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土保持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阐述了水土流失区为改善生存条件优先使用水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在减少河流泥沙、调节径流、改善水质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肯定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正面效应,指出了生态用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形势下,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水土保持的深刻内涵,结合绿水资源的含义,具体研究了水土保持在保护水资源方面的价值估算方法,进一步明确了水土保持在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绿水概念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学家Falkenmark于1995年首次提出的,它拓宽了传统水资源的范畴,更新了水资源的思维,引起科学界对水资源概念和水文功能的重新思考。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严峻情况下,从绿水概念出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概念的全面性,也更加明确了保水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做好水土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水土保持中"保水"的对象就是绿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增加绿水比例,林草措施可以储蓄绿水,耕作措施可以提高绿水利用效率。应完善保水评价体系,加强绿水资源管理,发展保水技术,完整地宣传水土保持概念,树立完整的水土保持意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泉州市水资源、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探讨水土保持保护水资源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实施传统水土保持措施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水源区的土地资源,但由于忽视对下游水资源的影响,随着治理的深入,流域内径流量减少幅度增加,影响了对受水区的供水量。为了保证水源区对受水区的供水量,对传统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改进、采取新型水土保持措施已成为增加受水区输水量、改善水源区生态的现实选择。基于对水源区传统水土保持措施局限性的分析,得出传统水土保持措施并不适宜大中型城市的水源区治理,并初步探讨了水源区新型水土保持措施的主要内容及其具体的措施配置。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制约内蒙古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内蒙古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探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降雨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提出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提高降水资源转化,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是小水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小水电开发建设现状,分析了其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措施,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鉴于宁东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及化工行业的特点和化工类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的特殊性,结合水土保持新理念提出了宁东地区化工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思路:①注重保护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水资源;②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应以防止风蚀为主,兼顾水蚀;③措施的布设要注意工业园的形象,在争取达到防治效果的同时做到美观耐用,可重复利用;④各项目的施工要结合整个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利用园区现有设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弃土弃渣,实现资源、场地的综合、高效利用。详细阐述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的布设要点。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5):F0002-F0002
黄河流域面临一系列严重水问题,如水上流失、水资源短缺、河床抬高、河势恶化、水污染持续严重等,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整个流域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水土保持在有效减少入黄泥沙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黄河干支流的水资源量。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渐加剧,水土保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与黄河水资源短缺之间的博弈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生态水文学研究小组通过多年深入研究,认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足解决黄河一系列水文问题的有力措施甚至是根本措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其效果堪与南水北调工程相媲美。1水土保持措施水沙代价低,可实现最大限度的拦沙,最小量的蓄水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是制约内蒙古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内蒙古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后 ,探讨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降水资源利用的关系 ,提出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科学合理地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可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 ,明显增加可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水资源是影响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因子。通过分析西部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认为这些问题都与水因子有关 ,进一步分析了西北水资源利用的状况 ,提出科学利用西北地区水资源的途径。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以水为切入点 ,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 ,才能改善西北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王飞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1):317-321
[目的]从区域资源综合利用与水土资源管理角度探讨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地治理问题,旨在寻求旱区盐碱地治理与开发利用新模式,以创新旱区盐碱地治理观念与技术,为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支撑。[方法]根据在陕西、宁夏和新疆等省区的野外调查和研究经验,结合有关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旱区盐碱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管理新模式。[结果]旱区盐碱地水土资源管理新模式是通过高效水调控促进土盐—水盐分离(简称:旱区盐碱地双分离治理模式),可以综合概括为"减少区域水损失,低耗水充分洗盐,集约化水盐分离,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其中"减少区域水损失"是旱区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障的前提,"低耗水充分洗盐"是节省洗盐的时间成本和水资源成本的基础,"集约化水盐分离"是实现水盐分离和水盐分别再利用的核心技术,"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是旱区农业发展用水的核心经济原则。[结论]旱区盐碱地双分离治理模式通过集约化水土资源管理,可以提高水盐分离效率,提升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其资源、环境和生态风险小,治理效益持续时间长,有助于维持和提升盐碱地治理的区域经济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中水土流失问题的生态角度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西部开发过程中,水土流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生态角度分析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剖析了其原因,并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西部开发过程的水土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东北典型黑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东北黑土区土地资源不断流失和退化问题,总结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防治经验,对保护黑土资源和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典型黑土区具有代表性的通双小流域近50a水土流失治理实践和数据,探讨和分析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结构及其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小流域从坡顶到沟道的三道防线立体防护体系的原理和效益:岗顶第一道防线减少溅蚀,削弱并拦截上坡来水来沙,涵养水源,改善土壤质量;坡耕地第二道防线截短坡长,减缓径流流速和侵蚀动能;坡底第三道防线主要采用植物跌水固沟保土,抑制侵蚀发展,恢复土地资源。该三道防线是适合典型漫川漫岗水力侵蚀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模式体系。通过水土流失治理,通双小流域森林覆盖度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小流域由强侵蚀区改善为微侵蚀区,侵蚀模数由6 600t/(km2.a)降低为300t/(km2.a),且土壤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粮食产量由1979年的1 200kg/hm2增加至1995年的3 465kg/hm2,年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1 100元上升至2005年的2 700元。最后对黑土区和黄土区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典型黑土漫川漫岗水力侵蚀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样板。  相似文献   

15.
 在东北黑土区振祥小流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工程措施,配置相应的林草措施,并辅之以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振祥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初步评价。经过5a的实践,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各项措施全部生效,每年拦蓄径流30.65万m3,保土总量1.71万t,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350 t/(km2.a)下降到416t/(km2.a),年增加经济收益29.39万元,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9.0%增加到12.3%。证明该综合治理措施适用于黑土区,为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着我国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开发建设项目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土流失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水土保持法》要求,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验收之前,必须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验收,因此水土保持永久措施基本上都能完成,但通常对于造成更多水土流失的施工期重视不够,没采取有效的临时综合防治措施,从而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针对该问题,作者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宜长段为例,对高速公路施工期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系统阐述了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为高速公路建设水土保持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市的"7·21"特大暴雨引起了社会的广范关注,北京通州区作为北京重点发展新城之一,在这次特大暴雨中也遭受了严重的灾害。通过分析通州区"7·21"特大暴雨灾害发生的原因,根据水土保持新法规,提出通州区城市建设从源头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城市雨水管网利用率,综合利用渣土资源、提高土石方利用率,减少地面硬化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及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提高城市建设雨洪利用率等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以期为城市建设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学科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进程的加快,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规范,水土保持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修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城市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工程的“三制”管理、水土保持信息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和拓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平原区的水土保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损失和水的损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在山区和丘陵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矛盾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发现平原区也存在水土流失问题,且由于平原面积大,地貌类型多,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平原区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从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的角度出发,本文重点介绍平原区水土流失的类型和特点,并提出了治理各种类型水土流失的措施。对于保护平原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态用水计算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51  
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特别是人类不合理开发 ,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挽救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我国政府提出了“退耕还林”的号召。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 ,植被生态系统实际用水量以及达到某一目标要求的生态用水量如何计算或合理确定 ,对流域规划、生态建设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都有重要意义。先从生态系统的一般意义上来介绍生态用水的概念 ,进而介绍植被生态用水的计算方法 ,并针对“退耕还林”和“植被生态改善与恢复”情况下的生态用水计算问题进行专门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