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在我国油茶产区对油茶果实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危害.文章依据FAO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从油茶象甲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价值、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茶象甲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1.98,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2.
3.
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往往对昆虫搜寻定位寄主及食物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明确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中是否含有引诱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取食的特定挥发性化合物,研究利用 GC-EAD 测试了油茶果实挥发物对油茶象甲的触角电位反应,通过 GC-MS 数据库对活性挥发物进行鉴定,并采用 Y 型嗅觉仪测试了油茶象甲对活性化合物的行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 15.05、19.30、21.97 和 22.79 min 4 个出峰时间点的物质能够引起油茶象甲较强的触角反应,经过质谱鉴定和标准品比对,确定在 15.05 和 19.30 min 出峰的物质分别为正十八烷和油酸酰胺。Y 型嗅觉仪选择试验结果表明 0.1和 1 ng/μL 浓度的正十八烷对油茶象甲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1 ng/μL 的油酸酰胺对油茶象甲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研究确定了正十八烷和油酸酰胺对油茶象甲的行为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5.
7.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的树种之一,茶油是优质食用油,油茶树是南方江河源头最佳的水土保持树种之一,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无性系繁殖,低产林改造,早实丰产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早实丰产配套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今后油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光合作用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光合作用的强弱不仅反映植物的生长发育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其产量与品质.作者依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油茶不同品种和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合特性规律、高光效育种现状,探索了提高油茶光合速率的途径,并展望了油茶光合特性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10.
油茶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随着油茶产业发展迅速,在林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低温是影响油茶生长和结实的关键因素之一,会导致油茶开花延迟,授粉率低,结实质量差。基于前人的研究,本研究从低温胁迫对油茶的形态、生理变化、抗寒品种鉴定、分子机制以及增强品种抗性的解决途径等方面对油茶抗寒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1.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8-22
利用2个对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FJMa201101和FJMa201205菌株培养的菌剂,采用林间地表喷菌的方式(引入试虫后第5天喷菌、喷菌后当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5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15天引入试虫4个处理方式)对其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菌后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施菌后3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为34%~56%,喷菌后引入试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引入试虫后再喷菌的处理,FJMa201101菌株处理的油茶象幼虫死亡率比FJMa201205略高;喷菌后18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超过70%,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喷菌后30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80%,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2个菌株处理的幼虫校正死亡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绿僵菌对油茶象幼虫具有持续控制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13.
环境容纳量是体现生物生存环境限制的重要指标,是合理调节种群数量的重要依据.该文以"野生动物容纳量""种群生存力分析"和"wildlife carrying capacity"为检索关键词,从CNKI和WOS中筛选出了59篇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动物容纳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容纳量和空间容纳量,其中以营养容纳量研究最为常见,在野生动物空间容纳量上还有探索空间;目前对鹿科动物容纳量的研究较多,对其余科属种的动物研究还不足;影响野生动物容纳量的主要因素有环境资源状况(数量、质量、波动)、动物个体在维持生存和生产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生物对生境内资源的利用状况(数量、形式、效率和波动等)、生物种内及种间关系.考虑上述因素深入系统的研究还不够,动物栖息地容纳量具有动态性,一般选择冬季评估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容纳量,以有效判断环境容纳量的最低限值.为实施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物种栖息地精准管理,很有必要针对年际和年内水文差异开展野生动物动态容纳量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