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提高中小面积马铃薯种植效率,2015年在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科研基地进行了小型马铃薯施肥种植机与人工种植马铃薯栽培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小型马铃薯施肥种植机播种(A)较比对照(CK1、CK2):作业效率高4倍,出苗期提前4-5天,出苗率分别高出11.11%、9.38%,现蕾期提前了2天、开花期提前了3天,产量分别高24.23%和82.49%,亩净效益分别增加89.27%和129.59%。产量分析结果:A与CK1比较差异显著,A与CK2比较差异极显著,小型马铃薯施肥种植机能显著提高中小面积马铃薯种植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引进玉米高光效复合新型种植模式,与常规种植方式比较,高光效复合新型种植模式纯收入最高,达到13 061.4元/hm~2,较高光效复合半膜种植和常规覆膜复合种植分别增收4.5%和44.3%。试验证明,玉米高光效复合新型种植模式能够进一步有效利用光、气资源,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因此在进一步试验示范总结完善配套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作为本区域玉米新型栽培模式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2014年北海市秋季豇豆密植早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4年在北海市进行秋季豇豆密植早丰试验,结果表明:2014年秋季豇豆播种至初收历时50 d,采收期历时35 d,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是10.5万苗/hm~2,折合产量达30 422.54 kg/hm~2,比种植9.0万苗/hm~2增产1 725.36 kg/hm~2,增产率6.01%,增产显著;比种植7.5万、6.0万苗/hm~2分别增产2 887.33、6 760.57 kg/hm~2,增产率分别是10.49%、28.57%,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年限与种植方式对松辽平原南部薄层黑土农田土壤改良与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分析条耕(ST)、免耕(NT)与常规垄作(CT)3 种种植方式下土壤物理性质与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种植 2 年地块,ST、NT 与 CT 处理的耕层厚度与田间持水量无显著差异,而种植 4 年地块 ST处理耕层厚度和田间持水量分别较 CT 增加 15.46% 和 30.28%,与 NT 无差异。0~20 cm 耕层土壤,ST 处理下种植 2、4 年地块土壤穿透阻力分别较 CT 增加 57.57%、42.86%,较 NT 处理分别降低 5.2%、19.22%,3 种耕作方式处理下种植 2 年和 4 年地块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均无显著差异。20~40 cm 亚耕层土壤,仅种植 4 年地块的ST 处理土壤容重较 CT 降低 11.56%,与 NT 无差异,而 ST 处理下种植 2、4 年地块的土壤穿透阻力分别较 CT 降低 5.22%、19.62%,土壤孔隙度相应分别提高 11.80%、15.92%。产量上,种植 2 年地块 ST 处理较 CT、NT 分别增产 3.62%、3.52%,而种植 4 年地块,ST 处理较 CT、NT 分别提高 16.08%、9.29%。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是条耕种植玉米实现增产的主要原因,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进一步表明,耕层厚度与耕层穿透阻力分别是种植 2 年和 4 年条件下影响玉米产量最主要的因子。【结论】松辽平原南部薄层黑土农田种植玉米,采用条耕种植方式有利于薄层黑土农田良好耕层结构构建与产量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5.
董艳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21-12922
[目的]了解浮筏种植水花生对养殖废水的净水效果。[方法]将水花生种植于浮筏上,直接置于盛有养殖废水的水池中,在种植前和种植期间分别测定废水的水温、透明度、化学需氧量、pH、氨态氮、总氮及总磷。[结果]浮筏种植水花生具有较高的净水效率,试验池的透明度上升62.1%(P0.05),化学需氧量下降50.6%(P0.05),氨态氮下降48.1%(P0.05),总磷和总氮分别下降57.9%(P0.05)和68.3%(P0.05)。[结论]浮筏种植水花生可用于养殖废水的净化。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玉米高密度种植的几种种植模式,比较了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穗长、穗粗、穗粒数、秃顶、产量影响显著,对穗行数、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对于穗粗、穗粒数及产量,对照与所有处理间差异显著;三行一带的穗长、穗粗、穗行数、千粒重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5.9%、6.5%、1.6%、2.1%,秃顶、空秆率最小,分别较对照减少27.2%、73.7%;普通种植模式,相同密度下,等行距70 cm、75 cm分别较60 cm增产4.2%、5.7%;三行一带、四行一带、五行一带模式分别较等行距60 cm模式增产8.5%、6.1%、10.5%。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露地和温室大棚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氮素用量对常州地区甘蓝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钾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用量比常规施肥分别减少15%、30%后甘蓝产量分别下降2.31%~3.44%、5.56%~15.29%;氮肥用量较常规施肥分别增加15%、30%后甘蓝产量分别提高3.19%~4.99%、5.11%~11.25%,产量变化的幅度远小于肥料用量的增减幅度。2种种植模式下甘蓝亩产值及收益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降低。常州地区甘蓝种植存在重氮轻钾现象,从绿色生态角度出发,建议甘蓝种植过程中适当减氮15%。  相似文献   

8.
