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根据2011年5月和8月的监测数据,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红碱淖渔业环境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以往监测数据和资料分析红碱淖水质污染趋势和盐碱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红碱淖渔业环境水质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pH、非离子氨、TP、TN和CODMn,在2005-2011年,污染呈上升趋势;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起,湖泊盐碱度及硬度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2.
李维平  张峰 《水利渔业》2001,21(6):36-37,46
综述了红碱淖海子渔业自60年代至今的历史与现状,对海子的渔业资源、水化学及渔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利用、增养殖并举、保护现有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一、红碱淖概况   红碱淖地处黄土高原、毛乌素沙漠及鄂尔多斯高地的交汇处,湖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降雨为 300~ 400毫米,年均气温为 8.5℃,最高气温 36.6℃。湖水水面面积为 66.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5米,储水量 3.3亿米 3,泥沙底质,水源靠 7条季节性河流补入,水体 pH值 8.5左右,透明度 1~ 6米,水质较好,是我国最大的敞水型沙漠淡水湖泊,是发展渔业生产极好的场所。   红碱淖水域的鱼类区系组成较简单,在未移植银鱼前,通过对水体的监测,水体鲤鱼、鲫鱼、草鱼不足 40%, 条、麦穗鱼、虎…  相似文献   

4.
红碱淖海子大银鱼数量变动情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建华  王丰  兀洁 《水利渔业》2003,23(3):33-34
红碱淖海子为高原型内陆湖泊,可养鱼面积5500hm^2,1995—1997年移植大银鱼卵5000万粒,1998年大银鱼产量357t。但由于水质恶化,饵料生物贫乏,1999年大银鱼产量仅18t,2000年仅17t,2001年产量为0。提出了恢复大银鱼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陕西红碱淖湖泊渔业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年实际监测数据,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红碱淖湖泊渔业环境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以往监测数据和资料分析了红碱淖湖泊水质污染趋势和盐碱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红碱淖湖泊渔业环境水质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H、非离子氨、TP、TN和CODMn;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氮为富营养化的限制因数;在2005年-2011年,污染呈上升趋势;自80年代起,湖泊盐碱度及硬度持续升高,已对淡水鱼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青海高原水库湿地及水生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高原水库湿地的基本状况.针对水库湿地区域水土流失、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调配、土著生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体污染、湿地管理缺失等问题,提出了构建"五大"体系(组织管理及保护监督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工程体系、科技和监测评价体系和投资保障体系)以加强水库湿地保护,加强"三大"管理(水资源、水环境和生态保护管理)以改善和维护水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青海高原水库湿地的基本状况。针对水库湿地区域水土流失、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调配、土著生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体污染、湿地管理缺失等问题,提出了构建五大体系(组织管理及保护监督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工程体系、科技和监测评价体系和投资保障体系)以加强水库湿地保护,加强三大管理(水资源、水环境和生态保护管理)以改善和维护水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枯水期水电站下游河道脱流现象严重,河流水流连续性及横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根据国家及黄河流域对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定位及要求,在湟水流域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湟水上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和重要湿地、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9.
简生龙 《中国水产》2011,(10):22-23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拥有全球高海拔地区唯一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由于高寒、高海拔等独有的环境条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该地区形成了诸多独特的适应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水生生物物种,这些物种维系了高原水体生态,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具有十分重要的物种保存、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瑞安市野生动物水生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野生生物保护是建设生态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重大且深远。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瑞安市野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现状和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困扰,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河小浪底至入海口渔业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渔业资源现状,2010年5-9月对此河段的鱼类及其饵料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为3.49×104个/L,现存量为0.0234 mg/L,浮游动物密度为526个/L,现存量为0.1245 mg/L,现存量较小.底栖动物23种(属),水生植物6种,现存量极少,物种多样性较低,鱼类种群数量减少.渔获物中,1+龄鱼占81.76%,平均体重150.3 g,呈现明显的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鱼类区系组成简单,以鲤科鱼类为主,与30年前相比,鱼类种群结构变化明显.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为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和人为干扰,并据此提出了鱼类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保障湿地水体交换能力对完善湿地功能,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南京绿水湾湿地是长江江滩湿地,具备多种湿地特点,动力条件复杂。本研究以绿水湾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二维水动力-水龄耦合数学模型,模拟了现状和不同闸、泵调控措施下各区域的水动力特征及水体交换能力。结果表明:现状湿地内部水面覆盖率低,水体交换能力差,大部分区域水体交换时间在7天以上,甚至是14天以上。建闸后虽然增加了枯季的水面覆盖率,但明显减弱了湿地内水动力,延长各区域换水周期,换水周期大于14天的区域明显增多。泵站的运用整体上缩短了大部分区域的换水周期,使得水域流速大于0.01m/s的区域面积明显增加,换水周期大于14天的区域面积减少。建闸蓄水后,为预防藻类爆发,需控制湿地内水体的换水周期均在14天内,结合各区域水动力和水体交换特点,提出了闸门生态调度、布置净水能力较强的挺水或沉水植物、增设补水点等调度策略。  相似文献   

