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段伊犁马消化道主要寄生虫感染情况。在新疆昭苏县选取体重及健康状况相近的1岁(106匹)、2岁(116匹)及3岁(110匹)伊犁马,共计332匹,公母各半。分别于春季(4月)和秋季(10月)采集3个年龄的马匹粪便样品664份,每匹马2份(早、晚各1份),用于寄生虫卵的鉴定和计数。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段春、秋两季伊犁马粪便中共鉴别出6种虫卵,分别是马圆线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马副蛔虫、马尖尾线虫、球虫,其中马圆线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较高。春季1岁、2岁、3岁伊犁马,马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98.11%、90.52%、88.18%;毛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95.28%、89.66%、97.27%;细颈三齿线虫感染率分别为85.85%、78.45%、87.27%;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46.23%、35.34%、29.09%。秋季1岁、2岁、3岁伊犁马,马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87.74%、69.83%、78.18%;毛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74.53%、79.31%、86.36%;细颈三齿线虫感染率分别为65.09%、68.10%、76.36%;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46.23%、35.34%、24.55%。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新疆昭苏县伊犁马感染率较高的寄生虫有马圆线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及马副蛔虫;1岁马驹寄生虫感染率及虫卵数量普遍高于2岁和3岁马;春季寄生虫感染率普遍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析新疆昭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纯血马在不同月份的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纯血马的健康养殖以及科学驱虫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段纯血马122匹,分为5组,哺乳马驹30匹,青年母马25匹,青年公马20匹,繁殖母马35匹,种公马12匹。采用马场分栏群体舍饲和单厩饲养模式,保证不同年龄段纯血马饲料和饮水充足,分别在5月和10月采集粪便样品。使用虫卵计数法检测马匹粪便中的寄生虫,计算不同年龄纯血马在不同时间段的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结果 5月纯血马马蛲虫以及马球虫感染率较高,除种公马外,感染率均在94.00%以上,其中,哺乳马驹马蛲虫的感染率高达98.89%,哺乳马驹马球虫的感染率高达98.33%。10月纯血马马副蛔虫以及马球虫的感染率均在93.00%以上,其中,繁殖母马马副蛔虫感染率高达99.52%,哺乳马驹马球虫感染率高达98.33%。5月哺乳马驹的马副蛔虫、毛圆线虫、盅口线虫与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纯血马;马蛲虫、马球虫和埃氏腹盘吸虫的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种公马,与其他阶段纯血马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0月哺乳马驹马副蛔虫、毛圆线虫、裸头绦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除繁殖母马以外的其他年龄段纯血马,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龄段纯血马,马球虫和埃氏腹盘吸虫的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种公马。种公马马副蛔虫与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低于其他阶段的纯血马。不同年龄段纯血马马蛲虫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纯血马感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马蛲虫、马球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盅口线虫、马副蛔虫、裸头绦虫以及埃氏腹盘吸虫,不同年龄段、不同月份均有感染,且混合感染较为严重。哺乳马驹感染强度及感染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段纯血马。  相似文献   

3.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补喂不同水平的鞣花酸对马驹粪便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探究粪便菌群的变化,以期为哺乳马驹胃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肠道健康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出生日期相近、体重为(143.33±16.10)kg的3月龄纯血马马驹15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对照组马驹不做任何处理,试验Ⅰ和Ⅱ组马驹每天分别补喂15和30 mg/kg BW鞣花酸,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试验第60天晨饲前于直肠采集马驹粪便样品,测定粪便菌群多样性。