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斑叶螨又称白蜘蛛,主要危害苹果、梨及豆科植物。l999年之前在河南省信阳市花生上只是零星地块发生,2001年7~8月间田间调查,该螨已经在该市花生产区15个乡、镇普遍发生,受害严重。危害盛期螨蔸率达90%~100%,单叶有螨15~28头,对花生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3.
为了实现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阿维菌素抗药性的快速检测,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叶螨对阿维菌素抗药性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即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标记技术,检测二斑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 Cl3)基因片段上G326E的突变频率,并采用琼脂浸叶法测定田间5个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北京密云、顺义、昌平、浙江宁波和海南吉阳5个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达1 155.63、1 317.10、844.19、314.95和1 799.69倍,均为极高抗性水平;CAPS检测发现我国二斑叶螨抗性基因存在G326E位点突变,但在供试的5个不同种群中突变频率变异很大,其中北京昌平种群G326E突变频率高达90.00%,密云和顺义种群均为26.67%,浙江宁波种群为5.00%,而海南吉阳种群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表明该CAPS标记还需与其它抗性机制或检测技术结合来实现叶螨对阿维菌素抗性的早期检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4.
几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试验了杀螨利果、西斗星、三氯杀螨醇、螨虫素、爱及咪、蚜螨灵、克螨特、尼索朗等8种药剂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卵、幼若螨和成螨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上述8种药剂中,杀螨利果效果最好,供试的3种浓度1500、2500和4000倍对各虫态螨均有较好的杀虫效果,死亡率可达100%;三氯杀螨醇、西斗星、爱及咪次之;螨虫素、蚜螨灵杀幼若螨和成螨效果较好,但杀卵效果较差,分别仅为30%和60%左右,克螨特对各虫态的效果均较差,且作用较为缓慢;尼索朗杀成螨效果较差,不及50%,杀幼若螨效果一般,稀释1000倍液对幼若螨的死亡率为90%左右,但它具有很强的杀卵作用,用1000倍和2000倍液处理二斑叶螨卵,其死亡率均为99%以上,是一种较好的杀卵剂 相似文献
5.
二斑叶螨的检疫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斑叶螨的检疫重要性程立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植保系)1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是一种世界性的大害螨,但在我国仅局部分布于台湾岛、北京市和天水市郊。据报道,二斑叶螨在国外主要分布于美国北部、英国、土耳其、地中海沿岸、南非... 相似文献
6.
二斑叶螨在山西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斑叶螨近年在山西严重危害苹果、梨、花卉等多种作物。该螨以雌成螨在树皮裂缝、杂草根际、枯枝落叶下吐丝结网越冬,6 月中旬~7 月中旬为猖獗危害期,世代重叠。花前花后是药剂防治该虫最佳时期,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 以采自甘肃兰州国家级森林公园兴隆山的二斑叶螨为敏感品系(SS), 研究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及抗性生化机理。结果表明:在室内用阿维菌素强化筛选24代, 获得了二斑叶螨抗阿维菌素品系(Ab-R24), 抗性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为321.5。对SS和Ab-R24解毒酶活性的分析表明, Ab-R24品系体内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分别是SS品系的1.43、1.18、1.56、1.48、1.55倍和4.02倍,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 其中MFO的活性上升最为显著。对SS和Ab-R-24解毒酶动力学常数的分析表明, Ab-R-24品系体内AchE、GSTs和MFO的 Km分别是SS品系的1.14、2.31倍和2.58倍; Vmax分别是SS品系的1.19、2.34倍和1.76倍, 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5)。说明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抗性增高与MFO活性快速升高有关, AchE和GSTs也参与阿维菌素抗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又名两点叶螨,属蜱螨亚纲、叶螨科、叶螨属,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螨.在南疆香梨园,二斑叶螨是优势种,群集在叶背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变褐发黑,严重时整叶发黄、脱落,果实被害出现黑斑,口感变差,品质降低,对香梨的产量和品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抗梅岭霉素和阿维菌素二斑叶螨种群生命力和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棉苗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用梅岭霉素、阿维菌素对其逐代进行抗性选育,至第9代,测定了两个抗性种群的抗性水平、生命力和繁殖力。结果表明:梅岭霉素抗性种群的抗性达7.9倍,其雌成螨寿命、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和后代若螨成活率分别比对照增加54.08%、39.93%、6.57%和-15.44%。阿维菌素抗性种群的抗性达5.8倍,其雌成螨寿命、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和后代若螨成活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5.88%、10.87%、5.86%和-9.32%。由此发现梅岭霉素和阿维菌素对二斑叶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一定有利作用,抗性风险性较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11.
