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还原铁粉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污染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为此以100~200目的铁粉为还原剂,采用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硝酸盐氮初始浓度、溶解氧、铁粉表面预处理及铁与硝酸盐氮的质量比等因素对硝酸盐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的初始pH值对硝酸盐氮的去除影响很大,pH>4时,铁粉几乎不与水中硝酸盐氮进行反应;铁粉经过表面处理后在同一时刻内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提高1倍多;铁与硝酸盐氮的最佳质量比为200∶1;溶解氧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没有太大影响;反应产物主要是氨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室内土柱实验法,研究了向土壤中掺入活性炭纤维对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将活性炭纤维掺入土壤中,可以强化土壤反硝化作用,防止硝酸盐氮对地下水的污染。这种防治技术简单、有效,并且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墒能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皆佳。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中常见离子对催化还原去除硝酸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歇式完全混合反应器对催化还原硝酸盐进行试验性研究,考察了水中共存离子对硝酸盐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l-、SO42-对硝酸盐的去除效率没有产生影响,而HCO-3的存在,则会导致硝酸盐的去除效率降低,最终形成的副产物NH 4浓度增加;水中的阳离子对硝酸盐的去除效率则以下列次序增加:K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的硝酸盐氮污染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到硝酸盐的来源,切断污染源.不同N来源的硝酸盐具有不同的N、O同位素组成,利用NO3-中δ15N和δ18O对硝酸盐污染进行示踪研究是当前地下水污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介绍了水样NO3-氮、氧同位素分析的多种预处理方法、N、O同位素的测定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Fe0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柱实验,考察了200~300目的还原铁粉(Fe0)在加入活性炭、粉煤灰及不同停留时间不同Fe0/C质量比的条件下对模拟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加活性炭能促进Fe0还原硝酸盐,而且使得出水氨氮最大降低近50%,而粉煤灰却导致硝酸盐还原率降低15%~40%;停留时间对硝酸盐的去除率有重要影响,延长硝酸盐在反应区的停留时间有利于硝酸盐的去除;活性炭粒径对硝酸盐还原的影响差别不明显,但粒径为0.25 mm(60~80目)的较2~4 mm的更有助于降低出水的铵氮;在铁粉量相同时,不同Fe0/C质量比对硝酸盐的去除无明显差异,但当其比值为2时,出水氨氮质量浓度低于0.5 mg/L,而比值为8的出水氨氮质量浓度最大达14 mg/L;在加活性炭的处理中,出水亚硝态氮和可溶性铁质量浓度都小于0.20 mg/L,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GB 5749-2006).该研究表明以Fe0/活性炭/细砂为填料的反应墙用于原位修复偏碱性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可渗透反应屏(PRB)技术不同介质对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方法]模拟地下水环境,以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设计2个PRB反应器,分别采用负载生物介质、零价铁-活性炭两组反应材料作为PRB装置的反应介质,考察其对污染的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效果。[结果]当水温为13~15℃、PH值7.2~7.5时,负载生物介质硝酸氮去除率可持续达到90%左右,COD的去除率也稳定保持在80%左右;零价铁-活性炭反应介质硝酸氮去除率稳定停留在50%左右,COD得去除率保持在15%~30%之间。[结论]负载生物介质的去除效果更稳定,相对较好,以负载生物介质作为反应材料的PRB用于原位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治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危害、来源进行了阐述,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修复和去除技术,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尤其是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村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一直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之一,然而由于大量氮素化肥的施用,以及动物粪便、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不合理处置和利用,导致我国农村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硝酸盐氮污染。  相似文献   

9.
