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云南4种典型材用丛生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竹材的10种化学成分分析的结果认为:云南龙竹,甜龙竹,黄竹和油勒竹这4种典型材用丛生竹种间的化学成分无显著差异,且不因竹段位置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4种丛生竹的各项抽提物含量,蜡含量和二氧化硅含量较一般木材高。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梁山慈竹、龙竹、勃氏甜龙竹、撑绿杂交竹、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家标准GB/T 18260-2000对不同竹种、不同竹龄、不同部位的竹材进行了天然抗白蚁性能比较,以筛选抗蛀性能较好的竹材.结果表明:五种丛生竹的竹材均不具有天然抗白蚁性能;竹龄对梁山慈竹抗白蚁性能影响显著,随竹龄增加其失重率减小,竹材部位对其影响不显著.竹龄在3年以上的梁山慈竹的天然抗白蚁性优于1年和2年的;竹龄对龙竹抗白蚁性能影响不显著,竹材部位对其影响极显著,竹材上部与中下部差异显著,竹材上部失重率大于中下部;五种竹材被白蚁蛀蚀的失重率大小顺序为:梁山慈竹失重率最小,其次为勃氏甜龙竹、龙竹和硬头黄竹,撑绿杂交竹的抗白蚁性能最差、失重率最高;去竹青竹黄的龙竹试样失重率高于原竹试样,说明竹青竹黄对白蚁蛀蚀有一定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3~1996年在云南省双江、西盟、新平、峨山等10个县设点,采用简单对比试验、随机区组试验、正交试验等方法,对龙竹、版纳甜龙竹、勃氏甜龙竹、黄竹、野龙竹、云南龙竹等材笋两用丛生竹种的丰产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从壮苗培育、适地适竹、细致整地、合理密植、栽植技术、科学管理(林农间作,土壤施肥,伐桩施肥,叶面施肥,留笋养竹,修枝封顶)、合理采伐和适时复壮更新等方面,探索出能为生产应用的一套丛生竹丰产栽培技术。应用此套技术措施,在云南省实现了丛生竹当年育苗,当年上山定植,3~4年成林成材,每年每hm2产风干竹材22.5t以上,产鲜笋7.5t以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4种典型的材用丛生竹(龙竹Dendrocalamusgiganteus,甜龙竹Dendrocalamusbrandisi,黄竹Dendrocalamusmembranaceus,油勒竹Bambusalapidea)的维管束密度、纤维比量、密度、含水率、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和弦向抗弯强度的检测结果认为:4种竹材之间和同一竹种内径向、弦向和纵向上的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结构指标与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认为:纤维比量比维管束密度与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更为密切;4种竹材的纤维比量与密度、弦向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呈正比关系,与饱湿含水率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3年生勃氏甜龙竹、龙竹、麻竹、泰竹、小叶龙竹与黄皮绿筋竹的竹叶与竹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个竹种竹秆及竹叶中的灰分含量及二氧化硅含量。结果表明:6种竹材间无论是竹叶还是竹秆,其灰分含量及二氧化硅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为竹种及生长环境的差异所致;同一竹种竹叶中的灰分含量和二氧化硅含量大于竹秆中的含量;竹秆不同部位二氧化硅含量表现为自顶部至基部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丛生竹材笋两用林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6年在云南省双江、西盟、新平、峨山等10个县设点,采用简单对比试验等方法,对龙竹、版纳甜龙竹、勃氏甜龙竹、黄竹、野龙竹、云南龙竹等材笋两用丛生竹种的丰产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从壮苗培育、适地适竹、细致整地、合理密杜、植技术、科学管理、合理采伐和知时复壮更新等方面,探索出能为生产应用的一套丛生上产栽培技术。应用此套技术措施,在云南省实现了丛生竹当年育苗,当年上山定植,3-4年  相似文献   

7.
