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工程技术集成创新活动,能有效解决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功能不全、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差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市场现代化水平。为了开展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工程技术集成工作,该文以工程建设为目标,研究了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工程技术集成的思路与流程,建立了一套包含技术分类、技术评价和集成方案构建3个步骤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工程技术集成流程。提出了以市场本身作为主体,实现批发市场完整功能作为基本依据的工程技术分类方法。以工程建设为导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的比较矩阵及MATLAB 7.6软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办法确定集成技术评价等级标准,并以海南田头市场贮冰功能模块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建立了包括5个层次、8类设施装备的技术分类体系,建立了包括3个层次,15个指标的海南田头市场贮冰工程技术集成评价指标体系。最终构建了包括3个等级、12个方案的海南田头市场贮冰功能模块的技术集成方案可行集。海南田头市场贮冰功能模块的高、中、低等级技术集成方案分别有1个、7个和4个。高等级技术集成方案是装配式库房+超声波加湿器/高压雾化装备+氨制冷设备,得分为3.953。研究结果为海南田头市场工程技术集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农产品加工与储藏技术领域完备的学科体系与标准化体系,进而全面有序地促进其领域技术进步,促进对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发展战略制定、技术集成与应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乃至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应用技术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对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该研究立足当代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的广义范畴,在遵循现实性、层次性、稳定性、开放性等系统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内涵和技术分类方法的分析研究,应用可以反映工程技术专业序列、技术功能、技术实现手段、技术表现形式等属性的4层次线分类方法,对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进行了整体分类。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整体内涵,揭示技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对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及学科发展均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6.
7.
该文在调研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指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急需解决的问题:农产品作为商品,其集散、清选、干燥、保鲜、贮藏、运输和营销信息对接等。提出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是系统工程。借鉴他国经验,给出了具体建议: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需要政府长期稳定的资助,科研院校和企业通过政府项目支持,完成机械装备、仓储设施的技术开发。以农业经营现代化为载体,下功夫培训、培养农民经营者,组织健全农业合作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可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着眼于产地农业生产条件,产品优势等特点树立地方标准,面向消费市场需要,立足自主经营和创新、打造当地品牌。该文为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9.
农产品温控物流具有跨专业、跨地区、多环节和多主体的特点。目前,该领域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落后于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物流理论基础研究,构建科学适用的理论体系框架,用于指导工程技术实践。该文在综合考虑农产品温控物流当前技术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产品物流领域的多个制约元素的分析,提出了农产品温控物流技术集成理论体系。基于该理论体系构建的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农产品温控物流专家决策系统(商业智能系统),可以为政府提供制定冷链物流政策、标准和公平竞争环境打造与治理的科学依据;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物流成本与销售价格换算的决策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价格选择与品质主张的凭据。 相似文献
10.
对水产品进行产地溯源和真实性研究,不仅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而且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本文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DNA分析技术、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气相色谱技术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产品产地溯源和真实性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产品产地加工产业布局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大宗农产品的主要产地分布和大宗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布局进行分析,可推知中国大宗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农产品加工各行业的企业规模偏小、投资盲目、企业间无序竞争、精深加工的程度低、产品的附加值普遍不高等问题是制约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产业化的问题所在。