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有效利用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以166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RVA谱特征值以及直链淀粉含量,并对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为寒地水稻品质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RVA谱特征值之间,变异最大的特征值为消减值,其次为回复值;在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特征值之间,直链淀粉含量与崩解值无显著相关性,与其余特征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聚类分析中,将供试材料大致分为5类。第1类品种具有热浆黏度、冷浆黏度和回复值的平均值均最高的特点;第2类品种的消减值和回复值较大;第3类品种最高黏度和崩解值最大;第4类品种的崩解值最小,消减值最大;而第5类品种除崩解值外,其余特征值均最小。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点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RVA谱特征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4年、2015年分别在江苏省18个地区种植的南粳9108稻谷为材料,测定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快速黏度仪(apid visco-analyzer,简称RVA)谱特征值,对不同地点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的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年不同地点种植的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明显。纬度最高的东海地区其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纬度最低的南京地区其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其他地区的均在10%左右。RVA谱特征值分析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年份间也存在差异,2015年RVA谱特征值的变异系数除糊化温度外均明显高于2014年。不同地点RVA谱各特征值变化不一致,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基本比较稳定,差异较小,其他特征值差异均较大,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2014年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消减值、回复值、崩解值、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糊化温度、峰值时间,2015年的排序为消减值、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复值、峰值黏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2年36个地点种植的南粳9108稻米AC与RVA谱特征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回复值、峰值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消减值等呈正相关,与崩解值呈负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40份杂草稻材料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测定,分析了RVA谱各特征值之间、杂草稻与栽培稻稻米的RVA谱特征值,以及主要RVA谱特征值(消减值、崩解值、回复值)与外观品质及蒸煮食味各项品质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RVA谱8个特征值之间、最高黏度与热浆黏度、热浆黏度与起浆温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其余特征值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杂草稻的消减值和回复值平均值高于选育品种,崩解值平均值低于选育品种;杂草稻的消减值和崩解值平均值介于地方品种杨和白皮大稻和叶升白皮大稻之间,回复值平均值低于杨和白皮大稻和叶升白皮大稻。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指标相关性不显著,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碱消值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可知,杂草稻稻米的RVA谱特征值高低可以直观反映出其直链淀粉含量高低以及胶稠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313-314
试验选用直链淀粉含量有差别、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的6个水稻品种,通过二硫苏糖醇(DTT)处理打破蛋白质二硫键后,观察稻米粉快速黏度仪RVA特征谱的形成、特征值,与未处理的精米粉的淀粉RVA谱特征值进行比较,进而研究蛋白质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院供试品种米粉添加DTT后,其RVA谱的特征值最高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消减值都出现了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说明稻米中二硫键形成的蛋白质网络可能增强糊化液的刚性或蛋白质水合作用而改变淀粉的吸水性能,两者共同作用协同提高RVA的最高黏度和糊化温度等,为稻米品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优质粳型水稻品种津川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其产量、常规品质、RVA特征值和米饭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的产量、整精米率、垩白率、蛋白质含量、RVA的崩解值和消减值、米饭食味值等指标均有差异。与第一收获期相比,推迟收获可以提高产量、稻米的碾磨品质、崩解值和黏度值,改善外观,降低垩白率、硬度,减少消减值,蛋白质含量也随之降低。从第四收获期开始,其直链淀粉含量适中(15.50%~16.24%),蛋白质含量较低(7.13%~7.87%),食味值较高(59.3~66.5),RVA的崩解值均大于100RVU,其米饭食味均较好,产量较高。第七收获期稻米的产量最高,食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籼稻品种泰选1号和粳稻品种粳选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在较高海拔山区试验田(800 m以上)进行不同施用量硒处理试验,对收获后的稻米淀粉RVA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泰选1号的峰值黏度、冷浆黏度、回复值、崩解值以及峰值时间均高于粳选1号,而热浆黏度低于粳选1号,糊化温度并无明显差异。在硒肥施用量为3.00 g/hm2时,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浆黏度出现降低的情况,而6.00~15.00 g/hm2出现上升的趋势;而回复值、崩解值和峰值时间相对于对照出现了增加,但对于泰选1号的各项指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只对粳选1号的热浆粘度和回复值有显著影响。硒肥的使用与RVA谱的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534。  相似文献   

7.
水稻胚大小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化学诱变获得的水稻胚突变体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胚、糊粉层和淀粉层等糙米各部位蛋白质含量及其对糙米总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糙米各部位中以胚内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为糊粉层;淀粉层最低.胚的增大使千粒重和胚内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但胚重和胚占糙米重的百分率以及胚内蛋白质占糙米总蛋白质含量的百分率则明显增加,胚的增大对糙米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产生一定影响.若要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需要在增加淀粉层内蛋白质含量的同时,增加胚的大小.胚的巨化是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食用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83,自引:7,他引:83  
对23个水稻品种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RVA谱(用粘度速测仪RVA测得的粘滞性谱)和米饭质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RVA谱能较好地区分AAC相似的优质和劣质品种。公认的食味较好的优质品种的RVA谱往往崩解值大多在100RVU(RVA粘度单位)以上,而消减值小于25RVU,且多数为负值;相反,食味差的品种崩解值低于35RVU,而消减值高于80RVU。米饭质地与RVA谱特征存在密切关系,米饭硬度与消减值极显著正相关,γ高达0.902#+**,与崩解值极显著负相关,γ为-0.772#+**;米饭粘性恰好相反,与消减值和回复值的γ分别为-0.800#+**和-0.718#+*。米饭的硬度与AAC的相关性因所用品种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但粘性始终与AAC呈极显著负相关,γ在-0.869#+**左右。消减值和回复值与AAC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552#+**和0.635#+**。  相似文献   

