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与宗教关系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宗教与国家的关系、宗教与政党的关系、政教分离、宗教信仰自由以及无神论等方面。他们都主张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坚持无神论,强调对无神论的宣传。  相似文献   

2.
浅谈新疆民族宗教多元性特点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宗教信仰并存是从古至今新疆宗教演变最基本的特点,历史上,自然崇拜、萨满教、佛教、袄教、摩尼教、景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都曾流行于新疆地区,直到今天新疆多元宗教信仰并存的基本特点始终没有改变。本文主要以新疆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在接受伊斯兰教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宗教文化多元性特点的表现形式及卫拉特蒙古与图瓦人在接受藏传佛教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多元宗教信仰为例论述了新疆民族宗教文化的多元性特点的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宗教在农村的发展给基层党政组织的工作提出极大挑战,而基层干部解决宗教问题能力有限,对宗教问题认识不清,也给工作带来一些困难.做好农村宗教工作,需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的客观规律和共产党员不能信教关系,使基层党员在正确引导农村宗教信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高等院校比较敏感的一个话题,能否处理好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高等院校和谐校园的建设。通过对沈阳农业大学1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摸清该校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和信仰状况,深入剖析了目前大学生对宗教信仰问题认识现状的深层次原因,为高校做好大学生宗教相关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宗教研究一直是新疆研究的热点问题,新疆少数民族妇女作为宗教信仰的主要群体与特殊群体。本文通过在和田县罕尔日克乡霞村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的调查,简要的分析了霞村女性伊斯兰教信仰者的特点,提出了妇女宗教信仰与男性比较更加虔诚,宗教成为妇女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影响方面。影响妇女的日常生活,婚育等等。最后提出了妇女自我价值实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但也面临着“村规民约”影响力大、宗教活动盛行、“黄赌毒敌艾”等问题.正确处理好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宗教信仰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的关系,加大“黄赌毒敌艾”违法犯罪执法力度,增强边民国家意识,健全在低保、结婚登记和信访等方面的制度体系,是进一步提升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8):282-283
傈僳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境内,其余分布于四川等地。傈僳族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信仰由信仰原始宗教逐渐过渡到主要信仰基督教,并且在现代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融合了原始宗教,基督教,汉族文化与现代化后形成了目前拥有自己特色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8.
李良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15-1216
商洛地处深山,农民宗教信仰问题一直十分突出。近年来,当地宗教活动日趋频繁,部分农民信教不当,影响了农业生产与社会和谐发展。重建农民精神文化体系,引导农民信仰科学,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是商洛新农村建设中正确处理农民宗教信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进入社会转型期后,宗教信仰问题在我国已不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值得注意的是,"宗教升温"和宗教泛化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冲击。在社会多样化的态势中,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整合、尊重包容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引导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是做好宗教工作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导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宗教信仰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江苏农村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农村居民信仰宗教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所处的地域、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这也折射出背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归属感在发挥作用.为了引导宗教活动健康发展,政府应当大力发展经济,重视农村文化教育,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宗教文化传播,使宗教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大学生接触 和了解宗教的形式和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信教情况不容乐观,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正确的引导 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概述了新时代新媒体对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的影响,并且对如何 在新媒体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对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学习、生活、思想、经济状况、心理、培养目标、民族习惯、宗教信仰、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调查,发现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具有学习刻苦,求知欲望强烈,但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窄,贫困生人数多、比例高,族别覆盖面广;民族自尊意识强,但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和自卑;渴望广泛社交,但又存在闭锁式心理等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甲马信仰为例,辨析了民间信仰与道教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云南甲马的民俗功能、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艺术造型视角来讲,甲马是一种单色的黑白木刻版画,用图像的形式传达了人们的精神信仰;从民俗视角来讲,甲马是民间信仰的载体,人们通过使用甲马来表达对自然不可抗力的精神依托和慰藉,是人们进行的一种民俗活动;从宗教视角来讲,云南甲马的神仙位业和仪式均以道教为主体,是一种准宗教的民间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编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大学生职业决策因素量表”调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500名高职学生。结果表明:在校高职学生总体上处于职业未决状态;存在性别和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差异;在年级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二年级是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发展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5.
以高校90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了90后大学生的信仰和目标,根据统计结果分析90后大学生信仰和目标的现状。阐明了图书馆在帮助大学生确立信仰和明确人生目标导读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外来作物,其引入和传播在解决云南明清时期以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考据发现,马铃薯传入中国和云南省的时间及主要路线,以及传入后在云南的传播路线。传入和传播路线主要为;(1)1615年后由印度经印—缅—滇通道传入滇西,并广泛种植于迪庆、丽江、大理和怒江州,此细胞质类型为W/α型;(2)1788年后经四川凉山州传入楚雄永仁,后在滇西各州及滇中广泛传播,此为W/α型;(3)1843年左右经贵州进入昭通,在滇东北及黔西南大面积种植,此为T/β型。马铃薯的传入及传播深远的影响了几百年来云南的农业结构、移民、矿产开发、少数民族迁徙及宗教信仰,其本土化也加快了主粮化进程并提供了科学育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11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从高校在校大学生对茶叶消费情况、消费观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中50%以上的大学生喜欢饮茶,消费茶类以绿茶为主,能够接受的茶叶价格相对较低,重视质量胜过品牌,对新型饮茶方式及茶品表现出了较高的认可度,但是对茶叶品质鉴别等茶叶相关知识相对缺乏。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开拓大学生茶叶消费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一年级是学生开始认识并初步建立大学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时期.为掌握新生的学业生涯规划现状,笔者对新生填写的《云南农业大学学业生涯手册》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找到新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学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建议,即引导新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对新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培训;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全程化指导并与新生教育相结合;加强新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对于学生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合理计划学习生活,顺利渡过大学生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培育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顺利推进的客观要求。云南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整体水平较高,也有部分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倾向存在偏差。铸牢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全员、全程和全方位协同育人,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