、踩死、压死仔猪,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母猪分娩是受多种因素如神经、内分泌和胎儿等多方面影响和调控的一个复杂过程。近几年,虽然许多专家对分娩的机理进行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对造成母猪母性行为失常原因及机理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就分娩环境、机体内分泌、母猪遗传背景及产仔经验等影响分娩母猪母性行为的4个主要因素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鼻甲骨形态学(鼻甲骨周长比,TPR)测定的方法对猪萎缩性鼻炎巴氏杆菌灭活混合苗(猪克鼻)免疫效果进行评价,试验应用猪克鼻对试验组采取不同的免疫方法,A组:母猪于产前6周及分娩后2周各接种一剂量猪克鼻;B组:母猪产前6周及分娩2周时,其所生仔猪3周龄各接种一剂量猪克鼻;同时设对照组(不接种疫苗)。研究结果表明,A组有36.36%的猪鼻甲骨较正常,63.64%轻度萎缩;B组有9.10%的猪鼻甲骨正常,90.90%较正常;对照组有9.10%的猪轻度萎缩,72.70%为中度萎缩,18.20%中重度萎缩。对两种免疫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B组于母猪产前6周及分娩2周时免疫、所生仔猪3周龄再免疫的效果最佳,鼻甲骨保护力高,猪的增重加快,料肉比下降,生产性能显著提高,值得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PX-700生殖激素制剂对配种14d后的97头次母猪进行早期妊娠诊断,妊娠母猪和未妊母猪诊断的准确率均达到100%.未因以本法检测而造成妊娠母猪流产,母猪产仔率及仔猪发育均正常。检出的未妊母猪在给药5d内即正常发情,配种后受胎率和产仔率亦均正常。表明本方法具有妊娠诊断和诱发发情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分娩圈中长白、大白母猪产前、产后的卧位、卧姿和卧向进行了观察,并就母猪对分娩圈空间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猪几乎不在采食区趴卧;长白母猪在趴卧区中央趴卧的机率约为50%,大白母猪在趴卧区四周趴卧的机率为67.54%~79.28%。母猪侧卧的机率极显著超过立卧(P<0.01);长白母猪哺乳期侧卧的机率明显高于妊娠期(P<0.01);但是大白母猪哺乳期侧卧的机率与妊娠期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更愿意选择头朝外趴卧,且长白母猪的机率高于大白母猪,妊娠期的机率高于哺乳期(P<0.01)。  相似文献   

19.
调查河南省南阳市月季博览园中基因园内241个月季品种的生长习性、枝、叶、刺、花期、花量、花蕾、花瓣、花香、花径、花色、花型12个性状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当前资源现状,今后应加强藤本和微型月季系统的引种、育种力度,无刺、彩叶和珍奇色系应成为将来的育种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氯前列醇钠作为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类似物被广泛的应用于诱导各种母畜的分娩。卡贝缩宫素作为一种具有长效特性的新型催产素类样分子,有望在母猪分娩过程中替代缩宫素起到收缩子宫启动分娩的作用。试验一主要对氯前列醇钠注射部位和剂量进行研究,将母猪随机分为自然分娩组(n=74)、2 mL肌肉注射组(n=52)、2 mL后海穴注射组(n=63)和1 mL后海穴注射组(n=57)。研究结果表明,2 mL后海穴注射组的母猪分娩时间上表现更为集中,产仔持续时间最短(228 min),白天分娩比例最高(90.48%)。说明通过调整母猪注射氯前列醇钠时间、剂量以及部位等因素能够一定程度的缩短母猪产仔时间,提高母猪白天分娩率。试验二主要对卡贝缩宫素(CBT)与氯前列醇钠的联合应用进行研究,试验将母猪随机分为自然分娩组(n=81)、氯前列醇钠注射组(n=70),CBT注射组(n=67),氯前列醇钠+CBT注射组(n=64)。研究结果表明,氯前列醇钠与卡贝缩宫素联合应用能够缩短母猪产仔持续时间(205 min),并且大幅提高母猪在白天工作时间分娩比例(95.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