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氮钾配施对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为甘薯安全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鲜食型甘薯品种"泰薯14"为材料,设置不同氮钾肥配比,探讨不同氮钾肥配比对甘薯茎叶生长、产量及其形成、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用量分别为9、18 g/m~2(N1K1)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甘薯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提高甘薯块根膨大速率,从而提高甘薯块根产量。施钾处理K1甘薯块根产量、块根膨大速率、商品薯率、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均高于单施氮肥处理,N1K1处理甘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最高,氮钾肥配施可以缓解甘薯茎叶旺长的趋势,降低甘薯茎叶与块根重量比值,提高干物质向块根的分配,N1K1处理效果最显著。本试验N1K1处理为最佳氮钾肥配比,能够促进甘薯地上部与地下部协调生长,促进甘薯快速膨大,提高甘薯块根产量。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甘薯品种北京553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并分析其中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薯干物质前期积累少,中后期快速积累,并逐渐由地上部转移至块根中。各矿质元素在甘薯不同器官的积累量随植株生长而增加,但分配率不同,前期各元素集中于地上部,中后期逐渐转移至块根中。甘薯一生吸收最多的元素是氮、钾和钙,其中氮和钙主要在前中期积累且分布在地上部,钾则主要在中后期积累且分布于块根。微量元素中,甘薯对铁的需求较大,主要时期是生长中期并多分布于地上部。单位产量的需肥规律与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一致,可以根据需肥规律来指导生产,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3.
氮钾肥配合施用对桑叶产量品质及蚕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4年田间施肥试验和一季养蚕试验,研究了氮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桑叶产量、品质及相应桑叶喂饲家蚕对蚕生长及蚕茧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园施用氮钾肥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在氮钾肥各养分配比中,以高氮高钾处理(N450K300)的产量最高,比N0K0处理年均增产35.2%,与其他各处理产量差异显著。桑叶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桑叶中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粗蛋白、油脂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但单施氮肥会对蛋氨酸和油脂含量产生负面影响;施钾导致糖分含量下降,其他品质参数值随钾肥施用而提高,氮钾肥配合施用具有提高桑叶品质的作用。养蚕结果表明,桑园增施氮钾肥生产出的桑叶,有助于降低蚕茧的死笼率、具有提高全茧量和茧层率及提高蚕茧产量的作用。蚕茧上茧率、茧丝长、解舒率和茧丝净度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施钾基础上增加氮肥用量有提高蚕茧品质的作用,但不施钾只施氮肥对上茧率有负面影响,说明氮钾肥配合施用能促进蚕茧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腐植酸缓释钾肥对土壤钾素含量和甘薯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利用腐植酸和硫酸钾制备一种腐植酸钾肥(HA-K),沙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钾素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为阐明施用腐植酸缓释钾肥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腐植酸缓释钾肥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以及甘薯产量和对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空白对照)相比,施用腐植酸促进了甘薯对钾素的吸收,降低了甘薯全生育期土壤中的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以及生长前期土壤有效钾含量,但是提高了甘薯生长中、后期土壤有效钾含量。与施等量氧化钾对照相比,施用腐植酸缓释钾肥促进了甘薯对钾素的吸收,降低了甘薯全生育期土壤缓效钾含量和甘薯生长前、中期土壤速效钾和有效钾的含量,提高了甘薯生长后期土壤速效钾和有效钾的含量。与施等量氧化钾对照相比,施用腐植酸缓释钾肥显著提高了钾肥吸收利用率(REK)、农学利用率(AEK)、偏生产力(PFPK)和甘薯块根产量,增幅分别为20.09 %,42.69 %,5.89%和22.83%。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钾方式对甘薯钾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钾素是调控块根类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子,特别是对淀粉型甘薯后期块根膨大及产量形成尤为重要。本试验选择胶州(砂姜黑土)和即墨(风沙土)两个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试验点布置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施钾方式在两种不同类型土壤条件下对甘薯钾素吸收、 钾肥利用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对甘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借助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甘薯钾营养的精细化调控,提高钾肥利用率和促进甘薯生长。