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板栗壳色素超声波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板栗壳色素超声波提取工艺中的提取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固液比和提取次数对色素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90 min,固液比(g/ml)1∶15,超声波功率500 W,提取2次。其中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色素提取率有显著性影响,板栗壳色素的提取率可达11.64%。与传统方法相比较,超声波提取板栗壳色素具有提取速度快、高效、提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康海生  苏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266-268,379
采用氨催化-热固化法合成了板栗壳色素-甲醛树脂,研究了甲醛用量对所合成树脂元素组成、阳离子交换量以及吸附去除水中Cu(Ⅱ)、Zn(Ⅱ)、Ni(Ⅱ)、Pb(Ⅱ)、Cd(Ⅱ)、Hg(Ⅱ)性能的影响.与板栗壳色素相比,合成树脂中C、H、N元素含量以及H/C、N/C均略有增加,而O、S元素含量及其与C元素的原子数比均下降,但不同甲醛用量对所合成树脂中各元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多聚甲醛与板栗壳色素质量比为1.4时所合成树脂的离子交换量最大.不同重金属最适的甲醛用量不同,Cu(Ⅱ)、Hg(Ⅱ)、Zn(Ⅱ)在多聚甲醛与板栗壳色素质量比为0.825时有最优的吸附效果,Cd(Ⅱ)、Ni(Ⅱ)在多聚甲醛与板栗壳色素质量比为1.750时去除率最高,而Pb(Ⅱ)在多聚甲醛与板栗壳色素质量比为1.225时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板栗壳色素抑菌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板栗壳色素对几种常见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板栗壳色素中含有黄酮类物质,一定浓度的色素溶液对供试菌种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热处理对色素的抑菌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15,(5):38-40
以辽宁省岫岩县产的板栗壳为原料,应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天然棕色素,并对其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035,0.042,0.053 g·m L-1的板栗壳棕色素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弧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此外,板栗壳棕色素还具有一定的食品防腐功能。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岫岩县产的板栗壳为原料,应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天然棕色素,对其光稳定性、热稳定性、p H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考察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板栗壳棕色素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和p H稳定性。在试验设置的0.25~2.0 mg·m L-1浓度范围内,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抗氧化能力略低于VC。2.0 mg·m L-1的板栗壳棕色素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5.9%和65.2%。  相似文献   

6.
采用反向悬浮法合成了糠醛交联板栗壳色素树脂,评估其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应用振荡平衡批处理法研究了初始pH、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水中Cu(II)吸附的影响,应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粒内扩散模型拟合了吸附动力学数据,并使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糠醛交联板栗壳色素树脂吸附Cu(II)的适宜pH值为6;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导,粒内扩散并非唯一的限速步骤;等温吸附数据遵从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量为68.03 mg/g;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受热焓和熵共同驱动。糠醛交联板栗壳色素树脂对水中Cu(II)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在重金属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板栗壳原花青素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板栗壳资源,对板栗壳中的原花青素进行提取,并对其稳定性及抗氧化进行研究。工艺条件为:0.5%Na2CO3和1.5%Na HSO3的水溶液以1∶8的料液比,在沸水条件下,浸提板栗壳2 h,然后减压回收溶剂,过大孔树脂AB-8进行纯化,提取板栗壳中原花青素。研究光照、温度、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剂和食品添加剂对板栗壳原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板栗壳原花青素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板栗壳中原花青素得率为5.95%。板栗壳原花青素对光不稳定,宜避光低温保藏;温度高于60℃时,稳定性受到影响;氧化剂、还原剂和苯甲酸钠对其稳定性有影响;板栗原花青素在Na+、K+、Mg2+和Al3+存在时较稳定,而受Ca2+、Fe2+和Cu2+影响较大。抗氧化试验表明,板栗壳原花青素的还原能力及对羟基自由基、DPPH·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何玲玲  王新  石中亮  孙伶  张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54-2054,2058
