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木薯为大戟科木薯属植物,是热带地区第四大农作物和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广西是我国木薯主产区,木薯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60%以上。木薯可食用、饲用和作为工业原料,加工成淀粉、变性淀粉、酒精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造纸、生物质能源等诸多行业。木薯耐贫瘠、耐干旱、土壤适应范围广,光合效率高,管理相对粗放,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木薯农艺性状及块根品质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进而明确海拔梯度变化对木薯生长的影响。以木薯品种‘SC205’、‘GR4’为材料,于800~1600 m的海拔上种植。同海拔木薯的株高、茎粗、主茎高和落叶高度随时间不断增加而增加,但同时间段,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2个品种在8—10月生长最快,11月生长相对缓慢,到12月生长基本停止;随海拔梯度升高,同一木薯品种块根品质呈上升趋势,除粗纤维含量外,其他均差异达极显著;同海拔不同木薯品种间,除粗纤维含量外差异显著;块根品质含量最高多出现在海拔1400 m,最低在海拔1000 m或800 m。不同海拔下,海拔800 m、1000 m木薯生长旺盛,海拔1400 m块根品质相对较好,生产上应根据用途选择适宜的木薯种植海拔。  相似文献   

3.
石研 《现代农业》2011,(2):58-58
燕麦是禾本科草本植物,性喜凉爽、耐寒冷,适合在长日照、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的寒冷地区种植。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冷凉,种植燕麦历史悠久,在青海省海拔1600~4200米的广大地区都有种植,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的青南、黄南、海南、海北、海西及海东部分地区,皮燕麦播种面积在2万公顷以上,总产量300万千克,子粒和茎秆主要用作饲料。  相似文献   

4.
木薯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之一,在我区,近年来发展木薯蚕生产,木薯叶成了主要的饲料,所以木薯全身都是宝。木薯耐旱,比较耐瘠耐肥,病虫害少,适应性强,又是开垦荒地的先锋作物,故发展木薯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将我区各农场大面积种植木薯的丰产  相似文献   

5.
根据木薯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海拔等要素的要求,结合贵州省各个县市主要气象站点1995—2014年的气象统计资料,选取贵州省木薯栽培的气象指标(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10℃活动积温和日均温≤0℃最长连续时数),基于"3S"技术,建立木薯可种植区域热量指标与海拔的回归模型,明确贵州木薯的种植区域,得到种植气候区划。结果表明,贵州省木薯适宜种植区面积126 642.3 hm2,其中优势种植区总面积为114 683.8 hm2,主要分布在南盘江流域、北盘江流域、红水河流域、樟江流域和都柳江流域的17个县市;一般种植区总面积为11 958.4 hm2,主要分布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习水县。  相似文献   

6.
发展木薯酒精生产必须重视废液治理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木薯生物学产量大、淀粉含量高,且耐早、耐贫瘠,种植省工、投入较少。目前,我国酒精产量的1/3以木薯为原料,企业用木薯制酒精比用其它任何原料的成本都低不少。因此,木薯是生产生物酒精的首选原料。但是,要想大力发展木薯酒精生产,必须首先解决生物酒精生产废液治理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草原生态文明的建设,从而确保草原生态平衡,改善土壤资源。该文对阳泉市草原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当前草原管理中存在适宜种植草木的地区被占用,"种草养畜"与牧草种植技术相对落后,以及投资大,产业体系与保障制度不完整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耐密型玉米"东玉1号"是东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1990年至1997年成功培育的第一个玉米单交种。1特征特性耐密型玉米"东玉1号"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叶片持绿期长,株高210~220cm穗位高70~90cm,生育期100~135d,耐寒耐旱抗倒伏,抗病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籽粒纯黄,食口性好,商品价值高。苗期生长较慢,耐密性好。2栽培技术2.1种植区域2200m以下海拔区域均适宜种植2000~2200m海拔需采用地膜覆盖栽  相似文献   