闫连波 《北京农业》2013,(33):164-165
为了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塑料大棚秋延后种植的黄瓜品种,该试验选用11个黄瓜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表现较好的黄瓜品种为D4、D3、D7,产量分别为比对照北农佳秀增产25.67%、16.59%、11.27%,这3个品种商品性状都很好,比较适宜顺义区塑料大棚秋延后黄瓜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宜河西地区推广应用的中药材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解决种植方式单一、产量效益低下等问题,开展了甘草不同种植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甘草全膜双垄沟灌种植模式出苗齐、苗壮,田间长势好,其单根鲜重、折合产量分别高达50.0 g、23 457 kg/hm2,较常规露地平作分别增加了12.3%、36.1%。从高产高效角度来看,可作为甘草种植区首选种植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芨人工栽培效果,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高经济效益。[方法]对白芨在厚朴林下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密度的复合种植与不同抚育措施经营效果开展对比试验。[结果]林分郁闭度在0.4~0.6的林下种植白芨,单位面积产量比郁闭度0.4以下、0.6以上的分别增长5.4%、6.8%;白芨种植密度为30 cm×30 cm的单位面积产量比种植密度20 cm×20 cm、25 cm×25 cm、35 cm×35 cm的分别增长16.1%、12.0%、13.1%;白芨在10—11月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比12月—次年1月、次年2—3月种植的分别增长5.6%、21.3%;白芨在栽培期间施用农家肥的单位面积产量比施用化肥、复合肥的分别增长31.7%、18.4%;种植白芨中耕除草4次/a的单位面积产量比1、2、3次/a中耕除草的分别增长240.1%、137.0%、43.9%。[结论]林下种植白芨,林分郁闭度为0.4~0.6时,出苗率高、生长势好、产量高;白芨于10—11月种植,种植密度以30 cm×30 cm效果最佳。同时白芨在栽培期间每年中耕除草4次,并结合施用农家肥,能促进白芨块茎发育和生长,大幅度提高白芨产量。  相似文献   

11.
李磊 《云南农业》2012,(9):26-27
为了筛选适宜个旧市保和乡种植的玉米品种,进行了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试验初步了解了参试品种的抗逆性、植株性状和穗部性状,品种抗病性及试验区产量等方面的特性,并取得了相关试验数据。试验结果:织金3号比对照兴黄单892增产75.67kg、Q云玉1号比对照兴黄单892增产30.00kg;分别增产17.5%和6.9%。经2006、2007两年的生产试验种植,织金3号和Q云玉1号连续两年表现较好,可作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2.
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种植沙枣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宁夏银北地区不同类型盐碱地种植沙枣的效果。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第3年后土壤全盐、碱化度、pH分别降低了46.43%、42.63%和17.20%,改良后种植沙枣的成活率提高了104.64%,改良前后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土第3年后土壤全盐、碱化度、pH分别降低了38.96%、25.71%和7.95%,改良后种植沙枣的成活率提高了91.36%。同时,发现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较改良盐碱土种植沙枣效果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适宜湖北省黄冈市采用的夏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开展了玉米大豆间作(2行∶3行)种植模式与常规单作种植模式的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间作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显著高于玉米或大豆单作,收益达8 150元/hm~2,较常规玉米、大豆单作种植,间作模式分别增收2 116、3 670元/hm~2,分别增长35.1%、81.9%,经济效益可观,可为当地夏玉米大豆间作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孜州高海拔地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筛选出适合甘孜州丹巴县种植的玉米品种,对11个优质玉米杂交组合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HD362和HD1730综合性状良好,产量分别较对照荃玉9号增加8.47%、7.56%,可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试验比较了紫花苜蓿、春小麦与冰草、牛尾草、老芒草和无芒雀麦等禾本科牧草对种植土壤氮素的影响。种植春小麦一年后,使土壤全氮含量每盒减少0.85g,降低了5.33%。而种植紫花苜蓿、冰草、牛昆草、老芒麦和无芒雀麦等牧草一年后,分别使每盆土壤增加氮3.56、1.51、1.24、0.93和0.51g,士壤含氮量分别提高22.15、9.39、7.73、5.79和3.19%。种植土壤所增加的氮中碱解氮所占比例,分别由种植前土壤的6.46%提高到6.81、7.58、8.00、8.33和8.37%。禾本科牧草使种植土壤中增加的氮产物更易为农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供氮强度为种植紫花苜蓿后的3—6倍,而种植春小麦一年后土壤碱解氮含量未见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选用密植型玉米辽单565和郑单958两个新品种,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4 000株,以当地主栽品种丹玉39每667m2种植3 200株为对照,进行了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植品种增加密度后都比对照品种产量高.郑单958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4 000株的分别比对照品种丹玉39增加36.15%、22.82%、20.06%;辽单565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的分别比对照品种丹玉39增加19.2%、15.15%.  相似文献   

17.
