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粳稻、籼稻、糯稻和杂交稻4种不同类型水稻的24品种(组合),各自分不同播种期播种,调查黑条矮缩病在田间的发病情况,以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粳稻、籼稻、糯稻和杂交稻4个类型中,籼稻发病最重,粳稻和糯稻次之,杂交稻发病最轻.同一类型水稻不同品种间对黑条矮缩病的抗(耐)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秀水09、嘉06-64、春江糯6号、乐优2号、甬优720和祥湖301对黑条矮缩病具有较好的抗(耐)病性.不同播种期显著影响黑条矮病的发病率.在嘉兴稻区,播种早的发病重于播种迟的.采用抗(耐)病品种(组合)和适期播种是防控黑条矮缩病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亚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历史发生情况、水稻栽培环境及近年的防治技术推广措施表明,三亚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土壤速效磷含量高,速效钾含量低,且偏酸的稻田中容易发生;在4~6月和7~9月水稻秧苗期、本田分蘖期和孕穗期前期高温、高湿,后期高温、干旱容易偏重发生;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主要时期。以此对该病在三亚的发生进行类推预测,同时结合当地的发生规律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制定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稻品种黑条矮缩病感病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近年来,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 ddwarf virus(RBSDV)]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发生普遍,部分种植区域、部分品种发病严重,损失较大。为掌握不同水稻品种间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的  相似文献   

4.
安庆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症状类型、症状表现时间、不同时间种植类型水稻发病差异、当前主要发病品种(或组合)、白背飞虱在本地发生规律、田间病丛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症状有典型和非典型、重症和轻症之分;在双季早稻、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混栽地区,以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发生较普遍,早稻发病较轻,这与白背飞虱在本地的发生期同各种时间种植类型水稻易感病生育期吻合程度有关;不同类型水稻发病程度不同,籼型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梗、糯稻,似与白背飞虱嗜食杂交稻的习性有关;品种间发病程度有差异,如奥两优28、华安3号等部分品种发病严重;病丛(株)在田间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5.
崇阳县近年水稻病毒病发生呈流行爆发态势,通过田间调查和资料比对,发生的水稻病毒病主要包括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叶病、水稻黄萎病、水稻齿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并且多病混发情况比较普遍,不同水稻品种发病程度不同,中晚稻普遍重于早稻,零星种植水稻田重于集中种植.选用抗病品种连片种植、重点防治稻飞虱叶蝉...  相似文献   

6.
影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区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毒性病害。本文通过大田调查、田间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品种抗性、种植方式、播种期、播种地段和气象因子等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水稻的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杂交稻发病最重,糯稻发病次之,常规稻发病最轻。同一类型的杂交稻不同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耐)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特优161’最感病,‘华优638’最抗病。抛栽田比移栽田和直播田发病轻。不同播种期显著影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在化州稻区,播种早的发病重于播种迟的。晚稻秧田靠近早稻本田的田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重,秧田远离早稻本田的田块发病较轻。6月中旬-7月上旬降水日数、6月下旬-7月上旬相对湿度和8月上旬平均最高气温等气象因子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7.
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流行原因分析——以河南开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早于1963年在浙江省余姚的早稻上发现,1964-1966年在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流行或局部危害,1967年后华东地区发病迅速减轻,20世纪70年代在浙江病区难以找到病株,但1991-2002年浙江杂交稻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又再次流行成灾,随后发病面积下降。2006年以来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稻区大面积发生,并迅速上升为当地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2014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河南沿黄部分稻区严重发生。本文从稻-麦连作的耕作制度,介体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大、带毒率高,田间毒源丰富、易感水稻品种多,介体灰飞虱发生高峰与秧苗敏感期高度重合等方面,分析了水稻黑条矮缩病间歇性暴发流行的原因,以期为该病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均可以引起水稻矮缩病。于2011-2012年,利用dot-ELISA和RT-PCR方法对江苏、浙江、江西、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省的水稻矮缩病进行调查。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10.9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30.67%,水稻齿叶矮缩病毒4.62%。2012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0.4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48.38%,水稻齿叶矮缩病毒26.32%。检测结果说明2012年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害、水稻齿叶矮缩病害重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害轻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于江苏、浙江等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广西、海南、云南、贵州、重庆、浙江等省区流行;水稻齿叶矮缩病在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均有发生,且往往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水稻播期灰飞虱虫量与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Reovirid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的一种重要的水稻病毒病。近几年来.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苏沿海稻区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发生呈加重之势,个别田块发病严重。产量损失达六成,对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为此。笔者2009年进行了水稻播期与黑条矮缩病发生关系的试验.为改进防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Genus Fijivirus)在关岭县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年发生,造成水稻矮缩不抽穗,极大地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给农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详细介绍了贵州省关岭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并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