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江西棉花》1995,(3):25-25
低酚棉新品种“浙棉10号”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杭州310021浙江省慈溪市棉科所慈溪315300浙棉10号(原名91-24)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和浙江省慈溪市棉科所从复合杂交组合(新洋48.×浙棉9号)×[80—351]×(泗棉2号×471),在进行...  相似文献   

2.
低酚棉新品种──浙棉10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酚棉新品种──浙棉10号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杭州310021浙江省慈溪市棉科所慈溪315300浙棉10号(原名91一24)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和浙江省慈溪市棉科所从复合杂交组合(新洋×浙棉9号)×[80一351×(泗棉2号×471)],经多重选择于1...  相似文献   

3.
浙大3号简介     
浙大3号(原名Z9087)是复合杂交组合{中棉所10号×[(中8×争31)×(250×兰5)]F7}F6中,通过耐盐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而育成的丰产、稳产、优质、耐盐碱棉花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选育经过1980年,用丰产稳产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8号为母本,以纤维品质优良的争光长绒棉争光棉31进行杂交,配制杂交组合(中8×争31);同时以中棉所3号的早熟丰产系250为母本与美国无色素腺体棉种质系兰布莱特GL-5(兰5)进行杂交,配制杂交组合(250×兰5)。得到的F1杂种于1980年冬进行南繁加代。1981年以(中8×争31)F1做母本,(250×…  相似文献   

4.
豫棉2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第一个低酚棉新品种。原名豫无302,是1977年在海南岛以有酚棉(69×5245)作父本与低酚棉选系(75×乌3×兰5)作母本杂交,其后代连年在海南岛与本院繁殖选育而成。1987年4月经本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低酚棉品种浙棉9号和10号的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酚棉新品种浙棉9号和浙棉10号均源于常规棉品种(系)与低酚棉品种(系),杂交选育而成,具有其母本的丰产性好,生产潜力大和父本的结构铃性强,铃子大等特点,不仅表现皮棉产量高,纤维品质好,而且表现棉子仁中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适应于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张家宪  张振  刘伟 《中国棉花》2001,28(6):20-20
1亲本的选择淮杂 2号为杂交种 ,亲本是抗虫淮无 8系及淮北 1 3系。淮无 8系是 1 984年以豫无 1 9B为父本 ,皖夏棉 2号为母本进行杂交 ,杂交种当年进行了南繁。1 985年夏从 F2 代种子中选出一批低酚单株 ,其中编号 845单株后代 (即 845株行 )田间表现优异 ,于是 1 986年夏以 845为母本与中棉所 1 4(父本 )杂交。1 990年南繁中我们把该组合第 6代选出的优株作母本与皖夏 1号杂交 ,同时所做的组合还有皖夏1号×汉寿 A。 1 991年夏 ,又把这两个组合复合杂交 ,组合式为 :(皖夏 1号×汉寿 A)× [(无毒 845×中棉所 1 4) F6×皖夏 1号 ]。而后把…  相似文献   

7.
中棉18(中无642)系1979年以(6908×兰布来特G—5)F_4为母本,(黑山棉1号×兰布来特G—6)F_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6年参加全国低酚棉早熟品种联合试验,1987年参加中棉所低酚棉品比试验和河南省短季棉品比试验,均表现早熟、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8.
浙 90 5是复合杂交组合 {中棉所 1 9× [(中 8×争 3 1 )× (2 5 0×兰 5 ) ]F8} F6中 ,通过多种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 ,1 998年育成并定名 ,同年参加浙江省和河南省二省的多点试验 ,1 999~ 2 0 0 1年参加并通过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 0 0 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同年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并受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资助。1选育经过1 980年 ,用丰产稳产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 8号(中 8)为母本 ,以纤维品质优良的争光长绒棉争光棉 3 1 (争 3 1 )进行杂交 ,配制杂…  相似文献   

9.
我县棉花杂交优势利用是从1978年开始的,采取试验、示范和测配新组合同时进行,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值效果。目前推广应用的杂交组合是:邢台68—71×中棉所7号和岱字15×鲁棉1号  相似文献   

10.
浙萧棉1号是浙江省萧山棉麻所于1971年从9431—4即(浙棉3号×岱15—746)F_(10)的优良群体中选出的优株,编号“71—1833”。经5年多点试验表明:该品种在我省适应性较广,丰产性较为稳定。1984年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浙萧棉1号,决定在本省无枯、黄萎病和轻  相似文献   

