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长期以来,我国黑木耳生产靠半天然式的段木栽培法,产量低。近年来各地采用木屑、稻草、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等,分别拌以麦皮等辅料,进行袋栽和瓶栽木耳。现介绍如下:一、原料的选备和加工培育黑木耳的木屑,主要以壳斗科和桦木科树种为好,松树、桉树及其它阔叶树也可采用。生产前先备好木材及枝桠等,用粉碎机将其粉碎成木屑状,稻草铡成2—3厘米的小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袋料反季节栽培法 ,特点是“秋播、冬养、春栽” ,符合木耳的自然发生规律 ,耳袋在低温下发菌时间长 ,相对菌丝积累养份多 ,为丰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初春出耳还能减少流耳 ,提高成功率。1 原料的配制及栽培种的生产1 .1 原料的配制黑木耳袋料栽培 ,主要原料是木屑、麦麸或米糠 ,也可用农作物秸秆、稻壳、棉籽壳 ,粉碎玉米芯、甘蔗渣、稻草配合木屑使用 ,但木屑含量不能低于 3 0 % ,木屑应选择干燥、无霉变的阔叶硬杂木 ,麦麸 (米糠 )要求新鲜 ,无霉变。栽培种配方为 :①木屑 78%、麦麸或米糠 2 1 %、石膏 1 %。②木屑 5 0 %、玉米芯…  相似文献   

3.
试验设计了3个以油桐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配方袋栽黑木耳,获得初步成功。其中,配方A和配方B每100kg栽培干料可生产干耳6.8—7.1kg。  相似文献   

4.
我国银耳生产仅有150多年历史,过去长期采用段木砍花播种的半天然式生产,周期长达二年之久,日耗材多、单产低。到八十年代初,我国许多地方开始采用室内袋栽法,此法稳产高产,每百公斤木屑(或棉籽壳)平均可收干银耳14—16公斤,单产比段木栽法提高15—20倍。生产周期35天左右。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袋栽法已成为我国发展银耳生产行之有效的新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台耳即中国台湾白背木耳,是许多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栽培技术难度不大,生产设备简单.不仅适宜家庭式业余和专业生产,更适合空闲的仓库、学校、厂房等室内及大棚工厂化规模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湖北当阳市中心食用菌研究所,每年工厂化栽培台耳20)万袋,每万袋原料、菌种成本4000元,收入4万元,比黑木耳节省投资50%;产干品2吨,产量是黑木耳的:3唐,投入产出比为1:9~10。现将200平方米厂房栽培1万袋台耳的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料准备:麦秸、稻草、玉米芯、木屑、棉籽壳、棉…  相似文献   

6.
灵芝,俗称“灵芝草”,是一种珍贵药材,具有滋补、健脑、消炎、利尿、益胃等功能。还可培育加工成盆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栽培工艺与普通食用菌相似,生长周期为45至90天,每100公斤原料可产干灵芝8~10公斤。栽培技术如下:1 培养基配方1.1木屑(阔叶杂木)70%、麦数28%、蔗糖1%、石膏粉l%、淘米水或清水量。1.2木屑29%、麦鼓20%、玉米芯(粉碎)50%、石膏粉1%。1.3木屑34%、麦数30%、棉籽壳35%、石膏粉  相似文献   

7.
以5%、10%、15%、20%、25%、30%、35%、40%、45%、50%黑木耳茵糠代替木屑配制培养基栽培黑木耳,与未加菌糠的常规培养基进行产量、质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菌糠代替部分木屑袋栽黑木耳是可行的,用30%的茵糠替代木屑生产黑木耳为最适宜配比。配方为木屑47%、茵糠30%、麸皮20%、石膏1%、玉米粉1%、豆粉1%,生产出的黑木耳产量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8.
人工地栽黑木耳技术是用锯末、秸杆、花生壳、玉米芯等为原料,每亩栽培一万袋,成本3500~4000元,周期3~4个月,亩产干耳400~500公斤,按每公斤回收价44元计算,每亩纯收入1.2~1.5万元。由于成本低、效益高、周期短,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该技术已推广到22个省市。本技术培训每期5天,结业时发给省级结业证书,并可签订产品回收合同。技术转让服务费个人400元,单位480元,函授98元,可行性资料30元/份。人工地栽黑木耳技术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习惯上采用段木栽培法。此种方法生产周期长,产量低,浪费木材。我省是缺林少材的省份,因此推广黑木耳的代料栽培技术很有意义。代料栽培黑木耳,就是利用木屑、棉子壳、麦杆、棉花杆、玉米芯等作为培养料栽  相似文献   

