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对南四湖水体污染情况的调查和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运行监测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学模型,对南四湖水质和污染水体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认为人工湿地的建设对于污染水体净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检测结果证明,新薛河入湖口水质在Ⅲ类水与Ⅳ类水之间波动,未完全达到南水北调工程的Ⅲ类水水质要求。研究项目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南四湖水质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黑土洼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效果总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2009年黑土洼人工湿地水质长期监测资料,对人工湿地整体系统以及潜流湿地中3个不同净化区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水质去除率平均达到40%以上,水质由进水Ⅴ—劣Ⅴ类水质,达到出水水质Ⅲ—Ⅳ类,整体水质净化效果较为明显;人工湿地在常温期(6月1日—10月15日)的水质净化效果要优于过渡期(3月15日—6月1日)和低温期(10月15日—3月15日);在潜流人工湿地的3个净化区中,Ⅰ区水质净化效果最好,其次为Ⅱ区和Ⅲ区;此外,在潜流湿地单元中,一级植物碎石床净化水质,总体上达到总去除率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显示: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NH+4-N、TN、COD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9%、59.1%、65.1%和76.0%,出水基本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污染物的去除率受季节和温度的影响,其中,NH+4-N、TN和COD的去除率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而TP的去除率受季节变化影响不明显.以石膏作为人工湿地的添加剂可有效弥补因基质净化能力降低而导致TP去除率下降的缺陷,强化了人工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灰色聚类法评价石佛寺人工湿地2009-2012年间4年间的进出口处水质级别。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作为评价指标,以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评价标准将水质分为5个等级,水质评价级别的确定采用级别特征值,可较为精确的反映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汛期湿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明显,因为汛期水生植物生长旺盛,微生物活跃,水体自净能力强。2012年湿地净化作用不明显,可能是水生植物腐解导致的,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分别构建无植物、种植伞草、种植黄菖蒲以及伞草和黄菖蒲组合种植的四种人工湿地系统,通过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的测定和分析比较了成都地区不同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组合植物人工湿地对NH4+-N、TN、TP去除率均约为50%左右,黄菖蒲人工湿地对NH4+-N、TN、TP去除率均约为42%左右,伞草人工湿地对NH4+-N、TN、TP去除率均约为35%左右,无植物人工湿地对NH4+-N、TN、TP去除率均约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决包头南海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富集的问题,提升包头南海湿地的水质。【方法】于2017年7—9月,在包头南海湿地构筑了一段由3种水生植物单独或混合种植的人工浮岛,并对浮岛的水质进行跟踪监测。【结果】经过92 d的试验处理,风车草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36.02%,可以使水体中TN质量浓度提高到地表水Ⅴ类标准;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41.61%,可以使水体中TP质量浓度从地表水Ⅴ类标准提高到Ⅳ类标准;对CODcr去除效果最好的是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去除率为27.01%。对浮游藻类抑制效果最好的是风车草,可以有效抑制水华束丝藻。【结论】混合植物人工浮岛比单一型人工浮岛去除氮磷等有机物的效果要好,尤以风车草、水葱、千屈菜3种植物混合组成的人工浮岛对氮磷等有机物的效果最好。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可以作为包头南海湿地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浮岛栽培植物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可持续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划分为6个级别, 其阈值参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选取Chl-a、TP、TN、CODMn为评价指标,根据实测数据建立指标及指标标准相对隶属度矩阵;综合考虑指标相对隶属度与指标权重,建立环境指标综合权重矩阵;应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求得样本集对模糊概念“营养化”的相对隶属度矩阵;最后利用样本的级别特征值对湿地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并以扎龙湿地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验证了此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最后,为扎龙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永年洼高效净污人工湿地系统示范性工程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研究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受污染的滏阳河水主要污染物总氮(TN)和氨氮(NH+4-N)的净化效果.