原位生物修复脱氮墙去除地下水硝酸盐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氮墙技术是一种高效、无能耗去除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脱氮墙技术的原理、影响脱氮墙系统的关键因素如外加碳源、脱氮效率、水力负荷等的分析,提出脱氮墙技术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合肥市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程度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硝酸盐是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之一,通过对合肥市及其郊区居民家用水井进行较广泛的分析调查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合肥市郊区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硝酸盐氮的污染,有的区域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浓度达84.00mg/L,有的仅为0.07mg/L;传统工业 区及蔬菜种植区的污染较严重,根据其污染物来源不同及该地区 展状况,提出了4条具体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铁屑修复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废铁屑为原料,对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污染进行修复实验,研究了溶液pH、地下水中主要共存离子以及不同柱填料对NO-3-N去除率的影响,同时结合粉煤灰预处理技术,对实验条件下铁屑去除硝酸盐的污染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铁屑可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NO-3-N,其去除率随pH的降低而逐渐升高;溶液中共存的Ca2 、Mg2 对NO-3-N的去除影响不大,而SO42-、HCO-3的存在可明显降低NO-3-N去除效果;实验室条件下,单独采用铁屑去除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的NO-3-N,反应5h去除率为93%,经粉煤灰预处理后,反应4h,NO3--N去除率可达到98.6%。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研究集约化蔬菜种植区农用化学品对地下水硝酸盐的污染情况。经分析后得知化肥尤其是氮肥的过度使用时造成该市农业种植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3.
滇池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池流域5个功能区采集了41个地下水的水样,对其硝酸盐含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流域浅层地下水位硝酸盐含量高于深层地下水位,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为0.3~326 mg.L-1,平均含量为26.93 mg.L-1,已超出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不同功能区对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蔬菜-花卉种植区>传统农作物种植区>城郊结合部>工矿区>昆明市主城区。分析氮肥投入量、地下水位深度等因素对污染地下水硝酸盐的影响可知,氮肥投入量和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零价铁修复铬污染水体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废铁屑为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铬的去除效率和速率,同时研究了铁的投加量、溶液初始酸度、铬起始浓度、小分子阴离子(硫酸根、磷酸根、硝酸根、草酸根、柠檬酸根)等因素的影响,并对反应前后水溶液p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铁能很快去除水体中的铬,且铬的去除速率随溶液的pH降低而增快;除柠檬酸根外,其他阴离子的存在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铬的去除速率和效率。反应前后,水体pH值升高,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初步探讨了零价铁除铬和小分子阴离子对铬去除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稳定纳米铁与反硝化菌耦合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壳聚糖稳定纳米铁、油酸钠稳定纳米铁和普通纳米铁,在无氧条件下将其分别与反硝化细菌耦合用于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物的去除研究,探讨不同纳米材料与反硝化菌的耦合体系去除硝酸盐的速率和产物,并通过测定体系中反硝化细菌总RNA浓度的变化来研究纳米材料对反硝化菌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耦合体系均在9 d内将硝酸盐完全去除,反应过程中有大量亚硝酸盐产生,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又逐渐消失,3种耦合体系的脱氮产物中均有氨氮产生,油酸钠稳定纳米铁体系、普通纳米铁体系、壳聚糖稳定纳米铁体系产生的氨氮比例分别为15%、37%和58%.反应后3种耦合体系中反硝化菌总RNA浓度的降低率分别为壳聚糖稳定纳米铁体系37%、纳米铁体系30%、油酸钠稳定纳米铁体系21%,可见不同纳米材料对细菌毒性大小顺序为:壳聚糖稳定纳米铁>普通纳米铁>油酸钠稳定纳米铁.综合反应速宰、产物和对细菌的毒性各个方面因素,油酸钠稳定纳米铁与反硝化细菌的耦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集约化农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和评价北京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状况,以北京市集约化农区13个郊区县为研究对象,采集2005—2012年地下水样本,分析测定其NO-3-N含量。结果表明,地下水NO-3-N平均含量为6.34 mg·L-1,年际均值在5.85~6.93 mg·L-1之间,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的Ⅲ类水质标准,超标率(>10 mg·L-1)和严重超标率(>20 mg·L-1)分别为19.36%和6.73%。地下水NO-3-N含量雨季后略高于雨季前;不同作物种植区地下水NO-3-N平均含量顺序为蔬菜种植区>粮食作物区>其他作物区>果树种植区,均值分别为7.66、6.15、5.58 mg·L-1和4.97 mg·L-1;NO-3-N含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农户问卷调查、现场采样及测试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农用化学品在蔬菜生产中的使用及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年曲周县蔬菜生产中平均使用量为1650.4kg·hm-2,其中来自化肥的养分投入为1126.7kg·hm-2,农药使用量为22.73kg·hm-2。蔬菜生产中过量施用氮肥较严重,同时农药滥用现象也普遍,高毒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仍在大量使用。从2002年10月到2003年4月,对该区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进行了3次取样监测,结果是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率为9.3%。本研究为规范蔬菜种植区的农用化学品施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