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适龄机插水稻壮秧是机插水稻推广关键环节。秧好半熟稻,培育好适龄机插秧苗更重要。2004-2006年机插水稻推广在丹阳市皇塘镇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全镇80台插秧机机插水稻面积达0.08万hm~2,平均产量657kg/667m~2,分别比早育稀植、旱直播、水育手插稻增32、41、99kg/667m~2。该  相似文献   

2.
2008年溧阳市上黄镇结合农业"三新技术"的推广,在上黄镇坝里组织实施了机插水稻丰产示范方,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立足抗灾,狠抓关键性技术措施的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收成,为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农业新技术、新农艺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经成熟期测产验收,全方平均理论产量为734.90 kg/67 m2,比全镇平均产量633.80 kg/667 m2增101.10 kg/667 m2,增产14.70%.据该方22户农户的典型实产调查,面积3.62 hm2,平均产量720 kg/667 m2,总产39 110 kg.  相似文献   

3.
2002年,建湖县颜单镇对小麦茬机插水稻进行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其基本特点为: 一、产量和效益 (一)穗粒结构 667m2有效穗30.3万,每穗总粒数108.7粒,结实率85%,千粒重26.1g,实收单产709kg。穗粒结构表明:机插水稻结实率比对照(常规栽插)低6.5个百分点,但有效穗比对照多3.5万,单产仍比对照667m2增产29kg。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在加快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中,大力发展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创新探索推广与服务机制,推动机插秧技术逐步向装备高效化、推广市场化、购买集团化、育秧规模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2013年在秋季测产过程中,机插秧田块理论产量均在700 kg/667 m2以上,最高达735kg/667 m2,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5.
双膜培育机插壮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膜培育机插壮秧,是夺取机插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双膜培育机插壮秧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营养土。要求土壤肥沃,无杂草种子,无杂物,并经冬季冻融风化,每667m2机插大田需备足床土140kg,用孔径4~6mm的筛子过筛,播前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的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已成为溧阳市上黄镇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以肥床旱育稀植、抛秧稻等为主的稻作方式使水稻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2008年我镇大力扩大机插水稻规模,并对机插水稻的育秧、栽插密度、肥料运筹、群体调控及病虫草综防等配套技术展开了试验研究,基本实现了机械与栽培技术的融和、农机与农艺的配套,完善了机插秧技术体系,为广泛应用于生产、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8年我镇水稻生产创历史新高,产量达659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芜湖县是安徽省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较早的县,在成功开展了常规稻机插秧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连续两年进行了机插早稻试验。2006年芜湖县选择本县早稻主栽品种嘉兴8号、浙辐001和S9042开展机插试验,并与传统人工育插秧及直播稻进行产量比较,机插早稻平均单产6997.8kg/hm2,较传统人工育插秧增产240~300kg/hm2,较直播稻增产450~600kg/hm2。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插技术是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大"瓶颈",也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个短板。江西新余市农机部门通过创新思路,找准了推广机插技术的突破口。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新余市推广水稻机插技术的措施与经验,对推广水稻机插技术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农业新技术.以玉米和水稻为例,验证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实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和玉米种子经过处理后,最高增产分别达到106.0 kg/667m2、125.0 kg/667m2,且作物长势旺盛,基本不发生病虫害,减少了农药支出,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海城地区水稻主栽品种辽星一号为研究对象,开展水稻"3414"氮磷钾肥料试验,研究水稻在不同氮磷钾水平配比时的产量效应、最佳施肥量及最佳氮磷钾配比.结果表明,本地区最佳经济产量为725.5 kg/667 m2,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1 kg/667 m2、P2O58.5 kg/667m2、K20 7.3 kg/667 m2,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配比为1:0.53:0.45.  相似文献   

11.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指什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近年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主推的一项先进的农业技术。主要包含:机插育秧技术、机插大田栽培管理技术,插秧机操作技术等三大技术综合。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汝城县农机部门为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发展,组建了技术指导小组,强化了包村联户服务,建成了6个省级水稻育插秧示范基地,实行"七统一"的技术要求。目前全县插秧机拥有量达到282台,全年实现机插面积7667hm(211.5万亩),使山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经对比测产,机插秧每亩产量达600kg,减少成本150元/亩,每亩平均增收达2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麦秸机械还田机插轻简稻作技术为江苏省稻作主推栽培技术,2014年麦秸机械还田扬粳4038机插稻在扬州市邗江区、仪征市多点百亩丰产示范实现平均产量748.5 kg/667 m2,并集成了配套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旨在为大面积推广机插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业的高速发展决定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势在必行,而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主要环节是水稻机插和水稻机收,随着生产的发展,水稻机收在肥东县已达到90%以上,而水稻机插远远达不到现代农业的需求,困扰水稻机插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机插水稻的育秧技术,根据肥东县近几年来水稻机插秧推广试验,育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我们进行了"镇稻14号"机摆栽试验示范,试验表明:镇稻14通过摆秧栽培能够充分发挥穗大粒多的优势,表现高产,平均产量达720kg/667m2以上,比机插显著增产6.6%,米质适口性好,综合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在开原地Ⅸ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示范,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平均增产稻谷45.1 kg/667m2,增产率达7.58%;节省肥料施用量3.15 kg/667 m2,增加经济效益84.76元/667 m2.这说明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切实可行,增产、节肥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7.
詹新民 《河北农机》2023,(23):148-150
杂交水稻是一种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对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人工育秧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杂交水稻的大规模种植和推广应用。机插育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稻育秧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机械设备进行自动化操作,实现了育秧过程的快速、高效和标准化。因此,深入研究和探索机插育秧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应用效果,对于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详细叙述杂交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的操作流程及相关应用,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希望为农民和种植者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技术支持,促进杂交水稻的生产效益和质量提升,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8.
泰和县2014年粮食高产创建晚稻机插秧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不同的栽植方式和不同的机插密度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为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步伐,进一步提高泰和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在县农业局的统一部署下,泰和县农机局2014年分别在冠朝镇社下村、苏溪镇雷岗村、禾市镇丰垅村三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实施了"不同行距机插对比、机插与手抛对比"的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笔者以苏溪镇雷岗村为例,通过晚稻机插秧对比试验分析,得出了3点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机插水稻不同基质配方育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插水稻育秧基质的质量直接影响秧苗品质,高质量的基质和秧苗是保证机插水稻高产稳产的前提。为了充分利用当地农业和工业生产废弃物,解决机插水稻育秧取土难的问题,2013年上半年,泰州市农业机械化推广站、兴化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通力协作,结合《水稻基质育秧与机插配套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开展了不同基质配方育秧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机插育秧的基质2种。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创新农场开展连作晚稻杂交稻机插示范,面积6.67 hm2,选用新组合甬优15,经乐清市农业局验收每667 m2平均产量达695 kg,与当地主栽的杂交组合甬优9号相比,增产幅度达7%,总体表现高产稳产,其连晚机插高产技术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1.特征特性(1)生育特性。乐清市柳市镇创新农场甬优15连作晚稻机插示范方,于6月25日播种,7月20日机插,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