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据初步观察,赣北的稻负泥虫蛹茧寄生蜂有9种,总寄生率为52.58%。在9种寄生蜂中,初步认定绒茧蜂金小蜂、螟蛉绒茧蜂和负泥虫沟姬蜂为优势种,其寄生率分别为60.66%、21.62%和9.24%。其它6种共占8.48%。此外,寄生蜂寄生率的高低,因负泥虫蛹茧采集地点、采集时间不同而异,且喷洒乐果农药对负泥虫蛹茧寄生蜂无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齐信 《昆虫天敌》1994,16(2):97-99
据初步观察,赣北稻负泥虫肾寄生蜂有5科9种,总寄生率为52.58%。在9种寄生蜂中,绒茧蜂金小蜂、螟蛉绒茧蜂和负泥虫沟姬蜂为优势种,分布广、寄生率高,分别占负泥虫肾寄生率为60.66%、21.62%和9.24%。其它6种共占8.48%。同时寄生蜂寄生率高低,因地点、时间不同而异,喷洒乐果对负泥虫肾寄生蜂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越冬幼虫三种寄生蜂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浙江部分地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越冬幼虫寄生蜂的主要种类、寄生率以及它们在冬前与冬后的羽化动态。在兰溪,寄生蜂对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率较低,常见种类仅有二化螟绒茧蜂。在安吉与嘉兴两地,除二化螟绒茧蜂为主外,稻螟小腹茧蜂和中华钝唇姬蜂也较为常见,三者对双季晚稻田二化螟越冬幼虫寄生率为18~19%。明显高于单季晚稻田的寄生率(8~15%)。3种寄生蜂的羽化动态有较大差异,二化螟绒茧蜂和稻螟小腹茧蜂在进入11月后即不再羽化,而中华钝唇姬蜂的羽化则持续到11月中旬之后;越冬后,后者的羽化时间明显早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4.
(一)水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Kuwayama)是江西早稻秧田和本田期的常见食叶害虫。该虫由于年发生一代(现有二代说法);为害期在早稻的前、中期,似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因此常被人们所忽视。笔者于1985年5~6月,在江西的南昌、铅山、万载三县,对水稻负泥虫寄生性天敌作了初步调查,经初步鉴定共得寄生蜂5种,即: 1、绒茧蜂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Crowford)(单寄生于负泥虫茧中。南昌、万载)。  相似文献   

5.
1984—1985年,在思南县塘头双季稻区,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期的主要寄生天敌进行了调查。两年来,5—10月分期分批从大田随机采集稻纵卷叶螟各代各龄幼虫,室内饲养至化蛹、羽化,调查其天敌种类及数量。结果: 一、主要寄生蜂和寄生率 从饲养的888头幼虫中观察到:有398头被天敌寄生,主要为寄生蜂,计有: 纵卷叶螟绒茧蜂 Apanteles cypris、螟蛉绒茧蜂 Apanteles ruficrus、螟黄抱缘姬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苹果园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寄生蜂的空间分布动态以及生境对寄生蜂发生量的影响,在陕西洛川和杨凌果区选择样地果园,以5点取样法调查统计金纹细蛾寄生蜂种类数量。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的果园,金纹细蛾的危害率在弃管园最重,达21.13%,覆膜套种幼园最轻4.76%;嘎啦品种受害最大,达10.01%,红星最轻1.56%。金纹细蛾的寄生蜂有5种,分别是瘤羽角姬小蜂Sympiesis soriceicornis、茶细蛾雕绒茧蜂Glyptapanteles theivorae、褐足光盾跳小蜂Ageniaspis testacesipes、光额羽角姬小蜂Sympiesislaevifrons、什毛姬小蜂Pnigalio sp.,其中,瘤羽角姬小蜂在无草老园寄生数量最多,达到37.44头.500片1虫疤叶,覆膜套种幼园寄生最少;茶细蛾雕绒茧蜂在弃管园寄生最多,达到256.82头.500片1虫疤叶,在套种幼园寄生最少;跳小蜂数量在杂草老园果园寄生最多,达到22.23头.500片1虫疤叶;3种蜂均在嘎啦品种上寄生最多。金纹细蛾幼虫、瘤羽角姬小蜂、茶细蛾雕绒茧蜂、跳小蜂在树冠空间分布型整体均趋向于聚集分布,金纹细蛾幼虫、瘤羽角姬小蜂和跳小蜂偏向于树冠内侧和下层,瘤羽角姬小蜂为北侧最多,跳小蜂为北侧最少,茶细蛾雕绒茧蜂在各个方位分布比较均衡。据此可知,果园生境对金纹细蛾及其寄生蜂的发生有密切的影响,精细的管理果园是减轻金纹细蛾的有效途径。在时空动态上,金纹细蛾优势寄生蜂中茶细蛾雕绒茧蜂又显得跟随性以及数量均高于瘤羽角姬小蜂和跳小蜂,茶细蛾雕绒茧蜂可以作为金纹细蛾生物防治的首选寄生蜂。  相似文献   

7.
