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对生鲜乳中的嗜冷菌进行了不同培养基的筛选,通过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离出荧光假单胞菌。用乳品成分分析仪对不同温度贮藏下的牛乳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嗜冷菌对乳品品质存在影响,使货架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UHT乳在接入不同数量级的嗜冷菌时,不同储存温度下UHT乳中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1)采用混培法,将原料乳从原液稀释至10-5稀释梯度,每个梯度做2个平行,6.5℃培养10 d,分离纯化保留单个菌落;(2)运用嗜冷菌基因组DNA提取与PCR反应鉴定筛选出优势嗜冷菌;(3)选用乳平板可视鉴定法,筛选出产蛋白酶能力最强的菌株。(4)采用BCA蛋白浓度测定法,将UHT乳稀释8倍、12倍、20倍、24倍、28倍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测定不同稀释倍数的UHT乳在蛋白浓度测定试验中线性关系最好的稀释倍数。(5)UHT乳同时接入103、104、105 CFU/mL的优势嗜冷菌,3组试验组分别在4、7和21℃环境下储存,培养7 d,每24 h BCA蛋白浓度测定法检测一次蛋白浓度。【结果】(1)在33份生鲜乳样品中,共筛选出212株嗜冷菌。(2)假单胞菌为生鲜乳中优势嗜冷菌,分离率为5.19%。(3)99号菌株假单胞菌产蛋白酶能力最强,透明圈带直径为0.3 mm;(4)UHT乳在28倍稀释浓度下的蛋白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由蜜蜂球囊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白垩病的侵染机制,以及蜜蜂球囊菌胞外蛋白酶的种类及其特性。【方法】利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在体外诱导蜜蜂球囊菌分泌胞外蛋白酶,用硫酸铵沉淀和透析,获得初酶液,利用相应的底物对酪蛋白酶、偶氮酪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蜜蜂球囊菌分泌的胞外酶主要有酪蛋白酶、偶氮酪蛋白酶、胶原蛋白酶3种,无弹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这3种酶的最适温度、pH值以及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进行了测定。这3种胞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都在40℃左右,最适pH为7左右,均不耐高温,热稳定性差,在中性的pH环境下比较稳定。【结论】蜜蜂球囊菌可以分泌多种胞外蛋白酶,它们的最适pH和温度与蜜蜂消化道内的环境一致。  相似文献   

4.
从牛乳中筛选到1株产耐高温脂肪酶的嗜冷菌株DW-A,通过对其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鉴定该菌株为脆弱假单胞菌(P.fragis).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菌株DW-A在发酵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时,0h~12h为生长延迟期,12h~36h为对数生长期,36h~84h为稳定期,84h后为衰亡期;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作用pH值为7.0;最适培养液NaCl浓度为0%~1%.  相似文献   

5.
基于16S rDNA-DGGE技术的真空包装鲢鱼片腐败菌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真空和非真空包装不同温度贮藏的鲢鱼片的腐败菌群进行研究,为真空包装冷藏鲢鱼片腐败菌群及货架期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应用16SrDNA V3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温度(4,10,20℃)条件下,真空和非真空包装鲢鱼片的腐败菌群。【结果】鲢鱼片贮藏终点的微生物具有多样性,真空包装鲢鱼片的主要腐败菌为少食嗜酵母菌(Zymophilus paucivoran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frigidicarnis)、乳杆菌(Lactobacillus oligofermentans);不同温度下假单胞菌属细菌、漫游球菌(Vagococcus sp.)和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为优势菌;Pseudomonas sp.为鲢鱼片特征腐败优势菌。在4℃条件下,真空包装对一部分细菌起到抑制作用,鲢鱼片腐败菌群由少食嗜酵母菌、假单胞菌、梭状芽孢杆菌、威尔氏菌属(Weissella sp.)和乳杆菌构成。【结论】16SrDNA-DGGE技术可以有效揭示真空包装冷藏鲢鱼片腐败菌群结构。4℃冷藏和真空包装相结合可改变鲢鱼片菌群结构,同时抑制部分腐败菌,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新疆东帕米尔高原布伦口湖群湿地分离产蛋白酶耐低温细菌,对其进行初步分类鉴定,为后续低温酶制剂的研究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脱脂乳选择培养基筛选产低温蛋白酶菌株,并对其表型特征、生长特性及产酶性状等进行研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布伦口湖群湿地产低温蛋白酶功能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分类地位。【结果】共筛选出6株产蛋白酶菌株,其在15℃条件下均能生长繁殖,属耐冷菌,但耐盐性一般,能在低温条件下发酵产酶,生长稳定期达到产酶高峰。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确定4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另外2株分别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节杆菌(Arthrobacter sp.)。【结论】本研究筛选到的同属近缘种群较多,但生理特征各异,这进一步拓展了低温酶菌种资源库,为深入探究低温蛋白酶结构特性及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嗜冷菌研究,促进乳品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鲜乳为原料,采用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对其中的嗜冷菌进行分离培养,筛选最佳培养基;分别测定各菌株的产脂肪酶活性,筛选出高产脂肪酶的菌株。[结果]改良LA培养基为分离嗜冷菌的最佳培养基;从40份原料乳样品中共分离筛选到30株嗜冷菌(25株杆菌,5株球菌;17株革兰氏阴性菌,13株革兰氏阳性菌),其中高产脂肪酶的菌株有7株(4、6、9、12、15、16、17号菌株)。[结论]该研究从40份原料乳样品中共分离筛选出7株高产脂肪酶的菌株。  相似文献   

8.
