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辉明 《花木盆景》2006,(10):19-21
盆景树之树干部分,是上连树冠顶部,下接树桩板头的最耀眼、最有表现力的组成部分。树干部分其位置之重要,就好比我们人之身材,其外在形象优美与否,直接关系到盆景作品的优劣高下、品位高低,乃至成为整个作品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徐鹏 《花木盆景》2000,(4):20-21
盆景鉴赏作为盆景艺术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可以用信息论的语言进行描述。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盆景鉴赏艺术实践的过程,实际上是盆景鉴赏者对盆景作品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作为盆景鉴赏者,了解盆景鉴赏信息系统的构成,认识盆景作品中所包含信息的表现方式及其相互作用,无疑有助于把握盆景作品的艺术本质,使鉴赏实践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成文 《花木盆景》2000,(12):25-25
露根式造型的盆景以观根为主,它的根所体现的是整个盆景的神态风姿。露根式树木盆景的主要特点是树木根部拱起于盆土,犹如蟠龙巨爪支撑全株。露根式盆景的树木,显得苍老质朴,并具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因而提高了盆景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4.
盆景作品枯死部分的防腐、防蚁、防虫工作十分重要和必要,防腐技术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与品格的高低。有了卓有成效的防腐技术,方才有了盆景作品中的“神枝”、“舍利干”,才有了盆景作品的生死相依,枯荣相济,也才有了盆景作品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权法》规定,署名权就是表明作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署名权是作权的一部分,署名权属于作。因此,盆景作品的署名权属于盆景作。所以,不是盆景的创作,其身份是不能在盆景作品上表明的,否则就是侵犯了创作的署名权。  相似文献   

6.
杨修 《花木盆景》2007,(1):18-23
这些盆景作品选自台湾2006年11月的名类盆景展,有华风盆景展、全台榕树展、全台松树展、7县市盆景联展等;这些盆景作品各具创意,脱离轮廊式树木盆景的局限。台湾的盆景展览中盆景一般是不题名的。最近几年的大型展览都移往室外,去除了室内严格摆设,增加与欣赏者的互动,使盆景已经不是完全单独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盆景代表作 这件作品创作于1976年,1984年刊发于本刊试刊号封底,在1985年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上被誉为“给我们古老盆景带来新意”的作品之一。“《秋思》这件盆景作品问世的意义在于:一、在贫景中去探求艺术的共性规律和美的规律,并用以指导盆景的艺术创作和造型。  相似文献   

8.
胡光生 《花木盆景》2007,(10):12-13
朱祥勇先生,1967年生,安徽合肥市人,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合肥市盆景协会理事,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杰出盆景艺术家u0他钟爱盆景艺术事业,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盆景的研究与创作。师从安徽盆景艺术大师朱秀文先生,在前辈梁永贵会长的悉心爱护下,多年来在杂木类盆景研究上颇有建树,作品以“端秀”见长,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松柏类盆景创作上,将杂木的“端秀“与松柏的“气韵“充分相融合,形成了“端庄、清秀、飘逸、大气“的作品风格。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及省市大奖。  相似文献   

9.
喻荣品 《花木盆景》2003,(9):18-18,4
王宜泉同志系安徽含山县人,他在盆景界名不见经传,是一位新人。但他制作的盆景作品在艺术上有一定特点,清秀、自然,寓艺术美于自然之中,在当地已受到盆景爱好者的广泛认可和赞同。现品读他的一组盆景,意在抛砖引玉,希望盆景界关注新人的作品,注重对新人的培养,使盆景界新人辈出,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0.
陈宏玲 《花木盆景》2006,(12):52-53
(接上期) 与前面说明的盆景打理不同的是.这一盆栽是在花开之后进行整理。其目的不是张扬各个枝节之美而是突现主干及根部之美,与前面反复剪枝叶重塑各种小枝造型不同.这一盆景将强调根部向上扭曲,攀延乏态势,来年还可重赏花开乏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花木盆景》2005,(8):20-21
唐金福,江苏苏州人,数十年盆景生涯,形成洒丽,逸雅,秀岚的艺术风格,强调自然的流露,追求天人合一,主张作品如人,先立人再为事之艺术真谛。各种展览均能见其作品,奖项甚多,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市职工盆景学会秘书长,中国乡镇盆景博物馆技术总监,苏州砚式盆景工作室主持  相似文献   

