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节水盆栽模式下瓜叶菊对不同基质的适应能力.【方法】以瓜叶菊品种"小丑"为试材,设2种盆栽模式:节水盆栽模式(T),普通盆栽模式(CK)和5种基质:河沙(1)、珍珠岩(2)、蛭石(3)、有机土(4)、有机土∶珍珠岩(5),共组成10处理,研究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从物理性状看,4、5号基质均在栽培基质适宜范围,节水盆栽模式下4号基质失水量最少;各处理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其中T_1、T_3处理种子发芽率最高(93.33±0.06%);除T_4根冠比外的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_4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最高,分别为(11.51±0.17)μmol/(m~2·s)、(0.15±0.01) mmol/(m~2·s)、(305.60±1.41)μmol/(m~2·s);其气孔限制值为最低(0.24±0.00) mmol/(m~2·s),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9.52±0.14) mmol/(m~2·s).【结论】T_1、T_3可提高瓜叶菊种子发芽率,可见节水盆栽模式下1、3号基质为种子萌发较为适宜基质;T_4瓜叶菊表现出生长优良、花数多、花期长,高效节水,可见节水盆栽模式下4号基质为瓜叶菊生长较为适宜基质.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生活污泥基质在瓜叶菊商品化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其应用效果试验,在瓜叶菊秋冬生产中用污泥为主要原料制作成基质,栽培管理等都保持与以前生产一致。结果表明,用污泥为主原料制成的基质在瓜叶菊生产上应用,不仅具有与生产用基质相近的效果,而且生产成本较低,可作为商业基质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3.
采用{4,3}单形重心混料试验设计,以生物量、根冠比和根系为主要分析指标建立回归方程,参考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分析泥炭、蛭石、珍珠岩和红壤4种基质对牛角瓜容器苗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基质配比对容器苗生长和根系发育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基质对牛角瓜容器苗苗高、地径、总干质量和根表面积的影响规律不同,影响力大小顺序为泥炭蛭石红壤珍珠岩;采用V(泥炭)∶V(蛭石)=0.2∶0.8育苗基质配比培育的容器苗,总体水平优于其他基质配比,是较为理想的配比组合,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叶片对模拟粉尘覆盖的光合响应特征及瓜叶菊对粉尘的耐受机制。【方法】以观赏植物瓜叶菊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可溶性淀粉溶液喷洒模拟粉尘沉降,测定瓜叶菊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及光合氮分配等指标。【结果】①随着模拟粉尘浓度的增加,瓜叶菊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合色素含量、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瓜叶菊具有一定的抗粉尘覆盖能力;②粉尘覆盖使瓜叶菊叶片的比叶面积(SLA)升高,单位面积氮含量(N_A)显著降低(P0.05),单位质量氮含量(N_M)降低;③随着模拟粉尘浓度增加,瓜叶菊叶氮在光合机制的分配系数(P_T)、捕光成分中的分配系数(P_L)、生物力能学的分配系数(P_B)、羧化系统的分配系数(P_C)显著上升(P0.05)。【结论】瓜叶菊通过改变光合氮分配格局维持光合作用,是其适应粉尘覆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王锦霞  陈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46-5747,5759
采用草炭、蛭石、炉渣组成复合基质,研究其对瓜叶菊穴盘育苗质量及后期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复合基质对瓜叶菊穴盘育苗质量和后期效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瓜叶菊Mlo基因的功能以及为将来获得具有广谱与持久的白粉菌抗性瓜叶菊种质资源奠定基础,以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a B.Nord)‘大花’为试验材料,克隆瓜叶菊‘大花’Mlo基因保守片段,构建了瓜叶菊‘大花’RNAi载体;同时构建了瓜叶菊‘大花’高频再生体系;并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瓜叶菊‘大花’进而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经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Mlo基因的RNAi载体质粒pTCK303-mlo-RNAi,构建了瓜叶菊‘大花’高频再生体系,最终确定瓜叶菊‘大花’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4mg/L+NAA 1.0mg/L+KT 0.3mg/L+2,4-D 1.0mg/L;瓜叶菊‘大花’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0.1mg/L;瓜叶菊‘大花’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1,并且初步探索了瓜叶菊‘大花’Mlo基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瓜叶菊生态习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瓜叶菊的生态习性,并从良种选择、适时播种、光照温度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瓜叶菊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瓜叶菊的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GGR6号生根粉对瓜叶菊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浓度GGR6号生根粉处理及对照处理瓜叶菊的形态及生理指标。[结果]根长在250 mg/L浓度处理时与在50 mg/L浓度处理时的差异显著;不同浓度生根粉对瓜叶菊叶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显著;根系活力与可溶性糖含量在CK与100、150、200、250 mg/L处理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在CK与50、100、150、200、250 mg/L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经过GGR6号生根粉处理后的瓜叶菊幼苗在根长、叶宽、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均优于对照(CK)。  相似文献   