冷却羊肉微生物菌群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冷却羊肉中分离和初步鉴定出乳杆菌3株、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科各2株,葡萄球菌属或微球菌属、热死环丝菌和酵母菌各1株。假单胞菌属、乳酸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肠杆菌科、热死环丝菌是构成该品种冷却羊肉的主要微生物。假单胞菌属是该地区冷却羊肉中主要优势菌,而且在冷藏过程中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产蛋白酶的海洋细菌资源。[方法]分别采用2216E培养基和酪蛋白固体培养基,对采自宁波洋沙山和象山海域的海水进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酶活力测定法复筛,采用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进行产酶工艺优化研究。[结果]纯化出15株产蛋白酶海洋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产蛋白酶活力最高的菌株PB02,经鉴定为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该菌株最适培养温度为20℃,最适装液量为10%,最适接种量为0.5%,最适转速为100 r/min,最适培养基pH为7。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10。[结论]该研究为蛋白酶高产菌株的改造和定向进化奠定了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藏灵菇发酵乳中分离益生乳杆菌,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为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先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MRS从藏灵菇发酵牛乳中分离得到乳酸菌,再分离纯化出乳杆菌,并对分离的乳杆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用MRS培养基从藏灵菇发酵牛乳中共分离出乳杆菌菌株6株,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这6抹分别为:2株发酵乳杆菌、2株嗜酸乳杆菌和2株短乳杆菌.将分离出的菌发酵鲜牛乳,在品尝过程中发现口感较酸,推断其有很强的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研制了豆乳、乳酸发酵豆乳、豆乳冰淇淋,并探讨了较佳的脱腥方式、生产工艺、原料配方,基本获得成功。结果显示:产品感官评定良好,营养丰富,成本低廉,其生产工艺简单易行。这为大豆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6株不同乳酸杆菌菌种的产蛋白酶特性,筛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利用乳酸杆菌粗提酶液37℃下对脱脂乳进行酶解,并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酶解脱脂乳中α-乳白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α-酪蛋白(α-CN)和β-酪蛋白(β-CN)4种乳蛋白的抗原性与过敏原性,从而探讨乳酸杆菌所产酶液对脱脂乳的酶解作用以及对乳蛋白抗原性及过敏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H9和植物乳杆菌P8菌株的蛋白酶活力较高,2株菌种所产酶液在对脱脂乳进行酶解的过程中,水解度逐渐增大,乳蛋白的抗原性及过敏原性在酶解过程中都缓慢降低,α-LA和β-LG抗原性在酶解后期略有上升,不同菌种所产酶液对不同乳蛋白抗原性与过敏原性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牛奶中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布鲁氏菌IS711序列和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因子HlyA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双重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并制备污染模型乳,通过直接检测、增菌后检测、细菌富集后增菌检测,确定最低检测限。【结果】建立了牛奶中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双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重复性好。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单PCR检测最小DNA质量浓度分别为0.282和3.33 pg/μL,双重PCR检测最小DNA质量浓度分别为2.82和33.3 pg/μL。感染模型乳不经过增菌,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4和8×104CFU/mL;经过24h增菌,就可以检测到10 CFU/mL的布鲁氏菌,经过12 h增菌,就可以检测到8 CFU/mL的单增李斯特菌;经过离心法富集细菌后再增菌,灵敏度可以扩大40~50倍,布鲁氏菌经24 h增菌后最低检测限为10 CFU/40 mL,单增李斯特菌经12 h增菌后最低检测限为8 CFU/40 mL。【结论】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灵敏、可重复,可单独或同时检测牛奶中的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也可以用于其他产品中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依据体质量、泌乳天数、产奶量相似的原则,选择20头泌乳中期(产后165 d)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单因子区组设计,将其分成4组,分别补充不同梯度的吡啶羧酸铬,研究其对热应激期奶牛乳成分和铬沉积的影响,以探索富铬牛奶的生产途径。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4,8,12 mg/(头·d)对牛奶常规成分(乳脂率、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无显著影响(P0.05);对牛奶中铬沉积影响不大(P0.05)。