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国小反刍兽疫现状和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反刍兽疫(PPR)是小反刍兽的一种急性接触型病毒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小反刍兽疫列为A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PPR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等小反刍兽,染病后可引起临床症状,牛可感染但不出现临床症状。PPR不属人畜共患病,不传染给人。羊感染PPR以发热、呼吸困难、口炎、流水样鼻液、眼角出现分泌物、腹泻、肺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死羊解剖一般会出现心包增厚、水肿,肺部萎缩  相似文献   

2.
正小反刍兽疫(PPR)是小反刍兽的一种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疫病。PPR病毒感染绵羊和山羊可引起临床症状,而感染牛则不产生临床症状。该病在密切接触的动物之间可通过空气传播。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防治小反刍兽疫病的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1病原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养羊业的迅速发展,羊病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重视。小反刍兽疫是危害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烈性传染病。2007年首次传入我国,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也把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只感染绵羊和山羊引起临床症状,而感染牛则不产生临床症状。该病在密切接触的动物之间可通过空气传播。下面笔者就本  相似文献   

4.
正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小反刍兽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13年12月份以来,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先后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给养羊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1病原及流行特点小反刍兽疫病毒是有囊膜的病毒,自然环境下抵抗力较弱,50℃的温度60分钟  相似文献   

5.
<正>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假性羊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患病动物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支气管肺炎为主要特征,世界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它定为A类疫病,是《国家动物疫病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重点防范的外来疫病之一。1病原体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  相似文献   

6.
正小反刍兽疫也称小反刍兽瘟或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在北京昌平地区发生,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的易感动物采取了封闭饲养、限制流动、加强检疫  相似文献   

7.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或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临床症状是发病急骤、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和肺炎。世界动物组织将其规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8.
<正>小反刍兽疫(PPR)曾被称为小反刍兽假牛瘟、羊瘟,传染性脓疱状胃炎、肺炎、肠炎综合征等。该病于1942年在非洲西部的科特迪瓦(象牙海岸)首次暴发后,被命名为小反刍兽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属于外来动物疫病,即输入性疫病。该病的疫情于2014年1~5月国内很多省份流行,给养羊业造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也未能幸免,丘北县通过  相似文献   

9.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1病原  相似文献   

10.
正小反刍兽疫又名羊瘟疫、小反刍兽害、肺肠炎或口腔炎(肺肠炎综合征)、伪牛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山羊和绵羊急性或亚急性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以发热、结膜炎、糜烂性口腔炎、肺炎为特征。通常山羊比绵羊易感,而且临床症状比绵羊更严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一、临床症状1.潜伏期4~6天或3~10天,急性发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突然发热,第2~3天体温达40~42℃高  相似文献   

11.
<正>小反刍兽疫又名羊瘟疫、小反刍兽害、肺肠炎或口腔炎(肺肠炎综合征)、伪牛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山羊和绵羊急性或亚急性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以发热、结膜炎、糜烂性口腔炎、肺炎为特征。通常山羊比绵羊易感,而且临床症状比绵羊更严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一、临床症状1.潜伏期4~6天或3~10天,急性发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突然发热,第2~3天体温达40~42℃高  相似文献   

12.
吴晓东 《兽医导刊》2014,(11):22-23
一、概况1.定义。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感染山羊、绵羊等家养和野生小反刍动物的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性疫病。PPR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牛瘟非常相似,因此又名伪牛瘟。山羊通常比绵羊易感,而且患病更严重。特征:发热、眼鼻流出大量分泌物、口腔糜烂、呼吸困难、腹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需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3.
正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一种感染山羊、绵羊和野生小反刍兽的严重的烈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发热、口腔及舌黏膜糜烂、流泪、流鼻液、腹泻和肺炎。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入一类动物疫病。湖南省洞口县2014年3月发生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通过临床诊断、上报疫情、采样送检、流行病学调查、国家实验室确诊、扑杀、无害化处理、发布封锁令、  相似文献   

14.
羊小反刍兽疫亦称羊瘟,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近期,我国多地发生羊小反刍兽疫,给养羊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基于此,笔者对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控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13年12月以来,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相继发生该病。本次病例为  相似文献   

16.
<正>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又称伪牛瘟,也叫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小反刍兽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口腔黏膜溃烂,进而引起腹泻和肺炎。与牛瘟病毒有交叉免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把小反刍兽疫列为A类疫病,中国将小反刍兽疫定为一类传染病。绵羊腺病毒(Ovine adenoviruses,OA)的感染是由羊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引起羊的肺炎  相似文献   

17.
羊小反刍兽疫病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8.
羊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亦称羊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热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的病原为羊小反刍兽疫病毒。病羊主要特征为高热,下痢,眼鼻有粘脓性分泌物,口腔黏膜溃疡甚至糜烂坏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正>小反刍兽疫(PPR)又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羊的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易感羊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报告的动物疫病,也是全球计划根除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7年小反刍兽疫首次传入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农业部会同地方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2013年11月底小反刍兽疫再次传入我国,疫情波及多个省份,除福建、海  相似文献   

20.
李丽 《当代畜牧》2014,(36):18-19
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定为A类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其特征是发病急剧、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和肺炎。本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山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羊业带来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