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是一个体型巨大的丛生竹类。它的竹笋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竹茎被广泛用做编织和建筑用材。版纳甜龙竹生长迅速,对改善不丹南部的贫穷现状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版纳甜龙竹是当地较好的可以用作商业用途的树种,所以为了防止不可持续的采伐,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版纳甜龙竹产量的营林措施时,要确保它的可持续发性。我们基于农民对竹产量的要求确定了3种版纳甜龙竹的采伐方式:择伐、U型伐(horseshoe cut)和皆伐,以无采伐为对照,试验对比了不同采伐方式的效果,试验期超过2个生长季。虽然3种采伐方式对竹笋产量没有差异,但采用U型伐时竹笋的产量最高。无采伐的竹林,竹材产量高于采伐过的竹林。在采伐的竹林中,竹材产量最高的是U型伐的竹林,但其产量与采用皆伐方式的竹林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U型伐技术能使竹笋和竹材产量最大化,虽然U型伐对新竹笋的萌发有促进作用,但其长期收获的可持续性仍需要进一步评估。即使竹材产量和当年的新竹数量似乎影响了新竹笋的发生,本研究仍发现竹材的收获量和竹笋的再生量有更强的关系,这表明补偿生长机制影响了竹笋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以典型的自然或栽培种群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查和分析了云南4种典型热带丛生竹——巨龙竹、龙竹、云南甜龙竹和黄竹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分化背景,并结合种群平均秆径和平均秆质量,初步评价了以种群为代表的各个竹种的种源分化状况。结果显示:4个竹种种群间的平均秆径和平均秆质量等主要营林指标差异显著;巨龙竹、龙竹、云南甜龙竹种群间存在着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其遗传分化系数(Gst)均大于0.83;而黄竹种群间也存在一定水平的遗传分化(Gst=0.252 4)。研究结果为筛选巨龙竹等4个竹种的优良种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丛生竹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是丛生竹造林的新方法,在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此项研究从立地条件、竹种和种源选择,母竹运输贮存,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造林时间,应用生根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选择枝条粗壮、秆壁较厚、易于生根的黄金间碧玉、甜龙竹、龙竹等大中型丛生竹种,扦插、埋节前先用相应的生长素处理,采用全面整地或带状清理大块状整地,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造林,造林5m×6m  相似文献   

10.
广西5种丛生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5种开花的丛生竹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5种丛生竹为多年生一次性开花结实、枯死的竹种,属于无叶花枝类型;麻竹、沙罗单竹、吊丝竹、云南龙竹、车筒竹均为假花序;5种丛生竹盛花期在3-7月;麻竹、吊丝竹无论年龄大小,可同时开花,并且全株开花;车筒竹、沙罗单竹、云南龙竹为个别竹株开花,个别开花的竹种花而不实,没有种子;车筒竹花为开放型,其余竹种花为闭合型.  相似文献   

11.
2种广东丛生竹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东小叶龙竹和马来甜龙竹2种丛生竹,在砖土窑设备中炭化制取竹炭。测试分析其基本理化性能,进行甲醛、苯等有害物质吸附特性试验,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2种丛生竹炭的基本理化性能差异不明显,但小叶龙竹炭比表面积是马来巨竹炭的3倍,相差比较大。(2)2种竹炭对甲醛、氨、苯和甲苯都具有吸附功能,但吸附的回归方程不同,吸附效果小叶龙竹炭比马来巨竹炭好。(3)经电子扫描电镜观测2种竹炭的微观结构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理种源的麻竹笋-幼竹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漳州与永安开展麻竹地理种源试验,分析地理种源出笋物候期、秆高生长、枝叶生长的变异规律,及高生长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漳州点以中带种源适应能力最强,笋期长,笋量分散,成竹率高.永安点则北带种源笋期长,以飞鸾种源尤为突出.各种源幼竹高生长呈"S"型曲线,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较高.种源枝叶生长的变异以北带种源南移种植后,上抽时间提早,生长期延长.影响秆高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旬平均气温>旬最低气温>旬降雨量.中带种源在漳州点受气象因子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竹大片刨花板对竹材生物学特性的适应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云南四种典型材用丛生竹(龙竹、甜龙竹、黄竹和油勒竹)宏观构造、组织结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份等竹材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了竹大片刨花板的结构、制板工艺和设备与原料竹材生物学特性之间应有的适应性关系。继而,通过实验室系列化试验和工厂试生产,确定了竹大片刨花板的应有性能和最佳工艺条件包括竹大片刨花的最佳质量指标及其最佳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4.
