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营养对寄生性天敌亚金跳小蜂Aenasius arizonensis(Girault)寿命及适合度的影响,在室内测定了10%蜂蜜水、10%蜂蜜水+粉蚧蜜露、蒸馏水+粉蚧蜜露、粉蚧蜜露和蒸馏水等不同饲喂条件对亚金跳小蜂寿命、雌蜂平均寄生率、羽化率和子代雌性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处理均能显著延长亚金跳小蜂的平均寿命,其中以10%蜂蜜水+粉蚧蜜露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其雌、雄蜂平均寿命较对照分别增加3.87 d和1.07 d;不同营养条件下,雌蜂的适合度以10%蜂蜜水+粉蚧蜜露处理最好,雌蜂平均寄生率、羽化率和子代雌性比例分别为对照的12.11、1.84和52.35倍,雌蜂平均寄生率、羽化率和子代雌性比例在4~10 d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其最大值分别达80.67%、70.72%和63.74%。表明各种营养条件,尤其以10%蜂蜜水+粉蚧蜜露为营养时可延长亚金跳小蜂寿命,同时能提高其适合度。  相似文献   

2.
吖啶橙是一种可对昆虫进行标记的染料。本文通过饲喂,考察了吖啶橙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寿命、产卵量及子代发育情况的影响。结果发现,饲喂吖啶橙延长了蜂的寿命,雌蜂寿命从对照的4.8d显著延长到饲喂低浓度吖啶橙的5.7d,而雄蜂的寿命以饲喂20mg/L吖啶橙的最长,为5.5d。饲喂5和10mg/L吖啶橙溶液的雌蜂6h内的产卵量分别为29.9和30.1粒,略低于对照的34.9粒,饲喂20mg/L的为35.1粒,但各处理与对照间产卵量无显著差异。饲喂吖啶橙对蜂的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及子代数量均有负面影响。饲喂10mg/L吖啶橙的蜂的寄生率为73.67%,显著低于对照87.83%;饲喂5mg/L吖啶橙的蜂的子代羽化率为96.46%,显著低于对照的99.50%。饲喂5和10mg/L吖啶橙的玉米螟赤眼蜂子代数量分别为(17.1±0.8)和(17.1±1.2)头,显著低于对照的(21.4±0.7)头,饲喂吖啶橙对子代雌性比无显著影响。饲喂吖啶橙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吖啶橙的荧光,但由于蜂具有自发荧光,部分饲喂过吖啶橙的蜂不能完全区别于未饲喂的个体。综合考虑吖啶橙对玉米螟赤眼蜂寿命、产卵量和寄生能力的影响以及标记效果,应对吖啶橙进行修饰,或改变观察的理化条件,消除生物自发荧光的干扰,然后用于对赤眼蜂的标记。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取食不同浓度的蜂蜜、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清水对照对伞裙追寄蝇寿命、日均存活率、产卵量、产卵期、逐日产卵量,以及子代发育历期、寿命、寄生率、羽化量、雌蝇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的蜂蜜水处理的伞裙追寄蝇,雌蝇平均寿命为33.13 d,雄蝇平均寿命为21.71 d,与清水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喂食10%蜂蜜水的雌蝇存活天数最长为51 d。补充10%蜂蜜水的伞裙追寄蝇产卵量和日均产卵量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70.20和13.77粒/d。10%蜂蜜水喂食的成虫其子代羽化出的雌蝇平均寿命最长,为35.41 d。不同营养源对伞裙追寄蝇子代蛹重、寄生率、雌蝇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三种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在正常繁殖条件下的逐日子代分配情况,以及雌蜂产卵前补充营养与雌蜂寿命和子代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寄主卵充足的情况下,赤眼蜂的雌蜂主要将卵分配在羽化后的头两天内产完,而其产卵高峰(产卵数约占总卵量的90%以上)在羽化后的第一日,第二日产卵量仅在10%左右,第三日产几粒卵甚至不产卵,产完卵后大部分雌蜂随即死亡。赤眼蜂无论是以群体形式寄生还是以个体形式寄生,雌蜂的繁殖力和逐日的子代数量分配,均没有显著差异。雌蜂产卵前是否补充过营养对雌蜂的产卵量和有效仔蜂数量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某些种类(如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雌蜂,经卵产前补充营养,繁殖力有所增加;而另一些种类(如稻螟赤眼蜂)的雌蜂,经产卵前补充营养。产卵量并无明显增加。三种赤眼蜂的雌蜂在产卵前经补充营养(15%蜜糖液)后,均未发现产卵天数和雌蜂寿命有显著增加,雌蜂是否产完卵可能是决定雌蜂寿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尚对寄生蜂补充营养的时间和营养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两种赤眼蜂过寄生及其对过寄生适应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为寄主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过寄生及其对子蜂大小和性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蜂卵1∶3的接蜂比例下,两种蜂均有过寄生发生,其中松毛虫赤眼蜂寄生2次的比例达到45.5%,显著高于其它寄生次数发生的比例。寄生次数显著影响羽化卵率及羽化蜂的雌性比,蜂种、寄生次数/单卵出蜂数均显著影响羽化蜂的体长。单卵羽化出1头蜂的体长显著大于单卵羽化出2头或3头蜂的体长;单卵羽化2头或3头时,松毛虫赤眼蜂体长显著大于对应羽化蜂数的玉米螟赤眼蜂体长。当单卵育出1头蜂时,两种蜂对应性别体长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时羽化出雌雄蜂时,松毛虫赤眼蜂的雌雄蜂体长(雌蜂0.43mm,雄蜂0.38mm)显著大于单卵育出的玉米螟赤眼蜂雌蜂对应性别蜂的体长(雌蜂0.38mm,雄蜂0.35mm)。