9.
瓜叶菊又名千日莲,因其叶形似黄瓜叶,故名瓜叶菊,为菊科千里光属的多年生草本,通常作一、二年生栽培.原种产于非洲北部大西洋加利那利群岛.喜凉爽通风、湿润的环境,生长适温10~15 ℃,如遇温度过高易徒长,过低则抑制生长,花朵变小,甚至受冻害.瓜叶菊生长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相似文献   

10.
不同微肥对瓜叶菊开花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838-839,845
在瓜叶菊生长期喷施不同微肥 ,试验结果表明 :微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瓜叶菊的叶绿素、硝酸还原酶、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的含量 ;对花径、花期、千粒重和发芽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稀土对瓜叶菊生长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硫酸锰和硼酸。  相似文献   

11.
幸宏伟  傅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64-9466
[目的]筛选银叶菊无土栽培的最佳基质。[方法]以污泥堆肥、蛭石和珍珠岩为原料配制银叶菊无土栽培基质,研究不同基质对银叶菊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50%污泥+50%(蛭石+珍珠岩)基质中银叶菊冠幅、株高长势最好,60%污泥+40%(蛭石+珍珠岩)次之;60%污泥+40%(蛭石+珍珠岩)基质中银叶菊叶长、叶宽长势最好,叶片N、P含量最高,50%污泥+50%(蛭石+珍珠岩)次之;50%污泥+50%(蛭石+珍珠岩)和60%污泥+40%(蛭石+珍珠岩)基质中银叶菊的生物量极显著高于蛭石+珍珠岩基质中的银叶菊。[结论]银叶菊无土栽培的适宜基质为50%污泥+50%(蛭石+珍珠岩)和60%污泥+40%(蛭石+珍珠岩)。  相似文献   

12.
以柔毛齿叶睡莲休眠茎为材料,分别采用水培法和泥栽法对其进行繁殖,并研究不同容器规格、施肥频率对其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法可大幅度提高其繁殖系数,成苗数是泥栽法的5.2倍;盆栽容器规格、施肥频率对植株生长势具有显著影响,较大规格容器中植株生长势较好,不同处理的施肥频率均对植株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幼苗期宜选择15 cm口径大小的容器栽植,成年期宜选择30 cm以上容器;施肥频率以每30 d 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对油茶容器苗水分进行科学管理,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发育。方法: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控水处理下油茶容器苗成活率及新梢生长情况。结果:油茶容器苗在失水程度保持在0%~15%(处理Ⅰ)、16%~30%(处理Ⅱ)、31%~45%(处理Ⅲ)、46%-60%(处理Ⅳ)和61%-75%(处理Ⅴ)的情况下,苗木存活率分别为100%、92%、75%、25%和0%。油茶容器苗的新叶数和新梢长的生长都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生长曲线呈现规则的"S"型。苗木新梢以处理Ⅱ最长,为4.31 cm,其次是处理Ⅰ,为3.93 cm。结论:油茶容器苗含水量高有利于其苗木的生长;在油茶容器苗栽培管理过程中,应当控制油茶容器苗的含水量在55%以上,才能保证油茶容器苗有较高的成活率和生长势。  相似文献   