因此,应尽快实现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基本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初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机制和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推广体系,为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产业融合视角下中国马铃薯加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铃薯加工业是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落实的重要载体。在对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加工企业考察的基础上,该文从产业融合角度分析了影响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因素。第一产业中,基于订单农业的纵向合作模式发展不足,高效、专用、集约、规模的马铃薯种植体系尚未形成。第二产业中,马铃薯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加工层次低、废弃物利用不足、产能季节性过剩、加工设备周期性闲置等问题,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管理理念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第三产业中,物流成本、冷链物流发展状况、金融支持力度、汇率变动和贸易控制措施对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此外,主粮化战略的提出为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涉及马铃薯加工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种植者对政策的响应会促进马铃薯生产技术的发展,为加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科研院所在政策的指引下会投入更多力量研究主粮化相关的技术和政策,从而为马铃薯加工业带来改变。消费者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接受程度会随着主粮化战略的实施而增强,是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动力。政策方面,现在发展的关键是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落到实处,给予马铃薯主粮的待遇并进行相关农业生产补贴。给予马铃薯加工企业必要的扶持,同时增加马铃薯主粮化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为马铃薯主粮化提供技术保障。使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香蕉粉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为了改善香蕉粉的喷雾干燥效果,优化喷雾干燥工艺,该文研究了进风温度、助干剂添加量、热空气流量、压缩空气流量的变化对香蕉汁喷雾干燥效果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喷雾干燥条件,分析进风温度、热空气流量、压缩空气流量的变化对出风温度和产品得率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进风温度为170.0℃、热空气流量为36.08 m3/h、压缩空气流量为489.70 L/h时,出风温度为76~80℃,产品得率最高,达44.28%,所制备的香蕉粉含水率低于5%,符合固体饮料标准。由此说明,通过响应曲面优化得到的喷雾干燥工艺能有效应用于加工香蕉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南热带农业区香蕉地现有深松机具匮乏、松土质量差等问题,该研究研制了一款预破土凿式深松机,首先确定整机深松方式,并采用三维建模方法建立深松机整体模型;进一步确定了深松机的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并设计阐述了深松机的关键结构参数。基于田间试验,对深松作业后的土壤坚实度及土壤容重进行测定,确定了前进速度、深松深度、破土刃入土深度为对土壤坚实度及土壤容重有显著影响效果的因素。进一步以土壤坚实度及土壤容重为响应值,基于Box-Behnken设计试验得到响应值与显著性参数的二阶回归模型,并针对显著性参数进行寻优,得到最佳组合:前进速度为1.15 m/s、深松深度为350 mm、破土刃入土深度为250mm。在标定的最优参数下进行的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坚实度为752 Pa,土壤容重为1.48 g/cm3,与预测值(734 Pa、1.42 g/cm3)之间的误差分别为2.4%、4.2%,验证了分析的可信性。最后通过与现有传统深松机具开展的对比试验得出:相较于传统深松机具,预破土凿式深松机作业后,土壤坚实度下降6.39%,土壤容重下降9.76%,进一步证... 相似文献
15.
16.
加工粉丝(条)工艺中需要加入含铝物质——明矾,铝摄入过量对人体有害。从多种物质中筛选出的替代物A和增效剂在粉丝加中能替代明矾的作用,替代物和增效剂适宜添加量为淀粉量的0.5%和0.3%。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的混合原料有利于粉丝(条)的加工,适宜混合比例为70%马铃薯淀粉+30%玉米淀粉;加入马铃薯变性淀粉可以提高玉米淀粉的用量,适宜比例是50%马铃薯淀粉+40%玉米淀粉+10%马铃薯变性淀粉。生产无铝粉丝(条)需用搅拌机或胶体磨匀浆,在冷冻条件下开粉,加温或自然条件下干燥。 相似文献
17.
18.
19.
考虑碳排放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与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系统考察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的分布特征。该研究将耕地利用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中,以中国粮食主产区2000—2016年数据为支撑,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及演进特征进行定量刻画。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整体和各省份耕地利用碳排放都表现出不同幅度的增长态势,其中河南的绝对增长量最大,由2000年的487.40万t变化至2016年的806.99万t,净增长319.59万t,其次是内蒙古和黑龙江,江西的绝对增长量最低,研究期内共增长了59.64万t;2)考虑碳排放后,粮食主产区整体和各省份耕地利用效率明显降低,2000年和2016年,不考虑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粮食主产区平均耕地利用效率分别为0.774 4和0.917 9,而考虑碳排放后,平均效率指数分别为0.639 4和0.843 8;3)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根据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结果可将13个粮食主产区分为耕地利用效率优势区、平缓区和劣势区3种类型;4)从核密度估计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整体和不同类型区耕地利用效率都表现出明显的偏态分布及不同程度的极化特征,而且,与2000年相比,粮食主产区整体、平缓区和劣势区2016年密度曲线的变化区间明显变小,表明耕地利用效率的地区差距有所缓解,但优势区的区间变化幅度并不明显。该研究可以为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高效、低碳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