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也是重要的城市绿化树种。近年来,叶斑病已成为沈阳市银杏树的常发病害,严重影响了银杏的观赏价值,甚至引起银杏死亡。为了明确沈阳市内银杏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采集了市内银杏发病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进行了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沈阳市银杏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  相似文献   

2.
冬枣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了山东境内近年来发生的1种新病害冬枣黑斑病。从16批次139个冬枣病果样品中分离获得321个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回接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冬枣黑斑病的病原茵鉴定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ire。  相似文献   

3.
调查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蓝莓Vaccnium uliginosum种植地发生的多种叶部病害,采用ITS保守序列测序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致病病原微生物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蓝莓黑斑病、叶腐病、叶斑病和炭疽病的病原菌依次为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大毛霉Mucor mucedo、巨腔茎点霉Phoma macrostoma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4.
2015年10月,针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凯里基地的多种树木的病虫害发生现状,采用林间调查法和组织分离法进行调研,ITS保守序列测序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病原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条纹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irgatula、茄匍柄霉Stemphylium solani、茶茎点霉Phoma camelliae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所导致的真菌病害分别为八角金盘炭疽病、罗汉松叶尖枯病、鹅掌楸匍柄霉叶斑病和山茶褐斑病。同时发现榆凤蛾Epicopeia mencia和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两种害虫。  相似文献   

5.
杂交竹枯萎病原的rDNA ITS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造成广西杂交竹3号枯萎病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以期确定病原菌的属、种名,为防治该病害寻求理论依据.试验对分离纯化的病原菌核糖体DNA的ITS区进行测序,在Genbank中收索其同源性序列并构建它们的系统发育树,以此来确定该病原菌的属、种名.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菌与其它3株尖孢镰刀菌聚为一枝,且自展支持率大于95%;引起杂交竹3号枯萎病的病原就是镰刀属中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6.
苏铁叶枯病病原菌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钧 《绿色科技》2019,(17):97-98
指出了在苏铁树上发现了一种叶枯病害,导致大量苏铁叶干枯,为明确其致病菌,采集了苏铁叶枯病叶片数份,对病原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接种后能够产生与采集样本相同的病害症状,确定其为致病菌;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发现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的形态与拟茎点霉相同;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可知待测菌株rDNA-ITS的序列与GenBank中吸虫疫苗的rDNA-ITS的序列同源性可达97%。根据该病原菌的形态学特点以及rDNA-ITS测序结果可知:苏铁叶枯病病原菌为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引起尤溪县杉木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西城镇东村村杉木人工林的疑似炭疽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与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对获得的病原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病原菌进行活体条件下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5株病原菌,菌落形态相似,气生菌丝白色、絮状,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呈圆柱状,两端钝圆。基于ITS和GAPDH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S1、S3、S5、S7、S9与沧源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ngyuanense均聚在同一分支。结合形态学特征、系统发育分析和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将尤溪县杉木炭疽病病原菌鉴定为沧源炭疽菌C. cangyuanense。  相似文献   

8.
油松枯梢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近年来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量油松枯梢病病原菌及其分类地位,对发病植物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根据柯赫法则用针刺法接种田间健康植物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是油松枯梢病的致病菌,鉴定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属真菌Sphaeropsis sapinea。  相似文献   

9.
【目的】引发牡丹根腐病的镰刀菌属真菌种类繁多,且病害症状类似,难以判断。为了探明引发湖南地区牡丹根腐病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并为牡丹根腐病的诊断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湖南农业大学园林花卉基地采集患病牡丹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采用柯赫氏法则检验病菌分离物的致病性;分别以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致病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对14株前期从健康牡丹根茎部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菌株进行抑菌性筛选。【结果】在对分离所获12株病原真菌分离物的致病性的检测中发现,其中的5株在PDA平板上的侧根变黑腐烂且其周围菌丝生长旺盛,其致病性均强;将此5株致病菌置于PDA平板上培养7 d后观察发现,其菌落呈圆形,颜色呈灰白色,气生菌丝较密集且呈革质胶状;致病菌菌丝中含有大量的大、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具有3~5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呈卵形或肾形,具有0~1个隔膜;厚垣孢子呈球形且多为间生状。结合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基于ITS序列分析,构建了5株致病菌的系统发育树,5株分离物全部被鉴定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14株内生细菌菌株中有9株能拮抗茄...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从108块毛竹病斑组织中分离获得30株真菌,选择分离频率高的菌株为研究对象,结合ITS-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节菱孢属菌(Arthrinium sp.)、赤霉菌属(Gibberella zeae)和炭角菌属(Xylaria sp.)5个属.经过室内和田间有伤接种致病性测试证实,尖孢镰刀菌、链格孢菌、节菱孢属菌、赤霉病菌和炭角菌属皆具有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分离相对频率最高,初步推断其为井冈山毛竹主要致病菌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