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4年伊通河32个监测断面进行污染特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排序,再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监测断面网格分布具体情况,得到最优化水质监测断面。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监测网络能更准确地判断伊通河流域内各区段水质变化情况。该研究可为伊通河综合治理及水质改善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侗河国家湿地公园9处地表水监测断面取水样进行水质监测分析,测定pH、DO、CODCr、BOD5、NH4-N、Cr6+、Pb、Cd、As、Hg共10项水质指标,对侗河国家湿地公园地表水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处监测断面中矮寨多样性保护区受到重污染,而李家寨、司马河皆受到轻微污染,其他6个监测断面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3.
内梅罗法对侗河国家湿地公园地表水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侗河国家湿地公园9处地表水监测断面取水样进行水质监测分析,测定pH、DO、CODCr、BOD5、NH4-N、Cr6+、Pb、Cd、As、Hg共10项水质指标,对侗河国家湿地公园地表水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处监测断面中矮寨多样性保护区受到重污染,而李家寨、司马河皆受到轻微污染,其他6个监测断面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4.
根据达拉特旗2004年4月份水环境监测资料,运用灰色聚类法,对该旗的八大孔兑水环境质量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水污染的原因。评价结果表明,卜尔色太沟监测断面水质基本能够达到Ⅰ~Ⅱ类水;黑赖沟由于受农业灌溉退水的影响,水质为Ⅳ~Ⅴ类水;西柳沟监测断面水质为Ⅰ类水;罕台川上游监测断面,由于断面矿物质含量较丰富,导致硫化物超标,属于Ⅴ类水,而下游断面由于河流自净作用,水质为Ⅰ类水;壕庆河监测断面水质为Ⅱ~Ⅴ类水;哈什拉川受工业污水以及生活污水污染,水质为Ⅲ~Ⅴ类水;母花沟由于硫化物超标,水质都仅达到Ⅴ类水;东柳沟下游监测断面水质为Ⅴ类水,上游监测断面水质为Ⅰ类水。  相似文献   

5.
针对"锦葫界河"大河口桥断面水质超标问题,通过无人机拍摄、无人船走航监测、手工采样监测、沿岸步行调查及群众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掌握断面周边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污染状况及分布规律,同时进行污染溯源分析,提出污染治理和相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沱江水质模糊综合评价及主要污染物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沱江水质状况,探明沱江主要污染物,对沱江水质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和BP神经网络预测。使用沱江31个监测断面2018年1月—2019年10的逐月水质数据,通过筛选优化评价因子,对各断面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对沱江水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因子,并构建了BP神经网络对主要污染因子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沱江有9个断面水质符合Ⅰ类水质标准,其余22个断面水质均为Ⅴ类水且在沱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均有分布。TN浓度在所有监测断面中均超过了Ⅳ类水质标准,其中27个断面的TN浓度超过了Ⅴ类水质标准。使用上游断面水质数据构建的BP神经网络预测下游断面的TN浓度,平均相对误差为2.041%。研究表明,沱江受TN的污染较为严重,其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同时根据构建沱江其他断面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实现对沱江TN浓度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2012-2014年蛮河朱市断面和孔湾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的聚类分析,探讨了蛮河流域河流污染时空变化的原因和特点.结果表明,蛮河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但污染仍比较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CODC、BOD5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2个监测断面的总磷污染都最为严重,达到V类以上,各污染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上游朱市断面水质状况要好于中游孔湾断面,主要是由两地的工农业结构和规模上的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沅水常德段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009年沅水常德段桃源县凌津滩、武陵区陈家河和汉寿县坡头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沅水常德段水质总体上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良好;3个监测断面除总磷存在超标现象外,其余所有监测项目均在标准值范围之内。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各监测断面均处于尚清洁状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关联模型的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渠江渠县段4个监测断面2006—2010年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选择TP、NH3-N、CODMn、BOD5、DO 5个主要污染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关联模型对渠江渠县段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将地表水水质分级标准值与4个监测断面实测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每个断面各水质评价因子相对于水质分级标准的关联系数,根据关联度大小分析和评价河段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4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的标准要求;上游A断面水质5年保持Ⅰ级水平;B和C断面水质在Ⅰ级和Ⅱ级之间波动;下游D断面水质由Ⅱ级降到Ⅲ级,污染呈上升趋势。提出了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和达标率,优化渠江两岸城镇、乡村以及工业、农业布局,加强沿河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等主要措施,以防止和治理水污染,逐步改善和保护渠江河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3年10月泗河流域21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河流水质评价、重污染监测点的筛选和污染源的分析.结果表明,泗河所有监测断面平均综合污染指数P,的平均值为2.9(>2),其中P,>2的重污染监测断面占76.2%,这些断面TN和TP的单项污染贡献率分别为97.4%和65.8%,说明泗河总体上污染严重,TN和TP主要来自重污染断面;CODMn、TP、TN的单项污染分担率依次为13.1%、18.8%、68.1%,说明泗河首要污染物是TN,其次为TP和CODMn.综合分析表明,流域附近城镇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等点源污染是造成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农业面源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胡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81-9882
通过对花溪河小泉支流红旗村、红星村监测断面水质进行监测,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域标准作为评价依据,按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监测结果表明,两断面水质属劣Ⅴ类,小泉支流无法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主要污染原因为上游污水过境污染,建议增强跨区域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有效整治河流污染难题.  相似文献   