以30%乙醇溶液从板栗壳中提取得到板栗壳色素CSPⅠ,并以Fenton反应产生.OH模型、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产生O2-.模型,用紫外和可见分光光度法试验了CSPⅠ对模型中产生的.OH和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CSPⅠ具有良好的清除.OH作用,且清除作用与色素浓度呈正相关性,EC50为75.65 mg/L;而CSPⅠ对O2-.没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
竹笋壳纤维的微观结构与热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自然脱落竹笋壳纤维的微观结构特征和热性能,为开发利用竹林资源竹笋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的横截面和表面形态,用X射线衍射测定纤维的结晶度,用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纤维含有基团的种类,用差热—热重联用分析仪测定纤维的热性能.[结果]竹笋壳纤维表面粗糙,存在沟槽和裂缝,横向有枝节,且有轻微的天然转曲现象;纤维横截面有大量的小凹坑,纤维中腔呈圆形或扁平状孔洞;竹笋壳纤维具有典型的纤维素纤维结构,经X射线衍射测定,竹笋壳纤维结晶度为68.2%,高于棉纤维.天然竹笋壳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热降解机理与棉纤维相似,竹笋壳纤维在345℃左右开始热分解,随着温度的升高,竹笋壳纤维在410~470℃呈现显著的失重现象.[结论]竹笋壳纤维属于典型的纤维素纤维,且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可在纺织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用差热-热重分析(TG-DTA)对黑苦荞茶和黄苦荞茶进行热分析,比较两者的区别。通过试验条件设置,得出分解曲线,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黑苦荞茶和黄苦荞成分大致相同,加工温度及加工工艺均可相同。黑苦荞茶开始分解的温度为292.97℃,黄苦荞茶开始分解的温度为227.05℃。两者在静态空气气氛下热分析试验条件均为:升温速率为15℃/min,样品质量2 mg左右;加工、炮制温度应控制在200℃以下。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皮肤组织块在 2 0 0IU/mL胶原蛋白酶Ⅰ和 0 2 5 %胰蛋白酶中 ,分别在 37℃、4℃下进行酶解的 4个方案中 ,以在 2 0 0IU/mL胶原蛋白酶Ⅰ ,在 4℃下酶解 4 8~ 72h的酶解效果最好 ,活细胞的得率达到 4 6 0 4× 10 6/g ,且胶原蛋白酶Ⅰ酶解得到的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12.
付莉  王丽颖  顾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67-8169
[目的]研究紫茄皮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性质。[方法]以紫茄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紫茄皮红色素。[结果]当超声波功率为150W时,最佳提取溶剂为4.5%柠檬酸,最佳提取温度为60℃,最佳提取时间为40min,最佳提取料液比为1∶200。紫茄皮红色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对光、高温、Al3+、Fe3+稳定性差,pH值、氧化剂、还原剂、苯甲酸钠、蔗糖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紫茄皮红色素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喹诺酮类(吡哌酸、诺氟沙星)药物的热分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和微分热重法(DTG),研究了喹诺酮类(吡哌酸、诺氟沙星)抗菌药的热分解动力学过程,计算了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分析了其热分解机理,并剖析了喹诺酮类药物有机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楚阻燃处理木材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特征,将阻燃处理木材在模拟的典型火灾中燃烧后,取距燃烧表面不同位置的试样,采用热失重法研究了阻燃处理木材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①阻燃处理木材及其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开始温度没有明显的差别,未处理木材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开始温度比未燃烧木材高;②阻燃处理木材中阻燃剂的热分解峰值温度为200℃,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归属于阻燃剂的峰消失;③阻燃处理木材燃烧残余物热分解温度曲线中,在230℃附近归属于半纤维素的峰消失,在210~240℃出现了一个缓慢的肩;④阻燃处理木材及其燃烧残余物的质量损失速度曲线主峰温度比未处理木材及其燃烧残余物降低100℃,质量损失速度大幅度减少;⑤阻燃处理木材在600℃时的热分解残存质量比未处理木材显著增大,随着燃烧时受热温度的增高,燃烧残余物热分解的残余质量显著增大;⑥阻燃处理木材及其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温度区间,与未处理木材及其燃烧残余物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青  郭珍  李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07-6707,6736
用乙醇和水作提取剂,按正交试验设计,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空白,在200~450 nm之间扫描测其吸光度值。研究了芦荟中总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剂的浓度愈高,愈有利于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影响蒽醌类成分提取率的因素顺序为: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色素和光照也有一定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最佳提取条件是以95%乙醇为溶剂,提取时间1.5 h左右,提取温度80℃~90℃。  相似文献   

16.