【结果】OTUs结果显示,试验各组共有OTUs 789个,试验Ⅰ组特有的OTUs为182个;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Ⅰ组Shannon、Chao1及ACE指数有提高的趋势;菌群丰度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前十的优势菌种类相同,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疣微菌门为主,且丰度占总数92.94%以上,各组之间门、科和属水平菌群丰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LefSe分析结果表明,试验Ⅰ组有差异菌9种,试验Ⅱ组有2种;预测前十的功能有全局与...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新疆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内外通灭(伊维菌素预混剂)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的驱虫情况,试验于2018年1月份对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65匹野马进行了冬季驱虫试验;试验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65匹普氏野马进行了驱虫前后检查,分析其感染率以及跟踪检查给药后的驱虫率,并通过虫卵计数法(麦克马斯特氏法)分析其感染强度。结果表明:在采集的65份新鲜粪样中,含有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样品共54份,感染率为83%(54/65);初步检查出的虫卵包括马圆线虫、马副蛔虫、细颈三齿线虫和毛细线虫4种。其中马副蛔虫的感染率最高,为71%(46/65),两种虫种(马副蛔虫、毛细线虫)混合感染率达到43%,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800~2 300个,三种虫种(毛细线虫、马副蛔虫、马圆线虫)混合感染率为17%,EPG为400~1 200个。驱虫后的65份样品,虫卵转阴率达到77%(50/65);虫卵减少率达到95%。说明内外通灭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具有较好的驱虫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普氏野马体外和消化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以及其驱虫的效果,应用常规寄生虫卵检查方法、成虫形态鉴定方法及PCR方法,对随机采集的驱虫前后共180份粪样、其体表吸血的58只硬蜱进行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测序分析,并观察及分析野马繁育中心使用阿维菌素药物的驱虫效果。根据驱虫结果初步确定普氏野马感染马副蛔虫、毛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马圆线虫4种消化道寄生虫,其中马副蛔虫的感染率最高,为75%;驱虫前马圆线虫的感染率为56.7%,总感染率为86.7%。驱虫7d后,总感染率降为5%。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给1岁纯血马补喂鞣花酸对其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体重、体尺增长的影响,为鞣花酸在马属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择18匹1岁纯血马,随机分为3组,每组6匹,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试验Ⅰ组每匹马补喂15 mg/kg·BW鞣花酸,试验Ⅱ组每匹马补喂30 mg/kg·BW鞣花酸,进行为期40 d补饲试验。试验0 d和40 d早晨空腹称量马匹体重,测定马匹体尺;试验第36~40 d采用全收粪收尿采集相关样品,用于测定马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相关指标。试验结果显示:1岁纯血马对日粮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钙(Ca)和磷(P)的消化率随着鞣花酸水平的增加呈增长趋势(P>0.05);氮的沉积率随鞣花酸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试验Ⅱ组氮沉积量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提高了30.24%和9.00%(P>0.05);试验Ⅱ组钙代谢量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提高了29.63%和22.77%(P>0.05);试验Ⅱ组磷代谢率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提高了24.09%和8.20%(P...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南疆地区规模化全舍饲养殖模式下驴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并评价目前规模化全舍饲驴养殖场所采用驱虫方案的效果,本试验采集阿克陶县和泽普县4个规模化全舍饲养驴场917头驴(n=917)的粪样共1 834份,运用虫卵形态观察法检测消化道寄生虫,对优势虫种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PCR方法鉴定体内排出的主要成虫;同时,根据养殖场现行驱虫方案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对驴群进行2次伊维菌素驱虫试验,连续观察5 d,记录排虫情况并计算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结果显示:镜检观察到6种消化道寄生虫;经PCR鉴定体内主要排出马副蛔虫。4个规模化养殖场中,马圆线虫、毛细线虫、马副蛔虫和细颈线虫为驴消化道优势虫种,其冬春(夏秋)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7.5%(79.6%)、52.9%(71.3%)、40.9%(45.3%)和14.5%(15.7%),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夏秋季节毛细线虫、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高于冬春季节(P<0.01);寄生虫感染率与驴年龄存在相关性,夏秋季节驴驹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均极显著高于成年驴(P<0.001),冬春季节驴驹马圆线虫、毛细线虫和马副蛔虫感染率均显...  相似文献   

8.