试验在邯郸永年降雨径流试验场开展,表面流人工湿地中试试验在水力负荷为430 mm/d、水力停留时间为0.5 d的条件下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对T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89%和47.00%,对污染河水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试验期间的进水水质下,发现此设置条件下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TN和NH+4-N的最大处理负荷分别为8.95和2.16 mg/L,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0.00%和56.48%.对TN和NH+4-N质量浓度沿程变化规律发现:溶解氧(DO)是影响湿地系统对TN和NH+4-N去除的关键因子;进一步分析得出NH+4-N的去除更易受DO的影响.NH+4-N质量浓度沿程变化趋势为在系统前段短暂小幅度升高,中前段大幅度下降,尾端趋于平稳;TN质量浓度全程均呈平稳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及净化功能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其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垂直流人工湿地由下行流和上行流方式的2池组成,分别栽种了芦苇,香蒲,水葱。茭白,慈菇和菖蒲6种湿地植物。试验结果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能较好地改善水质,对NH4-N、TN、TP、CODCr,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了55%以上。各系统时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无明显差异,出水中NO3-N的浓度与进水相比降低不明显,而NH4-N的去除率却很高,表明系统中硝化作用较强。本试验说明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能较好地改善水质,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水体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植物氧传输作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解氧水平是影响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有机物、N和P等污染物的去除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人工湿地植物氧传输的研究发现,它能够改善湿地系统内的氧环境,从而推动硝化反应的进行,但是同种植物的氧传输量差异较大以及其变化趋势尚没有明确的结论.湿地植物氧传输受多种因素共同制约,其中温度、基质和光照等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季节变化对潜流人工湿地除磷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季节变化对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以红砖作为基质、美人蕉作为湿地植物构建了潜流人工湿地,并对其不同季节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对NH4+-N和TP的去除效果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夏季达到最高,二者均约为80%左右,冬季最低,其中NH4+-N去除率约为10%,TP去除率约为20%;NH4+-N和TP的去除率随季节变化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12.
石佛寺人工湿地环境效应与生态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佛寺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石佛寺人工湿地主要环境效应包括湿地内物种多样性、对水质具有改善作用、对微气候及周围气候具有改善作用等。石佛寺人工湿地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正面影响,但新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还具有脆弱性,还需要加强管理,经分析主要生态管理对策如下:对芦苇、蒲草和荷花进行收割;对过渡生长的浮叶和沉水植物进行适当的控制与打捞,但要保证该物种不会消失;建立植物缓冲带;限制旅游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重金属超标水灌溉已成为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输入最主要来源。【目的】从源头治理农田灌溉水的重金属Cd污染。【方法】选取梭鱼草、狐尾藻、轮叶黑藻共3种湿地植物作为材料,构建了沉砂池+生态塘+表面流湿地+吸附池系统,探究了系统底泥含Cd量及有机质量的变化与3种湿地植物体内的Cd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及富集转运系数。【结果】①该湿地系统底泥中含Cd量随水流方向呈现递减趋势,各个采样点Cd质量浓度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底泥中含Cd量变化范围为1.15~38.58 mg/kg。②底泥有机质量随水流沿程呈缓慢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高为13.9 g/kg。3种湿地植物中,梭鱼草地下部含Cd量较高,最高达125.88 mg/kg,地上部最高达9.16 mg/kg,狐尾藻、轮叶黑藻体内质量浓度最高分别达到32.55、6.94 mg/kg。③梭鱼草的富集与转运系数范围分别为8.24~34.96、0.036~0.176,说明梭鱼草中大部分Cd固定于根部,向上转运较少。【结论】3种植物中梭鱼草具有较高的农田灌溉水中Cd净化潜力。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植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量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人工湿地植物的去污机理、去污作用、影响因素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作了综述,并对人工湿地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湿地总氮总磷输入与滞留净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洞庭湖水文观测站、环境监测站和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湿地对氮(N)、磷(P)污染的净化功能。结果表明,每年输入湿地全氮(TN)670132.47 t、全磷(TP)41103.85 t;滞留与净化TN 116033.27 t、TP6892.25 t;贮留净化率分别为17.31%和16.77%;大量的N、P储存在洞庭湖湿地中,对湿地本身是一种潜在的生态安全威胁;在输入洞庭湖湿地的N、P中,有54.76%N、44.30%P来自四水(湘、资、沅、澧4条江河)和三口(长江分洪流入的松滋、藕池和太平3口),有99%的N、P是由面源污染引起的,点源污染只占1%;因此,在洞庭湖湿地水污染的治理上,控制系统外水系输入比控制湿地周边更重要,控制面源污染比点源污染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