双酶水解法提取水溶性苦瓜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苦瓜中提取出水溶性多糖 ,经除小分子物质、除色素、脱蛋白后 ,通过DEAE 3 2柱的进一步纯化 ,得到单一组分。对其进行理化性质检测 ,证实其为多糖 ,并命名为PMCⅠ。继而在苦瓜水溶性多糖的浸提及脱蛋白过程中分别加入纤维素酶和中性蛋白酶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水解条件分别为 :纤维素酶 ,提取温度 5 0℃ ,pH值 6.0 ,酶用量 5 % ;中性蛋白酶 ,水解时间 48h ,pH值 7.0 ,酶用量 10 %。通过双酶法与常规法的比较表明 ,双酶法提取水溶性苦瓜多糖 ,不仅使提取的工艺条件更为温和 ,并且多糖的产率及含量均有显著提高。因此 ,酶法提取PMCⅠ为从药用植物、真菌及果蔬中提取分离有效成分开辟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红叶杨红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鸣  涂炳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205-2206
[目的]探讨影响色素得率的因素和工艺条件。[方法]以红叶杨新鲜叶片作为原料,研究了4种浸提剂(水、乙醇、石油醚和丙酮)、5种乙醇溶液浓度(15%~100%)、不同波长,浸提温度、料液比和pH值对红叶杨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红叶杨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组合。[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佳浸提剂、乙醇溶液浓度、吸收波长、浸提温度、料液比和浸提pH值分别为乙醇、75%4、50 nm、70℃1、∶75和1;正交试验表明,提取红叶杨色素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0.5 h、料液比1∶100、75%乙醇浸提剂和浸提pH值为1。[结论]该研究为红叶杨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强与低温交叉胁迫下黄瓜PSⅠ与PSⅡ的光抑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光强对黄瓜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II(PSⅡ)的影响以及低温胁迫下两个光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以冷敏感黄瓜品种津春4号为试材,通过同时测定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 nm光的吸收曲线,结合叶绿素荧光淬灭分析,探讨了低温(4 ℃)与不同光强(0,100,200,400μmol•m-2•s-1)结合处理对黄瓜PSⅠ和PSⅡ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温下,随过剩激发能((1-qP)/NPQ)的增加,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持续下降; 在过剩激发能较低时,PSⅠ活性(△I/Io)也随过剩激发能的增加而明显下降,但是当过剩激发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PSⅠ活性不再随过剩激发能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结论】在低温下,过剩激发能不但能够抑制黄瓜PSⅠ的活性也能抑制PSⅡ的活性,但是当过剩激发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PSⅡ光化学活性的显著下降减少了光合电子向PSⅠ的供应,避免了PSⅠ光抑制的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明胶酶谱法,在鲤鱼肌肉中检测到了一种具有分解胶原蛋白能力的丝氨酸蛋白酶.通过硫酸铵盐析、DEAE-Sephacel和Phenyl-Sepharose等一系列柱层析法,纯化得到了分子质量为70 ku,能够降解胶原蛋白的丝氨酸蛋白酶(Collagenolytic Serine Proteinase,CSP).性质分析表明,CSP在弱碱性条件下显示活性,最适温度为30℃;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特异抑制CSP的活性.CSP能有效地分解鲤鱼肌肉中的I型胶原蛋白,提示其可能在鱼体死后肌肉胶原蛋白降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