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根据荔城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分析了荔城区中低产耕地障碍因素和土壤综合环境质量状况。全区中低产耕地面积2293.39hm^2,占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25.49%,以旱限制、缺钙限制、瘠瘦限制和酸限制型为主,占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79.21%:全区耕地土壤综合环境质量以清洁和尚清洁为主,占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85.72%,土壤污染物主要为汞、铅等;在分析耕地障碍因素和土壤综合环境质量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中低产耕地改良利用和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农业生态区划法的耕地综合量能指数模型构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研究粮食产量与耕地产能间的关系以及区域差异,对于挖掘区域增产潜力,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均衡增产,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农业生态区划法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基础上,提出基于耕地质量新内涵的耕地质量修正的耕地产能核算方法。通过探讨耕地综合产能的概念体系,构建了反映粮食产量与耕地产能关系的耕地综合量能指数模型,模型由耕地综合量能指数、耕地质量产能指数和耕地数量产能指数构成。并以曲周县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曲周县耕地综合量能指数为0.16,耕地质量产能指数为0.31,耕地数量产能指数为0.99,耕地总体产出效率不高,粮食增产的潜力较大,耕地粮食生产平均开发程度也不高,但数量增加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3.
始于20年前的土壤普查查明,陕西省耕地速效钾平均146mg/kg,作为粮油基地的关中地区更高于此,这就掩盖了秦巴山区缺押的严重性。当时秦巴山地缺钾已占40%,随着耕作水平提高和产量增长,秦巴山区耕地缺钾面积已接近80%。事实证明,缺钾已成为秦巴山区粮食增产的瓶颈 。分析了秦巴耕地缺钾的原因和钾肥肥效,提出了相应的补钾方略。  相似文献   

4.
关于耕地土壤质量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了作为"人地"矛盾隐性面的耕地质量管理与数量管理同样紧迫与重要。论述了耕地土壤质量的概念,及其评价,提出了耕地土壤质量管理的技术途径和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5.
罗必武 《农业工程学报》1997,12(A00):269-27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耕地建设是农业基础建设的关键,耕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保护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通过法律,政策,科学手段等措施,保护耕地数量与提高耕地质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在截止2011年,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8年增产.而且2012年有望延续这一增势的背景下.还可以再增产20年、50年吗?粮食增产的那一部分能填得起需求增加的那部分吗?一味粗放地通过大量施用化肥的方式取得高产量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占世界7%的耕地施用了世界上1/3的氮肥和1,3的磷肥。过度施用化肥一方面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与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是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为: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耕地退化严重、耕地浪费严重和耕地保护措施不力;耕地水土流失范围广、面积大,人为因素是加剧耕地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水土流失导致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严重制约粮食生产的发展;加强水土保持,可防止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且能有效地改善耕地环境状况,是实现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潮土养分供应特征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5年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结构对小麦、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各处理单产依次为:MNPK〉MNP〉MN〉NPK〉NP〉N〉M^1)〉CK。长期不施肥区,土壤养分供应不足,产量逐年下降。基础地力贡献率平均产37.2%,肥料的增产贡献率为62.8%。在肥料中有机肥占25.2%,化肥占74.8%。在化肥中氮占64.6%,磷占27.2%,钾占8.2%。有机肥有明显改土培肥作用,有利土壤物理性改善,增强作  相似文献   

9.
保水剂在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水剂是现代旱作农业中一项有效措施。在旱作春玉米上施用保水剂,增加产量12%~33.47%,在大豆生产上增产3.9%~23.1%,产量随保水剂用量增加而增加,但保水剂施用在土壤中的增产效益较低。用保水剂处理种子,成苗率增加,增产效果显著,是目前生产水平下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土旱塬区新增耕地质量等别及粮食产能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黄土旱塬区新增耕地质量等别及粮食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实现黄土旱塬区耕地保护和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陇中黄土旱塬区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2015—2017年3个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为例,以新增耕地的7种农用地分等因素为依据,对新增耕地耕地的质量等别和粮食产能进行计算,同时对新增耕地的土壤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并利用计量经济学Logistic回归模型,从构成新增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各因素对粮食产能的影响。[结果]景泰县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使新增耕地等别提高1~2个等别。粮食产能与新增耕地平均等别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水浇地以占总新增耕地91.84%的面积,创造了比例为93.36%的总粮食产能。新增耕地年限3 a时,土壤结构破坏率较1 a时降低了2.05%,土壤抗侵蚀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及速效钾分别较1 a时提高了10.67%,15.39%以及13.62%。耕种5 a,4 a,3 a项目单位面积产能较项目未实施时粮食产能分别提高15.69%,9.80%和3.92%。[结论] 5项因素对新增耕地粮食产能影响程度表现为: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新增耕地基础设施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新增耕地年限,因此要将新增耕地粮食产能提高的着力点放在耕地质量等别的提高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开发建设项目日益扩大增长的今天,剥离被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是缓解人地矛盾,保护耕地资源的有效措施。该文在Arc GIS的技术支持下,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从耕层土壤质量与耕地质量2个角度,提供了一种定量评价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可剥离的耕层土壤剥离潜力的方法。将研究区耕层土壤质量等级图层与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质量等级图层叠加,得出江津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可剥离耕层土壤资源潜力,可剥离的耕层土壤总面积达到了30.18 km2,占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总面积的76.39%,主要集中在江津区经济发达、非农建设发展迅速,地势低平、集中连片、交通便利、增值潜力巨大的中北部地区。根据江津区耕层土壤质量等级以及江津区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质量等级,将可剥离的耕层土壤划分为3个等级,以便确定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层土壤剥离的优先秩序以及后备土壤资源;可剥离的优质耕层土壤资源稀缺,一级可剥离耕层土壤面积仅为0.32 km2,占可剥离耕层土壤总量的1.03%,二级可剥离耕层土壤面积为4.64 km2,占可剥离耕层土壤总量的15.37%。因此在丘陵山地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耕地保护任务重大,更需对被占用优质的耕地进行耕层土壤剥离。该文为区域开发建设、耕地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后续的耕层土壤利用规划乃至西南丘陵山地区的非农建设规划布局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与培肥改良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低产田的产生是由自然条件和耕作管理制度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针对黑龙江省耕地利用和生产力现状,分析了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以防治水土流失、合理调整耕作制度、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培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促进粮食增产,保护粮食基础地位,改造中低产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书鼎  张少兰 《核农学报》1995,9(2):113-119
土壤薄板层析测定苯并(α)芘(BaP)的Rf值小于0.1,在土壤中BaP属于不迁移性有机化合物,土壤中BaP被降解成极性化合物(占总^14C-BaP23.5%)水溶形式(占1.7%)和非极性形式(占38.4%)。土壤^14-Bap组合态占36.4%。土壤表层(0~1cm)^14C-BaP为0.1%,水稻苗期对BaP吸收速度快,且数量大,拔节期间吸收转缓,分蘖期后吸收达平衡。水稻体内^14C-BaP  相似文献   

