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SRU)和过瘤胃葡萄糖(RPG)对热应激绵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3月龄湖羊公羔,按初始体重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n=10),分别为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缓释尿素组(SRU组,基础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15 g/d)、过瘤胃葡萄糖组(RPG组,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葡萄糖10 g/d)和联合添加组(UG组,基础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15 g/d+过瘤胃葡萄糖10 g/d),预饲期15 d,正饲期50 d。在正饲期的最后一天晨饲前,分别采集血液和瘤胃液,测定血样中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G (Ig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并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及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结果】 与CON组相比,①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过瘤胃葡萄糖均显著降低热应激绵羊的呼吸频率(P<0.05),UG组热应激绵羊的直肠温度显著降低(P<0.05)。②SRU组、RPG组、UG组热应激绵羊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③RPG组和UG组热应激绵羊血清中IgG和IgM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TNF-α和IL-2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④各处理组热应激绵羊瘤胃内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SRU组瘤胃内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比例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RPG组瘤胃液pH和异戊酸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瘤胃内氨态氮、丙酸、丁酸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UG组瘤胃内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及微生物蛋白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过瘤胃葡萄糖显著提高了热应激绵羊的生产性能,改善瘤胃发酵,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可有效缓解绵羊热应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DHA)的微藻对柴达木福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屠宰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4头健康的24月龄柴达木福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试验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Ⅱ和Ⅲ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和200 g/d的微藻粉。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测定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屠宰性能相关指标以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和Ⅲ组的料重比(A/G)显著降低(P<0.05),饲粮添加富含DHA微藻对福牛的体尺指标和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微藻可显著提高血清SOD活性和T-AOC (P<0.05),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试验Ⅲ组的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0 g/d富含DHA微藻可显著提高柴达木福牛的饲料转化率和血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牛饲粮中添加半胱胺对水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体重(615 kg±21 kg)、胎次(3~5胎)和产奶量(6 kg/d±1 kg/d)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尼里-拉菲奶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5头水牛。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5、30和45 g/d半胱胺。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①添加半胱胺对水牛体表温度、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添加30和45 g/d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P<0.05)。③添加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蛋白率、乳总固形物和乳非脂固形物含量(P<0.05)。④添加45 g/d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添加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液细菌和真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5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了原虫数量(P<0.05),而半胱胺添加剂量为30 g/d时瘤胃液原虫数量则显著增加(P<0.05)。⑤添加半胱胺能显著降低乳中C14:1n5、C18:3n6含量,显著增加乳中C18:1n9t、C19:0、C20:3n6含量(P<0.05)。添加30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乳中C16:0、C18:0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5);添加30和45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乳中C20:4n6(AR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P<0.05)。⑥添加半胱胺组水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15和30 g/d半胱胺组水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0和45 g/d半胱胺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蛋白、球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15和45 g/d半胱胺组皮质醇(Cor)显著降低(P<0.05);30 g/d半胱胺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增加(P<0.05)。综合试验结果,饲粮中添加半胱胺能够提高泌乳中期水牛泌乳性能与抗氧化能力,影响水牛瘤胃发酵、乳脂脂肪酸含量和瘤胃原虫数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半胱胺在水牛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0 g/d。