这些结果表明,与松毛虫赤眼蜂相比,玉米螟赤眼蜂雌蜂对过寄生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其子代雌蜂发育受过寄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V——子代数量的逐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三种赤眼蜂在正常繁殖条件下的逐日子代分配情况,以及雌蜂产卵前补充营养与雌蜂寿命和子代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寄主卵充足的情况下,赤眼蜂的雌蜂主要将卵分配在羽化后的头两天内产完,而其产卵高峰在羽化后的第一日,第二日产卵量仅在10%左右,第三日暗几粒卵甚至不产卵,产完卵后大部分雌蜂随即死亡。赤眼蜂无诊费 以群体形式寄生还是以个体形式寄生,雌蜂的繁殖力和逐日的子代数量分配,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高温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发育和寄生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学观察法在室内监测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内不同发育时期的松毛虫赤眼蜂在经历高温40℃处理1 h或35℃处理6 h后其当代和子代蜂的世代历期、羽化率、寄生率和雌蜂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40℃处理1 h有利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于幼虫期处理后其当代蜂世代历期明显缩短,于胚胎期和蛹期处理后其当代成蜂羽化率显著提高;然而,高温35℃处理6 h对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和寄生能力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各发育时期经历高温处理后当代成蜂羽化率均显著降低,幼虫期经历高温处理后其当代成蜂的雌蜂率、寄生率和子代成蜂的羽化率均显著降低。表明高温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繁育时适当优化温度可以提高扩繁效率,但运输和释放时应避免高温暴晒以降低防控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卵低温保存技术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表明:冷藏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卵,赤眼蜂的发育阶段、发育温度和冷藏时间,均能影响蜂的羽化率和产卵量。以在8℃、25℃变温中发育到卵后期冷藏的寄生卵,羽化率和雌蜂产卵量最高。冷藏90天,羽化率为87.5%,单雌产卵55.8粒。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采自梨小食心虫卵中的松毛虫赤眼蜂在不同温湿度下的发育历期、成蜂寿命以及平均单雌产卵量、子代雌蜂数。结果显示,不同温、湿度下,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历期、成蜂寿命、子代雌蜂数量均存在差异。松毛虫赤眼蜂在18~30℃时的发育历期、成蜂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相对湿度在55%以上时羽化率均在80%以上:高温、低湿条件明显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成蜂寿命;子代雌蜂数量均在成蜂羽化的第1天达到高峰。随着时间延长,雌蜂数量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繁育梨小食心虫卵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温度为22~28℃,RH55%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温度、遗传背景和雌蜂日龄对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和Wolbachia滴度的影响,在22℃和29℃下处理两种遗传背景(彰武、西丰)的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逐日统计子代蜂生殖表型指标(雄性比,间体率)、适合度指标(日产卵量,羽化率)和Wolbachia滴度。结果发现,29℃下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显著高于22℃处理的子代蜂,但29℃下雌蜂体内Wolbachia滴度和日产卵量均显著低于22℃处理的雌蜂。彰武种群雄性比显著高于西丰种群,但其日产卵量显著低于西丰种群。随母代蜂日龄增加,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均上升,但日产卵量和羽化率均下降。结果表明温度、遗传背景和日龄均影响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研究结果将为改善孤雌产雌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和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延迟交配往往影响昆虫的繁殖和寿命。本文研究了褐飞虱短翅型雌虫延迟交配对其寿命、产卵量及累计产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虫寿命在不同日龄交配雌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羽化后2、4、6、81、0 d交配的雌虫,随着交配日龄的增加,寿命延长。4日龄后随着交配日龄的增加,雌虫产卵量逐渐降低。其中4日龄交配雌虫的产卵量最高,约337粒;10日龄产卵量最低,约168粒。不同日龄交配雌虫的累计产卵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龙爪槐花和其所含的主要糖类对异色瓢虫成虫寿命的影响。