调查新疆某马场阿卡尔捷金马体内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集新疆某马场阿卡尔捷金马粪便样品40份,通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确定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种类,采用斯陶尔氏法确定感染强度。结果显示,该马场马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5%(34/40),其中马圆线虫感染率为80%(32/40),每克粪虫卵数(EPG)平均为250个;马副蛔虫感染率为35%(14/40),每克粪虫卵数(EPG)平均为188个;部分马马圆线虫、马副蛔虫均有感染,混合感染率为32.5%(13/40)。提示该马场阿卡尔捷金马普遍感染肠道寄生虫,但总体感染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伊犁河谷马匹感染消化道寄生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放牧式饲养条件下的马匹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及其流行病学因素,通过病原学常规检查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伊犁河谷区域放牧马匹进行1年的定点观察、调查试验。结果显示:在采集的534份样品中476份为阳性,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9.1%,其主要病原种类为马圆线虫,毛线虫,马副蛔虫,球虫,细颈三齿线虫等。阳性病例的感染强度(EPG)为400~1 700个/g不等,尤其是马圆线虫和毛线虫感染率较高;以上消化道寄生虫在春、夏、秋、冬四季均能感染马匹,其四季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4.8%、96.6%、95.0%和74.7%,其中马副蛔虫在5月份感染率最高为74.0%(37/50),而在10月份其感染率略低0.61%(4/66);毛线虫在10月份感染达高峰为98.48%(65/66),而在4月份其感染率略低46%(23/50)。该地区各虫体感染率与季节有显著关系,细颈线虫在夏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圆线虫和毛线虫在夏秋与春冬两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副蛔虫春季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三季(P0.05);球虫在各季节感染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建议:每年2次对马匹进行驱虫并在6—7月进行针对性驱虫。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碘醚柳胺对6月龄伊犁马驹驱虫的效果。选取体重(117.60±15.84)kg、出生日期相近、在同一放牧草场放牧的6月龄伊犁马公马驹10匹,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匹。两组马驹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粗饲料和精料补充料。试验组马匹用碘醚柳胺混悬液驱虫剂驱虫,对照组不进行驱虫。驱虫后,进行为期18 d的饲养试验,统计各组马驹粪便中虫卵排出的种类及数量并计算驱虫效果。结果表明,6月龄马驹粪便中共鉴别出9种虫卵,包括马副蛔虫、毛圆线虫、盅口线虫、细颈三齿线虫、埃及腹盘吸虫、韦氏类圆线虫、安氏网尾线虫、马蛲虫、侏儒副裸头绦虫;碘醚柳胺驱虫后第3天每克粪便的虫卵数(EPG)达到最高(13 500个/g);驱虫后第6天,马驹寄生虫感染率降为6.37%,虫卵减少率为90.59%,转阴率为93.63%;驱虫后第18天,感染率降为13.33%,虫卵减少率为71.91%,转阴率为86.67%。结果表明,新疆昭苏马场6月龄马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种类较多,碘醚柳胺的驱虫效果在用药后的前6 d内最明显,用药后第18天药效减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广东省内部分地区马匹寄生虫感染情况,探索区域内马匹寄生虫感染优势虫种、感染情况和耐药情况,为区域内马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饱和食盐溶液漂浮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广东省内7个城市24个马术俱乐部375份新鲜马粪样品进行处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虫卵/卵囊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分类,并根据麦氏计数法计算每克粪便中虫卵/卵囊数(EPG),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对EPG>500的阳性样本进行粪便虫卵减少量计数试验(FECRT),以评估各马术俱乐部流行寄生虫耐药情况。提取5份<1岁幼驹的粪便样本DNA,利用巢式PCR检测样品是否存在隐孢子虫感染。【结果】375份样品中有120份样品呈寄生虫虫卵/卵囊阳性,总感染率为32.00%。共检出4种肠道寄生虫,分别为圆线虫、马副蛔虫、类圆线虫和马蛲虫,总感染率分别为30.40%、3.70%、0.80%和0.30%。1~4岁马匹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但不同性别马匹寄生虫感染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受调查马匹感染强度以低排卵(EPG<200)为主,占马匹总数83.47%。FE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穿心莲粉对番鸭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相关指标、抗氧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复合菌剂(酵母菌和乳酸菌质量比1:1)发酵穿心莲粉,根据发酵前后成分变化对其微生态功能及药用价值进行分析。将450只15日龄体重250 g左右的黑羽番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Ⅰ组饲喂基础饲粮,对照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穿心莲粉,发酵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3%和5%的发酵穿心莲粉,预试期7 d,正试期48 d。分别于16、21、42、70日龄对番鸭称重,于70日龄从每组随机选取6只番鸭(每个重复随机取1只)屠宰,采集血液、左侧胸肌样品,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免疫相关指标及抗氧化指标、肌肉脂肪酸含量。【结果】①穿心莲粉经复合菌剂发酵后,活菌数超过2.0×108 CFU/g,粗纤维含量虽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发酵Ⅱ组16~70日龄的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和发酵Ⅲ组(P<0.05;P<0.01)。③发酵Ⅰ、Ⅱ组的屠宰率均显著高于对照Ⅰ、Ⅱ组(P<0.05)。④发酵Ⅱ、Ⅲ组和对照Ⅱ组番鸭血清的IL-2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Ⅰ组和发酵Ⅰ组(P<0.01)。⑤发酵Ⅱ组的血清丙二醛水平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1;P<0.05)。⑥发酵Ⅱ组的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Ⅰ组(P<0.05;P<0.01)。【结论】与基础饲粮组相比,3%发酵穿心莲粉可显著提高番鸭的生产性能、血清IL-2水平、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减少番鸭脂质过氧化,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此外,3%发酵穿心莲粉对番鸭屠宰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要显著优于同比例未发酵穿心莲粉。  相似文献   

13.
