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凯特杏设施栽培特性研究表明:凯特杏的光饱和点和CO2饱和点较低,耐弱光和低浓度CO2环境的能力强;它的开花需冷量较低,雌蕊败育率低,自花结实率高,丰产、稳产性强;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凯特杏果实特征发育充分表达,单果重显著增大,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凯特杏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的优势表现达,说明其适宜于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2.
陇南山区花椒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陇南山区花椒丰产栽培技术,包括苗木培育、栽植造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陇南山区花椒丰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西峡县核桃1年建园、4年挂果、7年丰产的技术措施,以期指导山区核桃的丰产栽培。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凯特杏的生长特点、结果枝类、顶端优势、花芽发育及成花情况,总结提出三种凯特杏密植栽培高效树形及其整形修剪技术。  相似文献   

5.
凯特杏,6月上甸成熟,单果重105—150g,果面金黄色,味浓甜,品质上等,抗寒性强,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优良品种。我站于2001年从陕西省林科院引进7000余株苗木,其中集中栽植面积0.75hm^2,栽植后,根据其品种习性进行了5年的栽培观察,第三年产量可达1000kg,第四年可达1700kg,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达到了整形、结果同步的目的,现将凯特杏早期丰产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对河池市喀斯特山区粮作单产低、农民增收困难等课题,近年来在石山地区进行了“玉米—黄豆”免耕丰产栽培技术探讨。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实践,总结出一套“玉米—黄豆”免耕丰产栽培的成功经验,为河池山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山区“超级稻—双低油菜”免耕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池市喀斯特山区中稻单产低、农民增收困难等课题,近年来在石山地区进行了"超级稻-双低油菜"免耕丰产栽培技术探讨.经过三年来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出一套"超级稻-双低油菜"免耕丰产栽培的成功经验,为河池市山区农民实现一年多收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山区玉米丰产栽培集成技术,是云县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针对云县前期干旱少雨影响出苗、后期雨季延长降温快影响籽粒饱满制约玉米产量,集成的一套以抗旱保全苗为主,适宜山区的玉米丰产栽培技术。山区玉米丰产栽培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促进高原粮仓建设,做大做强云县玉米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太阳杏果实圆形,果面金黄色,外观美丽,花期耐低温,极丰产。1999年2月西峡县林业局从山东果树研究所引种,用凯特杏作授粉树,建立8个试验园。根据金太阳杏生长习性,结合山区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河池市喀斯特山区中稻单产低、农民增收困难等课题,近年来在石山地区进行了“超级稻—双低油菜”免耕丰产栽培技术探讨。经过三年来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出一套“超级稻—双低油菜”免耕丰产栽培的成功经验,为河池市山区农民实现一年多收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水量对垄作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垄作小麦的水分利用、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平作相比,垄作的降雨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垄作60%的降雨利用率最高,垄作100%的水分利用率最高;而灌水利用率除垄作100%有幅度不大的增加外,垄作60%和垄作80%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垄作条件下小麦产量有明显的增加,尤以垄作100%增加幅度大,这种增产效应是由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明显增加导致的,而穗数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垄作60%和垄作100%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垄作下小麦面团的粉质性状均变劣,垄作100%的劣化程度较低,垄作80%的劣化程度最高;小麦面团的拉伸性状与粉质性状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湘南旱地玉米垄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旱地上实行垄栽,可以提高玉米叶面面积,叶面积指数比平栽增加12.9%。垄栽土壤含水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明显高于平栽土壤,玉米腊熟期,垄栽土壤含水量比平栽土壤含水量高出1.5%,增加8.2%。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中,垄栽耕层土壤有效氮、磷养分高于平栽,其增产率达20%以上。在湘南旱地上,采取垄栽种植是保证玉米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甘蓝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土壤环境及甘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种地温较沟种明显增加,垄种5,10,20 cm地温分别较同一层次沟种日平均增加2.08,1.61和0.50℃,且早晚温差明显增大;整个生育期,沟种较垄种0~20 cm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1.9%;收获时甘蓝植株性状、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是垄种显著大于沟种,所有处理以种植方式为垄种、密度为82 500株/hm2的处理产量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机械化谷子种植,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种植效率, 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少劳动人民的种植成本因此晋西北地区的农民已经把地膜化覆盖谷子种植 技术应用到了农作物种植上。笔者在这里对机械化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机械化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与之前的传统谷子种植技术是有一定区别的,机械化地膜覆盖谷 子种植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谷子种植技术的弊端,提高了谷子种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棉区高密度垄作对棉花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垄作栽培与合理密植作为单项技术措施用于棉花生产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两者配合运用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明确种植方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使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棉花增产增效。【方法】2010—2011年以K63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山东临清市研究了种植方式(平作和垄作)和密度(3、6和9株/m2)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变化动态、蕾铃脱落、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平作情况下以中密度(6株/m2)的产量最高;垄作条件下以高密度(9株/m2)的产量最高,中、低密度(3—6株/m2)的产量较低,高密度垄作较传统的中等密度平作平均增产皮棉13.6%。与平作比较,垄作可增加铃数,提高早熟性,铃重随密度升高有降低趋势;垄作栽培提高了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盛铃期和始絮期高密度垄作较中密度平作的叶面积指数分别高24.2%和22.1%,烂铃率和脱落率显著降低。【结论】种植方式和密度可以单独或协同影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从而影响经济产量。高密度垄作是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增产的重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期对旱作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旱作条件下不同播期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谷子生育时期、叶面积、株高和叶、茎、穗干重以及产量指标的测定,确定谷子的最佳播期。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谷子生育期变短;叶、茎随着播期的延迟生长速率变慢、衰退速率变慢;播种期过早谷子前期生长速率较快、播种晚的谷子后期生长较快;穗干重随着播期的延迟积累变快,千粒重随着播期的延迟呈下降趋势;穗粒数、籽粒产量和产草量均以5月23为播期最高。结论张家口地区谷子最佳播期为5月23日。  相似文献   

17.
原木花菇与袋栽花菇中香菇多糖抗氧化和抑菌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比较原木花菇和袋栽花菇的香菇多糖含量、抗氧化能力和抑菌能力的差异,从原木花菇和袋栽花菇的子实体中提取香菇多糖,并对其含量、清除活性氧及抑菌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木花菇的香菇多糖含量高于袋栽花菇;提取的香菇多糖在体外均具有较强的活性氧和NO_2~-的清除能力,且原木花菇的香菇多糖抗氧化能力和抑菌能力也均优于袋栽花菇.  相似文献   

18.
赵智艳  罗月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26-10628
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植物物种鉴定资料,对安徽新华学院的彩叶植物资源及景观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学院彩叶植物共有25科、30属、35种,其主要配置方式包括孤植、列植、丛植、群植.根据调查结果,对学院彩叶植物景观配置和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沟播,垄作、平作3种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其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垄作和沟播较平作处理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使叶面积指数增大,且沟垄栽培具有一定的集水作用,千粒重增加,单株地上部总干重增加,穗部性状较好,垄作和沟播产量比平作分别增产4.01%和2.27%。  相似文献   

20.
海南由于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西甜瓜的种植。在种植面积上,从20世纪70年代西瓜的零星种植,到90年代甜瓜试种成功,再到2017年西甜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0.37万亩,总产量107.16万吨。通过资料查阅、现场调查、电话咨询、走访农户的形式,就海南省西甜瓜生产中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种植模式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阐述。明确了近3年海南西甜瓜总体及各个市县的种植面积及产量、种植模式、病虫害发生情况,为西甜瓜的种植及病虫害的提前预防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