9.
肥料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指导水稻生产合理施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迁移、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氮、磷、钾的吸收、转运、累积,提高籽粒氮、磷、钾含量及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有效穗、每穗实粒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利用AMMI模型对18个水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AC)、糊化温度(GT)和蛋白质含量(PC)进行两年三点的稳定性分析,并以AC、GT和PC的表型值及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性状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稻米AC、GT和PC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G×E互作效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项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不同而变化较大(0.15≤Di≤2.68),AC、GT和PC稳定性都高的品种仅有W002;综合考虑AC、GT和PC等3项品质性状的表现、稳定性、产量水平等因素,W002、广陵香粳、早丰九号和南京16号等品种可作为育种亲本,以改良水稻品种食味品质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中籼稻汕优63和中粳稻武育粳3号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粒长宽比、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汕优63、武育粳3号施氮(纯氮)量分别为0~16和0~24 g.m-2,穗数、每穗粒数、产量、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消减值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汕优63、武育粳3号施氮(纯氮)量分别超过16、24 g.m-2时,结实率、千粒重、产量、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消减值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可将施氮(纯氮)量160和240 kg.hm-2分别作为籼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高产优质的氮肥施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粘滞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交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和协青早A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高达23%~24%,而恢复系密阳46和明恢63的AAC仅9%~11%.杂交稻的食用大米由F2籽粒组成,其AAC变幅达4%~25%,平均值约为16%~19%.用粘度速测仪(RapidVisco-Analyzer,RVA)测定了上述组合及部分亲本的淀粉粘滞性谱(RVA谱),珍汕97A和协青早A的崩解值分别为60.2和40.6RVU,消减值分别为48.6和72.3RVU;恢复系密阳46和明恢63的崩解值较大,分别为113.7和96.6RVU,消减值较小,仅为-20.2和-58.0RVU.其所配杂交稻汕优10号和汕优63食用稻米的RVA谱特征值介于双亲平均值和不育系之间.恢复系“中413”的AAC和协青早A相仿,因此所配组合协优413各项特征与不育系更为相似.不育系和保持系的AAC和RVA谱特征相似,表明不育细胞质对二性状无明显影响.汕优10号和汕优63二组合中高AAC对低AAC表现为1对显性基因遗传,而协优46遗传行为较复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一类网络化控制系统的连续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问题.假设网络化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为一个定常时滞系统,其网络诱导时滞是随机的且小于一个采样周期的情况下,将此类网络化控制系统模型化为一个混合系统.然后采用李亚普诺夫函数、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推导出了该网络化控制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根据此充分条件,给定一个等式约束,然后通过求解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获得了连续动态输出反馈镇定控制器.最后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值和仿真实例说明了此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个引进水稻品种的16个品质性状(包括RVA黏度谱)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最低黏度与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消减值和回复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粒形因子与蒸煮食味品质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62.159%;19个水稻品种被归为3类,各具优秀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和3个澳大利亚大麦品种为材料分别进行了正反交试验.对所有的F2代群体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并对农艺性状和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舍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主穗小穗数、单株小穗数、单株实粒数、穗平粒重、小穗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迟熟中粳稻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水稻生育中期施用氮肥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及其淀粉粘滞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氮肥施期后延而提高;在水稻生育中期,施氮量对稻米淀粉粘滞性有显著影响,但氮肥施期对稻米淀粉粘滞性并无明显的影响。施氮量在0至270.0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稻米淀粉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均显著降低,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则有增加的趋势。稻米蛋白质含量与稻米淀粉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消减值无相关性;而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高、中、低3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扬花后各时间段内其籽粒直链淀粉积累、淀粉合成酶活性以及剑叶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对供试品种籽粒直链淀粉积累过程有较好预测性;B2优768直链淀粉积累活跃天数要显著高于成糯397和宜香707,B2优768籽粒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维持较高值的时间相对较长;成糯397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变化与扬花后剑叶蒸腾速率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宜香707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变化与扬花后剑叶净光合速率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籽粒直链淀粉积累与剑叶光合参数变化并不完全同步,存在明显的品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水稻内生菌嗜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菌株Ej2对镰孢菌(Fusarium spp.)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重点研究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及对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为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杀菌剂的研发提供新的生防菌资源.[方法]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分离于水...  相似文献   

19.
以16年、25年、37年生3种不同林龄的中间锦鸡儿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枝叶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并对16年生中间锦鸡儿进行粗蛋白含量年内动态监测及不同径级枝条粗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中间锦鸡儿枝叶生物量呈下降趋势.3种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枝叶粗蛋白含量以16年林龄最高.16年生中间锦鸡儿叶粗蛋白含量随生长周期的推进逐渐减小;枝粗蛋白含量的年内动态基本处于稳定趋势.中间锦鸡儿枝、叶粗蛋白含量在一年的生长周期中均较高,可作为家畜优质的灌木饲料.随着中间锦鸡儿枝径级的增加,枝条生物量显著减小,而各径级枝粗蛋白含量则随径级的增加显著增大.锦鸡儿林的发展已显示出退化的倾向,较老林龄的中间锦鸡儿自我更新能力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