12.
宝鸡市城市河道人工水面水质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河宝鸡市城市河道典型人工水面(金渭湖、石鼓山1号橡胶坝蓄水区)为例,对其水质指标氮、磷、COD进行监测,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水面水质在监测期间,4月初达Ⅳ类,甚至超过Ⅴ类水质指标,11月初和6月初部分断面可达到Ⅲ类水质,蓄水时间对人工水面水质影响作用较大;主干流河道水受污染程度较支流轻,应加强支流水质监测及周边污染源排放口的控制与管理;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有机污染消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的和田河源流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分析和田河源流水质状况。[方法]基于2001~2005年和田河源流(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4个监测断面实测数据,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和田河源流水质进行研究。[结果]2001~2005年,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水质均属一级清洁水。玉龙喀什河河首、河尾断面内梅罗污染指数分别为0.15~0.69、0.23~0.46,河尾断面水质变化不大,河首断面水体污染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喀拉喀什河河首、河尾断面内梅罗污染指数分别为0.23~0.65、0.23~0.47,河尾断面水体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结论]和田河地表水环境质量分级属于一级清洁水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洮河干流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科学、全面、真实地反映洮河干流水环境的污染状况,解决水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方法】应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灰色类聚法,于2014年对黄河上游的最大的支流洮河的12个监测断面和5个污染因子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洮河干流水质,在调研的12个取样断面中,有9个断面综合水质劣于Ⅳ类水.通过应用灰色聚类法对洮河干流水质进行评价,洮河干流12个监测断面中9个监测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Ⅲ类,只有碌曲县上游、勒秀乡下游2个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Ⅴ类水,岷县洮珠村下游综合水质类别为Ⅳ类.TP、TN的权重较大,说明氨氮和磷已成为造成洮河干流水环境恶化的最大影响因素.【结论】与单因子评价法相比,灰色聚类法考虑了各个水质监测值的程度和各污染因子的聚类权重,能更全面、科学地反映洮河干流水环境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5.
许伊蕾  张静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80-81,110
依据2015年渭河干流西安段的水质监测资料,选用咸阳铁桥、天江人渡、耿镇桥、新丰镇大桥4个监测断面,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渭河干流西安段的水质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渭河干流西安段水质状况为新丰镇大桥轻度污染,咸阳铁桥、天江人渡和耿镇桥重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包括氨氮、总磷和石油类。  相似文献   

16.
石建屏  李新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9):165-168,199
根据2008年涪江流域水质监测数据和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家标准要求,应用污染指数法对涪江6个断面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涪江绵阳段各监测断面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河流水质有所改善;按照Ⅱ类地表水指标要求尚有4个断面水质没有达标,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氧、氨氮、粪大肠杆菌,主要污...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伊通河水功能分区及沿岸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取10个断面,采用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污染物超标倍数、污染分担率和污染负荷比对伊通河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监测断面中,主要污染指标为TN和COD,超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0%;伊通县境内水体污染状况较轻,长春段水体污染较严重,这是由于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长春段流域的上游;10个监测断面水质状况均达不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类别要求,除伊通前桥为Ⅴ类水体外,其他9个断面均属于劣Ⅴ类,污染原因主要为伊通河流域传统的工业布局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不高、城镇污水处理率低和面源污染不断扩大等。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178-180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靖边县芦河上游新城乡、中游张家畔镇、下游杨桥畔镇3个断面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城乡断面为Ⅴ类水,水质状况为劣,说明该断面均受到严重污染;张家畔镇断面水质为Ⅳ级,水质状况为差,污染状况为重污染;杨桥畔镇断面为Ⅴ类水,水质状况为劣,说明均受到严重污染。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并为芦河治理提供基本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2年青海省黑河水质监测结果,应用模糊数学法对青海省黑河流域的3个监测断面进行评价,并结合单因子标识指数和综合水质污染指数对3个监测断面的评价结果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河流域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评价均为Ⅰ类;模糊数学法所取得的评价结果最优,易将低品质水质评价为高品质水质;在评价有较多Ⅰ类单因子指标的水体中,用数学模糊法的期望值计算要比数学模糊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巢湖抱书河流域16个监测断面的COD、NH_3-N、TP,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COD超地表V类水标准断面占比为50%,NH_3-N为75%,TP为25%,平水期分别为100%、75%、100%,丰水期为81.25%、62.5%、75%,总体水质属于Ⅴ类和劣Ⅴ类水;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枯水期监测断面轻度污染占比6.25%、中度污染占比43.75%、重度污染占比43.75%、严重污染占比6.25%,平水期重度污染占比43.75%、严重污染占比56.25%,丰水期重度污染占比31.25%、严重污染占比68.75%,枯水期水质略优于平水期和丰水期;对NH_3-N、TP、COD、pH、DO、浊度、电导率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氮磷为水质恶化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