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是通过各种农艺、覆盖、生物、工程和农业化学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协调配合土、肥、水、光和热之间的关系,旱作农业成功的关键在3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是蓄水,二是保墒,三是品种和农艺。渭北旱塬地区以特色经济作物、苹果为主导作物集中示范集雨补灌、节水灌  相似文献   

2.
旬邑县以玉米高产创建为抓手,大力推广旱作高产配套技术,着力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探索形成了旱作春玉米高产栽培的“旬邑模式”,创造刷新了陕西渭北旱塬春玉米百亩、千亩、万亩高产纪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铜川市印台区旱作苹果生长期肥水调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果树营养诊断技术,并以铜川市印台区为例探讨了旱作苹果施肥和水分管理的技术特点,以阐明旱作苹果生长期肥水调控的方法和具体措施,为苹果的施肥和水分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6年多联合攻关与集成示范,以甘肃省农科院国家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团队为主的科研人员,在陇东旱塬成功研发出"旱作地膜玉米密植增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使旱作地膜玉米由稀植向密植、由分次施肥向一次施肥、由手工劳动向机械替代转变,实现了膜上穴播、收穗和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苹果品种(‘嘎拉’‘富士’‘瑞雪’)矮化密植的栽培表现,筛选适宜在陕西渭北地区进行矮化密植栽培的苹果品种。【方法】2015年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在田间定植‘嘎拉’‘富士’‘瑞雪’,2019-2020年连续2 a对其生长习性、果实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在植株生长方面,‘嘎拉’‘富士’较‘瑞雪’生长快、树势旺,‘瑞雪’短枝性强、矮化效果更好,更易于管理;在果实品质方面,‘瑞雪’综合品质最好,‘嘎拉’次之,‘富士’较差;在经济效益方面,‘嘎拉’‘富士’价格较低、供大于求,‘瑞雪’丰产性好、售价较高、市场竞争力强。【结论】苹果旱作矮化栽培模式在渭北旱塬地区表现良好,适宜推广应用。在旱作矮化栽培模式中,‘嘎拉’‘富士’表现稳定,可以继续作为主栽品种进行推广,‘瑞雪’营养生长矮化效果最好、品质最优、效益较高,建议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渭北旱塬红富士苹果早果丰产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渭北旱塬红富士苹果早果丰产管理技术,包括树形培养、肥水营养调控、刻芽、拉枝、环割等方面内容,以为提高当地的红富士苹果栽培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渭北旱塬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苹果一度成为该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改变该地区苹果生产管理粗放,技术较落后的现状,结合近年来苹果生产技术的科研成果,制定一套从苹果生产建园到采收储藏的生产技术规程,做到系统集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渭北无公害苹果生产提供一个全面合理的技术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8.
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七改"栽培法是澄城县农技人员依托国家旱作农业项目,结合当地实际,探索总结、改进集成出来的高产高效玉米栽培技术,在当地及周边县区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旱作农业是指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以及集成技术组合进行的农业生产。宜君县地处陕西中部渭北旱塬,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县。全县共有耕地50万亩,其中旱地面积占98%。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地膜玉米种植面积10万亩,属渭北旱塬优质春玉米主产区。  相似文献   

