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1838年,Schwann和Schleiden提出了所谓的细胞全能性理论,认为细胞原则上能够自发地再生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该理论实际上也就是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的基础。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首次进行了分离的植物叶肉细胞的培养,虽然没能获的成功,但为现代的组织培养工作打下了基础。1939年,Nobecourt,Gautheret和White成功地获得了第一个真正的植物组织培养。此后,该领域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雁北地区近年来营造了大面积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在丰产林栽培技术研究工作中,对杨树的径向生长,仅用围尺或轮尺进行外部测量。由于工具粗放,径向生长的起始、终止和高峰期均不易精确测得。因而在决定施肥与灌水日期时,缺乏足够的依据。在树木的材积增长中,径向生长占着重要位置。而径向生长量的大小又取决于形成层带细胞的分裂强度。国外早在40年代就开始采用显微镜法研究树木的径向生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988—1989年两年室内砂培银中杨试验结果的统计和化学分析,筛选出了杨树所需营养元素的最佳配比,88年筛选结果为1N:0.2P:0.67K:1Ca:0.33Mg:0.02Fe,89年筛选的结果为1N:0.25P:0.75K:0.5Ca:0.15Mg:0.015Fe;配置了N、P、K、Ca、Mg、Fe等因子的效应函数及总的效应方程;室内探讨性确定了氮素的诊断指标;分析探讨了叶、干、根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杨树引进的9个品种与原引进种I—69杨进行对比观察试验,得出9个品种在本地区试验地均能正常生长,并以鲁山杨、Z—895杨、辽宁杨三个品种生长有明显优势。同时鲁山杨、常绿杨、毛白杨三个品种抗锈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湖南杨树溃疡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介了溃疡病的名称和杨树溃疡病的分布及危害。此病在湖南是第一次发现。文章分别叙述了由两种病原引致的此病的病害症状,浅析了发病诱因,并对该病综合治理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6.
泡桐组织培养系统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就11个起源的24个无性系,探讨了泡桐组培的系统性问题。试验表明,泡桐种间、无性系间在接种成活率、扩繁系数、叶片分化及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而成活率和扩繁对培养基的种类要求不严,仅对生长素和分裂素的比例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杨树一般采用大株行距植苗造林,其成活率对林分出材量有较大的影响。而杨树苗木高大不易包装,运输苗木往往降低成活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5年春季进行了药剂处理试验,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黑杨派杨树杂交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72/58杨×(I—69/55×I—63/51)杨进行杂交育种,用常规方法,选出沂林杨99、22、11、58、13、26和91号7个无性系,其3年生幼树树高、胸径生长量均大于I—72/58杨15%以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苗木当年生长参差不齐,培育壮苗,我们在宣化西郊、张家口地区林科所院内,进行了当年生苗木苗期需肥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磷肥和氮磷混用都不显著,而施氮肥效果显著,以每亩42~63kg尿素效果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正> 发展速生丰产林,是改善平原农区生态环境,解决木材紧缺,搞活农村商品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索杨树丰产林的主要栽培技术,从1978年开始,我们分别在武邑县苏家庄村,景县董庄村及阜城县苗圃场进行了定点试验,现根据试点调查,初步总结如下: 一、树种选择与速生丰产的关系: 树种选择是速生丰产的前题。根据我区春旱多风,土壤偏碱的自然特点,1979年开  相似文献   

11.
杨树种植天麻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出了杨树替代生长缓慢的栎树作为天麻菌材的适宜树种,从而解决天麻种植消耗大量天然林资源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在广泛收集优良杨树基因资源的基础上,从中选择单项或多项遗传品质好的杨树品系进行杂交育种,通过选择优良杂交组合,利用水培、喷洒营养液、塑料薄膜覆盖等技术,使一些较难杂交成功的组合获得了种子或苗木。  相似文献   

13.
笔者探讨了杨树天牛的危害特点和防治难点,分析了树干注药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自流式树干注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不同用药量的防治效果不同,同一试药量随树木胸径的增大防治效果降低,树木胸径在10cm以下的最佳药剂比为1:3;胸径大于10cm时,胸径每增大2cm,则药量约增加40%.  相似文献   

14.
杂交鹅掌楸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杂交鹅掌楸的饱满冬眠顶芽接种培养在 1/ 2MS(铵态氮与硝态氮的质量浓度比为 1∶1)培养基上 14d后 ,继以改良Risser和White( 1964)培养基上培养 7d ,两种培养基均含有IAA 2 0mg/L。初始阶段的继代培养以在改良Risser和White( 1964) (Ca2 质量浓度减半 )培养基上 VB51mg/L Biotin 0 0 1mg/L IAA 2 0mg/L ZT 3 0mg/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三北"009项目从1992年开始进行中国北方乡土杨树品种的资源保存工作,到项目结束已建成以小叶杨为主的杨树基因库。有天然小叶杨优树插条基因库(T-库),天然小叶杨杂种基因库(S-库)和杨树无性系基因库(C-库)等3个基因库。介绍了各基因库的建库程序和收集的材料,以及一些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河南杨树感染杨树溃疡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不同杨树品种间感染杨树溃疡病情况有明显差异,其中以三倍体毛白杨、小美旱杨最易感病;中林46杨、沙兰杨、毛白杨较抗病,同一杨树品种在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立地条件下种植,其感病情况有所差异,立地条件越好,感病指数越低。杨树不同生长龄级间抗病指数也有差异,1~2 a生幼树感染杨树溃疡病以后发病严重,同一品种,龄级越大,其抗病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7.
一、杨树组织培养的方法对杨树进行组织培养,主要有以下步骤:试验材料的采集,材料的表面消毒,培养体的大小,不同器官形态建成时期培养基的选择及其附加成份的确定,继代培养,生根后移栽等等。1、取材时期:适宜的取材时期,是取得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环节。杨树组织培养试验材料较为广泛,有顶芽、腋芽、茎尖、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人工种子发芽所必需的营养成份,以辽河杨的腋芽为材料,用4%藻朊酸钠和1.4%Ca溶液等物质做成人工种子后,置于5种处理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杨树人工种子置于培养基5 d后,A、B、E处理区尚无变化。C、D处理区开始发芽。20 d后,C处理区发芽率为100%、生根率60%。在D处理区中发芽率达70%,但未能生根。在A、B、E处理区中杨树人工种子既不能发芽也不能生根。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人工种子发芽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可能包括培养基和蔗糖。  相似文献   

19.
选择了30个杨树无性系品种进行苗期试验,调查了其1 a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初步评价了30个杨树无性系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杨树各无性系胸径、树高生长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按分层聚类法将杨树品种分为4类,优良种和良种占到66%,其平均树高、胸径分别高出群体平均值9.18%,20.48%;群体无性系胸径遗传力为0.90,单株遗传力为0.76;树高遗传力为0.94,单株遗传力为0.84;胸径、树高无性系遗传增益分别为2.6%,6.3%.  相似文献   

20.
杨树人工林林麦间作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索杨树对林下间作物小麦生长的影响,对杨树3种不同配置模式对小麦生物量、小麦品质、小麦产量以及小麦营养与生殖生长关系的影响展开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杨树不同配置模式对小麦生长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以3 m×5 m×30 m配置模式的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最高,3 m×15 m配置模式最低;而小麦出产率则恰恰相反.单穗重、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则以4 m×5 m×50 m模式最大,3 m×15 m模式最小.3 m×15 m模式产量和质量的各项指标均较低,而4 m×5 m×50 m模式单位面积所能种植的杨树株数偏少.综合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考虑,认为3 m×5 m×30 m配置方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