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栽培种菌龄的长短,是关系到出菇快慢、抗霉力强弱、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栽培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就香菇菌种的菌龄谈点看法: (一)原种的菌龄:原种的菌龄不能太长,力求在45天左右,一般以刚发菌到瓶底即转接栽培种为好。在原种生产时,一定要考虑到栽培种的生产情况再分批进行,以确保菌种质量。特别是大面积生产的单位,由于栽培种生产周期长,原种必须分多批制备。如果原种一批生产接种,势必产生超龄菌种,不仅降低菌种生命力,且易感染杂菌。  相似文献   

2.
韩金陵 《食用菌》2013,35(1):51+58
现在双孢蘑菇栽培种基本上都使用麦粒菌种,麦粒菌种具有制作方便萌发快,便于撤播省工省时等优点.笔者认为家庭自制菌种应以三级种即栽培种为主,所用原种可到有声望的科研单位或大型菌种厂购买,一般一瓶麦粒原种(二级种,下称原种)可转接栽培种80~100瓶,500 m2的菇棚所用原种不超过8瓶,可接栽培种800瓶左右.另外栽培种制作简单,一般情况下,利用家庭闲置的房屋均可,制种原料易得、投资小、劳动强度低,老人小孩都可装瓶接种.生产时间短,一个500 m2标准菇棚所需的菌种,一般1~3 d即可完成,同时家庭自制菌种仅制栽培种不生产技术含量高、时间长,制作繁琐的原种和母种.所以大部分人稍加学习都可掌握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事食用菌生产多年,对如何搞好食用菌生产,特别是蘑菇生产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把如何夺取蘑菇的稳定高产的几项关键性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必须有优良的健壮的菌种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食用菌也是一样,蘑菇菌种的好差对产量的影响很大,这是常识范围的事。但有的栽培者,为了贪便宜或其他原因,不重视菌种的质量,结果造成减产或失收。优良健壮的蘑菇菌种的标志是:菌丝浓白、生长一致,不吐黄水,无杂菌,无菌蛋。  相似文献   

4.
制好菌种是取得木屑栽培香菇成功的基础,原种和栽培种是生产的关键。原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栽培种的成品率以及栽培产量。制原种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仔细检查发菌情况,随时掌握菌丝生长动态,对菌丝生长异常的菌种,如菌丝吃料慢,发菌参差不齐,菌丝浓淡、粗细不一致,甚至出现拮抗现象的要拣出来,不能使用。(2)保证恰当的菌龄,一般采用菌丝刚发到瓶底的原种,因为这种菌丝年  相似文献   

5.
两点接菌法     
生产木耳、香菇、双孢蘑菇等原种或栽培种,从接种培养到菌丝长满全瓶,一般都要25~40天,特别是原种生长更慢,同一瓶里不同部位的菌丝其菌龄相差悬殊,活力也各有不同。根据真菌菌丝生长的生物学特点——从接种点向周围呈球状逐步扩大,我们在生产食用菌原种、栽培种时,常常采用“两点法”接种,可使菌丝提早1/3~1/2的时间长满瓶,不仅节约时间和开支,而且菌龄较一致,活力也更强。为了说明事实,我们重新作了“两点法”接种和“一点法”(常规法)的比较试验。试验菌种为新鲜的木耳、香菇、银耳、平菇、紫晶蘑和双孢蘑菇斜面菌种各1~2管和原种各1瓶。木生菌用常规锯屑培养基,紫晶蘑和双孢蘑菇用  相似文献   

6.
竹荪制种采用组织分离培养难度较高,但分离出的菌种质量好.由组织分离培养成的试管斜面菌种称为母种或一级种;将母种接入木屑培养基中培养成的菌种称为原种或二级种;原种在木屑墙养基上扩大培养即为栽培种或三级种.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金针菇麦粒原种和栽培种作生产菌种的比较试验,总结出了麦粒原种作生产菌种比栽培种作生产菌种产量高,生物效率提高20%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金针菇麦粒原种和栽培种作生产菌种的比较试验 ,总结出了麦粒原种作生产菌种比栽培种作生产菌种产量高 ,生物效率提高 2 0 %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麦粒菌种(蘑菇、凤尾菇等)在许多食用菌的栽培区使用较为普遍。它具有用种量省、菌丝恢复快、成活率高和产量高等优点。通常一支试管麦粒母种可接15瓶的原种,一瓶麦粒原种可接70~80瓶的栽培种,一瓶麦粒栽培种可接1.5平方米左右的栽培面积,相当于5~6瓶的粪草种。但也有些制种专业户反映,“麦粒种虽好,可是容易污染,而且制原种时,母种的接种块容易失活等”.现将近年来制麦粒种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以供食用菌专业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蘑菇商业化生产的持续成功发展有赖于蘑菇菌种商提供可靠的、高品质、高产量及其纯度和质量一致的优良菌种,并配合适当的栽培基质和生产系统,从而生产优质蘑菇供给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产量和品质均获得了显著提升。这些提升除了菌种选育和改良外,主要是通过改进栽培技术,诸如菌种制作、堆肥处理、覆土材料、生长条件控制,以及机械播种和采收等的进步和创新得以实现。双孢蘑菇是西方国家栽培的主要菇种,也是美国和欧洲主要消费蘑菇,近年来它的栽培面积在中国迅速扩张。双孢蘑菇的全年商业化栽培始于1780年,当时法国人在地下采石场(矿坑)内栽培蘑菇。1865年,栽培拓展到英国,而后美国人利用温室架下的黑暗区域栽培。1914年美国双孢蘑菇已经实现工业化栽培,其产量超过85%集中于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1930年美国有516名栽培者,其中350名在宾州切斯特县(Chester County)。20世纪70年代,宾西法尼亚州在宾州州立大学与蘑菇产业界的长期合作下,最终获得谷粒菌种的革命性开发和推进,其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产量,使美国的蘑菇产业在当时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宾州州立大学的JAMES W. SINDEN教授是双孢蘑菇的菌种配制播种、栽培生产的早期研究先驱。谷粒菌种的制作技术系SINDEN教授发明,并在1932年和1936年获得了配制"Sinden Grain Spawn"的专利。他将专利权转移给宾州州立大学后,大学成立宾州研究公司(Pennsylvania Research Corporation)来处理大学专利事宜。"谷粒菌种"是当时全新的蘑菇栽培接种系统,为蘑菇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SINDEN教授另于1948年开发出一种合成堆肥,取代了当时使用的马粪堆肥,他还发现播种时添加少量的营养素即能显著提高蘑菇产量。SINDEN教授于1952年加入瑞士苏黎世Hauser Champignon Laboratorium公司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模范蘑菇农场和销售全球的蘑菇菌种供应商。本文回顾了双孢蘑菇现代化生产的历史,并由此阐明了谷粒菌种的开发需要配合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持续的财政支持。正是高校和产业致力于长期合作,带来了上述粮食菌种发展的革命性发现。  相似文献   

