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测定混剂中吡蚜酮和噻嗪酮含量的方法。采用250mm×4.60mm(i.d.)Inertsil ODS-3 C18柱分离,以甲醇-水(体积比为87∶13)为流动相,在245nm紫外检测波长下,经保留时间定性确证,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吡蚜酮与噻嗪酮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8;变异系数分别为0.59%和0.52%;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23%和99.14%。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噻嗪酮·溴虫腈混配制剂中噻嗪酮和溴虫腈.该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13、0.097;变异系数分别为0.20%、0.84%;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6%、99.73%.  相似文献   

3.
宋举仁  杨宏 《广西植保》2011,24(1):24-25
试验采用江苏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25%吡蚜酮WP与25%噻嗪酮WP、10%吡虫啉WP进行防治稻飞虱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 24g/667m^2对稻飞虱的防效达97.0%,显著高于25%噻嗪酮WP 50g/667m^2和10%吡虫啉WP 20g/667m^2。因此,25%吡蚜酮WP在防治稻飞虱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建议每667m^2用24g对水60kg喷洒水稻。  相似文献   

4.
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酸钠缓冲溶液作为流动相,用HyPersilBDS C18250mm×4.6mm.10μm柱和紫外检测器,分析吡蚜酮.毒死蜱悬浮剂。结果表明:蚜酮吡,毒死蜱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3和0.16;变异系数分别为:0.36%和0.3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和99.2%。  相似文献   

5.
噻嗪酮·杀扑磷20%乳油的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78:22)为流动相,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同柱一次分离测定混剂中的噻嗪酮和杀扑磷.结果表明,囔嗪酮、杀扑磷的标准偏差分别为O.026 5和0.0122;变异系数分别为0.174%和0.24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8%和99.67%: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6.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36%噻虫啉WG及其复配药剂对稻飞虱防治效果,本文比较了36%噻虫啉WG、36%噻虫啉WG +65%噻嗪酮WP、25%吡蚜酮SC共3种药剂5个处理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6%噻虫啉WG +65%噻嗪酮WP混合使用速效性、持效期、防效与25%吡蚜酮相当,极显著优于36%噻虫啉WG单剂使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混剂中吡蚜酮和异丙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吡蚜酮与异丙威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6、0.16,变异系数分别为1.2%、0.5%,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3%、100.04%。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混剂中吡蚜酮和异丙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吡蚜酮与异丙威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6、0.16,变异系数分别为1.2%、0.5%,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3%、100.04%。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噻嗪酮·溴虫腈混配制剂中噻嗪酮和溴虫腈。该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13、0:097;变异系数分别为0.20%、0.84%;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6%、99.73%。  相似文献   

10.
两种施药器械对水稻中吡蚜酮残留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水稻样品中吡蚜酮的LC-MS/MS检测方法,同时2019年进行了背负式喷雾器和植保无人机施用吡蚜酮农药试验,对两种器械施药方式下吡蚜酮在水稻样品中的残留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吡蚜酮在稻谷和植株空白样品添加的平均回收率在72%~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11%之间,稻谷和植株中的定量限分别为0.01和0.02mg/kg。在同一用量下,在施药后2h和14d,稻谷和植株中吡蚜酮残留量表现为:植保无人机>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因此在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病虫害时,需关注农产品中残留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单季晚稻飞虱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20g/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50g/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50g/667m2 有机硅16.7g/667m2、阿维菌素4%乳油30mL/667m2 噻嗪酮25%可湿性粉50g/667m2、毒·噻40%可湿性粉剂50g/667m2、氟虫腈5%悬浮剂50mL/667m2对单季晚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15d校正防效分别为53.0%~75.8%、60.7%~83.0%、65.7%~85.1%、63.4%~83.4%、28.2%~86.0%、39.8%~70.8%,并且以吡蚜酮、噻嗪酮 有机硅、噻嗪酮处理区蜘蛛量相对较高.对以褐飞虱虫量为主的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田,以选用吡蚜酮、噻嗪酮 有机硅、噻嗪酮为好.  相似文献   

