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万彬 《排灌机械》1999,17(3):22-23,31
城镇防洪排涝泵站与农田水利排灌泵站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点,因此,在城镇防洪排涝泵站的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基本身的特点和需满足的功能。;文章介绍了城镇防洪排涝泵站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设中需注意的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监控技术在排涝泵站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顺德市联安泵站作为当地现代化水利设施的样板工程,在泵站综合自动化方面起点高,要求严,泵站运行基本上能做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该站的整个供,配电系统和所有主,辅机设备都实行了计算机监控,并全面采用微机保护和图像监视系统。该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表明,使用效果较好,不仅提高了该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工作可靠,方便实用,费用合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明山—大东口电排排涝区大垸内泵站、小抽水站、涵闸等系统概况,以及该系统的规划方案,集中控制、远程传输监控及现地控制的功能特点。运用现代信息与遥感技术对泵站动态信息实施统计,改进各地泵站排涝调度静态方案为计算机动态化实时控制系统,实现各级管理单位对所控内湖动态库容有预测、预调功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泵站节能降耗问题,建立了站内优化调度模型,并利用混沌理论改进粒子群算法,开展站内调度方案寻优问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合粒子群算法,收敛速度快,求解精度高,较适合泵站优化调度求解;采用3时段优化分析时,优化方案耗电量为23.34万kWh,节省电量3.46万kWh,取得了较好的优化调度结果。  相似文献   

5.
李沃权 《湖北农机化》2021,(11):108-109
排涝泵站可以有效解决洪涝灾害、水环境恶化、干旱缺水等问题,承担区域性防洪除涝、调水供水责任.此次研究结合调研排涝站实际情况与管理模式,深入分析和研究排涝泵站管理维护问题.  相似文献   

6.
不受潮汐影响城镇圩区排涝泵站群常规调度方案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不受潮汐影响城镇圩区排涝泵站群常规调度能耗,提出了排涝总能耗最小单目标选优和圩区内(外)河水位限制多目标去劣的优化方法。为圩区排涝泵站群常规调度确定若干种典型排水条件组合,对每组排水条件,以泵站为试验因素、各泵站不同的运行规则为试验水平、不同运行规则组合下的最小运行能耗为试验结果开展正交试验;对试验结果开展正交分析获得各泵站从优到劣不同运行规则组合序列。对每组运行规则序列,根据各泵站排水能力限制,应用动态规划法可获得圩区泵站群最低排涝能耗及对应的各泵站开机方案;对最低排涝能耗排序可获得圩区泵站群优化运行方案序列,进一步应用圩区内(外)河水位限制条件可获得圩区泵站群某排水条件下最优调度方案。以上海市城区某区域为实例,阐明了优化计算全过程,优化计算结果比现行调度方案的排涝能耗至少可节省6%。  相似文献   

