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棘口科的似锥低颈吸虫和宫川棘口吸虫的成虫体被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前者头领呈半圆形,头棘埋于体被皱襞中,依稀可见,体棘自头领分布至腹吸盘处,棘呈鳞片状,瓦片状重叠排列,后者头领发达,头棘37枚清晰可见。体棘自头领后分布至虫体后1/3处,前1/3部体棘分布最密,腹吸盘后逐渐分布稀疏,棘呈扁长形和鳞片状,似锥低颈吸虫皮层明显厚于宫川棘口吸虫,两虫皮层含杆状和圆形分泌小体,但似锥代  相似文献   

2.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棘口属(Echinostoma)的宫川棘口吸虫(E.miyagawai),低颈属(Hypoderaeum)的似锥低颈吸虫(H.conoideum)的卵黄细胞发育超微结构变化。两种吸虫卵黄细胞发育过程比较相似。卵黄小叶外被覆一层基膜。未发育卵黄细胞含有较少细胞质,大量游离核糖体。发育期卵黄细胞含有较多细胞质,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卵黄球。成熟期卵黄细胞的胞质丰富,粗面内质网减少,位于核周围和细胞边缘,胞质内还出现大量糖原和包涵体。在似锥低颈吸虫的发育期和成熟期卵黄细胞内,还出现脂滴。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对棘口科似锥低颈吸虫(Hypoderaeumconoideum)和宫川棘口吸虫(Echinoasotomamiyagawai)的排泄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吸虫的排泄系统均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囊组成。似锥低颈吸虫焰细胞的纤毛数为115条,宫川棘口吸虫为125条。似锥低颈吸虫的排泄管和排泄囊壁内面具有丰富的微绒毛,而宫川棘口吸虫则含少许微绒毛。两种吸虫的排泄管壁合胞体和管腔内含有丰富的脂滴。两种吸虫排泄系统均具有吞噬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棘口科、棘口属的宫川棘口吸虫,低颈属的似锥低颈吸虫的卵黄细胞发育超微结构变化。两种吸虫卵黄细胞发育过程比较相似。卵黄小叶外被覆一层基膜,未发许诺内细胞含有较少细胞质,大量游离核糖体,发育期卵黄细胞含有较多细胞质,丰富的同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卵黄球,成熟期卵黄细胞的胞质丰富,粗面内质网减少,位于核周围和细胞边缘,胞质内还出现大量糖原和包涵体,在似锥低颈吸虫的发育期和成熟期卵黄细胞内  相似文献   

5.
宫川棘口吸虫是家禽常的寄生虫,偶尔也感染人。为了研究宫川棘口吸虫的分子进化地位,应用PCR方法扩增宫川棘口吸虫线粒体rrnS和rrnL序列,并以两个串联序列为标记基因,采取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树,探讨宫川棘口吸虫与其它吸虫的进化关系。结果扩增获的宫川棘口吸虫rrnS和rrnL序列序列长度分别为754 bp、992 bp;进化分析显示,除棘科吸虫外,其它虫体每科均形成一个独立分支。在棘口科吸虫的分支中,宫川棘口吸虫与除圆圃棘口吸虫外的其它棘口属吸虫聚集在一起,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表明线粒体rrnS和rrnL序列为吸虫分子进化分析的良好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6.
小殖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体被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小殖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体被的两种电镜观察。两虫前端的口吸盘和生殖吸盘或腹袋孔间有大量无纤毛圆锥型乳突。小殖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体表无棘,皮层较厚,分别为13.33~19.33和16.05~19.33μm。皮层含近百列分泌小体,但无线粒体。长菲策吸虫腹袋皮层薄,为2.71~3.21μm。文中对同盘吸虫皮层超微结构特点和反刍兽瘤胃内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台湾次睾吸虫15日龄成虫经扫描电镜观察:虫体整个背面和腹面前4/5的体表皮层着生有鱼鳞状的簇生体棘,簇生体棘在虫体前端分布较密集,由前向后渐变稀疏。每一簇生体棘中含3~6个尖刀形棘。口吸盘上有15~18个无纤毛圆丘状乳突,腹吸盘唇部光滑无乳突分布,但在其周围可见到10余个花蕾状乳突。  相似文献   

8.
鸭对体吸虫成虫和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对体吸虫成虫和虫卵扫描电镜观察:成虫腹吸盘及其周周有许多纤毛球型乳突,背腹面体表无棘、皮层均呈网状海绵样构造。虫卵平均为29.99×16.93μm,卵盖直径7.24~8.28μm,卵壳表面布满膜样隆起,末端有结节样突起。文中对鸭对体吸虫、华枝睾吸虫和东方次睾吸虫的致病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东方次睾吸虫体被两种电镜观察:口吸盘有纤毛圆丘型乳突。背面和腹面前3/5体表有鱼鳞状簇生棘,前端密集,后端稀疏;皮层薄,突起小,无分泌腔、管、孔,皮层下有皮层细胞。腹面后2/5体表无棘,皮层厚,突起大,有分泌腔、管、孔,皮层下有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0.
似锥低颈吸虫的成熟精子分为前段和主段。前段含两鞭毛轴丝和一圈连续纵向排列的膜下微管;主段含两条不等长鞭毛轴丝、核线粒体、糖原,背侧和腹侧的膜下微管。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精子细胞出现胞质突起,核与胞质突直民部的质膜之间出现特殊分化区域。  相似文献   