12.
企业动态     
10月6日,由江苏省植保站与克胜集团联合举办的25%吡蚜酮悬浮剂推广应用现场会在姜堰市召开。与会植保系统人员参观了克胜集团25%吡蚜酮悬浮剂应用现场;部分市县站长及高级农艺师交流了25%吡蚜酮悬浮剂在当地市县试验情况;克胜集团植保专家就悬浮剂工艺及25%吡蚜酮悬浮剂的产品特点同大家现场交流;克胜集团吴重言董事长及省植保站长刁春友最后就25%吡蚜酮悬浮剂推广应用发表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冰乙酸为流动相,使用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45nm波长下对试样中的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和苯磺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和苯磺隆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0、0.999 4、0.999 1;标准偏差为0.050、0.013、0.019;变异系数为0.29%、0.86%、0.53%;平均回收率为99.97%、99.93%、99.56%.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吡蚜酮和吡虫啉2种杀虫剂对月季蚜虫的田间药效及其对月季的作物安全性.结果 表明,吡蚜酮和吡虫啉对月季蚜虫防效较好,药后7d防效在86.27%~99.03%之间.其防治效果随用药量增加而递增,且对月季安全.生产上应用吡蚜酮和吡虫啉防治月季蚜虫,在蚜虫始盛期发病初期施药1次,可有效控制蚜虫对月季的危害,对花农增收...  相似文献   

15.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75g ai/hm2和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187.5g ai/hm2对褐飞虱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1.9%-93.8%,持效期为21 d,防效与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相当;乙虫膀10%悬浮剂52.5 g ai/hm2对褐飞虱的也有较好效果,防效为69.4%-74.3%,持效期为21 d;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31.5 g a.i/hm2对褐飞虱的防效较低,防效仅为26.9%-37.6%.褐飞虱已产生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吡蚜酮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降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吡蚜酮及其制剂在稻田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指导吡蚜酮及其制剂的科学合理使用,借助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通过添加回收率试验,研究并建立了吡蚜酮在稻田样品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在稻田水体和土壤中残留降解行为。吡蚜酮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34~9.07d、13.35~14.53d、11.2I~11.45d;最小检出浓度为7.5×10^-3mg/kg。最小检出量为3.0×10^-10g;添加回收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用1%吡蚜酮缓释剂4个不同用量,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进行防治。结果表明,1%吡蚜酮缓释刑4个不同用量对稻飞虱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以1%吡蚜酮缓释剂每667㎡剂量1000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籽粒及高梁植株中吡蚜酮残留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 检测方法。样品经0.1%甲酸-乙腈提取,通过乙二胺-N-丙基硅烷 (PSA) 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 (C18) 分散萃取净化,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扫描 (ESI+) 和多反应监测模式 (MRM) 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1~0.2 mg/L范围内,吡蚜酮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R2 ≥ 0.9970。在0.002、0.02和0.2 mg/kg添加水平下,吡蚜酮在高粱和高粱植株中的日内平均回收率为71%~92%,日内相对标准偏差 (RSD)(n = 5) 为0.8%~5.6%;日间平均回收率为71%~96%,日间RSD(n = 15) 为1.2%~4.2%。吡蚜酮在高粱籽粒和高粱植株中的定量限 (LOQ) 均为0.002 mg/k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在高粱植株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内蒙古和黑龙江2个试验点的高粱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9.7 d和9.0 d。该方法可用于高粱中痕量吡蚜酮残留的检测。这些数据有助于高粱中吡蚜酮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并指导吡蚜酮在高粱上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噻嗪酮在水和水稻植株中的残留动态及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噻嗪酮在水和水稻植株中的残留动态。该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2.70%—91.46%,水和水稻植株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2mg/ks和0.005mg/kg。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茎部能不断从水中获取噻嗪酮并使之浓缩,噻嗪酮在水稻植株中存在一定的内渗和内吸传导,其中由下向上传导率较高。作者还讨论了噻嗪酮在水和水稻植株中的残留动态及转运与其对稻飞虱具高效、长效防治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吡蚜酮等对烟粉虱的毒力测定和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测定了吡蚜酮、吡虫啉、毒死蜱、吡丙醚4种药剂对烟粉虱成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吡蚜酮、吡虫啉、毒死蜱、吡丙醚对烟粉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24.10、12.13、140.41、1211.5mg/L,相对于吡丙醚而言,吡蚜酮、吡虫啉、毒死蜱的毒力倍数为50.3,99.9,8.6。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在4种药剂中,毒死蜱和吡虫啉的药效明显的高于吡丙醚、吡蚜酮,吡丙醚的药效最差;显示毒死蜱的持效期短于吡虫啉,而新型杀虫剂吡蚜酮并没有显示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