热应激期奶牛日粮中添加8,12 mg/(头·d)水平的吡啶羧酸铬,对减缓奶牛热应激、提高产奶量效果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体外消化来模拟消化系统以研究乳及发酵乳对FeCl3中铁的化学状态及透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化过程中乳及发醇乳可促进铁的溶解、以及Fe3 的还原和铁的透析,这一作用与样品的pH元失,认为是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和肽起了作用。研究还发现,原乳先加铁盐再送行发酵所产生的作用要较发醇后再加铁盐的作用大,认为发醇乳对铁化学状态及透析率的影响具有时间效应。此外,有乳存在的各试验组其Fe3 透析率较可溶性铁的透析率与对照组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补喂不同水平竹叶提取物对泌乳期伊犁马产奶量、乳成分、乳中矿物质及激素的影响,为竹叶提取物在泌乳期伊犁马饲粮中的科学添加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马场同一草场放牧条件下体况相近的24匹母马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6匹马,对照组不添加竹叶提取物,试验Ⅰ、Ⅱ、Ⅲ 组分别添加10、20、30 g/d,饲喂周期为56 d。试验期间每14 d测定泌乳期伊犁马8 h的产奶量、乳成分、乳中矿物质及激素。【结果】试验Ⅰ组、Ⅱ组、Ⅲ组产奶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Ⅲ组(P<0.01);试验Ⅰ组和Ⅱ组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Ⅲ组乳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Ⅱ组(P<0.01),试验Ⅰ组和Ⅱ组乳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灰分极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1),试验Ⅰ组和Ⅱ组灰分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干物质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干物质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Ⅲ组干物质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马乳中C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Ⅲ组(P<0.05);试验Ⅲ组马乳中的雌二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试验Ⅱ组马乳中的雌二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马乳中的孕酮(P)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结论】补喂竹叶提取物可提高泌乳期伊犁马产奶量,改善乳品质,提升乳中钙含量和雌二醇、孕酮含量。  相似文献   

17.
西宁市市售鲜牛乳质量状况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670-3671
[目的]了解西宁市市售鲜牛乳的质量状况。[方法]从西宁市随机抽取45份市售鲜牛乳,对奶样的比重、脂肪、固形物、杂质度、酸度、尿素和抗生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45份奶样中,检测出2份掺尿素乳、12份掺盐乳7、份掺碱乳、5份抗生素残留奶、12份酸度超标样品2、8份比重不达标样品3、7份脂肪含量不合格样品4、2份固型物不合格样品。抗生素阳性率为11.11%,比往年高得多,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西宁市售鲜牛乳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如普遍掺水现象导致了比重、固型物含量和脂肪含量不达标。[结论]应采取实施牛奶产量配额制度、加强牛奶质量定点检测和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奶农素质等措施,以避免牛奶掺假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电导电极为传感器的便携式奶检仪,以及能快速、准确、综合地检测出掺假加水奶、酸败奶、乳房炎奶的两种检测方法。经大量试验验证和技术鉴定表明,其检测速度比单项检测快20多倍,直接法检测率达92.5%,间接法检测率约达100%。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省千阳县萨能羊种羊场的产奶羊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5个胎次87只产奶羊的新鲜乳样,用气相色谱仪和乳成分测定仪分别测定了鲜乳的中、短链脂肪酸组成和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胎次间丁酸(C4∶0)、己酸(C6∶0)、辛酸(C8∶0)和葵酸(C10∶0)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胎次对月桂酸(C12∶0)和肉豆蔻酸(C14∶0)含量的影响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长链脂肪酸中除亚油酸(C18∶2)含量在胎次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油酸(C18∶1)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成分中乳糖含量在不同胎次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乳脂含量、乳蛋白含量、乳中干物质含量、乳中非脂固形物含量在不同胎次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一般水(地下水、地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NO-3)和亚硝酸盐(NO-2),而牛乳中不含这两种物质的原理,用锌粉将NO-3还原为NO-2,用格里斯(Griess)试剂与NO-2的呈色反应,便可检测出牛乳中是否掺水并估计掺水量。可为鲜乳收购时鉴定掺水情况提供一种实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