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闽楠(Phoebe bournei)人工幼林生长缓慢是闽楠培育研究长期攻而未克的难题。闽楠人工幼林地抚育研究表明割灌除草可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而施肥能否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却有相反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清施肥对闽楠人工幼林生长是否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的闽楠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以尿素(含N46%)作为试验氮肥,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计,设置0(对照)、100、200、300、400、500 g/株等6个施用量水平,每年1次,连续施用2年,对试验林的树高、地径、胸径和冠径等指标连续监测2年。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和冠径生长节律与未施肥闽楠幼林的生长节律相似,从当年9月至翌年的3月为生长停滞期,9月、12月和3月3个月间的树高、地径与冠径没有显著差异;3—9月为高速生长期,每3个月树高、地径和冠径就有一般显著、显著或极显著的提升。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冠径虽然比未施肥闽楠幼林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氮肥施用1年或2年对闽楠幼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土壤含有的养分可满足闽楠幼林的生长,也有可能是氮肥需要连续施用3年以上才能显现出显著的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桉树新造林地穴面采用地膜覆盖,探讨白色、黑色地膜覆盖对桉树造林成活率,幼林地径、树高、生物量、叶面积、根系长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穴面地膜覆盖对桉树幼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白色地膜覆盖造林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幼林地径、树高、生物量、叶面积、根系长度等指标比无覆盖造林分别提高5%,15%、12%、21%、32%、185%;黑色地膜覆盖造林比无覆盖造林分别提高4.4%,13%、8%、12%、20%、157%。桉树新造林地建议采用白色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4.
5.
以3种造林方式(18 a杉木林下套种闽楠、闽楠纯林、闽楠与杉木混交林)营造的闽楠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2 a后幼林生长情况,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比较不同造林方式闽楠根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平均地径、最大冠幅、苗高、枝下高、单株总根长、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深和平均根幅均最大,依次为11.60 mm、61.33 cm、115.56 cm、32.42 cm、1269.13 cm、376.75 cm^2、9.32 cm^3、47.50 cm、48.42 cm;3种造林方式下闽楠单株根总长度均在根系直径0 mm4.5 mm、0.5 mm-2的林下套种方式最适合闽楠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2种地类条件下闽楠造林的效果及其制约因素,以江西永新县七溪岭林场裸地和林冠下栽植1年生闽楠轻基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立标准地进行分析2种林地条件下的幼龄林时期闽楠的生长情况及环境因素对其作用;结果显示2种森林地类条件下,造林效果差异显著;林冠下栽植闽楠树高生长有优势,但其直径生长量和生物总量明显不如裸地下栽植的闽楠。因此,裸地栽植闽楠容器苗具有显著的培育优势,光照是闽楠生长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浅析造林整地方法对水土保持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国营林场温家庄、七五点和小东沟等选设标准地,选取6 a~8 a林龄的油松林,调查不同造林整地方法对水土保持幼林生长的影响的有关数据,进行多方对比,论证了在该地区不同造林整地方法对影响幼林生长差异的显著性,得出了以水平梯田整地方法对促进幼林生长最佳,鱼鳞坑次之。在选择不同造林整地方法时,应依据当地经济条件,遵照因地制宜的方针,即在经济条件较好、坡度较缓的地方,选择水平梯田整地措施造林,反之应选择鱼鳞坑整地方法造林。  相似文献   

8.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湿地松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湖南攸县设置了反映湿地松人工林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体系,以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湿地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经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连续7年定期、定位观测及统计分析表明:在湿地松人工造林的各项主要技术措施中,立地选择、良种选择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幼林抚育对湿地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影响,而整地方式与规格对幼林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用4种不同密度马尖相思幼林,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造林试验。对4种不同密度3年生马尖相思幼林的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生长进行了观测分析,用标准木的各器官干质量估测林分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3年生马尖相思幼林的胸径、树高、冠幅生长无显著性影响,对枝下高生长的影响到第3年时已趋明显,差异显著。3年生幼林生物量以密度为2 505株/hm2最高,鲜质量达59.24t/hm2,气干质量达24.33t/hm2;3 330株/hm2最低,鲜质量为42.97t/hm2,气干质量为17.33t/hm2。不同密度3年生幼林各器官生物量气干质量所占比率均为干>叶>枝>根>皮。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贵州省台江县革东镇设置了反映马尾松人工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体系,以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经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连续8年的定期、定位测定,以及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造林的各主要技术措施中,立地选择、种源选择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整地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影响,幼林施肥有一定影响,而整地方式和幼林抚育则无明显影响。在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可供试验地区应用的马尾松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的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楠木不同混交造林模式的生长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BIB)设计,对楠木与杉木、火力楠、马尾松等树种进行混交试验,观察楠木幼树在不同混交林分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楠木在与马尾松混交林分中的长势较好,短期收益亦高,明显优于其它混交类型,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闽楠不同家系生长性状及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江西、福建、贵州、湖南、湖北5省31个闽楠家系的种子进行了育苗试验和苗期观测,结果表明:湖北2号的苗高最高,达23.77cm,比平均值高出17.61%;贵优4号的地径最高,达0.280cm,比平均值高出15.44%;江西3号的根体积最大,达2.65mL,比平均值高出76.50%;湖南12号的根鲜重最高,达2.43g,比平均值高出53.17%;湖北2号的地上鲜重最高,达4.50g,比平均值高出70.41%。31个闽楠家系的苗高、地径、根体积、根鲜重、地上鲜重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体积与根鲜重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达0.99;苗高与地上鲜重的相关性次之,为0.64,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选出五者兼备的优良家系如下:江西3号、湖南12号、ZH10号、ZH9号、ZH6号,其得分依次为5.1965、4.2651、3.4651、3.1147、1.8288。  相似文献   