姚虹  马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60-18462
[目的]以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胡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设3个试验组:在各试验组胡麻的种植方式分别为覆膜与露地种植、地膜穴播与膜侧种植和连茬与轮茬种植,小区面积均为222.3 m2,每组试验设3个重复。[结果]从长势上看,覆膜种植优于露地种植;地膜穴播优于膜侧种植;轮茬优于连茬种植。其中地膜穴播轮茬胡麻长势最佳。从产量和出油率上看,覆膜胡麻较露地产量、出油量分别增加29.2%(P〈0.01)、16.0%(P〈0.01),增产达到显著水平;穴播较膜侧胡麻产量、出油量分别增加0.7%(P〉0.05)、0.1%(P〉0.05),穴播种植略高于膜侧种植增产不显著;轮茬较连茬增产产量、平均出油量分别增加15.3%(P〈0.01)、3.6%(P〈0.01),增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当阳市为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开展春玉米品种展示试验,展示品种为:中科玉505、裕丰303、郑单958、联创808和联创825。试验进行大区展示,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结果:中科玉505产量排第一位,联创808产量排第二位,裕丰303产量排第三位,分别比郑单958增产4.63%、3.32%和2.98%。各个品种作春玉米种植生育期与郑单958相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5种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酶活性、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索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措施。【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分别设置顶凌全膜双垄沟播、顶凌全膜双垄垄播、顶凌全膜平播、秸秆覆盖种植和无覆盖平地种植5种耕作方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0-20和20-40cm土层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各生育期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结果】与无覆盖平地种植相比,顶凌全膜双垄垄播和秸秆覆盖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田间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0-20和20-40cm土壤分别提高5.19%,15.74%和4.04%,9.69%)、脲酶活性(0-20和20-40cm土壤分别提高41.94%,60.93%和3.83%,51.37%)、蔗糖酶活性(0-20和20-40cm土壤分别提高72.39%,36.67%和68.19%,85.54%)和碱性磷酸酶活性(0-20和20-40cm土壤分别提高34.93%,38.43%和15.44%,17.89%);与无覆盖平地种植相比,顶凌全膜双垄沟播和顶凌全膜双垄垄播集雨栽培显著提高了乳熟期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了75.75%和69.09%)、增加了成熟期玉米干物质积累(分别增加了59.27%和66.09%),显著提高了产量(分别提高了108.06%和99.03%)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19.91%和106.97%)。【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顶凌全膜双垄垄播是兼顾高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集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春播青贮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河北省沧州市生态类型区春播青贮玉米的种植模式,通过覆膜宽窄行、露地宽窄行、露地等行(CK)3种种植模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种植模式对玉米抗倒伏性、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宽窄行、露地宽窄行模式分别比CK提高抗倒伏力4.85~7.60N、2.88~3.92N;覆膜宽窄行、露地宽窄行模式分别比CK增加株高9.31%~9.90%、9.19%~9.71%,增加茎粗2.38%~8.54%、1.19%~4.27%;覆膜宽窄行、露地宽窄行模式分别比CK增加产量17.69%~20.27%、9.83%~14.46%,产值效益分别增加2 250~2 450元/hm~2、1 450~2600元/hm~2,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研究表明,覆膜宽窄行种植模式可有效提高青贮玉米的抗倒伏性、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增产、增值效果显著,在沧州生态类型区春播青贮玉米生产上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