10.
陇东旱塬是甘肃省苹果的主产区之一,面积、产量和外销量一直居全省首位.但由于陇东旱塬的气候变化异常,冬春季低温花芽易遭受冷害;夏秋干旱,树体和果实失水落果,加之果农在管理上片面追求产量等原因,造成苹果品质下降,销售不畅.因此,果园管理直接影响着苹果产量、品质和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11.
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流行程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渭北旱塬1997~2003年的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和苹果黑星病流行程度等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流行的气象因子,求得了最优回归子集,并用前5年资料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该模型对2002和2003年苹果黑星病的流行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4月份和8月份的降雨量、前一年12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及1月份和7月份的平均温度是影响苹果黑星病流行的主要因子。研究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准确率高,对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防治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水县地处渭北旱塬,年降水量不足,且降雨季节不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性以及农户施肥不合理抑制了肥效利用和果树生长,给果树生产及管理带来难度。针对本县果树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旱塬苹果土肥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黄土高原渭北旱塬地区有效的降雨资源,提高水分利用率。以不覆盖为对照,设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和垄覆地膜2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苹果园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水分利用率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苹果不同育期内,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处理蓄水保墒能力相比其他处理明显增强,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春季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0~25cm平均土壤温度比对照提高2.5℃。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均最高,2a平均为21 223.5kg/hm2和42.0kg/(mm·hm2),分别比垄覆地膜处理及对照高12.5%、21.0%和40.8%、59.7%。总之,在不同的覆盖处理中,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是渭北旱塬地区有效的苹果旱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渭北旱塬果园灌溉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是陕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栽植面积居国内第一,产量居全国第三。渭北旱塬地理位置优越,海拔高,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世界公认的苹果优生区。渭北旱塬苹果栽植面积达33.3万hm2 ,占全省苹果栽培面积的70 %。但苹果的优果率不高,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管理跟不上。随  相似文献   

15.
<正>宜君县地处陕西中部渭北旱塬,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县。县域辖6镇1乡1街道办,总人口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境内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平均海拔1 395m。森林覆盖率47.6%,宜君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709.3mm。宜君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全县基本形成了以玉米、塬区苹果为主要特点的旱作特色农业板块经济格局,全县共有耕地3.4万hm2,其中玉米种植2.45  相似文献   

16.
洛川县旱塬果园土壤养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延安旱塬果区土壤有机质现状,分析洛川县土壤养分存在的问题,认为苹果园肥水管理问题已成为制约洛川乃至延安苹果产业做精、做强的限制因素,提出洛川苹果园土壤养分资源优化管理技术措施,为延安苹果生产和果农致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丘陵旱塬区是洛宁县农业生产的重点区域。小麦、谷子是陵塬旱作区的两大优势作物,无论面积还是总产量在洛宁农业生产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洛宁县小界乡王窑村科技示范户王保宁热爱农业科研,潜心研究旱作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根据当地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渭北旱塬无灌溉条件下,优化苹果水肥管理,为渭北旱塬雨养红富士苹果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10-2013-09采用田间试验,以9年树龄"长富二号"为材料,设置农户传统栽培模式(农户模式)和现有水氮高效技术模式(现有模式)以及氮磷钾优化配比、合理基追比、树盘覆盖黑色膜、行间种植生草、配施有机肥等措施集成的创新水肥高效技术模式(创新模式),研究这3种水肥管理模式对苹果园土壤水分剖面分布、贮水量的动态变化以及苹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6-9月,0~20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为农户模式现有模式创新模式;土壤贮水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总体呈增加趋势,创新模式土壤平均贮水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处理;3种处理中,创新模式的苹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为42 645kg/hm2,100.69kg/(mm·hm2),比农户模式和现有模式分别提高44.86%和34.48%及53.77%和36.92%,且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在渭北旱塬无灌溉条件下,创新模式显著提高了苹果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是渭北旱塬雨养果园最适宜的水肥管理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9.
果园覆草是果园地下管理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可广泛适用于苹果、梨、桃、杏等果园,杂草、树叶、作物秸秆等都可作为覆盖材料.渭滨区自1993年开始覆草试验及推广工作,至2000年累计推广1万亩以上,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果园覆草作为一项易被果农接受的新技术在全市不少县区很快得以推广,并为旱塬及山区果园实行旱作栽培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庄浪县作为西北黄土高原苹果最佳适生区,苹果产业已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该地区气候适宜、土层深厚、无环境污染,为生产绿色苹果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该地区现有苹果栽培面积80%以上分布在干旱山区,无灌溉条件,春季干旱成为该地区苹果生产的制约因素。在长期的苹果旱作栽培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苹果旱作栽培技术措施,达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