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套筒快速降温装置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套筒对发热粮食进行通风快速降温,一次可处理发热粮30t,使粮温稳定,粮食安全过夏。与常规通风比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南方长期安全储藏高水分玉米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高水分玉米储藏过程中,采用高密闭、长时间保持粮堆内PH3有效浓度,能较好地抑制粮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效地抑制粮食呼吸,控制粮温上升。试验证明:在南方全年较长时间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半安全粮、危险粮也可以度夏,同时也能进行较长时期(2年以上)安全保管,保持良好的粮食品质,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2007年我库开展了偏高水分玉米的储藏试验,入库时平均水分15.8%,7月,粮堆上层出现不同程度的窝状发热现象,由于7、8月阿拉善地区气温较高,先采用单管风机对发热部位进行降温处理,但收效甚微。8月上旬,试验货位中层粮食开始发热,粮温出现不正常上升,部分点粮温超过27.0℃,且粮堆表层有轻微的结项,为了节省人力、物力,确保储粮安全,采用离心风机通风降温,从而快速、有效地控制了发热粮食粮温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储粮发热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储粮发热的定义及危害 1.1储粮生态系统中由于热景的积聚,使储粮(粮堆)温度出现反常上升的现象。称为粮堆发热。粮堆发热违反粮温正常变化规律,导致储粮生态系统内粮食出现异常现象,继而发展为粮食霉变,影响其品质。  相似文献   

5.
气象条件中的温度是造成黑龙江省农户自储粮发生霉变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温度对农户粮食存储的影响,通过实时监测玉米和水稻粮堆内的温度并与气象站温度进行对比,以及对2011—2020年近10 a内48 h温度的变幅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气象站温度与水稻粮温变化规律不同,气象站温度变幅大,粮温变幅小,呈斜线缓慢下降,且两者相关性不大,R为0.821,粮温变化滞后于气象站温度变化约14 d,粮温随着气温的增高而增高,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粮温达到15℃时,气象站温度达30℃;气象站温度与玉米粮温变化规律一致,差异较小,相关性较大,R达0.957,粮温变化滞后于气象站温度约2 h,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粮温达到15℃时,气象站温度为16℃;农户自储粮温度气象服务指标为气温大于0℃,防结露指标为最高(最低)温度48 h升(降)温幅度达8℃。农户自储粮气象服务温度指标,对提供精准的农户粮食存储气象服务,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几种粮仓隔热材料隔热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聚氨酯、膨胀珍珠岩、挤塑式聚乙烯保温板(PEF)、稻壳等隔热材料分别对仓顶、仓拱板上弦及粮面等部位进行控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仓拱内采用10cm珍珠岩 50cm水泥珍珠岩隔热,效果最好,具有经济、有效的特点,最高可降低仓温10℃,降低粮温3~4℃,延缓了粮食陈化。仓顶采用20cm厚水泥珍珠岩隔热,最高可降低仓温8℃;仓拱内采用3cm聚氨酯隔热,最多可降低仓温6℃。粮面采用2cm厚PEF材料隔热,板上板下最高温差7℃;采用15cm厚稻壳覆盖粮面隔热,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延缓粮温上升。  相似文献   