二斑叶螨在葡萄上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 Koch)别名棉红蜘蛛,可危害苹果、葡萄、棉花等多种植物。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二斑叶螨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初步试验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 一、形态特征 成螨:体色多变 相似文献
12.
为害落叶果树的叶螨,主要有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二斑叶螨(白蜘蛛)、苜蓿红蜘蛛,其中以二斑叶螨抗药性最强,较难防治.二斑叶螨又叫白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叶螨主要集中在叶背为害,以成虫、幼虫、若虫刺吸叶片的汁液,造成叶片失绿、焦枯,甚至脱落. 相似文献
13.
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7年4~6月对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的种间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单种种群还是混合种群,二斑叶螨的活动虫态和雌成虫的rm均高于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具有更强的种间竞争能力,在该螨发生地极有可能取代朱砂叶螨而成为农田中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应用智利小植绥螨防治温室一串红上二斑叶螨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3年12月到1984年4月间在北京中山公园温室盆栽花卉(一串红)上成功地进行了释放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H.)防治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试验。按益、害螨1:10或1:20的比例分别释放两次。每隔7—10天检查一次,释放后3—4周叶螨数显著下降,以后一直维持在大约每叶1头以下。对照区在叶螨高峰期每叶平均126头。施药区虽经6次农药防治,在高峰期平均每叶叶螨112头。释放区花卉色泽和花朵大小也较对照区和施药区的显著为好。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长毛钝绥螨控制冬瓜上二斑叶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冬瓜是南方主要蔬菜品种之一,遭受二斑叶螨Tetranycnus urticae(Koch)严重危害。作者在冬瓜生长五叶期每株释放长毛钝绥螨Amblyseius longispinosus30只,1周后二斑叶螨下降91.5%。并能控制叶螨的增殖直至收获期。室内对长毛钝绥螨与二斑叶螨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及抗性基因的PASA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北京4个地区二斑叶螨雌成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建立了特异性等位基因PCR(PASA)方法,并检测了二斑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基因片段上G323D的突变频率。结果显示,北京昌平、海淀、密云和怀柔4个田间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均达极高抗性水平,其中昌平种群抗性最高,LC50值为448.93 mg/L,抗性倍数为4 988.11倍。室内敏感种群未见抗性个体,昌平和密云种群G323D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100.00%,怀柔和海淀种群分别为86.25%和90.00%。北京4个地区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达极高抗性水平,抗性基因的突变频率也很高,表明阿维菌素不适宜用来防治这些地区的二斑叶螨种群。 相似文献
18.
19.
二斑叶螨对常用杀螨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玻片浸渍法 ,测定了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山东寿光种群 (R1)和山东烟台种群 (R2 )对常用杀螨杀虫剂的抗性 ,与山东泰安相对敏感种群 (S)相比 ,对哒螨灵、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甲氰菊酯 3种药剂的抗性 ,R1分别达 6.67、6.33和 10.36倍 ,R2分别达 26.56、15.4 5和 31.30倍 ,R1和 R2对上述 3种药剂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药性。另外,R1、R2种群对其它药剂也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现象。 相似文献
20.
1.8%阿巴丁乳油防治二斑叶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1.8%阿巴丁乳油生物农药防治苹果、花生、芸豆二斑叶螨的效果在95%以上,使用浓度以5000~6000倍为宜,残效期30天左右,可同时兼治多种害虫,对环境和产品无污染、对人畜安全,可在苹果、花生、蔬菜生产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