Over a period of 12 years, from 1988 to 2000, a total of 20 individual equines (16 horses and 4 mules) were selected at random, from 10 municipalities in the Paraíba Valley, in the State of São Paulo, Brazil, and then subjected to necropsy for colle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worms. Individual samples of 10% of the intestinal contents were also taken for counting and identifying the species present, and to establish the prevalence of worms in equine species in the Paraíba Valley. In the sample considered, the presence of parasites ranged from 155 to 1249 worms. Tapeworms (Cestoidea) were present in about 85% of the animals studied, and roundworms (Nematoda) in 100% of the individuals. All the tapeworms collected were of one single species, Anoplocephala perfoliata. In the case of the roundworms, the prevalence of individual species was: 100% for Cyathostomineae, 90% for Oxyuris equi, 70% for Strongylus vulgaris, 45% for S. edentatus, 15% for Strongylus equinus, 60% for Triodontophorus sp., 50% for Gyalocephalus capitatus, 15% for Oesophagodontus robustus and Craterostomum acuticaudatum, and 5% each for Parascaris equorum, Probstimayria vivipara, Habronema muscae, and Trichostrongylus axei. No specimens of flukes (Trematoda) were found in any of the animals studi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灌胃和腹腔注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GG)对妊娠期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动物妊娠期生理及肠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体重相近(23.33 g±1.55 g)、配种日期相同的SPF级妊娠昆明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5只。在相同饲养管理和饲粮营养水平下,从妊娠的第2天开始,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腹腔注射0.5 mL含有0.125 g LGG的灭菌生理盐水(连续14 d);试验Ⅱ组灌胃0.5 mL含有0.125 g LGG的灭菌生理盐水(连续18 d),试验期21 d。所有小鼠于临产前1 d解剖,采集大肠粪便样品,提取各组粪便样本的基因组DNA,PCR扩增后进行文库构建,对合格文库应用NovaSeq 6000测序平台进行测序,采用Uparse软件(v 7.0.1001)以97%的一致性将序列聚类成为操作分类单元(OTUs)并筛选代表序列。采用Mothur方法与SILVA 132的SSUrRNA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分析,并统计门、科和属水平上的群落组成。使用QIQME 1.7.0软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水平对多胎萨福克公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等器官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选择体况健康、体重相近(20.00±1.50 kg)的多胎萨福克公羊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试验Ⅰ组自由采食,试验Ⅱ组饲喂自由采食量的60%,试验Ⅲ组饲喂自由采食量的40%。当试验Ⅰ组试验羊平均体重达到35 kg时,将所有试验羊屠宰,测定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内脏器官重量和发育情况。预饲期7 d,正试期50 d。【结果】(1)随着饲喂水平降低,试验羊平均干物质采食量(ADMI)、终末体重、净增重、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Ⅱ组料重比(F/G)均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2)试验Ⅰ组胴体重、胴体净肉重和脂肪重显著高于试验Ⅱ和Ⅲ组,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Ⅰ组净肉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试验Ⅰ组骨重、肉骨比和腹脂重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3)试验Ⅰ组瘤胃重量最高,试验Ⅲ组最低,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1例中华蟾蜍多脏器寄生虫感染临床案例进行病理诊断并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其物种分类。【方法】 对实验室饲养的1只消瘦、拒食后发生死亡的雌性中华蟾蜍进行解剖观察,病理组织学研究,采用蠕虫剖检法、结节压片法对分离获得的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剖检发现蟾蜍心脏、肝脏等脏器及多系膜寄生棘头虫,未在蟾蜍体内发现线虫、吸虫等其他蠕虫寄生。HE染色结果显示,棘头虫的感染寄生造成了蟾蜍肺脏、肝脏等多脏器的机械性损伤、炎性反应,其中肠壁黏膜发生严重损坏脱落。通过PCR扩增其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Ⅰ,COⅠ)基因片段,获得5株不同部位的目的虫株COⅠ基因目的片段,经对比发现,鉴定的棘头虫均为同一种棘头虫,且其GC含量在40.14%~40.83%之间。选取JS-01株进行NCBI-BLAST比对,与似矛球吻棘头虫(Sphaerirostris lanceoide,登录号:MG931943.1)相似性最高,为99.5%。借助分子生物学分析并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确定其为似矛球吻棘头虫。