12.
Ed  Vand  Der  Reek比利时 《花木盆景》2007,(4):13-15
2007年1月20日至21日,第八届Noelanders杯盆景展在比利时靴斯顿苏达(Heusden—ZoIder)市举行。该展每年1月在比利时举行,是一个国际性的盆景展,每年都有来自日本、德国、卢森堡、法国、荷兰、英国、瑞士等国的盆景专家前来交流盆景理论与制作技艺,有的甚至还带作品参展。参展的作品,主要是树木盆景和微型组合盆景,树种以松柏居多,杂木次之;另外,亦有少量赏石作品参展。  相似文献   

13.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4年11期第6页上刊发的“安庆市第二届盆景展览作品选”,读后感到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准均达到较高的层次,展现出徽派盆景的新的形象,现就其中的三件作品与大家一起赏析。  相似文献   

14.
《花木盆景》2007,(3):F0002-F0002,1
柯成昆先生祖居风景秀丽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少年时代即喜爱盆景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盆景创作,善与同行相互切磋技艺,其作品神态自然且注重气势和力度,有许多盆景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获金奖和银奖。  相似文献   

15.
冯连生新作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冯连生先生早期作品多以树石、组合、多变见长,其作品构图严谨,意韵深远,深得树石盆景爱好者喜爱。  相似文献   

16.
题名是中国盆景的特色,意境是中国盆景所追求的目标。题名应该服务于意境,但是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些盆景作品的题名没有为意境服务,甚至损伤了意境。究其成因,固然与作者的学识修养有关,但客观上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为了题名而题名,不充分考虑联系盆景作品实际情况而去寻章摘句、堆砌词语,结果是题名脱离作品,背离意境。  相似文献   

17.
肖遣 《花木盆景》2007,(2):28-29
2006年5月,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盆栽盆景博物馆举办了“杜鹃专题盆景展”,展出的作品虽然不多,但这些作品的造型自然,姿态各异,没有受日本盆景形式的束缚。从作品树干、根盘、花片的分布和外形轮廓上,可以领略到作者精湛的养护和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山水盆景《长江之水天上来》是在《过尽千帆尽西陵》(原载《花木盆景》2000年第3期,见图1)基础上修改得来的作品。《过尽干帆尽西陵》是本人的前期山水盆景作品,石材采用丹阳石。由于受当时文化底蕴、制作思路、制作技艺的制约,此作品还是很不成熟的。近年来,本人认真阅读了一些绘画专著,观摩中国古代山水画名家所创作的作品,很有收获。2007年下半年,对此作品重新审视,觉得此作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按题名,此盆景应表现的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长江山峡风光,盆景画面左上方虽有群山绵延,逶迤起伏之势,  相似文献   

19.
雀梅盆景《古韵脱颖》(见《花木盆景》1999年12期封三)是盆景艺术家胡光生先生所创作的徽派盆景作品中较为成功的佳作之一。整个作品恰似一幅精美的新安派画卷,散发出阵阵浓郁的古皖文化墨香气息,赏后使人为之振奋,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花木盆景》2007,(8):21-21
皖西学院植物园建立于1983年,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占地30余亩。植物园依托大别山丰富的物种资源,收藏和创作了1000多盆翁景。经过20余年的培育和积淀,植物园盆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稳健雄厚,古朴自然。作品曾多次参加各类盆景展,荣获金、银奖数十枚。盆景园盆景师李军先生具有对盆景事业的献身精神,全身心投入到盆景的创作中去,着力提升盆景作品的品位、注重特色、铸就风格,有力地推动了皖西地区盆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