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尤为重要,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商业保险作为一项有效补充,大大扩展了社会保障。在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险体系中,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这对于更好地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石鹏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60-8762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导致大量城郊失地农民的出现。由于征地补偿制度的不完善和农民自身素质的低下,城郊失地农民难以顺利就业,给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威胁。所以有必要对城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笔者从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最终从保障城郊失地农民的各项权利、建立就业培训机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3方面提出促进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郊失地农民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被动型城市化进程中,首当其冲的是城郊农民。本文对城郊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状况及原因分析中探索城郊失地农民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认为就业能力不仅仅是个人的劳动技能,更与政府政策和激励制度相关,就业能力的提开不仅仅局限在失业之后的补救措施,更是就业时候的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紧邻城市的城郊地区被迫接受城市扩张,城郊失地农民群体迅速扩大。然而,城郊失地农民对于自身市民身份认同速度明显落后于城市化速度,提高其对于市民身份的认同迫在眉睫。强制性的市民化、生存空间的差异性、社会保障的差异性、社会身份的边缘性、户籍身份的差异性是造成城郊失地农民身份认同困境的原因;推进城郊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认同应该加强对征地制度的完善,促进郊区物理空间的城镇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促进城郊失地农民转变观念,最终实现城郊失地农民完成市民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集体土地征用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暴露出设计上的缺陷,再加上当前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出路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征地制度缺陷的基础上,从征地补偿、社会保障、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权益长效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下的农业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然灾害是人类经济生产所面对的巨大问题,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一般在自然灾害之后,当地农业的经济效益便会大幅降低,甚至为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便成为自然灾害的直接受害者,付出的劳动不但得不到收益,可能还要承担巨大的损失。这时便需要一个有力的保障体系在自然灾害来袭之后,减少农业生产者的损失,能使他们迅速地在自然灾害之后恢复生产能力,保障经济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城郊失地农民生存发展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晨刚  黄志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56-6558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日渐显现出来,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对珠三角失地农民生活状况以及由农民失地引起的补偿标准问题、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观念问题和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及教育培训情况的调查,分析其中的"焦点",提出对应措施,以推进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紧邻中小城市的城郊农村开始出现大量的失地农民。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城郊失地农民的经济水平、就业现状、社会保障、休闲娱乐、思想观念与心理认同等调查发现,这些被动失地农民已成为独特的边缘群体,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所限,真正融入城市已成亟需解决的难题。因此对于城郊失地农民城市融入路径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南昌市和赣州市城郊失地农民非农就业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利用183份有效问卷,对城郊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失地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意愿比较强,对希望政府帮扶政策的意愿呈多样化,其中"集中安排岗位"是最主要的意愿。提出了促进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对策建议: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岗位;多样化安排失地农民就业,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0.
在南昌市和赣州市城郊失地农民非农就业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利用183份有效问卷,对城郊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失地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意愿比较强,对希望政府帮扶政策的意愿呈多样化,其中"集中安排岗位"是最主要的意愿。提出了促进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对策建议: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岗位;多样化安排失地农民就业,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1.
吴太轩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391-3393
参与治理制度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而得到广泛推荐,是对经济人假设理论不足的有效弥补,是对失地农民的有力保护手段。应当运用参与治理理论来构建我国的失地农民保护制度,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促使征地程序公开,保障农民参与,引入征地目的合法性,征地补偿司法审查程序,使失地农民参与治理制度从内容到形式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建立农机化资金保障体系、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农机化科技保障体系、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农机化发展保障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万亦农 《甘肃农业》2006,(11):22-24
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包括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失地农民困难群体的子女上学提供帮助。对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导机制,加强政府在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影响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而提出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由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系统、课程教学质量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课程教学质量评监系统和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反馈系统五个子系统构建而成。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了当今社会网络信息传播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从多学科结合的角度提出技术、道德、法律三者相结合的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翠萍  王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47-8749,8751
从政府对经济活动由不干预向强制干预转变、从强制干预经济活动转向放弃或减少干预、从对经济放弃干预或减少干预向适度干预迈进3个方面阐述了国外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探讨了国外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职能,具体体现在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土地征用的主体、对象、目的及操作程序、核准公告、审批权限、补偿标准等。从以政治型政府调整为经济型政府、直接管理经济调整为间接管理经济、从经济型“全能型”政府调整为服务型“有限型”政府3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调整状况;从开拓创新、合理利用土地补偿款和出台政策3个方面探讨了国内政府在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职能体现。针对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面临的问题,构建了满足失地农民需要的中央、区县、乡镇政府3级职能网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张彦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51-2052
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及城市化的加快,失地农民大量涌现。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备及观念的落后,出现了失地农民就业难的现象。为此,应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引导失地农民转变观念,实现就业,以化解由失地农民就业难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对兰州市城郊失地农民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一是收入少、支出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二是再就业渠道窄,创业能力不足;三是就业保障不完善。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企业为核心、以社会力量为支持的三位一体的保障格局,主要包括初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以及环境因素等三个保障子系统,其中初级生产要素保障子系统的构建依托于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投融资体系的健全,高级生产要素保障子系统的构建依托于人才培育体系的完善以及技术转换的加快,而环境因素保障子系统的构建则依托于宽松高效的政治环境和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制造企业信息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架,分析了制造企业信息保障体系构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优化企业技术创新决策、保障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化、提高创新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