室内用龙爪槐花饲养的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10.96和10.83 d,显著长于龙爪槐叶上成虫寿命(雌:3.98 d,雄:3.65 d);室外龙爪槐花序上生长的异色瓢虫成虫平均寿命(雌性:14.72 d,雄性:15.46 d)也显著高于枝条上的个体(雌:3.90 d,雄:3.82 d)。补充葡萄糖、果糖、蔗糖和麦芽糖4种糖液,能显著延长异色瓢虫成虫寿命。龙爪槐花含糖量较高的花粉与花蜜是异色瓢虫成虫的适宜食物、能维持其种群发生,是花期龙爪槐上虽没有蚜虫发生、但仍有高密度异色瓢虫成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分别对有效交配后, 单头饲养和配对饲养的蠋蝽雌虫寿命和繁殖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有效交配后, 单头饲养的蠋蝽雌虫平均产卵量为343.80粒?平均产卵次数14.83次?平均寿命为53.13 d, 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配对饲养)的平均产卵量(258.20粒)?平均产卵次数(10.63次)和平均寿命(45.30 d); 蠋蝽的单次产卵量?卵孵化率?卵直径均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减小, 其中单头饲养组的减小趋势显著; 单头饲养组蠋蝽的卵孵化率为59.5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89%, 而单头饲养组蠋蝽单雌所产卵的孵化数192.95头较对照组的177.87头更高?蠋蝽雌虫有效交配后进行单头饲养有利于延长蠋蝽寿命?提高其繁殖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法,研究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生长特征对不同土壤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氮素的增加能够促进三叶鬼针草叶片数、总叶面积、分枝数及生物量的增加,提高其相对生长速率。在物质分配方面,氮肥的施用能促进该植物向地上部分分配较多的物质,显著增加生殖器官(花)生物量的投入,降低向地下部分(根)的物质投入。同时,可塑性指数表明,三叶鬼针草在形态、生物量分配及生殖器官等方面对土壤氮素响应的表型可塑性较大。以上结果充分体现了三叶鬼针草具有较强的入侵性和对土壤氮素环境较高的适应性,预警人们对其预防和管理工作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aims at 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defoliation on seed production and germination in Buddleja davidii , and determining the potential for reducing the invasive success of the species. The effects of defoliation on seed production and germination at the flower spike and plant levels were investigated for control plants and plants that were defoliated by 66% at monthly intervals from mid-summer (January) to mid-autumn (April). Seed samples for germination were collected in late autumn (May). Defoliation reduced flower spike number per shoot, seed number per flower spike and average seed mass by 9%, 22% and 13% and 30%, 33% and 17% on main and side shoots,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emergent leaf area per shoot in the defoliated plants exceeded that for the control plants by 89%. The ratio of total seed mass per plant/emergent leaf area per shoo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defoliat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lants by 50%. Defoliation did not affect the timing or rate of seed germination. Defoliation of B. davidii resulted in a marked decrease in reproductive capacity, consistent with the priority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compensational leaf area growth.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后代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采用联苯肼酯、三唑锡和哒螨灵对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致死中浓度处理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测定其后代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寿命、雌性比例及繁殖力,构建亚致死条件下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的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并模拟其种群增长模型,分析不同杀螨剂亚致死效应对捕食螨后代的影响。