14.
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掌握黑土区耕地质量状况,探索耕地质量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可以进一步保持耕地的健康发展。为探讨黑土区耕地质量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嫩江市为研究区,利用层次分析法及CRITIC权重法确定22项选取指标的综合权重,通过综合质量指数法构建地学特征、土壤特性、土壤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及植被生长5个维度的质量指数,引入TOPSIS模型分析确定嫩江市耕地质量等级,开展黑土区障碍因子诊断、侵蚀状况模型评估及耦合协调研究。结果表明:1)嫩江市以中等级耕地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29.6%,高等级耕地较少,占比为10.1%。耕地质量等级存在较大差异,集聚类型以不显著为主,且在市域内呈现散碎分布的空间格局。2)根据障碍因子诊断发现,指标层中土壤pH值、排水能力、灌溉能力、地块连片度及比值植被指数指数的障碍度较高,是制约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准则层中耕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指数障碍度最高,对于耕地质量具有显著影响。3)嫩江市西南部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相对较弱,侵蚀较为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嫩江市的北部及东部区域,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东北高西南低。4)空间耦合协调分析发现,耕地质量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耦合度介于0.22~1.00之间,具有明显的耦合响应特征,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土壤侵蚀与耕地质量处于良好的协同发展状态。研究为松嫩平原农业健康生产及黑土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壤保水剂与作物抗旱剂配施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保水剂与作物抗旱剂配合施用是现代旱作农业中防旱抗旱的一条有效措施。在旱作农业生产中,春小麦繁亩用0.4kg,蚕豆每亩用0.23kg作物抗旱剂一号拌种,再分别配施土壤保水剂0.78kg、0.73kg,春小麦增产34.6%;蚕豆增产38.9%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鄂州市中低产耕地评价及其改良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GIS技术,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方法对鄂州市的中低产耕地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在鄂州市现有40892.3hm^2耕地中,三等以下的中低产耕地30169.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3.78%,其中渍涝潜育型、干旱灌溉型、瘠薄培肥型、障碍层次型等4类中低产耕地分别占总耕地的22.84%、25.04%、16.76%和9.14%。根据中低产耕地的限制因素及其空间分布,划分为水网平原潮土田区、低丘垄岗红黄土区和低山丘陵红沙泥土区3个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良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7.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建设和监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可以反映全市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和耕地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施肥水平及耕作制度等农业生产条件对土壤养份的影响。通过建设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逐步形成全市范围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带动市县两级耕地质量管理体系和职能建设。把耕地质量评估、验收、预警机制和耕地质量的中长期培肥等纳入监督管职能,使耕地地力培肥走上持续健康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万伦 《土壤》1997,29(4):200-204
通过对甘肃省旱俄农业生态环境、基本特点研究,提出培肥增产对策;优化土壤环境,提高旱作土壤稳定性和抗逆性,中物质投入,培肥地力,促进低产土壤良性循环;调整作物布局,提高生物转化输出数量、质量;筛选最佳模式和措施方案,提高综合实施效果等抗旱、增产、培肥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慈溪市耕地284个土壤样品测定结果表明,慈溪市91.9%的土壤符合农业部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按慈溪市农业产业发展要求,选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壤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肥盐调控措施对盐碱耕地综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黄淮海平原等易盐地区耕地盐碱障碍消减和综合质量提升的研究目标,开展多因子和不同因子水平下的微区玉麦轮作试验,综合分析不同N肥投入、土壤培肥、秸秆覆盖、优化灌溉等措施对不同盐碱程度耕地生产力和水肥盐状况等综合质量的调控效果,并初步提出水肥盐优化调控模式。研究表明:易盐区枯水年夏玉米种植期积盐风险高于冬小麦期;单一的高N投入措施利于轻度盐碱耕地增产但对中度盐碱耕地产量提升和盐渍害防控效果不显著;有机肥施用可有效培肥土壤、促进土壤排盐抑碱、提升生产力;秸秆覆盖能显著提升土壤保水能力、抑制表土盐碱害,但其对作物根层盐碱抑制效果不明显,需结合优化灌溉来加速根层盐分淋洗;水肥盐优化调控措施可提升盐碱土壤供N能力、减少化肥用量,利于降低农业成本并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易盐区盐碱耕地根层土壤积盐和表土碱害风险长期存在,需结合水肥盐调控措施和农艺及水利措施来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