13.
以闽楠6种不同规格容器苗营造的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当年的幼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苗龄和规格的闽楠容器苗造林,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对造林当年地径和树高的影响极显著;其地径和树高随着时间的推迟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3 a的Ⅰ级容器苗造林后地径和树高均高于同苗龄Ⅱ级苗。3 aⅠ级苗的当年地径生长量最大,达5.86 mm,1 aⅡ级苗的地径增长倍数最高,高出原地径1.48倍;树高生长量、增长倍数均以1 aⅡ级苗为最高,达20.15 cm,高出原树高0.77倍。结合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进行综合评分,3 aⅠ级苗造林的综合评分最高,达0.7658;2 aⅠ级苗次之,得分为0.5905。因此,从生长指标方面分析,Ⅰ级苗造林效果普遍优于Ⅱ级苗,选用3 a闽楠容器苗中苗造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对闽楠种子进行不同贮藏时间、不同培养条件的发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闽楠种子优良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新采集的种子优良度最高,达94.33%。在贮藏时间相同条件下,恒温培养箱培养的闽楠种子发芽率普遍高于室外大棚,沙培和轻基质恒温培养的平均发芽率分别高出室外大棚培养的2.76%、6.77%。恒温培养的闽楠种子发芽率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室外大棚培养的种子发芽率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闽楠种子存在多胚现象,种胚数最大为三,种子单、多胚出现的频率规律为:单胚比率>双胚比率>三胚比率。单胚比率在58.00%~72.00%,双胚比率在8.67%~26.67%,三胚比率在0~1.00%。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恒温培养的种子发芽率(y)与闽楠种子的优良度(x1)、单胚比率(x2)、双胚比率(x3)的回归方程为:y沙培=-5.0325-0.0685x1+1.1365x2+1.1149x3,y轻基质=0.2370-0.0377x1+1.0359x2+1.0577x3,相关分析表明,种子的优良度、单胚比率、双胚比率与其轻基质的发芽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与沙培的发芽率具有显著相关,可通过测定闽楠种子优良度及观察其胚的形态来预测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闽楠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为克服闽楠纯林造林成效差,病虫害多发的问题,对不同规格闽楠容器苗与1a生杉木苗采用不同混交模式造林后,对闽楠的生长及存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a生闽楠轻基质营养袋苗与1a生杉木苗混交造林,造林1a后,3种混交模式下闽楠的生长、存活率等指标虽因混交模式的不同而表现各异,但差异不显著。1a生闽楠轻基质营养袋苗与1a生杉木苗按3∶1进行混交最有利于闽楠生长,造林1a后,树高平均可达60.51cm,地径平均可达7.67mm,冠幅可达25.14cm,枝下高为22.75cm,造林成活率为73.33%。采用2a生闽楠无纺布营养袋苗与1a生杉木苗也以3:1进行混交为最优,该模式下闽楠的平均地径为15.67mm,平均树高为134.12cm,平均当年抽高为34.51cm,平均枝下高为47.47cm,平均冠幅为58.67cm,平均存活率为90.00%。采用3a生闽楠无纺布营养袋苗与1a生杉木苗进行混交造林,3种混交模式中闽楠生长表现各异,其中,闽楠∶杉木=1∶1混交模式下的闽楠平均地径和平均冠幅最大,分别为21.12、79.42cm;闽楠:杉木=2:1混交模式下的闽楠...  相似文献   

16.
17.
闽楠不同采种点苗期生长差异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江西、福建、贵州、湖南、湖北5省16个采种点的闽楠种子进行育苗试验和苗期观测,结果表明:闽楠16个采种点中,贵州6号的苗高最大,达21.22 cm,比平均值高出17.96%。贵州8号的地径最大,达0.282 cm,比平均值高出15.62%。湖南2号的根鲜重最高,达2.66 g,比平均值高出47.69%;政和的根体积、地上鲜重均最大,分别达3.49 m L、3.05 g。16个闽楠采种点的苗高、地径、根体积、根鲜重、地上鲜重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体积与地上鲜重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61,达到极显著水平;地径与根鲜重的相关性次之,相关系数为0.57,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闽楠根部生长指标是进行早期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并选出苗期生长较好的闽楠采种点为:贵州8号、贵州7号、贵州9号、贵州5号,其综合得分依次为:3.1598、3.0698、2.0410、1.7527。  相似文献   

18.
19.
为研究不同产地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生长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来源于6个省区的12个种源的种子培育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闽楠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的种源差异,苗期生长性状与种源产地气候或与地理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各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制约;地径、地下生物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径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观测性状与无霜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的12个种源可划分为优、良、中、差4类,其中广西、贵州种源具有较明显的生长优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显示:闽楠各种源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地理隔离导致幼苗的生长性状变异丰富,西南地区种源普遍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