结果表明,联苯肼酯处理能显著缩短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的未成熟期(4.81 d),显著延长双尾新小绥螨后代雌成螨的寿命(45.43 d),且对存活率、产卵前期、雌性比例和净增殖率无显著影响。三唑锡处理降低了双尾新小绥螨后代雌性比例(0.37)并显著降低了其后代净增殖率(15.91),对未成熟期、产卵前期和雌雄成螨寿命均无显著影响。哒螨灵处理对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的未成熟期、存活率、雌成螨寿命、产卵前期、和雌性比例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仅显著延长了雌雄成螨寿命(51.22 d和44.23 d)。经所建Timing种群模型模拟,3种杀螨剂处理后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种群均可以继续增殖,经过60 d无限制增殖后,联苯肼脂处理的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种群数量是对照的1.62倍,达4 976头;哒螨灵处理(2 101头)和三唑锡处理(983头)的种群数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31.43%和67.92%。表明联苯肼脂对双尾新小绥螨后代影响较小,是较为安全的杀螨剂。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产卵基质和环境颜色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产卵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井上蛀果斑螟对PE保鲜膜、硫酸纸、蜡纸3种介质的产卵选择性和绿、橙、红、黄、粉、紫、蓝7种不同颜色背景对成虫寿命、产卵期、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在硫酸纸上的累积落卵量最高,对其选择率也最高,分别为130.33粒和58.67%;蜡纸最低,分别为29.00粒和8.00%。绿色背景下雌、雄虫寿命均最短,分别为8.55 d和7.65 d;雌虫寿命在红色背景下、雄虫寿命在黄色背景下最长,分别为15.22 d和15.50 d。粉色背景下雌虫产卵前期较短,为1.50 d,显著短于除绿色背景外的其余处理,红色背景下产卵前期最长,为4.50 d;蓝色背景下雌虫的产卵期最短,为8.25 d,橙色背景下产卵期最长,为17.25 d。粉色背景下雌虫单雌产卵量为73.75粒,显著高于除橙色背景外的其余处理;红色背景下单雌产卵量最少,为28.60粒。绿色背景下卵的发育历期较长,为5.71 d,显著长于除红色和黄色背景外的其余处理;蓝色背景下卵的发育历期较短,为4.66 d。红色背景下卵孵化率较高,为79.53%,其次为紫色背景的79.06%,绿色背景下卵孵化率最低,为54.08%。产卵基质和环境颜色可显著影响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光环境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10 000、1 000、100、1和0.01 mW/m2)与不同波长光(红光630 nm、黄光575 nm、绿光510 nm、蓝光455 nm、紫光440 nm和紫外光365 nm)照射下梨小食心虫的成虫寿命、交配率、产卵前期、产卵期、单雌产卵量、卵发育历期和卵孵化率等生物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10 000、1 000和100 mW/m2高光照强度处理,1 mW/m2和0.01 mW/m2低光照强度处理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寿命较短(<15 d),单雌产卵量较低,分别为51.44粒和51.02粒;卵发育历期较长,分别为3.36 d和3.24 d;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以1 mW/m2处理最短,分别为3.80 d和5.19 d;交配率和卵孵化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黄光、绿光和蓝光,红光和紫外光环境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寿命缩短(<13 d),交配率降低,分别为54.45%和65.56%;产卵前期延长(>5.5 d),产卵期缩短(&l...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食锈菌瘿蚊蛹发育及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英  南小宁  贺虹 《植物保护》2012,38(2):130-132
为了明确温度对食锈菌瘿蚊(Mycodi plosis sp.)蛹发育和成虫寿命的影响,为利用该类昆虫进行植物锈病的生物控制提供基础,在智能人工气候箱内5个恒温条件下(18、22、26、30℃和34℃)测定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并对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在18~30℃的温度范围内,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从18℃的11.23 d和5.58d缩短至30℃条件下的5.98d和2.98d,与温度呈负相关,且温度对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具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达到34℃时,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略有延长;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82±2.28)℃,有效积温为(142.03±17.52)日·度.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速率总体趋势符合逻辑斯蒂曲线;而成虫寿命则随着温度的升高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高温不利于其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