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奶产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0头健康、经产(平均胎次1~2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胆碱组饲喂基础饲粮+30 g/d过瘤胃胆碱,有机铬组饲喂基础饲粮+8g/d蛋氨酸铬,混合组饲喂基础饲粮+3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茶多酚对围产后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胎次、预产期相近(产前28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茶多酚1组(TP1)、茶多酚2组(TP2),每组12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TP1、TP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每天添加15和30 g/头茶多酚,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试验结束后采集奶牛的奶样和血样,测定乳成分和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P1、TP2组乳脂产量显著提高(P<0.05),TP2组乳脂率和总固形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TP2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此外,TP2组乳脂率和总固形物含量、T-AOC和GSH-Px、S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TP1组(P<0.05)。【结论】饲粮添加茶多酚能够提高围产后期奶牛产后乳脂产量、乳脂率和总固形物含量,血清T-AOC及SOD、CAT和GSH-Px活性升高。本试验中,添加30 g/头茶多酚...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期添加高水平亚麻籽对奶牛生产性能、牛奶脂肪酸组成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牛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牧场基础饲粮(CK组)、添加3 000 g/d (13.01% DM)完整亚麻籽饲粮(WF组)和添加3 000 g/d (13.01% DM)粉碎亚麻籽饲粮(GF组)。试验周期为7周,第1周为环境适应期,第2~6周为饲粮适应期,第7周为试验期,记录试验期日采食量和产奶量,于试验最后1天采集奶样和瘤胃液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乳和瘤胃液中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与CK组相比,添加3 000 g/d亚麻籽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GF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较CK组有降低的趋势(0.05<P<0.1)。②WF和GF组乳中α-亚麻酸(ALA)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的产量较CK组均显著提高(P<0.05),且GF组ALA和ω-3 PUFA的产量显著高于WF组(P<0.05)。③WF组瘤胃pH显著低于CK和GF组(P<0.05),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CK和GF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短期添加高水平完整亚麻籽和粉碎亚麻籽均不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但提高了乳中ALA含量,GF组提高效果较WF组更明显。添加高水平粉碎亚麻籽有降低乳蛋白率和乳脂率的趋势,高水平完整亚麻籽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在实际生产中,应控制亚麻籽的添加量及其饲喂形式,在提高乳中ALA含量的同时,减少亚麻籽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究全株甘蔗的奶牛瘤胃降解特性及其替代奶牛饲粮中苜蓿、燕麦草及精料对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其替代奶牛饲粮中价格日益攀升的苜蓿和精饲料,并用作奶牛粗饲料资源开辟新途径。试验一采用半体内试验即瘤胃尼龙袋技术,探究了全株甘蔗、国产羊草与国产苜蓿各营养成分的瘤胃降解特性;试验二采用重复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择体重、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并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进行消化试验,探究全株甘蔗替代饲粮25%或50%的美国进口苜蓿对奶牛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三选取60头胎次、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进行生产试验,探究了全株甘蔗分别替代饲粮30%苜蓿干草、50%燕麦草或10%精料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牧场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发现:1)全株甘蔗干物质(DM)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国产羊草(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有机物(OM)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国产羊草和国产苜蓿(P<0.05)。2)用全株甘蔗替代饲粮25%或50%美国进口苜蓿对奶牛瘤胃pH、氨态氮(NH3-N)(除25%组4 h外)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及饲粮DM、粗蛋白质(CP)、OM和ADF消化率无显著影响,而全株甘蔗替代饲粮50%美国进口苜蓿组的NDF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全株甘蔗替代饲粮中50%美国进口苜蓿组2和8 h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25%组和对照组(P<0.05),且各处理组不同时间点血液β-羟丁酸含量、瘤胃各VFA和总VF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3)用全株甘蔗替代高产奶牛饲粮中50%燕麦草、30%苜蓿干草或10%精料对奶牛血液中的葡萄糖、尿素氮、β-羟丁酸和非酯化脂肪酸(NEFA)等含量及产奶量均无显著影响,且综合产奶量和饲料成本两方面的因素,各替代组分别比对照组每头奶牛的经济效益增加3.28、7.48和1.62元·d-1。由此可知,全株甘蔗是一种可供奶牛食用的消化率较高的优质粗饲料,且用其替代饲粮中的25%或50%美国进口苜蓿不影响奶牛的瘤胃发酵特性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用其替代30%苜蓿干草、50%燕麦草或10%精料不会影响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还会提高牧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富维生素E(VE)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富VE转基因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并与非转基因玉米添加外源DL-α-生育酚乙酸酯作用效果比较,对富VE转基因玉米营养有效性进行评价。选用360只1日龄罗斯308肉鸡公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42 d。普通玉米负对照组(负对照组,NC)日粮使用非转基因玉米配制不添加外源VE,1~21和22~42 d日粮VE水平分别为4.38和4.63 IU/kg;富VE转基因玉米组(富VE组,VER)使用富VE转基因玉米配制,1~21和22~42 d日粮VE水平分别为14.11和14.91 IU/kg;普通玉米正对照组(正对照组,PC)使用非转基因玉米配制并添加DL-α-生育酚乙酸酯添加剂,使其VE水平与富VE组一致。结果表明:①除1~21 d富VE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负对照组外(P<0.05),其他生长性能各指标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 21 d时,富VE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正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负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低于负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对照组(P<0.05);42 d时,富VE组肝脏TG含量与正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均显著低于负对照组(P<0.05)。