成都水稻二化螟寄生性天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1982年,在成都调查水稻二化螟寄生性天敌,寄生蜂有19种,优势种为稻螟赤眼蜂、螟甲腹茧蜂、稻螟小腹茧蜂、夹色姬蜂和大螟钝唇姬蜂。卵粒寄生率第一代为2.63%,二代40.73%,三代85.54%;幼虫寄生率一代为28.30%,主要寄生于3~5龄幼虫体内,3龄寄生率为28.57%,4龄55.56%,5龄33.33%,蛹寄生率一代为56.25%,二代57.53%,越冬代8.82%。对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还就化学农药对寄生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郭瑞  何孙强  王义平 《植物保护》2016,42(5):134-138
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对竹林害虫竹弯茎野螟[Crypsiptya coclesalis(Walker)]的寄生蜂及寄生率进行调查,共发现7种寄生蜂。其中3种是首次记录寄生在该种害虫的寄生蜂,即:日本棱角肿腿蜂(Goniozus japonicus Ashmead)、兰氏原绒茧蜂(Protapanteles lamborni Wilkinson)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对不同寄生蜂的寄生率调查结果表明,兰氏原绒茧蜂的寄生率最高,为45.2%,对竹弯茎野螟具有较好控制作用。同时,本文首次报道寄生于竹弯茎野螟3种寄生蜂的主要鉴别特征及其寄生生物学,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9.
寄主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在使用氰戊菊酯的条件下 ,小菜蛾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在杀虫剂作用下 ,用抗性寄主饲养的菜蛾绒茧蜂RRC品系对抗性寄主RRP品系幼虫的寄生率达89% ,寄主幼虫死亡率仅 5% ,比RRC对小菜蛾敏感品系SSP幼虫寄生时、或用SSP饲养的菜蛾绒茧蜂SSC品系对SSP寄生时的寄生率显著要高 ,寄主死亡率显著要低。表明杀虫剂存在时 ,寄主抗药性使其具较高存活率而给寄生蜂提供更多的寄主 ,有利于寄生蜂的繁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小菜蛾品系及蛾×蜂互作对供试小菜蛾幼虫的被寄生率及死亡率均有显著影响 ,表明小菜蛾抗性改变了其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  相似文献   

10.