14.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e (VAM) inoculation on the growth and water requirement of pot-grown wild jujube (Zizyphs spinosus Hu). Three water regimes (20%, 40% and 60% of soil water content) were conducted. The VAM inocul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plant growth (including plant height, leaf area, and fresh and dry mass), enhance relative leaf water content, photosynthetic rates, transpiration rates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improve plant drought tolerance. The water consumption of the mycorrhizal plants producing 1 g of dry matter was 18.7%–26.6% lower than the consumption of non-mycorrhizal plants grown under the same soil water content conditions. __________ Part of the results was translated from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2003, 30(1): 29–33 [部分译自: 园艺学报]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保水剂和黄腐酸在土壤水分保持以及作物耗水的影响效果,201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温室进行了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两种土壤水分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和黄腐酸对玉米的生长、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了2个土壤含水量水平(田间持水量为40%~50%的干旱条件和田间持水量为70%~80%的正常水分条件)、2个保水剂含量水平(分别为0和0.9 g/pot)和。试验用土来自内蒙玉米田间土壤,每个处理重复4次。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严重影响玉米的株高、叶面积、穗粒数、干重、产量和收获指数,而保水剂和黄腐酸的施用可以缓解干旱对这些指标引起的不良影响;保水剂的单独施用降低了玉米的蒸腾速率,提高了产量,联合施用黄腐酸后效果更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在干旱缺水条件下,折算施用45 kg/hm2保水剂的基础上再施用120 kg/hm2的黄腐酸效果最好,水分利用效率约提高了90%,产量增加了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对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苗龄为2.5年的油松、侧柏无纺布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雨季移植时分为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去袋苗)和保留无纺布容器袋(带袋苗)2个处理,移植1年后,调查移植苗成活率,成活苗木株高、地径、高生长量。[结果]经χ2检验,去袋苗与带袋苗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经方差显著性F检验,去袋苗和带袋苗2个正态总体株高方差差异显著,地径方差差异极显著,高生长方差差异不显著;经t检验,去袋苗和带袋苗株高、地径、高生长量平均值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雨季移植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对半干旱地区油松、侧柏苗木成活和前期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底墒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郑单958为材料,探讨播种时底墒差异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灌水量.试验设置4个处理,播种后不灌水(CK)、播种后立即灌水30 mm(GS-30)、45 mm(GS-45)、60 mm(GS-60).结果表明:1)6月中旬播种灌溉底墒水有其必要性;2)土壤储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GS-60的土壤储水量最多,WUE的差异不显著;3)播种后不灌水(CK)处理下的出苗率显著低于3个灌溉处理,即CK比灌溉处理低27.8%~30.3%;3叶展时CK处理下单株干物重比GS60显著降低了16%,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6叶展时单株干物重以GS-6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各灌溉处理均显著高于CK.6叶展时各处理功能叶SPAD值存在显著差异,SPAD值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4)随着生育进程推移,底墒对夏玉米的LAI影响逐渐降低,至灌浆中期各处理差异不显著,底墒对夏玉米中后期单株干物重的影响与LAI类似;5)籽粒产量为GS-60产量最高,显著高于CK,而与GS-30,GS-45差异不显著.综上,播种后灌溉有利于玉米出苗率稳定及幼苗建成并促进幼苗生长、最终提高产量;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贮水量.  相似文献   

18.
水氮耦合对棉花幼苗根冠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节水灌溉条件下配施氮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可行性,采用分根交替灌溉(APRI)和常规供水(NI)的方式分别培养棉花幼苗,同时配施不同水平氮素(高氮200 kg/hm~2、中氮120 kg/hm~2、低氮80 kg/hm~2),研究了干旱胁迫后棉花幼苗生长、光合作用、根系形态、根冠生物量、瞬时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WUEb)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棉花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作用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蒸腾耗水量和根冠生物量,但显著增加了棉花幼苗的根冠比、根系长度(总根长和直径2 mm的细根长度)和根系表面积;同时干旱处理也显著增大了WUEi和WUEb。与正常施氮(中氮处理)相比,增施氮肥促进了棉花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Pn、Tr、Gs、蒸腾耗水量以及根冠生物量、总根长、根系表面积等的增大,显著降低了WUEi但未改变NI处理的WUEb;减施氮肥则加大了干旱对棉花幼苗生长、光合作用能力和根冠生物量积累的抑制程度,但在干旱条件下提高了WUEi和WUEb。与NI处理相比,APRI处理的棉花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Pn、Tr、Gs、根冠生物量、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增加,蒸腾耗水量减少,WUEi和WUEb增加。综上,APRI配施氮肥处理可以减轻干旱对棉花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抑制程度,并提高WUE;虽然在干旱条件下APRI配施低氮处理具有最大的WUE,但APRI配施高氮处理棉花幼苗的根冠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鸭茅生长特性及耗水规律。【方法】 以7份来源不同的鸭茅为材料,观测其生长特性,用称重法研究其耗水变化。【结果】 (1)随干旱胁迫增大,各材料生长速度减缓,株高、分蘖数、地上及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2)7份鸭茅材料的耗水规律基本一致,随干旱胁迫增大,耗水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但材料间耗水特性存在差异;(3)综合生长发育及耗水特性,新疆尼勒克县鸭茅表现最优,其次美国俄勒冈鸭茅,新疆乌鲁木齐市鸭茅表现最差。【结论】 不同种源鸭茅随干旱胁迫增强生长特性及耗水均呈现降低趋势,新疆野生鸭茅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优于两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20.
瓜叶菊保护地栽培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黄镶  范宏伟  张燕  张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97-2798
针对瓜叶菊常见的病虫害,提出了指导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