③与正对照组相比,富VE组21 d血清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42 d血清MDA、H2O2、GSH、SOD、CAT和T-AOC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负对照组相比,富VE组21 d和42 d血清MDA和H2O2均显著降低(P<0.05),21 d血清GSH、GSS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SOD、CAT和T-AOC及42 d血清GSSG、GSH-Px、CAT和T-AOC均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同等VE水平条件下,富VE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玉米添加外源DL-α-生育酚乙酸酯添加剂对试验肉鸡生长性能、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具有相似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试验通过研究维生素E (VE)对H2O2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 cells)氧化损伤及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揭示维生素E对缓解奶牛乳腺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试验设对照组(完全培养基处理组)、H2O2组和H2O2+VE组。利用MTT法检测奶牛乳腺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奶牛乳腺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紧密连接基因ZO-1、occludin、claudin-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ROS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SOD和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H2O2组相比,H2O2+20 μmol/L VE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P<0.05),ROS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SOD和CAT活性显著增加(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极显著抑制了紧密连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1);而与H2O2组相比,添加维生素E极显著缓解了H2O2对紧密连接基因相对表达的抑制作用(P<0.01)。本研究结果证明,维生素E不仅能够减轻H2O2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还能缓解H2O2对紧密连接基因相对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不同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含量对育肥奶公牛反刍、消化、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旨在为奶公牛生产中配制适宜peNDF含量的全混合日粮(TMR)提供依据。选择30头11月龄、体重(345.57±23.53) kg、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公牛(未阉割),随机分为试验Ⅰ、Ⅱ和Ⅲ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8.00 mm孔径筛上物peNDF (peNDF8.00)含量为12.40%、13.75%和14.85%的3种饲粮。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奶公牛的饲粮采食次数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5),试验Ⅱ和Ⅲ组反刍时间、每千克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反刍时间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3组间干物质采食量(DMI)、peNDF采食量、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及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瘤胃pH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而丙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试验Ⅱ和Ⅲ组瘤胃乙丙比、乙酸和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不同peNDF8.00水平饲粮对育肥奶公牛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饲粮peNDF8.00为13.75%和14.85%时,奶公牛反刍时间、瘤胃乙丙比、乙酸和NH3-N浓度显著增加,可使奶公牛保持较佳瘤胃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奶牛产奶量、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胎次接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K)及APS20、APS55和APS90组,每组11头。所有试验牛均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灌服温水200 mL,试验组分别灌服20、55、和90 g/d的APS溶液200 mL,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正试期内,每10 d统计1次产奶量;于正试期的第0、30、60天采集乳样,测定乳中体细胞数(SCC);于正试期第0、30、60天晨饲前,采集奶牛尾根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中相关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结果】在试验全期,各组产奶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细胞数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和60天时,APS55组体细胞评分(SCS)均显著降低(P<0.05),APS20和APS90组SCS在各时间点均差异不显著(P>0.05),且APS90组极显著高于APS55组(P<0.01)。在免疫指标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天时,APS20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增加(P<0.05),APS55与APS90组血清中IL-2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第60天时,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IL-2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且APS55与APS90组IL-2含量极显著高于APS20组(P<0.01);第60天时,APS55组血清中IL-6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抗氧化指标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60天时,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第60天时,ASP90组血清中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增加(P<0.01),且显著高于APS20组(P<0.05)。【结论】55 g/d APS可以提高奶牛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并且降低乳中体细胞数,结果为APS在奶牛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黑种草子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探究其机制,为其临床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6只3周龄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黑种草子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黑种草子粉剂组及水飞蓟宾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10 mL/kg 60%酒精灌胃,每天1次,连续15 d。