7.
多级泵站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戴振伟  储训 《排灌机械》1997,15(3):37-40
根据多级泵站运行特点,采用某一调计时期内三站的能源单耗最低为目标函数,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动态规划理论和模拟技术,用三维离散动态规划的数学模型,对连云港市房山芝麻,石梁河三级泵站中存在的大量复杂因素进行技术处理,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优化调度方案,并对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四湖流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流域内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问题突出。针对四湖流域排涝工程建设情况,耦合自然径流模型、受控径流模型、河网一维水动力模型、湖泊调蓄演算模型,构建了四湖流域水文水动力模拟模型,以2016年、2020年为典型年,研究了排涝工程建设及不同调度策略对四湖流域防洪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涝工程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四湖流域中下区防洪压力,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洪湖洪峰水位分别下降1.19m和1.41m,洪峰水位由保证水位以上降低至警戒水位以下;实施长湖、洪湖联合调蓄能够有效提升四湖流域总体排涝效益,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在洪湖洪峰水位仅分别上涨0.05m、0.16m,且不超过警戒水位的条件下,长湖洪峰水位分别下降了0.73m和0.40m,显著提升了四湖流域上区防洪安全性,但受制于水闸和渠道过流能力,长湖水位仍超过警戒水位。排涝工程建设整体上提高了四湖流域内河渠防洪安全性,除排涝河(西)、沙螺渠及螺山干渠在参与流域统排后平均最高水位有一定上涨外,其余主要河渠平均最高水位均有所下降。排涝工程建设能够降低四湖流域中下区对新滩口泵站和高潭口泵站的依赖,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两座泵站排水总量占流域排水总量的占比下降13.23%~19.35%,洪湖防洪安全性得到了提升;实施长湖、洪湖联合调蓄能够提升四湖流域上区防洪安全性,降低田关泵站排涝压力,联合调蓄实施后,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田关泵站排水总量分别下降60.97%和57.23%。本研究能够为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提升排涝工程运用水平,增强防洪保安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梯级泵站供水系统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系统分析理论 ,研究了梯级泵站供水系统的水资源优化调度问题 ,建立了具有提调水量和泄弃水量两个决策变量及多级泵站、多个水库、多个供水片的多目标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 ,给出了自优化模拟调度方法。经实例研究表明 ,模型是可行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构建旱涝胁迫条件下水稻Morgan模型,以稻田水位作为水稻灌排调控指标,以测坑试验为基础,分析了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构建了以田间水位超过田间适宜水深上限的累积值和地下水位低于适宜埋深下限的累积值为自变量的修正系数,建立了水稻旱涝胁迫条件下的Morgan模型。结果表明,先涝后旱条件下受涝敏感指数中由大到小为:抽穗开花期分蘖期乳熟期拔节孕穗期;受旱敏感指数由大到小为: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分蘖期乳熟期,该结论与静态模型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旱涝碱综合治理的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一个旱涝碱综合治理的优化模型,模型建立时,考虑了各种水源的来水状况,以节水节能为原则,在满足各项约束的条件下,合理地分配各种水源的水量以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改良盐碱地和除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射流混药装置变工况流场特性试验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射流混药器在变工况条件下的流场特性,采用CFD数值分析和试验方法对其射流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值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混药比随出口静压的变化,混药比随出口静压的增大而线性降低。通过分析变工况条件下的装置内流场可知,沿路径a-d-e方向的静压最低点位于靠近点d前端的混药室流域,流体静压在喷嘴内部迅速降低,在混药管内则呈上升趋势。在喷嘴射流影响下,靠近射流核心区的路径c-d段出现了局部旋涡。根据无量纲性能曲线分析结果可知,混药装置的压力比与混药比之间呈线性递减的关系,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压力比预测误差最大值为6%,当扩散管出口静压大于0.45 MPa时,装置内出现药液回流现象,并失去在线混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取基于资源、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水位调控方案,通过调节农田水位,制定了不同的排灌方案模拟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涝渍胁迫状况.将熵权法和TOPSIS模型有机结合,从冬小麦的高产、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个方面选取4个指标构建冬小麦水位管理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模型对13种不同的水位管理方案进行计算,得到各处理的理论贴合度Si,从而评价了各水位管理方案受到涝渍胁迫的影响.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得出,冬小麦在乳熟期-200 mm(3 d)(5 d-800 mm)受涝渍影响最严重,造成产量下降明显;而在分蘖期-50 mm(1 d)(5 d-200 mm)受到涝渍胁迫时,可实现冬小麦高产、节水和减排的目标.结果符合试验规律,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环境改变后江苏里下河平原农田涝灾的变化特点,以高邮灌区某典型圩垸为例,利用构建的农田涝灾分布式模型模拟了不同暴雨强度、斗沟规模、外排条件、抽排能力和泵站调度规则等环境因子改变条件下的涝灾减产分布.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在遭遇5%暴雨时受涝面积比为10.47%,最大减产率为4.07%;遭遇2%和1%暴雨时,受涝面积比增至56.54%和86.87%,最大减产率增至10.32%和13.37%.若将斗沟深度由现状的1.3 m挖深至2.0 m,则可以使5%, 2%和1%暴雨条件的受灾面积分别减少14.73%,16.11%和3.91%,最大减产率分别降低5.16%,4.75%和3.81%.若将外河水位预降0.5 m,则可以使5%,2%和1%暴雨条件的受灾面积分别减少86.87%,13.62%和8.52%,最大减产率分别降低66.59%,40.60%和28.12%.若将泵站外排能力由现状的9 m3/s提高到14 m3/s,在遭遇5%暴雨时,受灾情况无变化;2%和1%暴雨条件下的受灾面积分别减少31.68%和11.52%,最大减产率分别降低31.10%和11.44%.单纯降低泵站启排水位而不同时降低外河闸的关闸警戒水位,对涝灾减轻效果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法的TOPMODEL建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Freeze和Harlan的水文模型蓝图思想改进TOPMODEL,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法(LBM)建立汇流过程的数值模型,采用达西公式数值模型求解饱和区土壤水运动方程,运用LBM法五速模型求解非饱和区理查兹运动方程,进而构建基于栅格的分布式LBMGTOPMODEL。模型的产流方法融合了蓄满产流理论和超渗产流理论,考虑了土壤水分剖面、土壤各向异性和地形坡度等对流域产流的影响;模型的汇流方法利用地貌水文学理论,寻求水文过程与流域地形地貌的相互作用及定量关系,此模型在汇流过程中将地貌因素与水动力扩散相结合以描述坡面水流运动,解决了坡面水流的流量分配问题。以中汤流域为对象进行水文模拟应用研究,验证得到确定性系数在0.547~0.883之间,平均值为0.725,结果良好,说明模型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在田排水的任务,对农田除涝排水标准、防渍排水标准和控制盐碱化排水标准等三方面概述了已有调查总结和试验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排水标准中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在鲁北地区开展的几种主要粮食作物耐渍涝的大田调查和筒栽试验,通过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动态观测,分析土壤通气率对作物生态的影响,。而提出了玉米、大豆、高粱、谷子不同生育期的耐涝和耐渍的控制标准极限及其高水位允许的持续时间,可为同类地区规划在田排水工程提供设计参数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类丘陵与平原过渡地带的湖泊水文计算问题,建立了水文与水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的湖泊水文计算模型,模型对湖泊上游丘陵区采用新安江模型和湖泊周围的平原区采用SCS模型进行降雨径流计算,对入湖河道、湖泊及其周围涵闸与泵站采用以湖泊为蓄水汊点、以调控涵闸为内边界、以外排泵站和涵闸为外边界的河网水动力学模型。以湖北省四湖流域上区长湖的入湖洪水计算为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模拟长湖水位、刘岭闸下水位和田关闸上水位均取得较好计算效果,长湖最高水位的绝对误差除1996年外均小于0.1m。  相似文献   

20.
微灌田间管网支毛管优化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单位面积管网造价最小为目标,导出了平地田间管网优化设计模型及支毛管压力差分配比例,可供微灌管网设计及灌水单元划分和支毛管布置等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