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 K0(不施钾肥,CK)、 K1(钾肥基施)、 K2(钾肥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和K3(钾肥全部封垄期追施)。【结果】与CK相比,三种不同施钾方式均显著提高了甘薯生物量、 养分吸收量及产量(P0.05)。与K3和 K1处理相比,砂姜黑土条件下K2分别增产18.7%和10.4%,但K3和 K1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风沙土条件下K2增产幅度分别为35.3%和17.3%,其中K1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 K3处理(P0.05)。与K1处理相比,K2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生长中后期(115天~150天)钾素积累量和地下部生长速率,同时提高了钾收获指数、 钾肥偏生产力、 钾效率、 钾肥农学利用率。与K1 和K3相比,砂姜黑土条件下K2处理的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5%和8.8%,风沙土条件下K2处理的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3.9%和13.2%。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同一施钾方式相比较,砂姜黑土条件下氮钾积累量、 生物量和产量均高于风沙土,但K2处理的钾素日积累速率、 钾素利用率与增产效应均表现为风沙土高于砂姜黑土。【结论】在供钾量较低的风沙土上采用分期施钾(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能显著提高钾肥利用率和增加甘薯产量,是甘薯合适的施钾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黄土母质性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氮、磷、钾及有机肥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磷是生土地土壤肥力形成与作物生长发育以及根际土壤酶系统和微生物系统形成的首要原始起动营养元素;(2)含磷的处理组合,谷子幼苗阶段地上下部生长均明显较不施磷的长势强,而单施氮和钾甚至不及不施肥的对照。氮、磷、钾对谷子根苗生长的影响顺序为磷氮钾;(3)进入谷子中后期生长阶段,氮素的作用,特别是氮、磷、钾对谷子株高及地上部干重的综合效果表现明显;(4)产量表现为含磷的处理组合,产量及产量结构均明显提高;(5)单施优质高量的有机肥对生土地根苗生长与产量形成具有当年立竿见影的效果;(6)发达的根系促进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的迅速繁衍,提高了根际土壤酶的活性,有益于促进根-土系统向着熟化方向发展,使生土地上的谷子当年获得正常产量。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缺钾是蕹菜生长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之一。单施有机肥无法满足蕹菜高产栽培的养分供给;在NP基础上施钾肥增产155.13%;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处理的增产8.57%,比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增产110.65%;蕹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1年在安徽省生姜产区淮北平原砂姜黑土上,连续三年多点开展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钾氮配合施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生姜的产量,施钾增产14.9~58.5%,平均增产率为29.8%。增施氮肥的增产效率为负数,钾肥的增产效率在两种氮肥水平下都较高,高N条件下增加钾肥施用量可以极大地提高钾肥的增产效率。施用钾肥提高了生姜地上部茎叶含氮量及茎叶、姜块和全株P、K养分含量,对全株氮素含量影响不大。两种氮肥水平下,生姜地上部茎叶、块茎和全株的吸K、吸N、吸P量都是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钾氮配施大幅度提高了土壤有效P、K含量,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缺钾是蕹菜生长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之一。单施有机肥无法满足蕹菜高产栽培的养分供给;在NP基础上施钾肥增产155 13%;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处理的增产8 57%,比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增产110 65%;蕹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夏玉米品种郑单136为材料,设置CK(不施肥),NP(施氮、 磷肥),NPK(施氮、 磷、 钾肥)和1.5MNPK(小麦季施高量氮、 磷、 钾肥+有机肥,玉米季仅施用化肥)4个处理,研究夏玉米钾素吸收规律及生育期内土壤钾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施钾与不施钾处理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均一直增加,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 在施用氮、 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不但可以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叶片及茎秆中的钾素含量,进而提高夏玉米整个地上部吸钾量;而在氮、 磷、 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茎秆及叶片的钾素含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总量。夏玉米钾素吸收主要集中在灌浆期之前,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钾素出现回流现象。夏玉米收获后与播种前相比,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无明显下降或者略有增加,而非交换性钾明显下降,非交换性钾是夏玉米钾素吸收的主要形式。