第16天,黑种草子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8、4、2 mL/kg黑种草子提取物,每天1次,连续10 d后处死小鼠。计算各组小鼠肝脏指数;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制备肝脏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显著上升(P<0.05),肝细胞出现明显颗粒变性,水泡变性,核溶解,界限区分不清,肝索消失;血清ALT、AST活力显著上升(P<0.05),SOD、CAT、GSH-Px活力显著下降(P<0.05),说明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且肝脏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黑种草子提取物各剂量组血清ALT、AST活力均呈下降趋势,SOD、CAT、GSH-Px活力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高剂量组上述各指标均呈显著差异(P<0.05),肝脏组织结构明显改善,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剂量(8 mL/kg)黑种草子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肝损伤小鼠的抗氧化水平,且可以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而减少IL-1β的合成,从而改善肝脏功能和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饲粮中添加两种不同有机锌源对新生犊牛生长性能及锌代谢的影响。【方法】 试验随机选取30头新生荷斯坦母犊牛(体重39.4 kg±0.8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只饲喂牛乳,不添加有机锌;蛋白锌组和蛋氨酸锌组每头牛分别添加522.82 mg/d的蛋白锌和467.88 mg/d的蛋氨酸锌(均相当于80 mg Zn/d)。试验期14 d。在犊牛1日龄及14日龄晨饲前,测量每头犊牛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每天记录牛乳采食量,用于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每天晨饲前,由专人对犊牛粪便进行评分,计算犊牛腹泻率。在14日龄晨饲前,采集犊牛血清样品,用于测定血清中的钙、磷、锌、铜和铁浓度、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金属硫蛋白、丙二醛浓度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蛋氨酸锌显著提高了犊牛平均日增重(P<0.05),添加蛋白锌和蛋氨酸锌均降低犊牛腹泻率并提高血清锌浓度(P<0.05),且蛋氨酸锌组犊牛的血清锌浓度显著高于蛋白锌组(P<0.05)。添加蛋氨酸锌显著降低犊牛血清铜浓度(P<0.05),而蛋白锌组犊牛的血清铜浓度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有机锌源显著增加了犊牛血清中金属硫蛋白的浓度(P<0.05),但仅蛋氨酸锌提高了犊牛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蛋氨酸锌能够显著提高犊牛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P<0.05),但是蛋白锌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蛋白锌和蛋氨酸锌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浓度(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锌能够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机体锌代谢水平,且其效果优于蛋白锌,因此建议在犊牛饲粮中以蛋氨酸锌形式添加80 mg Z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槲皮素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仔猪肠道形态、肠道抗氧化功能及空肠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旨在探讨槲皮素对PEDV感染仔猪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18头健康的7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EDV组和槲皮素+PEDV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8 d,于试验第0~7天,对槲皮素+PEDV组仔猪每天口腔灌服10 mg/kg BW的槲皮素,其余组灌服等体积的人工奶。于试验第5天晚上给PEDV组和槲皮素+PEDV组仔猪口腔灌服104.5TCID50的PEDV,对照组仔猪灌服相同体积的PBS溶液。于试验第8天早上屠宰,取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组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EDV组仔猪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极显著降低(P<0.01),空肠、回肠和结肠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力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显著降低(P<0.05),回肠和结肠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空肠中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 (APOB)、载脂蛋白C2(APOC2)、脂肪酸结合蛋白2(FABP2)、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3(ACSL-3)和脂肪酸合酶(FAS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与PEDV组相比,槲皮素+PEDV组仔猪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极显著提高(P<0.01),空肠、回肠和结肠中GSH-Px和T-SOD的活力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中CAT的活力显著提高(P<0.05),回肠和结肠中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中APOB、FABP2和FAS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结论】 添加槲皮素可有效缓解PEDV感染导致的仔猪肠道损伤,提高仔猪肠道抗氧化能力以及空肠脂质代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金属硫蛋白对奶牛血液抗氧化酶GSH-Px和CAT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金属硫蛋白(MT)对奶牛抗氧化应激机能的调控效果及其机理,选取2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经产泌乳母牛,随机均分为I、II、III、IV4组,分别按每头0(对照组),4.0,8.0和12.0mg静脉注射Zn-MT。每隔15d逐头采取血样,测定不同剂量的外源性MT和MT不同作用时间对奶牛抗氧化酶GSH-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给外源性MT后,3个试验组GSH-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III组和IV组GSH-Px基因表达量分别较对照组有显著(P<0.05)提高。III组CA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IV组CAT基因表达水平又比对照组、II组和III组分别提高了22.88%(P<0.01),17.71%(P<0.05)和7.10%(P>0.05)。而II组GSH-Px和CAT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正试期间不同时间看,补给外源性MT后,各组GSH-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逐步升高,至30d时达最高,45d时又有下降。尤其是30d时的GSH-Px基因表达水平及15和30d时的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P<0.05)高于第1天。