11.
现在许多地区都在从事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开发工作.液体菌种可代替斜面母种用于原种生产,也可代替原种用于栽培种生产.用液体菌种培养的原种,生活力强,上下菌龄一致;用于接种栽培种,定植快,污染率低.培养液体菌种,周期短,可连续多次扩大培养,对生长速度、菌种质量均无不良影响.笔者对液体菌种作了多次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内容为液体菌种的培养、接种栽培种和栽培.实验结果表明:①用液体菌种栽培的产量低于固体菌种栽培的15~20%;②菇个体小于正常菇,菇盖不能完全张开,菇色不如平常;③菇潮要少1~2次;④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食用菌研究室杨庆尧副教授通过三年的探索,完成了蘑菇液体菌种作原种,以谷粒或合成颗粒菌种为栽培种的新工艺研究。在最近由上海市高教局主持召开的成果鉴定会上,得到了王鸣歧、刘日新、寿诚学等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较高  相似文献   

13.
榆黄蘑是一种药食两用菌,菌种生产是榆黄蘑栽培的关键环节。该文从菌种分级、母种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接种、发菌管理和菌种质量鉴别等方面介绍了榆黄蘑菌种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菌种质量直接影响菇农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减少转接代数、加富营养、尖端挑起的原理,人为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制出各级优质菌种和作出菇试验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菌种复壮 1.1营养选择 选择生长良好的栽培种作营养源,由于营养齐全,最适菌种生长需要。按配1000mL培养液,用未出菇的栽培种12瓶(已出菇酌情增加)。 1.2复壮的方法 可用母种进行复壮,挑起斜面生长旺盛的菌丝复壮转接成原种。一瓶复壮液体种可转接30瓶固体料原种。也可用原种复壮。即用同支母种所转接原种进行复壮,再转接成栽培种。方法同上。这样既减少了转接代数,又延长了菌种的使用时间,满足了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将发酵培养的双孢蘑菇二级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培养基,来获得三级固料栽培种,并接入麦草腐熟料出菇试验;同时与使用传统方法制作的固体菌种进行产量的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采用传统制种方法,原种、栽培种培养总需71 d以上;而采用液体培养代替固料原种制作,再进行固体栽培种培养总需48 d,节约了接近32%的时间。采用液体二级发酵培养再结合固化培养制种,体现出液体菌种很大的优越性,而且此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稳妥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香菇菌丝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其它食用菌,故不能照搬其它菌种的制做方法。我所经多年的制种研究及实践,总结出制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确保原种质量 原种培养时间过长或保存不当,造成棉塞受潮,原种表面带有杂菌或老化,那么造成的损失将是严重的。故在原种制作中必须严格要求,掌握好培养阶段的温湿度及通风等环境条件,及早挑出污染菌种,保证纯正无杂、菌龄适宜的原种投入生产种生产。  相似文献   

17.
栽培种管理应是菌种管理的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食用菌生产中 ,母种、原种、栽培种各有其不同的功能 ,混淆各类菌种的功能 ,忽视对栽培种的管理 ,会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在菌种管理体制中应当以栽培种的质量控制为菌种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18.
从原种栽培种培养过程中出现污染的时间、污染部位、污染杂菌的种类入手,进行分析判断造成原种栽培种生产过程中污染的原因,针对污染原因及时进行菌种生产改进,进一步加强规范操作、规范生产,从而降低原种栽培种生产中的污染率,保证菌种生产正常进行,为食用菌栽培提供优质可靠的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19.
我县从1967年开始种植蘑菇,1969年已办菌种厂生产麦草蘑菇栽培种,1972年正式生产河泥蘑菇菌种。现在我县七个蘑菇菌种厂,全部生产河泥菌种。河泥菌种与麦草菌种在菌种瓶内菌丝生长情况见表。  相似文献   

20.
蘑菇麦粒菌种以其原料易得、省工省料、制作简便,菌种质量好,播种后萌发快、成活率高、生活力强,用种量少,单产高等诸多优点,而倍受栽培者亲睐.然而,在制种过程中由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失败的也屡见不鲜.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和调查结果,对蘑菇麦粒种生产失败原因作一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