夏玉米吸钾量与播种前土壤3种形态的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增施钾肥对于改善夏玉米生产,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连续三年多点研究钾氮配施对大蒜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对大蒜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三年试验平均,蒜苗、蒜苔和蒜头产量较不施钾的对照分别增长29.8~53.7%、30.4~39.7%和19.8~28.2%,平均增产42.9%、35.5%和24.1%。施用适量的氮钾肥提高了大蒜地上部茎叶含N量,大幅度增加茎叶、蒜苔、蒜头和全株P、K含量,改善大蒜植株的营养状况。两种氮肥水平下,大蒜地上部茎叶、蒜苔、蒜头和全株吸N、吸K及吸P量均随钾肥施用量的加大而提高。钾氮配施可促进磷素和钾素向蒜头的转移,从而提高P和K的再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条件下覆膜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吸磷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探明覆膜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生长及磷素吸收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覆膜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地上部磷含量、吸磷量、磷分配以及磷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膜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玉米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干重,其中苗期和拔节期玉米地上部干重增加幅度最大,达24.9%~126.3%。覆膜对单施磷肥条件下玉米苗期生长的促进作用较明显,而生长后期则对氮、磷、钾配施条件下的促进作用较明显。2)覆膜处理显著提高玉米生长前期,尤其是苗期地上部含磷量、磷素累积量,且单施磷肥处理效果强于其他施肥处理;覆膜后,单施磷肥处理玉米苗期地上部含磷量、磷素累积量分别较不覆膜增加56.3%和253.0%。覆膜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磷素收获指数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氮钾配施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石灰性褐土上氮与钾肥配施对莴笋(Lactuca sativa L. var. angustana Irish)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适量氮肥对莴笋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当每kg土氮用量超过0.30g时,反而导致减产。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配施钾肥,不仅能显著地提高莴笋产量,而且能明显减少施氮对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氮、钾之间表现出良好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钾对食用甘薯品种钾吸收、利用和块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甘薯属于喜钾作物,增施钾肥是提高甘薯块根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腐植酸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作用。为探讨腐植酸与钾肥配合施用对食用甘薯钾吸收利用以及块根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自行制备的两种腐植酸钾肥料,选用食用甘薯品种“北京553”于200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块根膨大过程定期取样和收获期测产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块根膨大过程中植株地上部鲜重/块根鲜重(T/R)比值、叶片和块根含氮量/含钾量(N/K)比值以及块根膨大速率的变化及其与块根产量的关系,同时分析了钾素生产效率和钾肥利用率在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适量钾肥可以降低植株T/R比值以及叶片和块根的N/K比值,提高块根膨大速率,提高收获期生物产量及其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率,增产24.18%。但是,施用钾肥降低了钾素生产干物质和块根的效率。施用适量腐植酸可以降低块根N/K比值,提高叶片N/K比值,提高块根膨大速率以及收获期的生物产量,增产5.70%。同时,施用腐植酸提高了钾素产干物质和块根的效率。与等量氧化钾对照比较,在块根膨大前、中期,施用腐植酸钾可以降低植株T/R比值以及叶片和块根的N/K比值,提高块根膨大速率;块根产量提高8.11%~9.50%。同时,腐植酸钾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钾肥对大白菜氮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吾钟  何念祖  林荣新 《土壤》1997,29(5):254-257
田间试验结果产施钾肥能促进大白菜对氮的吸附,提高其主要生育期地上部的氮营养水平;同时还能促进氮营养向叶球的转运和分配。试验还发现,在施钾水平较高时,硫酸钾处理地上部的总吸N量明显高于氯化钾处理,增产作用也更显著。因此,生产上以施用硫酸钾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生土施肥对黍子根系生长及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永清  苗果园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3):158-161,169