说明外源性MT能有效调控奶牛GSH-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过氧化氢(H2O2)诱导山羊乳腺上皮细胞(GMEC)氧化损伤的最佳条件,构建可靠、稳定的氧化损伤模型,为今后探究紫大薯花青素对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提供模型条件。【方法】 试验采用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第一因素为H2O2处理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350、430、460、490、520和550 μmol/L,第二因素为对GMEC的处理时间,分别为8、11、14、17 h。舍弃细胞存活率低于60%的处理组,并根据结果重新调整处理浓度与时间。然后通过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培养液内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确定最佳的H2O2处理条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H2O2处理组作用8 h后GMEC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350、430、460 μmol/L H2O2处理8 h时细胞存活率分别降低至64.6%、72.9%、66.2%,基本符合细胞存活率的筛选需求(70%)。因此,选择350、430、460、490、520 μmol/L H2O2处理4、6、8、10 h进行后续试验。调整后,除4 h 430 μmol/L处理组外,各处理组LDH活性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10 h时各处理组LDH活性均达到最大值,且与浓度呈正比;各处理组ROS含量在6 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8 h时各处理组ROS含量较6 h均大幅度显著升高(P<0.05),说明8 h为ROS含量变化的转折点;430、490、520 μmol/L处理组MDA含量在处理8 h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430 μmol/L处理组MDA含量在8和10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浓度组CAT、SOD、GSH-Px和T-AOC活性在处理6~8 h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8 h时仅430 μmol/L处理组CAT、SOD、GSH-Px和T-AOC活性显著低于照组(P<0.05)。【结论】 430 μmol/L H2O2处理GMEC 8 h为构建GMEC氧化损伤模型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芦丁和不同冷冻速率对杜洛克公猪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及其二者的互作关系,以期为指导生产实践和提高优良种猪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 试验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冷冻稀释液Ⅰ液)和试验组(分别在冷冻稀释液Ⅰ液中添加0.2、0.4、0.6、0.8和1.0 mmol/L芦丁),在距离液氮面上1 cm (快冷冻)和3 cm (慢冷冻)处分别进行冷冻。在液氮中保存30 d后,检测冷冻-解冻精子的运动参数、质膜完整率(MI)、顶体完整率(AI)、DNA完整率、线粒体膜电位(MMP)、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和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来评价解冻后的精液品质。【结果】 冷冻速率方面,在相同浓度芦丁冷冻液中,慢冷冻效果均好于快冷冻效果,差异显著(P<0.05)。芦丁浓度方面,快冷冻和慢冷冻组均以添加0.6 mmol/L芦丁的效果最好(P<0.05),添加0.8 mmol/L芦丁的效果次之。二者互作方面,冷冻速率与芦丁浓度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慢冷冻×0.6 mmol/L芦丁组合的精子的运动参数、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DNA完整率、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试验组(P<0.05),ROS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合试验组(P<0.05),SOD、CAT和GSH-Px的活性较其他组合试验组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不同芦丁浓度与不同冷冻速率间存在互作效应,其中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0.6 mmol/L芦丁慢冷冻猪精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以低水平复合有机微量元素(铁、铜、锰、锌和硒)来取代实际生产中较高水平无机形式微量元素对肉鸭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为肉鸭饲养中的有机微量元素减量使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将450只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公母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空白对照组(NC组)于基础饲粮中不额外添加微量元素,ITM组于基础饲粮中添加NRC(1994)推荐量的无机元素(铁、铜、锰、锌和硒添加量分别为40、10、50、60、0.2 mg/kg),1/2 ITM组和1/2 OTM组分别于基础饲粮中添加50%NRC推荐量无机微量元素和50%NRC推荐量有机微量元素,1/2(ITM+OTM)组于基础饲粮中添加50%NRC推荐量无机微量元素+50%NRC推荐量有机微量元素。试验期42天。于试验第21和42天,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肉鸭,采集血液和肝脏,用于测定血清生化相关指标、血清中的总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肝脏中的抗氧化指标。【结果】(1)与NC组相比,ITM组肉鸭21和42 d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提高(P<0.05),42...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产前运动对围产期奶牛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为围产期奶牛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试验选取年龄相似,体况评分、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试验组(TRT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12头,统一饲养管理。于预产期前21 d开始,TRT组奶牛每日09:00和16:00以<3 km/h的速度运动1 h,每头奶牛每日总运动量为(4.0±0.2) km/d;CON组自由活动。分别在预产期前21、7 d、分娩当天及产后7、30 d (分别记为-21、-7、0、+7和+30 d),于晨饲前采集血液,测定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β-羟基丁酸(BHB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肌酐(CREA)及尿素(UREA)浓度。结果显示,试验期间,TRT组血浆NEFA、BHBA浓度与CON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0.05<P<0.1),-7 d时TRT组NEFA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TRT组血浆GLU浓度变化较CON组平稳,在+30 d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两组血浆TG浓度均在分娩当天急剧下降,产前血浆TG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分娩后各时间点(P<0.01),+30 d时TRT组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血浆UREA、CREA浓度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以<3 km/h的速度进行运动(4.0 km/d±0.2 km/d),可有效降低围产期奶牛血浆NEFA和BHBA浓度,缓解能量负平衡(NEB)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