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社会已步入创新时代,小从个人,大到国家,不创新则亡,鼓励创新,迫在眉睫,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思想最活跃,是最具创新精神的重要群体。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个方面都有相关,但教育对它的影响最大,也最为明显。本文以数学教学为例,对职业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了一些探讨。数学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及创新精神,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一、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传统的数学教…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人格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培养主体性人格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人的差异同一性基础上培养主体性人格,使差异个体在彼此思想交融过程中形成具有鲜明主体意识的独立性人格.  相似文献   

3.
吴子明 《湖南农机》2008,(3):165-166
主体性人格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培养主体性人格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人的差异同一性基础上培养主体性人格,使差异个体在彼此思想交融过程中形成具有鲜明主体意识的独立性人格。  相似文献   

4.
农业中专学校,如何加强素质教育,造就适应现代化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教学改革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素质和可塑性特点,按照人的发展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的同时,把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凤妮 《湖南农机》2011,(5):165-166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在高职学生成长、成材过程中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思想理论课教师的创新理念和能力,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新世纪将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可以肯定,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开发创造潜能,激发创新精神,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杨倩  朱梓源 《河北农机》2021,(2):133-134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从哲学角度对人做最高层次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是人的社会属性一方面,两者都是为人服务,这是两者的共通点。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把两者结合起来,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提供简单思路。依据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每个人都具有现实性、主体性,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讲究针对性,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借鉴情感教育法,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是培养学生良好创新创业能力的主阵地;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能力也是其实现全面综合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意义为切入点,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教育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晨 《现代农机》2024,(2):47-50
农民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农民的主体性表达与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息息相关,然而建设过程中“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现象阻碍了数字乡村发展。研究发现农民的主体性缺失表现为数字乡村建设过度技术化、农民数字融入困难与乡村治理参与度低。其原因在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乐观与情怀弱化,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不健全与公民意识欠缺。应从打破技术封闭、完善培养体系、培养农民公共精神入手激发农民主体性,从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石磊 《湖南农机》2012,(7):187+189
文章是作者在钳工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初步探索和实践,阐述了课堂探究的具体形式及内容,提出探究式教学过程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构建得教师导、学生学的崭新课堂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