1985~1986年,在杭州东郊系统调查了13块地5种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寄生性天敌和被寄生率。共发现原寄生蜂两种,即菜小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前者寄生于桃蚜和萝卜蚜,后者仅寄生于桃蚜,寄生率大多在0~3%,很少超过10%,在蚜虫数量上升阶段寄生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只有在蚜虫数量迅速下降阶段才明显上升,故蚜虫数量变化受寄生蜂影响不大。共发现重寄生蜂5种,重寄生率平均约为50%,高时接近100%。表明重寄生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蚜茧蜂对蚜虫的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研究了3种橘小实蝇幼虫寄生蜂切割潜蝇茧蜂、凡氏费氏茧蜂与长尾全裂茧蜂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当寄生蜂数量相同时,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与长尾全裂茧蜂共同寄生橘小实蝇时,长尾全裂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均占绝对优势,分别为13.5%、13.1%。寄生蜂数量不同且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的数量为长尾全裂茧蜂的2倍时,长尾全裂茧蜂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9.7%、18.4%,而切割潜蝇茧蜂和凡氏费氏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1.3%、9.7%,差异显著。当寄生蜂数量不同且长尾全裂茧蜂是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的2倍时,长尾全裂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均为19.4%,而切割潜蝇茧蜂和凡氏费氏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7.6%、8.8%,差异显著。长尾全裂茧蜂的寄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蜂,长尾全裂茧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菜蛾绒茧蜂(Apanteles plutellae Kurbjumov)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非群栖性的寄生蜂。在杭州室内条件下,每年发生15代。以预蛹越冬。除越冬代外,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的回归式为Y=52.4-1.5x±2.4(天)产卵期最长17天。能寄生各龄小菜蛾幼虫,但以2~3龄为宜。每雌最大有效子蜂数235头,日出茧量最高38头。周年雌雄性比1:0.8。孤雌生殖后代纯为雄蜂。田间最高自然寄生率59.4%。莱蛾啮小蜂(Tetrastichus sokol-owskii)是最重要的重寄生物,又是小菜蛾幼虫到蛹的寄生蜂。  相似文献   

13.
螟蛉绒茧蜂是寄生红花天料木(母生)主要害虫短梳角野螟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本文针对该寄生蜂开展其生物学、发育及寄生特性研究,采用室内测定结合林间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及研究螟蛉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实验室条件下,螟蛉绒茧蜂单雌寄生数量为9~24头,平均寄生20头;偏好寄生3、4龄短梳角野螟幼虫,很少寄生低龄幼虫,不寄生5龄幼虫;当寄生低龄幼虫且完成其发育时,羽化的成蜂都为雄蜂;当短梳角野螟2龄、3龄初、3龄末和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喜寄生3龄初幼虫,偏好系数为0.574 3;试验条件下寄生蜂的发育历期和个体大小随着寄主龄期的增大有所增长,相同温度下补充外源营养均可延长成蜂寿命。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螟蛉绒茧蜂防控短梳角野螟的林间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寄生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的绒茧蜂已知3种: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 (Haliday)、粘虫绒茧蜂A.kariyai Watanabe及粘虫小绒茧蜂A.cirphicola Bhatnagar。 本期封面彩色照片为粘虫绒茧蜂,是我国北方粘虫幼虫期常见寄生蜂之一。成虫体长约2.5毫米,黑色,产卵于粘虫幼虫体内,随即孵化,取食粘虫体内物质,至寄主6龄老熟时,蜂蛆亦发育成熟,自粘虫体内钻出,同时吐丝做茧,呈白色丝绒状茧块。茧块大小及形状依叶面形状及位置不一,长约9—18毫米。每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境中水稻二化螟的自然寄生情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并比较了浙江省自然环境条件与水稻栽培制度明显不同的三个地区即安吉、嘉兴和兰溪单季稻、双季晚稻与茭白田中二化螟的自然寄生情况。结果表明,寄生蜂种类以安吉地区相对较多,二化螟绒茧蜂是三地共有的主要寄生蜂。嘉兴与安吉稻田中二、三代二化螟的卵寄生率均很低。幼虫寄生率,各地均以茭白上的为相对较高。三个地区中,单季稻田与双季晚稻田内幼虫寄生率均以兰溪地区相对较高,茭白田内寄生率则以安吉地区相对较高。