7.
玉米主要以局部发热较多,发热区域集中在仓房墙边、粮堆表层、杂质聚集区。粮堆中心部位有体积较大的“冷心999我库则是利用粮堆“冷心”进行离心通风均衡粮温,实现消除湿热扩散隐患,替代谷冷通风处理发热粮,达到节能、保水、降耗和控温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井水进行屋面喷水,有效地降低了屋面的温度,从而降低了仓内温度。减缓了粮温的上升速度,达到了分月控温标准,延缓了粮食陈化,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针对高大平房仓储粮度夏时上层粮温较高的特点,采取了分3阶段设置温度、湿度和分2个区进行保水冷却通风的方法,将粮温降到15℃左右。同时,就冷却的环境温度和装粮形式对冷却利用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春夏季粮温上升,导致粮食品质下降、虫霉危害增加的问题,利用杭嘉湖地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高效换热器技术,研发地下水风机盘管机组控制仓温工艺技术。实仓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仓内空间空气温度,最高仓温低于26℃,粮堆上层最高粮温低于25℃,同时延缓各层粮温的上升,并将整仓平均粮温控制在18.3℃以内。对照仓最高仓温约为36℃,粮堆上层最高粮温从第四周开始高于25℃,最高达到28.7℃,同时各层粮温的上升速度较快,整仓平均粮温达到21.0℃。使用该技术11周,吨粮电耗成本为1.175元。因此,应用该技术在试验仓实现了准低温储粮,在保证储粮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聚苯乙烯(EPS)泡沫板对基建房式仓储存稻谷粮面进行压盖,经过21个月储存,两年的高温度夏试验表明,试验仓的粮温要比对照仓的粮温上升幅度低3℃~4℃,接近准低温储粮标准,粮温上升速度延缓2个月,储粮品质仍控制在“宜存”指标内,无黄粒米,虫口密度减少,未发生微虫物危害等.达到了隔热控温,延缓品质劣变,防虫抑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本地气候条件下按机械通风+粮面压盖稻壳包+薄膜密闭的储藏方法,利用平房仓散装储存东北移库玉米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入仓玉米粮温偏高时,高温季节玉米粮堆温度上升较快,最高全仓平均粮温24.6℃,局部最高粮温达32℃;入仓结束即发现害虫,主要虫种为书虱和麦蛾;近10个月储存期内的玉米脂肪酸值基本没有变化,水分增加0.2%。经过冬季蓄冷储存后次年粮情与稻谷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高大平房仓储存的高水分晚籼稻谷,利用自然空气作为干燥介质,采用低温缓速就仓干燥的方式进行机械通风降水。为确保储粮安全度夏,适时采用储粮熏蒸、单管通风机处理局部发热粮、轴流风机通风平衡粮温等技术措施,确保储粮安全。湖北十堰国家粮食储备库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在16号仓进行稻谷就仓干燥及度夏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内环流控温保水技术对高大平房仓仓温、平均粮温、表层粮温的影响,以及对粮食品质,如水分含量、小麦面筋吸水量、玉米脂肪酸值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以中储粮郑州直属库4栋高大平房仓为试验仓,记录了2022年4月~7月各仓温度数据,检测粮食品质及水分含量。结果表明:内环流控温保水技术可以将粮食水分控制在稳定的状态,且对于高水分粮,通风降水可将粮食水分控制在安全水分以内;仓内保温材料吊顶可以隔绝外界高温,减小粮温升高幅度,延缓粮食品质劣变,确保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本地区库存玉米在夏季储存过程中因上层粮温升高后易引起局部发热、生霉及脂肪酸值升高过快等现象,充分利用我库现有仓房设施及本地的自然条件,开启仓库顶部墙壁空调机控制仓温在25℃以下,在高温季节进行机械制冷,人为降低仓温控制上层粮温,达到了玉米安全过夏和延缓储粮品质劣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东坡区国家粮食储备库是1998年以来投资新建的中央储备粮库之一,粮库投入使用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储粮工作,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运用、创新“四合一”技术,并且成立了储粮科技攻关领导小组,解决粮食储藏过程中的难题及储粮技术革新。我库地处四川盆地,由于夏季气温高,仓房隔热保冷效果差,粮温随外温而变化(房顶温度高达50℃以上,仓温42℃,粮温35℃),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进行了粮食温度与粮食陈化速度的试验和研讨,获得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浅圆仓在冬季进行降温通风后,基础粮温较低(平均粮温5℃左右),入夏后"热皮冷心"现象比较明显,受外界高温影响,仓温、表层粮温升温明显,温度相对较高,仓温最高可达35℃以上,表层平均粮温在29℃左右,在此情况下,若储粮水分偏高,则上层粮面极易孳生虫霉,严重时可能引起表层储粮发热。因此,冬季对储粮仓房开展机械通风作业降低基础粮温进行蓄冷,夏季利用小功率风机将粮堆内部的冷空气通过地槽通风口抽出,通过仓壁回风管送到仓内空间,气流在粮堆内以下行的方式形成闭合回路,从而实现降低仓温、仓湿和表层粮温,达到控温储粮的目的。通过采用内环流均温通风的方式,利用粮堆内部冷源降低仓温及表层粮温,从而抑制表层大豆虫霉的孳生,延缓大豆品质劣变速度。试验期间,为确保对照仓储粮安全度夏,采取了夜间轴流风机排积热、单管处理异常粮情。同时期单吨费用对比,试验仓比对照仓节约0.1元/t左右。  相似文献   

18.
粮温对储粮防护剂药效和残留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分析了广东地区粮温对储粮防护剂药效和残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粮温高是导致防护剂药效降低,防护期缩短的重要因素。机械通风使粮温降到一定程度,可以延长防护剂的药效。  相似文献   

19.
以粮温实测数据为例探讨低温储粮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前 《粮食储藏》2004,33(3):3-6
通过对高大平房仓粮温进行跟踪检测,分析比较了粮温变化情况,并探讨了低温储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高大房式仓稻壳包压盖粮面隔热保冷储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塑料编织袋装稻壳包对高大房式仓薄膜密闭粮堆进行粮面压盖,经过度夏试验,既能减少仓温对粮温的影响,又能有效地控制表层粮温上升幅度,隔热保冷效果明显,还可有效地抑制虫霉为害,防止结露,延缓粮食品质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