以肥力极低的生土为基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土施肥对黍子根系生长及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土地施用磷、氮肥.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黍子根系的干重、总根数、总根长、总吸收面积及活性吸收面积。单施钾的效果不明显,但在施用氮磷的基础上施钾,具有明显的加合效应。磷不仅是生土地上黍子产量与品质形成的第一限制因素,也是生土地土壤肥力形成的原始起动因素。氮、磷、钾三要素对黍子根系的影响顺序为磷〉氮〉钾。有机肥对根系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前期。发达的根系促进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的迅速繁殖,从而提高了根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这种结果促进“根土系统”向着熟化方向发展。使生土地上的黍子当年可获得正常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赤霉素与钾肥互作对烤烟烟叶生理及上部叶化学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于打顶当天叶面喷施赤霉素(GA_3)并根部追施钾肥,分析不同配比用量的赤霉素与钾肥互作对烤烟上部叶叶面积、烟叶抗氧化酶活性、碳氮代谢酶活性及上部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与钾肥互作可显著促进上部叶片的开片,与钾肥相比,赤霉素作用效果更为明显。赤霉素与钾肥互作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生育期延长变化基本一致均显著高于CK,表明两者互作有效增强了烟叶抗逆和抗衰老能力,促进了烟叶生长和成熟。赤霉素与钾肥互作下烟叶碳氮代谢酶活性始终高于CK,且在不同时期酶活变化一致,说明两者交互处理能增强烟株的碳氮代谢强度,有利于烟叶内在品质生成。赤霉素与钾肥互作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烟叶钾含量、钾氯比,降低烟碱和氯含量,协调各化学成分,改善烟叶品质。与较低水平的赤霉素与钾肥互作处理相比,较高水平的互作处理对烟叶抗氧化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更为明显,其中以20 mg·kg~(-1)GA_3+10 kg K_2SO_4·666.7m~(-2)处理对叶片开片、抗氧化酶和碳氮代谢酶活性的提高及烟叶品质的改善效果最好。本研究为优质烤烟上部叶生产及其调控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型土壤改良剂对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冬小麦施加一种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研制的新型土壤改良荆(简称PJG),采用田间试验,探讨其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各生长期养分含量及氮、磷累积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PJG土壤改良剂能提高小麦地上部各生长期干物质累积量.单施可提高8.4%,与氮肥配施可提高37.8%;可增加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中氮、磷含量及其累积吸收量,但对钾索影响不大.施加1 500 kg/hm2的PJG改良剂,能较对照增产1.90%,与氮肥配施效果更佳,最高增产9.96%.综合考虑,应用PJG土壤改良剂时应与适量的氮肥配施,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减氮控磷稳钾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氮、 磷用量偏大,钾肥用量不足不仅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养分利用率偏低。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减量施用氮、 磷肥,稳定钾肥投入对水稻产量、 养分积累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1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结果表明,氮钾、 磷钾、 氮磷钾配施处理的水稻秸秆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P0.05); 减氮控磷稳钾处理(N 225 kg/hm2、 P2O5 60 kg/hm2、 K2O 90 kg/hm2)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N 300 kg/hm2、 P2O5 150 kg/hm2、 K2O 60 kg/hm2)能显著增加水稻秸秆生物量(P0.05),明显提高千粒重和籽粒产量; 试验还得出,减氮控磷稳钾处理分蘖期地上部氮、 钾含量和秸秆氮、 钾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 收获期地上部氮、 钾的积累量和氮、 磷的表观利用率显著大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适当减少氮、 磷用量, 增加钾肥用量能改善氮、 钾营养状况,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籽粒产量和氮、 磷表观利用率。N 196.2 kg/hm2、 P2O5 46.5 kg/hm2、 K2O 90 kg/hm2的配施方案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氮磷钾化肥不同配合施用方式及氮磷钾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合施用对钾素平衡以及土壤钾库的影响。试验包括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氮(N)、氮钾(NK)、磷钾(PK)、氮磷(NP)、氮磷钾(NPK)、氮磷钾配合一季秸秆还田(SNPK)、氮磷钾配合低量有机肥(M1NPK)和高量有机肥(M2NPK)。结果表明,除NK、PK和M2NPK处理外,其它处理小麦和玉米钾的携出量均大于钾的投入量,导致土壤钾素处于亏缺状态,20年累计亏缺量为6174333 kg/hm2。与试验前相比,长期施肥种植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全钾含量; 长期施用钾肥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但长期不施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未显著降低; 无论施钾与否土壤非交换性钾(Mactotal K)以及非交换性钾中更容易被HNO3溶解提取的钾(Step K)均明显低于试验前水平。表明土壤非交换性钾可以作为该土壤钾素消耗的指标。考虑到施钾肥的经济投入和现有资源高效利用(如秸秆、有机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维持土壤钾素肥力以及土地可持续生产力,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采用秸秆全部还田或施有机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