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李先南 《植物检疫》2000,14(5):282-283
温岭市是 1993年 6月发现水稻害虫稻水象。本人从 1993年开始就投入了对稻水象的调查研究 ,到 1998年止 ,经 6年来面上调查、设点监测、室内饲养 ,基本上掌握了稻水象在温岭市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现将所掌握的情况归纳如下。1 稻水象在我市的发生规律1.1 稻水象在我市的年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在福建的发生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周乐峰  林时迟 《植物检疫》2002,16(5):312-313
稻水象LissorhoptrnsoryzophilusKuschel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的检疫性害虫 ,1 988年 6月首次在我国河北省唐海县发现 ,南方稻区则于 1 993年 5月在浙江省玉环县首次发现 ;1 996年 5月稻水象传入福建省福鼎市。稻水象传入福建后 ,我省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高度重视 ,认真开展封锁控制工作 ,取得明显成效 ,遏制了稻水象快速蔓延的势头。1 发生情况1 996年 5月福建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稻水象疫情普查 ,在福鼎市首次发现稻水象疫情 ,发生区域为沙埕、前岐 2乡镇 5个自然村共 4 1 7hm2 ,发生田块多数是闽浙两省…  相似文献   

3.
颜仁贤  鲍祖胜 《植物检疫》1999,13(2):124-125
1993年5月,玉环县陈屿地区发现了稻水象。我站以此地区为监察点,在有关专家帮助下,进行了4年调查试验研究,在搞清稻水象田间消长规律、越夏越冬规律及通过成幼虫防治对比试验基础上,确立“狠治越冬迁入虫,以“治成”达“灭幼”、以“狠治”保“全年”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Kuschel 属象虫科稻象属,是全球水稻生产的一种重要害虫,在我国被列为进口植物检疫对象。由于其对水稻极具危害性,我国对稻水象甲检疫工作十分重视。国外对此虫研究较早、有关资料较丰富。现将稻水象甲的形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有关监测、防除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6月9日在留坝县首次发现稻水象甲后.洋县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普查。2006年6月27日在磨子桥镇三台村普查中发现稻水象甲为害症状及虫体。近年来.为了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的发生和为害.我们在发生区乡镇开展水稻改种玉米试验、幼虫药剂防治对比试验和成虫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的同时.积极探索稻水象甲在洋县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正稻水象甲是2014年首次在罗田县大河岸镇石井头村发现的检疫性水稻害虫。四年来,稻水象甲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至2017年,稻水象甲发生面积扩大到3 577hm2,发生范围扩展到除九资河、胜利两乡镇外的10个乡镇157个村。几年来我们在调查监测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制定疫情防控预案,组织防控扑灭行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定点监测疫情,调查发生规律为了准确掌握稻水象甲疫情发生情况,在湖  相似文献   

7.
郭云书 《植物检疫》1996,10(5):288-290
河北省稻水象危险性评价和检疫对策郭云书(河北省植保总站石家庄050031)河北省稻水象主要发生在唐山市和秦皇岛市,发生面积8.7万hm2。1988年有400hm2水稻田因稻水象危害减产25%。因此,对稻水象在我省水稻生产中的危险性评价和检疫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是农业植物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具有危害时间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在我省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稻水象甲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甚至绝收,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发生情况湖北省2008年在鄂州市华容区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截止到2017年,全省发生疫情点已  相似文献   

9.
稻水象甲疫情自2010年5月29日首次在普定县被发现以来,通过4年的普查、监测及防控探索,基本掌握了稻水象甲在普定县的发生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将稻水象甲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10.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全国二类检疫性水稻害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阐述了近年来稻水象甲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水稻种植区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以期更好地为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湖北省是水稻种植大省,自2008年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以来,年发生面积逐步扩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应用气象资料预测一代稻水象各虫态的发生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先南 《植物检疫》1999,13(5):277-278
为掌握1代稻水象各虫态在我市的发生期,便于确定对1代稻水象成虫防治日期,本人从1994年开始在横山乡珠村选择靠山边一块稻水象发生密度比较高不打药的早稻田,作为1代稻水象监测田。每年从越冬代成虫迁入开始,每隔3天查1次,一直查到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经5年(1994~1998)定点、定田、定时调查,发现在同样耕作条件下由于受每年4~6月份气温变化的影响,1代稻水象各虫态的发生期均不一样,年份之间差异比较大。各虫态之间的间隔期各个年份也不一致。同时发现每年1代稻水象各个虫态发生期所需的有效积温总数基本相同(从4月份算起15℃以上日平均积…  相似文献   

12.
警惕稻水象在中朝边境地区传播蔓延1988年,朝鲜首次报道稻水象的发生,当时仅发现于西部平原的南海道、北道和平安南道,而从目前的综合情况来看,朝鲜的许多水稻生产区均有了此虫的发生,并已扩散到中朝边境地区的平安北道、慈江道和两江道。我国动植物检疫机关对朝...  相似文献   

13.
陈天赏  叶志武 《植物检疫》1996,10(3):161-164
本文主要介绍浙江省温州市自1993年发现稻水象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后,历经三年调查扑灭,初步摸清了该虫在全市各地分布范围、发生规律。由于采取一系列的行政和技术措施,现虫口密度显著压低,控制危害,基本接近扑灭  相似文献   

14.
稻水象甲主要为害水稻,成虫食叶,幼虫食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可达50%~70%,甚至绝收。2015年安陆市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2016年~2018年,笔者对稻水象甲在湖北省安陆市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监测,并结合其发生规律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稻水象甲是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稻根象、稻水象,其危害大、防治难。一般地块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70%。在我县初见于2008年,但发生量极小。2015年发生范围和面积有扩大趋势,发生面积16.67hm2,2016年发生面积达到200hm2,2017年达到333hm2。为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务必掌握稻水象甲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春季,集安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稻水象课题组的同志在调查稻水象越冬代成虫时,发现稻水象成虫大面积危害玉米,其危害特点有以下几点。(1)危害面积大,疫区内玉米田基本遭其危害,危害面积达2.7Khm2。(2)虫口密度不均,离水田近的玉米田虫口密度较...  相似文献   

17.
2012年5月20日~22日,我们在宜都市松木坪镇徐家湾村和王家畈乡王畈村发现疑似稻水象甲成虫.将采集的虫样送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鉴定,确认为稻水象甲.疫情发生后,宜都市植物检疫站在稻水象甲疫区设立7个监测点,每3d监测一次,监测稻水象甲的发生发展动向.就其发生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河 《植物检疫》1998,12(4):245-246
稻水象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威胁及有关检疫对策黄河(江西省植保植检站南昌330006)稻水象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寄主多,适生力强,且传播途径广,难以根除,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该虫自1988年在我国河北省首次发现以来...  相似文献   

19.
王军利  刘书茂 《植物检疫》1996,10(6):359-361
辽宁省稻水象大发生原因及控制对策王军利1刘世栋1贺农1黄雅文1刘书茂2(1辽宁省植保站1100312辽宁省东港市植保站)稻水象Li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该虫1991年传入我省丹...  相似文献   

20.
稻水象甲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检疫对象。我国自1988年发现该虫至今已有数省市出现分布,但江西尚未发生。本文从生物学和生态学角度探讨了稻水象申对我省水稻生产安全所构成的威胁并提出了检疫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