10.
试验用平菇下床料,松木屑、稻草、棉籽壳及棉籽壳木屑混合料进行草菇栽培比较,结果表明,棉籽壳木屑混合料及平菇下床料效果与棉籽壳相同;比稻草优越,用于生产可节省棉籽壳和稻草50%~100%。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芯替代木屑作为基质栽培黑木耳新品种"牡耳一号",试验设置5个配方,玉米芯添加量分别为0、15%、30%、45%、60%。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替代量为30%时,接菌后菌丝萌发快,生长期间菌丝浓密洁白,污染率低,开口后菌丝愈合快,原基形成早,较其它配方木耳产量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对比试验法,进行油茶壳屑与壳斗科树种木屑的不同配方袋栽香菇和瓶栽金针菇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油茶壳屑的鲜菇产量略高于使用纯壳斗科木屑的产量,氨基酸含量提高10—50%,为油茶的综合利用及代料栽培香菇、金针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农林废弃物果树枝条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及麦草为基质材料,采用混料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对不同培养料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的统计分析,优化农林废弃物栽培平菇的高效配方。结果表明:玉米芯34.8%、棉籽壳52.2%、麸皮10%、石灰2%、石膏1%的配方栽培平菇的平均单菇质量最大,为293.8g;麦草52.2%,棉籽壳34.8%,麸皮10%、石灰2%、石膏1%的配方栽培平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48.32%;玉米芯52.2%、棉籽壳34.8%、麸皮10%、石灰2%、石膏1%和玉米芯52.2%,棉籽壳17.4%,果树枝条木屑17.4%、麸皮10%、石灰2%、石膏1%的配方栽培平菇的投产比最高,为1∶2.2。  相似文献   

14.
连续三年,对带皮黑荆、去皮黑荆与青冈类硬杂木进行袋栽香菇、金针菇、平菇和黑木耳系列性对比测试和多指标鉴定。结果表明:黑荆木材(带皮或去皮)袋栽香菇,在产量、质量、营养成份等方面均显著优越于供对照的壳斗科青冈杂木;金针菇、平菇、黑木耳在黑荆木栽培料的前期生长阶段,其菌落直径和发菌率均优于对照,由此说明,黑荆木材是一种理想的食用菌栽培原料。  相似文献   

15.
银耳,又叫白木耳,是一种食用真菌.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它作为一种高级滋补品.银耳一般都在天然条件下,以段木的方法进行栽培,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消耗大量木材,以致生产水平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由段木栽培发展到用锯木屑室内栽培,室内瓶栽,生产周期短见效快,产量和质量都比段木高.在瓶栽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用塑料袋培育,每100斤木屑可生产干银耳6—12斤,高的达16斤,使成本降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全光照袋栽黑木耳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木耳是丽水市的传统的出口产品,1997年以来通过试验、创新、完善3个阶段,到2001年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代料黑木耳发展的出耳期霉菌感染问题,从品种选择、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形成全光照袋栽黑木耳新技术。生产的黑木耳产品质量与段木相近,效益十分显著,与代料香菇相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树锦鸡儿枝条粉碎物作为黑木耳栽培原料,通过供试配方对黑木耳菌丝生长情况及产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树锦鸡儿枝条粉栽培黑木耳,产量与阔叶木屑栽培原料栽培相当;在树锦鸡儿枝条粉中添加30%以上的阔叶木屑,菌丝浓密,生长势强,日均长速快,黑木耳产量高。  相似文献   

18.
林内袋栽黑木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新林林场和东林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纯落叶松林、杨树防护林和针阔混交林下袋栽黑木耳试验 ,得出了林内袋栽黑木耳能节约费用、提高产量、降低污染、提高耳质等优点。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地为了发展林下经济,服务三农,提高林农种植的经济效益,引导林农在林下间作黑木耳。我们吸收了国内外的代料木耳栽培先进技术,并在灭菌和接种、出耳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所创新。2008年发展林地黑木耳栽培100亩,亩栽培黑木耳10000袋,成功率98%,平均每袋出耳50g,亩产值达20000多元。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黑木耳产业化生产,进行了黑木耳菌种和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于7种黑木耳菌种中筛选出的延明1号、延明11和蛟耳329优良菌种可以作为黑木耳产业化生产菌种;黑木耳最适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_2PO_43g,MgSO_41.5g,VB110mg,琼脂20g,水1 000mL。(2)最佳的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灰0.5%,石膏0.5%;其次为:木屑78%,米糠21%,蔗糖0.5%,石膏0.5%。(3)最佳栽培种培养料配方为锯末86.5%,麦麸10%,豆饼粉2%,生石灰0.5%,石膏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