在嘉兴与安吉,二化螟绒茧蜂与稻螟小腹茧蜂两者发生的时间格局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入侵我国以来,已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挖掘、筛选和评估本地天敌资源,对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在陕西省玉米主产区开展草地贪夜蛾及其天敌资源调查时首次发现被螟蛉盘绒茧蜂寄生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这也是我国首次报道本地寄生蜂螟蛉盘绒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本文详细报道了螟蛉盘绒茧蜂的个体发育史和各个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以期为今后利用螟蛉盘绒茧蜂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参考。螟蛉盘绒茧蜂的个体发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卵有柄,发育3 d后孵化为幼虫;幼虫3龄,1龄幼虫具有角质化的颚,2龄幼虫具有发达的尾囊,3龄幼虫尾囊退化;3龄幼虫咬破寄主体壁爬出体外并就近结茧化蛹;化蛹3 d后即羽化为成虫。螟蛉盘绒茧蜂卵期3.1 d,1龄幼虫期2.1 d,2龄幼虫期3.2 d,3龄幼虫期1.0 d,蛹期3.0 d,卵~成虫发育历期12.4 d。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发育及存活的影响。正在蜕皮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2龄幼虫被斑痣悬茧蜂寄生后,当其发育到3龄与4龄时分别饲以95%致死浓度(LC_(95))或10×LC_(95)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eiNPV),研究表明: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发育及存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寄生与饲毒的间隔期以及饲毒量。被寄生的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到第3龄(即被寄生后第1天,1dpp)分别饲以LC_(95)或10×LC_(95) SpeiNPV的处理,没有寄生蜂老熟幼虫从寄主体内钻出;被寄生的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到第4龄(4 dpp)分别饲以LC_(95)或10×LC_(95) SpeiNPV的处理,分别有25.62%与16.31%寄生蜂老熟幼虫从寄主体内钻出。甜菜夜蛾是否饲毒对寄生蜂的出蜂率、化蛹率及羽化率影响显著;饲毒浓度影响寄生蜂的出蜂率、化蛹率,但不影响羽化率。甜菜夜蛾饲毒与否对寄生蜂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饲毒甜菜夜蛾体内寄生蜂幼虫、蛹及成蜂显著小于未饲毒的甜菜夜蛾体内寄生蜂幼虫、蛹及成蜂。  相似文献   

18.
多杀菌素对菜蛾绒茧蜂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对多杀菌素高抗的小菜蛾纯合子品系作寄主饲养菜蛾绒茧蜂,用多杀菌素田间推荐使用浓度(25 mg/L)分别处理处于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绒茧蜂,其中卵期和幼虫期通过处理寄主幼虫间接处理,并测定该药剂对成虫的毒力,系统观察该杀虫剂对绒茧蜂各虫期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与对照相比,绒茧蜂卵期或幼虫期其寄主受药后,可导致蜂幼虫死于寄主体内或啮出寄主的过程中,使结茧化蛹率下降43% ~56%,成虫羽化率下降19% ~33%,成蜂雌性比下降11% ~25%,而成虫大小、寿命和寄生力未受显著影响;在蛹期受药使成虫羽化率下降10%,成蜂寿命缩短,但对成虫寄生力无显著影响;对成虫24 h的LC99为4.31 mg/L。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可进入寄主作用于其体内的蜂卵和幼虫,或直接作用于蜂蛹和成虫,从而对绒茧蜂各个虫态产生显著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尤以对成虫高毒。  相似文献   

19.
8~11月在福建省沙县稻田调查,发现稻弄蝶卵寄生蜂4种,其中以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和稻苞虫黑卵蜂为主。同期在稻田内挂卵调查,寄生率为5.3~14.7%,平均10.4%,10~11月初田边杂草上卵寄生率为10~39.3%,平均28.6%。11月中下旬采的卵中发现有越冬的寄生蜂,翌年3月陆续羽化。弄蝶幼虫期有7种原寄生天敌和3种重寄生天敌;前者以稻苞虫凹眼姬蜂、银颜筒寄蝇和弄蝶绒茧蜂为主,寄主多在3~5龄时被杀死。8~9月田间幼虫寄生率为30.3~75.7%,平均为48.2%,对稻弄蝶虫口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江浙野桑蚕寄生性天敌调查及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桑蚕是重要的桑树害虫。作者于1985—1990年在江浙主要蚕区,进行野外采集、室内饲养其卵、幼虫、蛹共达43万余个体的寄生性天敌调查。调查中共得6种原寄生灭敌,它们是:野蚕黑卵蜂、野蚕平腹小蜂、野蚕绒茧蜂、广大腿小蜂、野蚕黑瘤姬蜂和家蚕追寄蝇。卵块寄生率0—92.22%,卵粒寄生率0—56.73%,幼虫寄生率0—77.36%,蛹寄生率0—19.57%。各寄生天敌比较,以野蚕绒茧蜂和野蚕黑卵蜂最为重要,其中后者更有应用前景。此外,并对野桑蚕寄生天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相似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