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普通的景观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息息相关的园林景观的需求。以上海保利首创·颂小区为例,从实践中探究了新中式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设计,详细阐述了从设计理念、分区设计,到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植物配置的全过程。研究提出了该项目植物种类、文化意境及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并探讨了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运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和文化特性,结合传统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植物设计方法,营造出特色的新中式植物景观效果,可为今后的新中式景观的植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建设生态化居住区、营造宜人的绿色居住环境成为居住区规划的目标和方向。植物作为居住区绿色景观环境的主体,其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艺术性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形象,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水平息息相关。作者以北京亦庄的金地格林小镇为例,研究居住区绿化植物的科学选择及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品质、更好地满足居民需要,对保定市长城家园居住区南区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认为保定市长城家园居住区南区景观规划设计,以归属感的营造作为其设计的核心理念,通过体现浓厚的地域文化、构建体验式的场所空间、突出趣味性的景观细部、定制人性化的道路系统等设计手法,营造出充满人文关怀的现代居住区景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新时代的迅速发展,保障性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公平性对新型城镇化趋势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树种碳汇效益角度分析社会弱势群体的居住环境质量,基于碳汇效益估算提出居住区植物景观更新策略建议,实现低碳化住区的改造,为今后居住区绿色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南京丁家庄保障性居住区为例,从该区域植物碳汇的角度对燕舞园、燕歌园2个小区进行计量比较分析,采用国家树木效益计算器(NTBC)模型,估算对比居住区内的植物种类以及主要公共区域的碳汇效益,并分析产生差异性的原因。【结果】在植物种类上,丁家庄保障性居住区燕歌园的乔灌木更为丰富,综合每年和未来20年的单棵树木碳汇效益,乔木中香樟、栾树、无患子的碳汇能力较好,灌木中海桐的综合碳汇能力较好。以小区内公共区域的植物组团搭配进行比较,燕歌园每年CO2的吸收量超过燕舞园736.47 kg,未来20年CO2的总吸收量超过燕舞园18 645.38 kg。【结论】综合已发布的低碳社区评价指南,依据评价指标对调研小区进行分析,提出从植物角度增加居住区的碳汇效益,提升低碳建设的规划功能。从树种选择、植物配置、场地活力3个方...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新中式景观营造逐渐崛起并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主流的景观营造形式。分析了新中式景观植物主题营造的内涵、意境,提出营造新中式景观植物主题的基本配置策略,旨在为新中式景观展示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探究国际设计师对景观营造的先进理念及设计手法,全文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以当代景观设计师汤姆·希尔在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作品折纸花园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花园的设计理念、空间营造、立面构成、植物景观及景观小品运用,总结了独特的花园设计手法,以期促进园林展的健康发展,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正处在社会转型的中国,受到西方新的景观模式、思想设计观念的不断影响冲击,国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呈现脱离本土环境的现象,出现诸多设计上的问题。此时,摸索着中式风格方向的居住区渐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的需求之间找到结合点-"新中式"。通过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与"新中式"景观对比综合分析,从空间布局、设计意境、设计手法等方面探讨了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方法,丰富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质量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加强居住区的绿化景观建设,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居住区景观环境品质的高低将成为居民选择居住区的重要标准,因此人们对与其关系密切的居住区绿化也越来越重视。根据居住区绿化要求,哈尔滨地区居住区的绿化率不能低于30%。这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植物景观是居住区绿化的主体素材,为更好的满足居民对高质量居住环境的要求,做好居住区植物景观规划是关键。本文从造景手法、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及绿化后期管理等几方面调查并研究了哈尔滨居住区——橄榄城小区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9.
《北京园林》2006,22(3):I0001-I0001
北京深之鉴景观园林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北京园林学会理事单位。主要从事园林的设计及咨询服务工作,已完成多项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如“清华科技园——科建大厦室外环境设计”、“密云福宁园景观设计”、“大顿地区居住区改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甘肃西北部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分析研究,提出居住区绿地系统在满足居住区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强调创造风景优美的生活环境,营造宁静幽雅、安全舒适、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花园式小区氛围,注重植物配置的生态效果及景观效应。以甘肃省嘉峪关市碧波园住宅小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西北部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理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编者 《广东园林》2013,(3):42-45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以现代的技术和材料表达传统文化精神的设计思潮。它是对古人"天人合一"生活方式的再现和重构,注重景观带给人的精神感受。扬州湖畔御景园景观设计充分尊重基地特性和扬州传统文化,以天井和个园为设计蓝本,营造出具有传统韵味的院落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新多年生主义伴随着花境、花园的丰富而流行,是一种营造自然生态和可持续性植物景观的种植理念。但目前国内将新多年生主义中国本土化的景观实践研究还较少。以深圳莲花山簕杜鹃花展的“精灵之家”花园为例,探讨了其设计理念,重点阐述了其植物选择、植物配置手法、植物空间分布和色彩搭配,从景观空间和植物材料入手,说明了其立体景观营建和特色荫生植物配置、四季景观可持续性营建等景观营建技术,与传统花境造景手法不同,彰显了新多年生主义的造景特色,营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多年生主义花园景观。  相似文献   

13.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总结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介绍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在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工程中的运用,项目中的基础设施、景观路标、硬质铺装、植物配置等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以及大自然中抽象出可以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简洁语言符号,创造出"新中式"景观。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植物主题园的景观营造,以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罗汉松园为例,通过对罗汉松Podocarpus spp.主要造景植物和园林应用的认识,结合"中国写意山水画"景观特点和审美理论,打造入口迎宾区、松溪别院区、明月山溪区、山谷俯涧区、白玉坡景区和次生林带区6大景观分区,并针对各分区的景观布局、植株选择与配置及其植物文化塑造等方面特点,总结罗汉松园在罗汉松造景树整形特征、突出主景罗汉松的配置手法和天人合一自然山水园形式表达方面的营造技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岩石园的历史、特征、设计原则和类型等,结合大理洱海公园现状和岩石园特性选择了岩石园的位置,并根据岩石园和景观的要求选择适合岩石园的植物类型,利用植物造景的手法设计了岩石园的植物景观,实现集科普与观赏于一体的岩石园特色植物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中的一种流行趋势,其手法是将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这种风格既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淇河鹤壁段不仅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也是淇河最秀丽的河段。设计师通过对"南海国际"居住区景观以及对鹤壁市地理、自然、文化的考察进行现状分析,从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等方面着手,力图对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适益于北方居住区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技法,对保定市东方家园小区的植物配置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分析,归纳了居住区的植物选择特点和配置方式,并就居住区在植物种类的选择、配置方式、造景技法、养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北方居住区植物造景上应大量运用乡土植物、适当增加新优品种、增加特色植物景观营造、加强养护管理措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总结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介绍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在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工程中的运用,项目中的基础设施、景观路标、硬质铺装、植物配置等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以及大自然中抽象出可以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19.
北京菖蒲河公园植物景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菖蒲河公园是以滨水景观为主景,承袭历史文脉的新型城市公共绿地。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以滨水区、园路景观区以及红墙景观区为重点,从植物应用种类、造景手法方面对菖蒲河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了系统分析,以实例总结了公园植物造景的特色,为依托于同质资源的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居住区湿地景观的特点,认为居住区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居住区湿地景观具有特定的地域特征、一定的文化内涵、多样化的形式,但同时也存在着生态性不强、水生植物应用较少、滨水植物没有层次性、景观营造不够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的对策,并从水系平面设计、护岸设计、植物景观营造3个方面探讨了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