9.
裸燕麦是禾本科草本植物,喜凉爽,耐寒冷,适合在日照时间长、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的寒冷地区种植。巴里坤县海拔高、气候冷凉,无霜期104天左右,非常适合燕麦种植,平均667米2产量15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木薯是广西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用途很广,经济价值较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蔗糖业生产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木薯生产将成为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广西气候、土壤适于木薯生长,木薯生产具有明显的自然优势,木薯耐旱耐瘠,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广西木薯年种植面积23~28万hm2,占全国木薯种植总面积的60%,然而,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是加工业发展滞后,木薯品种单一、老化,生产布局不甚合理、栽培管理粗放等;因此,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木薯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业,提高木薯生产的经济效益,选育、推广高产高粉木薯良种,改进木薯栽培技术,建立健全木薯种植、加工标准化技术体系,科学处理木薯加工“三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12个甜椒品种为材料,对低温胁迫下甜椒叶片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性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甜椒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甜椒叶片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不同品种间的升高幅度有所差异。根据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中椒4号’、‘多福’、‘中椒8号’‘中椒105号’为高抗寒品种,‘金华星’和‘冠军椒王’为低抗寒性品种,其他6个品种为中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12.
用原位PCR技术将木薯延长因子基因(MeEFⅠ)定位到木薯染色体上,根据MeEFⅠ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设计该基因的特异引物,以华南6号木薯根尖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表明:通过原位PCR检测发现,在木薯细胞不同时期的分裂相上均能发现1~2个荧光信号位点;通过核型分析,初步将木薯MeEFⅠ基因定位于华南6号木薯的第1...  相似文献   