13.
石头河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石头河水库的浮游生物,评价水库水生态状况,为进一步保护水库水质、优化水源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4月在石头河水库设置6个采样点,调查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利用浮游生物完整性(P-IBI)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从水生生境、人类活动影响2方面评价生境状况。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59种(属)(其中硅藻门16属37种),平均密度20.86×10~4个/L、平均生物量0.936 mg/L,膝曲裸藻在6个样点均为优势种;共采集到浮游动物34属42种(其中原生动物18种、轮虫16种),平均密度5 107个/L、平均生物量162.56μg/L。6个采样点的P-IBI均大于4.34,水生态健康等级均为优;水生生境、人类活动影响评价等级均为优,生境状况优。石头河水库浮游生物优势种过于单一,建议加强水生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甘峪河秦岭细鳞鲑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下称"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评析保护区成立5年来的保护效果;在保护区内海拔每升高100m设定1个样点,共计10个样点,采取电捕法分别于2011年5月和2016年8月在各样点进行采样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指数(D′)分析鱼类多样性,采用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鱼类物种优势度。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组成单一,仅2目3科3种鱼类。鲤科、鲑科和鳅科鱼类各1种,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为主要种,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为一般种,岷县高原鳅(Triplophysa minxianensis)为少见种。两次调查中,拉氏鱥分别占73.76%和71.73%,秦岭细鳞鲑分别占21.63%和26.18%,岷县高原鳅仅占4.61%和2.09%。较低的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出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简单、脆弱,极易受外界干扰。两次调查共捕获161尾秦岭细鳞鲑,均重(16.6±17.1)g,最大个体重仅81.5g。2016年采集标本的最大个体重和均重均小于2011年。保护区成立5年后,重点保护鱼类秦岭细鳞鲑占比增加,鱼类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反映出保护区对该鱼种的保护效果显著。保护区内秦岭细鳞鲑个体呈明显小型化,岷县高原鳅的资源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横山水库水源地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及流域生态环境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水源地的水质现状及和1994~2008年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工业、农业、生活废物等主要污染源情况,提出了横山水库水源地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利渔业》2011,32(6)
分析了哈萨克斯坦渔业主要水域的环境现状。伊犁河(Ile River)-巴尔喀什湖(Balhash Lake)、乌拉尔河(Oral River)-里海(Caspian Sea)、锡尔河(Ser River)-咸海(Aral Sea)、额尔齐斯河(Ertis River)-斋桑泊(Zai-sang Lake)均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有化肥、农药、石油产物、重金属及含氮化合物、氯化物、硫酸盐,来源包括国内外两个渠道。污染物破坏渔业主要水域生境,对水生物种(鱼类)的安全造成威胁,导致了水生生物资源衰竭。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标准化管理措施,依法执行治理工作,防止国外污染物进入本国渔业水域;并通过和邻国联合对哈国渔业主要水域环境及生物资源开展保护与利用研究,确保本国主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合理利用人类共有资源。  相似文献   

17.
黄河龙羊峡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羊峡上游是黄河重要的鱼类资源分布区,是目前黄河上游仅有的几个鱼类生态保护相对完好的区域,基本未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基于2009-2013年连续多次调查,研究了黄河龙羊峡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及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黄河龙羊峡上游调查到土著鱼类10种,隶属于1目、2科、7属,全部为中层和底栖鱼类,其中洄游性鱼类5种、定居性鱼类5种。各采样点渔获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渔获产量和规格以扎陵湖较高,多样性以羊曲和班多较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淮河流域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的水质变化,采用季节性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2003-2019年淮河流域110个监测断面水质变化进行了评估与分析。断面监测时间为双月(2003-2006年)或逐月(2007-2019年)中旬,主要测定水质指标为CODMn、CODCr、NH3-N和TP。选取流域土地利用最大的3种类型(林地、耕地和城镇用地)数据以及同期子流域各监测断面水质数据建立线性拟合方程,分析水质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9年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水质呈好转趋势。Ⅰ~Ⅲ类水体比例呈上升趋势,劣Ⅴ类水体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以沂沭泗河水系CODCr和NH3-N指标改善最为明显;但流域内12.73%、14.54%、16.36%、45.46%监测断面的CODCr、CODMn、NH3-N、TP指标有恶化趋势,尤其是淮河下游和沂沭泗河水系的TP污染有加重趋势。淮河流域各子流域CODMn、NH3-N以及TP指标与耕地和城镇用地面积比例显著正相关,其中耕地和城镇用地是污染物的主要产生“源”,当耕地或城镇用地面积组成越高时,源强越大,对水质的恶化影...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和10月对乌江下游银盘水电站工程影响区域的鱼类现状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7种,其中鲤科鱼类有45种,占种类数的58.44%,鳅科10种,占12.99%,鲿科11种,占14.29%。从彭水至白马,鲤科鱼类所占比例逐渐增大,鲿科鱼类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优势种类数量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瓦氏黄颡鱼、鱼歺又、宜昌鳅鮀、大鳍鳠、圆筒吻鮈、蛇鮈、吻鮈、鲫、粗唇鮠和泉水鱼,它们占影响区域江段总数量的80.04%;质量优势种类依次为瓦氏黄颡鱼、铜鱼、吻鮈、南方鲇、圆筒吻鮈、鲤、大鳍鳠、墨头鱼、鲫和歺鱼又,它们占影响区域江段总质量的73.83%。结合工程建设造成的大坝阻隔,库区江段生境萎缩或丧失,以及坝下江段水文情势变化加剧、气体过饱和、下泄水温低等可能对鱼类资源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提出增殖放流、过鱼设施建设、改进消能方案以及优化调度规程等多项保护措施,达到保护鱼类资源、促使工程影响区的生态环境呈良性循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