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该病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牛群中,给养牛业带来的主要影响有腹泻、黏膜病、持续感染、免疫抑制等,并伴随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该病疫苗在国内外使用情况及研究进展,为我国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疫苗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在伊犁地区的流行情况,笔者从伊犁地区4个县市牛场内采集牛血清样品共计478份,采用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的抗体。结果表明:阳性样品数为251头份,阳性率为52.5%,说明该病在伊犁地区牛群中存在且感染率较高,应对该病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车争强 《兽医导刊》2016,(16):172-172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黏膜病,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或消化道黏膜损坏为主的传染病。现就该病的病原特点和诊断防治方法作简明阐述。介绍了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症状及诊断方法,并提出了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以发热、黏膜糜烂或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怀孕母牛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本文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学、致病机理、流行现状以及防治概况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Mucosal disease,BVDV-MD)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泻、黏膜糜烂、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黏膜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牛重要传染病,该病以腹泻、急慢性黏膜病、免疫耐受和持续感染、免疫抑制、繁殖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由于该病分布广泛,世界大多数养牛国家都存在,并且该病的防控尚无有效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疫苗,给世界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用于诊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方法很多,病原学检测主要用电镜技术和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诊断主要有琼脂扩散试验、微量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主要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和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该病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系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腹泻病毒(BVDV),又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BVD—MDV)引起的一种主要感染牛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呈世界性分布,1980年传入我国后曾在一些省份相继发生,笔者曾亲自参与了对该病的诊疗与防控工作,再提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几点思考,供同仁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牛的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和整个消化道黏膜坏死、糜烂或溃疡为特征,病死率很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对该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各种年龄牛都易感、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该病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动物腹泻为特征。该病发病较急,死亡率可达90%。笔者分析了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结合具体的病情,采取强化防控和对症治疗等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主要侵害牛、羊、鹿、牦牛等反刍动物及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泻、黏膜糜烂、肺炎、蹄叶炎、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黏膜病。该病于1946年由Olafson[1]等在纽约首次发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呈多种临床症状的疾病,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BVD的病原学、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virus,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病原,欧美牛体中普遍存在轻性或隐性感染,与猪瘟病毒(HCV)、羊边界病病毒(BDV)具有1种共同抗原,有交叉反应,牛体中的抗体检出率高。本文通过对BVDV的分子生物学的概述,总结BVDV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BVDV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的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感染后会出现与其他腹泻病相似的症状,仅通过临床表现和病理观察很难做出准确鉴别;其次持续感染(PI)牛是该病主要传染源,如何鉴别、净化牛场中PI牛十分重要。为了检测BVDV病原和净化PI牛,选择一种最佳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文章对目前常用的不同BVDV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检测目的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被感染后,会导致牛群腹泻、发热、黏膜糜烂溃疡、先天性免疫等症状。本文通过对牛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检测方法、临床类型以及预防与防控等进行论述,为我国的牛病毒性腹泻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在中国的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主要侵害牛、羊、鹿、牦牛等反刍动物及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该病对畜牧业危害巨大,欧美等国家已经开始实施BVDV根除计划。该病在中国广泛流行,本文就BVDV在中国的流行状况进行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除了引起牛发病外,还可引起猪、羊、鹿及多种野生动物感染,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作者对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制措施。 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感染,其中急性型和慢性型对牛的生长发育会造成巨大影响。为更好地控制该种疾病发生流行,该文主要分析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was believed to be the cause of ill-thrift since birth, resulting in death of a Holstein calf.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was isolated from Peyer's patches an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but serum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were not detected. The lymphoid depletion and myeloid suppression seen in this case may be a factor in the immune system dysfunction described for bovine viral diarrhea. Typical ulcerative lesions within the alimentary tract were not observed.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serolog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pestiviral infections in sheep in one Federal State of Austria, namely Carinthia. 1527 blood samples from sheep in 147 flocks were collected and tes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virus-neutralisation tests for antibodies to ruminant pestiviruses. The estimated flock prevalence was 47.6%, the individual prevalence 16.3%. Significant geographical variations in the flock as well in the individual prevalence were found. The highest prevalence in sheep and in sheep flocks was established in the region Spittal/Drau with 25.9% and 69.7%.The individual and the flock preval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farms where cattle or sheep from other farms were present than on farms with no cattle (p < 0.017). All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positive sera were tested for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1 (strain NADL),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2 (strain 125) and for Border disease virus (strain MOREDUN) by virus neutralisation tests. Seventy out of 249 positive samples revealed the highest titres (> or = two-fold) to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1 and 25 to Border disease virus. The remaining positive samples did not show clear results because of cross re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