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论述毛竹枯梢病综合防治的效果。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个处理;清理病原结合垦复抚育;清除病原结合应用7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原粉进行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清除病原。不处理为对照区。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区,其中清除病原结合垦复抚育的防治效果最佳,是当前防治毛竹枯梢病最有效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3.
从湖南汝城病竹上分离的病原菌能完成柯赫氏定律,经PDA培养基培养后有性世代的子囊壳及子囊孢子和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与文献中报道的毛竹枯梢病原菌一致.汝城毛竹枯梢是由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phyllostachydissp.nov.)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4.
5.
毛竹枯梢病侵染循环与病原菌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毛竹枯梢病在福建以病竹竹筒内菌丝体及1~3级病侧枝的子实体越冬,翌年4月底至5月初产生大量的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当年新竹展枝放叶期的1~3级侧枝节叉处形成的自然伤口侵入,潜育期1~3个月,有的长达1~2年。7~8月高温干旱季节为发病高峰期,10月底基本停止扩展,11月至翌年2月为病菌越冬期。毛竹枯梢病的侵染循环属于多侵染点一次性侵染的单循环病害类型。自然条件下,竹喙球菌在病竹侧枝节又处产生单生或混生的子囊壳和分生孢子器,其生活周期属于真菌的完全发育循环类型。 相似文献
6.
毛竹枯梢病测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毛竹枯梢病在林间流行的时间动态属于积年流行病害,遵循罗辑斯蒂模型。依据1988~1991年观察资料,建立毛竹枯梢病的中期(1年)预测方程ln[x_2/(1-x_2)]=194.18677+3.63374T-3.26491U+0.01657R+0.62385ln[x_1/(1-x_1))。模外数据检验证明,该预测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供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7.
经分离培养、人工接种试验和林内定点观察研究结果证明Botryosphaerialaricina(Sawada)Shang(落叶松葡萄座腔菌)是山西省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落叶松枯梢病的病原菌。病原菌以子囊座和分生孢子器在枯梢和残留叶片上越冬,7月初开始发病,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中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对落叶松枯梢病与生理性枯梢作了诊断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毛竹林分结构与毛竹枯梢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福建省 2 32块毛竹枯梢病 ( 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林分病情样地调查分析 ,表明病害发生发展与林分结构关系密切 .并由 96块有代表性的样地推导出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与林分结构中的林龄、胸径、整齐度、均匀度、林分组成以及当年新竹占各度竹比例等因子的数学模型为 :Y=43.5 2 64- 1 6.3338C11- 1 1 .6346C12 - 8.1 5 4 6C2 1- 3.8438C2 2 - 8.40 96C3 1-3.7837C3 2 - 5 .5 81 5 C41- 3.774C42 - 0 .1 1 1 1 C51+ 1 .432 8C52 - 2 .1 5 1 9C61- 2 .6970 C62 ,其偏相关系数为 :0 .75 97、 0 .4668、 0 .5 4 78、 0 .2 780、 0 .1 5 2 9、 0 .2 2 4 2 ,复相关系数为 0 .91 66.用此模型对福建省 1 989~ 1 997年设置的 5 6块样地的应用判别准确率为 70 .3% .提出该病害林分病情辅助测报技术和以改善林分结构为主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毛竹枯梢病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应用I_(wao)方法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0.
毛竹枯梢病是国内重要检疫对象。对该病进行灾区区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区划理论,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将福建省毛竹枯梢病灾区分为重灾区、轻灾区和基本无灾区3个区及Ⅰ级、Ⅱ级、Ⅲ级3个危险程度等级,并按照不同的危险程度等级区域,分别建立了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模型。该模型经检验,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推广应用。表2参9 相似文献
11.
毛竹枯梢病林间流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1989~1991年尤溪县东边村毛竹林定点观测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在林间流行的时间动态应属于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逐年病菌数量递增和病害在林间扩散的速率是遵循罗辑斯蒂型规律,病株率和感病指数按2.5倍和3.4倍的速率逐年上升,一般4~5年濒临毁灭。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属于聚集分布型,发病初期有较明显的发病中心区,子囊孢子呈陡峭的扩散梯度传播,扩散的水平距离5~10m范围。病菌数量按“复利病害”逐年递增,病害在林间迅速扩散,则在初次发现零星病株就应彻底消灭。 相似文献
12.
毛竹叶斑枯病的化学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室内药效测定和野外防治试验 ,结果表明 ,毛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v.pubescens)叶斑枯病 (Coccostroma arundinariae)野外化学防治以 1 2 .5%烯唑醇 50 0倍液或50 %多菌灵 50 0倍液高压喷雾防治为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 3个种源带 10个毛竹种源 3年竹鞭生长分析 ,结果表明 :各种源单鞭长生长以南带和中带种源优于北带种源 ;总鞭长、各年度累积长、岔鞭数、鞭径、1m鞭节数等指标在各种源中存在一定的波动 ,但总体上中带种源竹鞭质量优于北带种源 ,而南带种源竹鞭最差 ,较不利于新造竹林地下郁闭 相似文献
14.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对毛竹与不同散生木树种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散生木之间的毛竹出笋数差异极显著、新竹平均胸径差异显著,其中以松类散生木对毛竹生长最为有利,其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瓯东安毛竹林中21a生闽楠生长情况的调查表明:闽楠适宜在毛竹林中生长,单株材积0.1958m3,材积1.3350m3/hm2,单株平均年生长量0.0089m3,且与树龄呈正相关系;树高达15.5m,平均树高年生长量0.74m;混交套种闽楠能提高毛竹林的生产潜力,每年可增加毛竹林收益10680元/hm2,同时可改善和调整毛竹林结构,大幅度提高毛竹林经济、生态、社会的整体效益。并探讨了如何采取政策性措施来大力推广发展毛竹林混交套种闽楠,为科学持续发展闽楠这一珍贵用材树种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毛竹经营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述毛竹 (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进展 ,包括栽培类型、经营模式、林分结构 (立竹度、年龄结构、树种组成、鞭系结构等 )、土壤管理、施肥、综合改制及采伐技术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