梁山慈竹笋—幼竹生长规律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山慈竹分布于西南各省,广泛用于造纸、人造板及园林绿化等。本文研究了梁山慈竹笋—幼竹的生长规律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梁山慈竹的出笋时间持续为73天左右;竹笋-幼竹的生长需要104天左右,生长过程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梁山慈竹的高生长昼夜差异不明显;地径生长需要42天左右完成;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是竹笋-幼竹生长的限制因子;梁山慈竹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04t/hm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牡竹属竹叶中矿质元素的组成,采用ICP-MS法测定了牡竹属10种竹叶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0种竹叶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K、Ca、Mg含量较高,其次是Mn、Fe、Al、Na、Zn元素,Cr、Ni、Cu元素在竹叶中的含量较少,Co、As、Se、Mo、Hg和Pb含量很低。研究结果为牡竹属竹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时云南、广西等地细叶龙竹人工林进行调查,研究其竹秆特性,测量胸径、秆高、鲜重、含水量等指标.对部分指标做相关性检验,建立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胸径与秆高、鲜重等因子显著相关,将不同立地等级竹材的胸径和秆高、胸径和秆重用直线、幂函数、多项式等方程进行拟合,拟合方程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造林密度越大,细叶龙竹每丛株数越少、胸径越小,秆高变化不大;在胸径相同的情况下,立地条件越好,细叶龙竹秆高越高,鲜重越重:细叶龙竹幼竹木质化程度低,其含水量高于成竹,雨季竹秆含水量较旱季高.  相似文献   

17.
巨龙竹是至目前为止所发现最粗的竹子,单株竹材生物量居同类竹材之首。对3-5年生薄壁型巨龙竹秆材不同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包括灰分、木素、综纤维素、多戊糖、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1%Na OH抽出物、乙醚抽出物、苯-醇抽出物。结果表明:薄壁型巨龙竹的木素、综纤维素、多戊糖的含量与常用纸浆造纸原料木材接近,灰分含量介于木材和草类原料之间;除冷水抽出物外,薄壁型巨龙竹其它抽出物含量在秆高方向上均表现出递增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四要素配方施肥对梁山慈竹发笋及新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乐山市沐川县钙质紫色土立地条件下,对梁山慈竹开展氮、磷、钾、硅四要素肥料的配方施肥研究,探讨梁山慈竹适宜的施肥配方,为生产上梁山慈竹合理施肥提供依据。采用L_9(3~4)正交设计氮、磷、钾、硅肥料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肥料对梁山慈竹竹笋、新竹的肥效排序是硅肥>钾肥,氮肥>磷肥,对梁山慈竹退笋、退笋率的影响效果排序是硅肥>钾肥>磷肥>氮肥。试验处理间梁山慈竹的竹笋、新竹数量差异极显著,退笋数量差异不显著。在钙质紫色土上,梁山慈竹年施肥量的适宜施肥配方为尿素650 g·丛-1+过磷酸钙400 g·丛-1+氯化钾120 g·丛-1+硅钾肥600 g·丛-1。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甜竹的9项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甜竹的综纤维素、木素等细胞壁主要物质含量和一般木材接近,灰分和各种抽出物含量介于木材和草类原料之间 除综纤维素和灰分在秆高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递增分布规律外,云南甜竹其它各化学成分在秆高方向上未呈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从化学组成角度分析认为,云南甜竹满足制浆造纸工业对原材料的要求,可以作为发展竹浆产业的原料竹种,值得在气候适宜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在麻竹地理种源试验基础上,研究其气候生态基础,生长性状、适应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及胸径、竹高、出笋量、单株叶面积、光合效率等13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麻竹地理变异的生态学基础是表现为较明显的南北地理变异。麻竹种源的生长具有南—北为主地理变异模式,表现为局部地区的地理变异特点。造林成活率受原产地纬度和经度的双重影响,冻害指标其变异模式为纬向渐变地理变异模式,病情指数在漳州点与纬度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经度呈显著性正相关的渐变地理变异模式,在永安点则与经度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纬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主要性状胸径、出笋量、笋地径、单株叶面积、丛平均株数等之间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在种源选育中可作为综合指标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