11.
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中棉所49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中棉所 49(原系中 2 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常规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 2 0 0 2 -2 0 0 3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 ,2 0 0 3年同时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 ,2 0 0 4年 3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同年 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该品种亲本组合为中棉所 35×中 5 1 5 0 4。中5 1 5 0 4是由本所选育的优质、抗病品系 ,来源于 ( 2 4× 2 79) F2 × ( Tamcot sp37×锦 444) F2 ,其中 2 4为商丘 2 4 ,来自岱字棉 1 5选系 ,2 79来自莘棉 5号选系 ,Tamcot sp37…  相似文献   

12.
赣棉96—1系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于1991年采用强优组合9115(泗棉2号×苏棉2号)与中棉所12号进行复合杂交,系统选育而成。1996、1997两年进行新品系比较试验,1998年参加江西省区域试验,均表现良好,单产皮棉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11%~16-60%。列参试各品系之首。纤维品质经中棉所测定:2-5%跨长28-9mm,比强21-6CN·tex-1,马克隆值4-7,符合优质棉标准。抗枯萎病测定,三点次,发病率两点为零,属抗枯萎病品种。该品系平均株高108-5cm,生育期135天,单株成铃2…  相似文献   

13.
棉花新品种中棉所8号(原名758),是我所由24—21×[(斯1472×锦6—11)×5476依]杂交,连续几年进行单株选择培育,于1976年育成。经过几年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它具有高产、稳产、早熟,适应性广和优良  相似文献   

14.
棉花高产优质抗枯萎病新品种———浙棉11号邱新棉(浙江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杭州310021)浙棉11号(原名浙10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和浙江省慈溪市棉科所针对浙江省自育常规棉品种中无抗枯萎病的实际情况,以江苏9118×浙棉8号组合为基础材料,在慈溪...  相似文献   

15.
鲁棉9号(鲁155)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以[(鲁棉1号×邢台68—71)×爱字棉]×鲁抗1号杂交育成的丰产、早熟,优质、抗病、综合性状较好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浙棉11号在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张万炳沈炳法浙江省慈溪市崇寿镇农技站310021浙棉11号(原名浙10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从9118×徐岱8号杂交组合中选育而成的抗病、丰产、优质棉花新品种。1994年本镇开始引进试种。1994~1995两年小区品...  相似文献   

17.
如东四号元麦是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杂交选育成,组合为4-2×(矮早三×75-9)F_1。4-2为(东大1号×捷克大麦)×浙114组合中选出的二棱抗黄花叶病大麦中间材料。75-9为加拿大黄金大麦×黑六柱元麦中选出的二棱抗黄花叶病元麦中间材料。81年杂交,83年选到几个优良单株北繁,在黑龙江仍有分离,从中又选择了二十几个单株秋播。84年发现第二号株行最优,从中拿出一半种子北繁,秋播时参加品比,85年亩产605斤,比浙114增产15.8%,表现突出,参加南通市区域试验。86年四点平均亩产648斤,比浙114亩产583.3斤增产64.7斤,折11.09%;比立新一号亩产551.3斤增产96.7斤,折17.53%,在七个  相似文献   

18.
湘棉13(83—238)系湖南省棉花所采用湘4108与无598杂交,于1983年育成的低酚棉新品种。经多年多点省联试、区试,长  相似文献   

19.
滨棉一号系滨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冀棉 8号×中 2 1 68杂交一代为母本 ,86系× M653— 1 9杂交后代为父本 ,复合杂交 ,后代经病地与无病地轮回选择 ,定向培育而成 ,1 996~ 1 998年参加山东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1 999年 4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 特征特性该品种出苗好 ,长势强 ,植株高大 ,株型塔形 ,较紧凑 ,果枝与主茎夹角小 ,叶色淡绿 ,铃卵圆形 ,铃大 ,铃重 5.4g,衣分 40 .5%,子指 1 0 .7g,生育期1 35天 ,属中熟品种。2 丰产性山东省棉花新品种区试预备试验 ,平均霜前皮棉、皮棉产量分别为 1 0 1…  相似文献   

20.
登记号码;二条大麦农林11号(旧系统名:九州二条7号,1984年命名)。杂交组合:(南系B4718×新田二条1号)F_3—2×新田二条1号(1978年杂交)。南系B4718:(药系51×木石港—3)F_1×药系51。命名意义:希望在西日本啤酒大麦产地广泛地普及推广。目前福冈县作为奖励品种推广。特性概要:播性程度Ⅰ级,拔节较早,抽穗期同甘木二条,但成熟期比其早2~3天。株高比甘木二条略矮,株型紧凑,长相好。穗短、着粒密、穗形呈风向标型。穗数较多,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