13.
以东北地区植被指数数据为基础,设置了西南—东北方向、南—北方向两条生态样带,使用小波进行时空时频分析,了解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多尺度特征以及与地形、气候因素的空间多尺度关联性;应用冗余分析定量研究环境因子对归一化植被指数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波能量谱可以清晰识别归一化植被指数空间尺度结构,在西南—东北、南—北样带上,主要特征为50~70、70~160 km,归一化植被指数在西南—东北方向上的变异性强于南—北方向;小波相干图谱能够直观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与环境因子随空间尺度、空间位置变化的依赖关系,在小尺度上地形对植被空间分布起着主导作用,大尺度上气候因子为主要因素。对于西南—东北方向上归一化植被指数,降水量、海拔是其主控因子,其中降水是其空间分异的首要影响因子;在南—北方向上,气温、海拔、降水量是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主控因子,其中气温是其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萝卜产量的同时,又避免萝卜“蓝心”的发生,采用大田试验和不同的储藏方法,研究矿质元素和有机肥不同配施对萝卜产量和“蓝心”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N PK2(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鸡粪处理产量最高,达151.67 t · hm -2,显著高于NP (CK)处理;NPK1(尿素+钙镁磷肥+氯化钾)和NPK1+鸡粪处理的萝卜出现“蓝心”率分别为20.0%和16.7%,明显高于未施用氯化钾的处理,且冷藏易诱发萝卜提早出现“蓝心”现象。经土壤样品和植株样品检验萝卜心泛蓝现象属Cu离子和Cl离子含量较高,为此,提出萝卜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即萝卜种植地农家有机肥与氯化钾不要混合施用,钾肥应使用硫酸钾为佳,可采用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鸡粪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61~2010年山西62个测站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分析了山西初霜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1961~2010年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7日;其分布总体表现为北早南晚,平均初霜冻日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82。(2)M-K突变检验表明,山西近50年大部分站点的初霜日都有突变发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其分布表现为中部偏晚、北部和南部偏早的特征;突变年份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均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和-0.51。(3)大部分站点初霜冻日为推后趋势,推后幅度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北部及中东部地区,提前较多的地区主要位于南部及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趋势变化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均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和-0.37。(4)轻微、中度和重度初霜冻出现的概率分别为:62%~82%、6%~26%和4%~22%,出现最大的区域分别为:中南部和东北部、中部和北中部、西部和北中部;海拔高度与不同等级初霜冻发生概率的相关都不大,纬度对初霜冻发生概率的影响都大于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南方地区云量和云状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抽样选取赣南的赣县、南康市、上犹、信丰国家气象站2004~2011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等气候资料,分析赣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对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云状结构的影响。[结果]气候变暖对南方地区云量和云状结构正在产生影响。年平均气温升高,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呈总体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降低,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总体呈升高态势;年平均气温在低位与上一年持平时,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增多。年平均低云量山区与盆地表现形式各异。年平均气温对海拔较低的盆地区的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影响呈平缓波动形态,对海拔较高的山区的影响较剧烈;年平均气温升高对高云量的影响更大;年平均气温的降低对年平均低云量的影响更大。不同的天气形势下,低云的生消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结论]该研究为我国南方地云量和云状结构随气候变暖而变化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13年河南省信阳市各气象站气象资料,对近53年来信阳市水稻生育关键期内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3年来,信阳市水稻生育关键期高温热害年代际变化呈现"V"型趋势,即1960s和1970s较重,1980s最轻,1990s和2000s又呈加重趋势。2013年是近53年来发生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高温热害年份,其次为1966年。信阳市高温热害空间分布基本呈现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中东部地区高温热害发生较多。2001和2003年是受高温热害影响最严重,灾损率分别达到了35.3%和24.5%。随着水稻品种的不断更新,高温热害对产量的影响也在逐渐减小,但生产中对于高温热害的预警及防御工作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86~1990年在浙江省杨梅产地所测得的杨梅品质资料,结合实际观测的小气候和各气象站的资料,研究了不同坡向,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地理位置杨梅品质与气候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兰溪海拔500米范围内,杨梅酸度和可溶性固形物随海拔高度的分布呈一抛物线型,有一个酸度低、固形物高的高度范围.在浙江30°N左右的山地,与南坡相比,北坡的散射光与直射光之比的比例大,气温较低,空气湿度高,适宜杨梅生长发育,杨梅果形大、品质好.5~6月的气温、湿度与杨梅果实的酸度、固形物、糖酸比等相关性极好.本文还建立了杨梅果实品质各指标与气候生态因子的简单回归模式,比较计算值和实测值,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19.
湖北十堰烟区不同海拔高度烤烟气候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分析了湖北十堰烟区低、中、高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状况,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烤烟各生育期的平均气温、降雨量、≥10℃的积温和大田期日照时数等气候指标的权重。通过定量估算气候适生性指数(CFI),对湖北十堰烟区气候适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把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气候条件与国外烟区进行了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十堰烟区低海拔的CFI变幅为0.699~0.708、平均为0.704、变异系数为0.46%,中海拔的CFI变幅为0.634~0.688、平均为0.671、变异系数为3.65%,高海拔的CFI变幅为0.617~0.627、平均为0.621、变异系数为0.34%;CFI表现出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的趋势。不同海拔高度下气候条件与国外优质烟区的相似程度最高的是巴西(低海拔为0.995、中海拔为0.997、高海拔为0.997),津巴布韦次之(低海拔为0.993、中海拔为0.995、高海拔为0.995),与美国的相似程度最低(低海拔为0.989、中海拔为0.992、高海拔为0.992)。  相似文献   

20.
利用历史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结合海拔高度、地形差异的影响,采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来研究北京西部生态涵养区的气候资源基本状况、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综合评判涵养区气候承载能力,以期为生态涵养区建设、资源优化开发与保护、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科学的气象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涵养区出现严寒、酷暑的概率相对较低,夏季山地区域更适宜于避暑旅游。(2)涵养区总体累积降雨量适中,降雨引发的灾害相对较少,宜居性较高。(3)涵养区具有很大的气候生产潜力,生态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和价值高。(4)涵养区夏季大部分时间人体感觉舒适、全年旅游舒适期长,具有休闲、避暑、生态旅游的气候条件优势。(5)涵养区高温灾害风险较低,宜于打造宜居、宜游胜地,真正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造区域经济价值。(6)涵养区东部平原内涝风险等级较高,需提前防范,做好城市排涝工作,及时规避风险;中西部深山区泥石流风险等级较高,要加强风险隐含点的防控与排查,科学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