11.
用电镜技术观察了分离自四川省雅江县黄背高山栎林的松茸菌根菌的超微结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松茸菌落自然表面都相似,由大量致密的、直径约为1 2~3 2μm绒毛状菌丝构成。对F11菌株的透射电镜结果表明:1.多数松茸菌丝细胞直径为0 7~1 3μm,中空,仅见细胞壁和一些膜状结构;2.少数菌丝细胞内有单个的细胞核,位于非菌丝顶端区域,有明显的核仁;少数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3.菌丝具有明显的隔膜;4.有的松茸菌丝细胞有大量线粒体存在。  相似文献   

12.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白斑红点鲑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呈椭球形,主要结构是细胞核,核前端无顶体,后端有植入窝,植入窝较深,凹入细胞核的1/3,核中染色质致密,存在着不规则的网络状间隙;中段包括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中心粒复合体主要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近端中心粒为典型的9组三联微管结构,与远端中心粒相互垂直,远端中心粒向下延伸形成轴丝。袖套与细胞核后端相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囊泡,部分线粒体彼此融合,形成复合线粒体,囊泡有两种;白斑红点鲑精子尾部细长,主要结构是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轴丝被许多囊泡包围,质膜向外突出形成上下对称,但大小不同的两个侧鳍。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在福建省永安市系统解剖26只麻鸭,检出寄生蠕虫17种,平均感染率为88.5%,其中以台湾次睾吸虫和卷棘口吸虫最高;平均感染强度为46.83条,该群落中的寄生蠕虫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优势种为台湾次睾吸虫,卷棘口吸虫,宫川棘口吸虫,似椎低颈吸虫,分歧单睾绦虫,鸭双睾绦虫,裂刺四棱线虫,优势度和感染指数亦以台湾次睾吸虫为最高,群落中,两两种对间的亲和系数和关联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x~2检验则表明,在透明前殖吸虫和厚尾束首线虫间关联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同步辐射等方法对长蛸平衡囊的形态和神经支配进行了研究。平衡囊位于长蛸头后部两侧的软骨腔中,表面是近似椭圆形的膜质结构。平衡囊表面缠绕的大量纤维丝,与软骨壁粘联后使囊悬浮于腔内的淋巴液中。平衡囊中的感觉毛细胞分为感觉斑(macula)和感觉脊(crista)两个区域,其中感觉斑毛细胞区被包裹着胶质粘液层的耳石覆盖,毛细胞动纤毛顶端嵌入耳石底层钙质微晶体间隙中;感觉脊区毛细胞呈带状螺旋型排列,共分九节,其毛细胞均由胶质顶(cupula)覆盖。毛细胞仅含等长、9+2微管型动纤毛,无静纤毛,其周围细胞含微绒毛。平衡囊内的一软骨凸起结构,相对感觉脊(anticrista),其表面无感觉毛细胞。同步辐射结果表明:支配感觉斑区的神经仅一条,而感觉脊区却由两条神经束从脑部经囊表后分支进入各自支配的毛细胞节区。  相似文献   

15.
用扫描电镜对寄生于斑Hu肠道中的五角前吻吸虫成虫体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成虫的前吸器具有伸缩性,当完全伸展时,前吸器呈喇叭状,中央凹陷,7个角状突起呈放射状排列;当前吸器完全收缩时,7个突起缩入体内,此时,前吸器呈钝锥状,中央部位凸于身体最前端。成虫体棘也具有伸缩性,当完全伸出时,体棘呈刷状,当体棘完全收缩时,体表仅剩下一个一个的长方形棘囊。成虫表皮凸凹不平,似由鹅卵石状突起紧密排列而成。成虫的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仿刺参体壁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H.E染色结果显示:仿刺参体壁从内向外分为4层——体腔内皮层、肌肉层、结缔组织层和表皮层。体腔内皮层由单层扁平细胞组成;肌肉层为内环外纵排列的平滑肌;结缔组织层由纤维和少量的结缔组织细胞构成;表皮层包括2~3层上皮细胞和其外很薄的角质层。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一个,呈长椭圆形或杆状,位于中央;细胞骨架主要由密斑、密体和中间丝组成。结缔组织中有大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较少。细胞类型主要有成纤维细胞和颗粒细胞。表皮层大多为多边形细胞,角质层细胞界限不清,结构不完整,细胞核和细胞器已经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7.
长伞杯冠线虫扫描电镜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长伞杯冠线虫的头部和尾部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方法]以河南驴的盲肠为材料,将从中采集到的线虫固定于70%酒精中逐条进行观察和鉴定,将鉴定出的长伞杯冠线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虫体头部有较发达的口领,4个亚中乳突自口领基部向顶部延伸呈隆起状,突出口领之上呈圆锥形。头感器为卵圆形。口孔周围有一圈外叶冠,叶冠为窄的叶状,末端钝圆。雄虫尾部有发达的交合伞,一对交合刺细长线状,末端有小钩。雌虫尾部为圆锥形,尾端尖细。肛门为横裂状,呈月牙形。阴门呈卵圆形,前部和两侧的内面有角质板支持,后部内侧面无支持物。[结论]该研究为该线虫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了更为详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氧化亚铁硫杆菌,通过氧化二价铁或还原态无机硫化物获得能量,在细胞内能合成磁性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氧化亚铁硫杆菌菌体进行分析。探讨了该菌的趋磁性以及不同铁源对菌体生长和磁小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于9K培养基的细菌能够合成磁小体,单个细胞的磁小体数目大概为2个;干燥菌体和湿菌体都能被磁铁吸附;当有外加磁场时,细菌在半固体平板和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见趋磁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和磁小体合成的最佳铁源均为硫酸亚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