【结论】 似矛球吻棘头虫的大量感染寄生造成了蟾蜍的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药用蟾蜍棘头虫病的防控提供临床症状、病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参考,对两栖动物似矛球吻棘头虫的诊断与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全株小黑麦干草对育成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为小黑麦干草在畜牧业中的合理使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选取10月龄、平均体重为(325.0±20.0) kg、健康、生理状态良好的荷斯坦育成牛3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Ⅰ、Ⅱ组,每组10头牛,每头为一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苜蓿干草:小麦秸秆=1:1),Ⅰ、Ⅱ组分别以全株小黑麦干草替代饲粮中50%(苜蓿干草:小麦秸秆:全株小黑麦干草=0.5:0.5:1)和100%干草(100%全株小黑麦干草),试验预饲期7 d,正试期66天。于正试期前后对每头牛称重,并每天记录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正试期最后4 d采集粪便和饲粮样品,测定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正试期第66天晨饲前采集血液,晨饲后2 h采集瘤胃液,测定血清生化和瘤胃发酵指标。【结果】①各组育成牛体重、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Ⅰ组育成牛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Ⅰ组牛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育成牛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牛血清白蛋白(ALB)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1);Ⅰ组牛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④育成牛瘤胃p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及乙酸/丙酸(A/P)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牛瘤胃NH3-N浓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将育成牛粗饲料中50%的干草替换为全株小黑麦干草,对其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显著提高了饲粮中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18.
断奶犊牛补饲配合精料配方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合攀枝花市地区断奶犊牛补饲配合日粮营养配方。[方法]选1.5~3月龄、体重100~180 kg的西本杂犊牛共32头,随机分为4组,开展断奶犊牛补饲配合精料配方筛选试验。[结果]经90 d的育肥,Ⅰ、Ⅱ、Ⅲ、Ⅳ组头均增重分别为40.63 kg、试验46.38 kg、46.5 kg和47.63 kg。日增重Ⅱ、Ⅲ、Ⅳ组较I组分别提高14.16%、14.47%、17.24%;Ⅲ、Ⅳ组较Ⅱ组分别提高0.27%、2.70%;Ⅳ组较Ⅲ组提高2.42%,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经济效益看,I、Ⅱ、Ⅲ、Ⅳ、组头均纯收入分别为102.6元、219.44元、174.63元、140.02元,Ⅱ组较I组提高113.88%、较Ⅲ组提高25.66%、较Ⅳ组提高56.72%,Ⅱ组的经济效益高于其它组。[结论]试验结果表明,Ⅱ号配方是断奶西杂犊牛较为理想的补饲配合精料配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对SD大鼠性腺生殖功能和糖代谢的影响,以及SD大鼠性腺生殖功能和糖代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0.9%生理盐水)、1 μg/100 μL GnIH组(Ⅰ组)、10 μg/100 μL GnIH (Ⅱ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每天07:00和19:00注射生理盐水或GnIH (200 μL/次),连续注射14 d后测量大鼠体重,计算肥胖程度,麻醉处死后采集卵巢和睾丸,称重并计算卵体比和睾体比;运用阴道涂片法观察雌性大鼠发情周期的变化;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雄性大鼠精子活力;HE染色观察卵巢和睾丸组织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巢和睾丸中糖代谢基因胰岛素受体(IR)、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并用SPSS 22.0软件分析生殖功能和糖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Ⅰ组雌性SD大鼠和Ⅱ组雄性SD大鼠肥胖程度均显著升高(P<0.05);Ⅱ组卵巢大小/重量、卵体比显著升高,睾丸重量、睾体比显著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Ⅱ组雌性大鼠卵泡呈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层减少,卵泡腔变大;Ⅰ、Ⅱ组雄性大鼠的生精小管均出现空泡样改变,生精细胞排列紊乱、层次减少。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大鼠发情前期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精子活力显著下降(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雌性大鼠GLUT4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Ⅱ组中IR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Ⅰ、Ⅱ组雄性大鼠GLUT4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Ⅰ组雌性大鼠TNF-α、IL-1β基因和雄性大鼠IL-1β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Ⅱ组雌、雄大鼠TNF-α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腹腔注射GnIH后,雌性大鼠的卵体比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IR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雌性大鼠的发情周期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雄性大鼠睾体比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精子活力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腹腔注射GnIH能够抑制大鼠的生殖功能和导致糖代谢功能紊乱,而且GnIH可能参与性腺能量代谢与生殖功能的交叉对话,是能量代谢与生殖功能的新型联络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