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噬菌体技术在江汉稻区水稻白叶枯病预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测定田水中噬菌体数量的变化规律和噬菌体数量的田块分布规律发现:江汉平原混栽稻区,在目前的种植品种结构下,无论是早稻田还是中稻田,将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达到1000pfu/ml(噬菌斑/毫升)作为急增期数值阈值较为合适。从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达到1000Pfu/ml的日期到该田块发生白叶枯病的始病期的期距为15天左右。当田水中噬菌体数量第1次超过1000pfu/ml时,大量取样测定田块中噬菌体数量的分布情况,此时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超过1000pfu/ml的田块数占测定田块总数的百分率与稻田乳熟期病田率呈显著相关。据此可对白叶枯病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进行短期预测。1993和1994年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县主要病害之一,在沿河低洼地区发病普遍,损失严重。为了提高白叶枯病药剂防治效果,我们于1979—1981年在老病区石鼻乡古楼村用噬菌体法进行发病预测,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噬菌体数量与病害发生关系1.当测得每毫升田水中噬菌体数量为 400个左右后约过一星期田间可以出现中心病株,此时,田水中噬菌体数量增至每毫升800个。田间始病后,噬菌体数量随病害的发展而增加。此地晚稻有两个发病高峰,第  相似文献   

3.
《植物保护》1981,7(2):6-7
目前在白叶枯病的测报方面,有采用设立预测田的方法,但只能在见病后预报病害的发生趋势,不能测报于病害发生之前。往往生产上来不及防治即造成危害。几年来我们应用噬菌体检验法进行预测预报,即通过测定稻田水中噬菌体的消长,来推测菌量的消长;再从菌量的消长,来预测病害的发生时间和病情严重度。这个方法可在短期内、较大范围内发出预报;比设立预测田,查发病中心等方法,提前10天做出判断。 一、测定稻田水中噬菌体数量的方法: 分本田田水定点系统测定和面上短期测定两部分。本田田水定点系统测定,早稻田从5月下旬开始,中稻田和杂交稻田分别在  相似文献   

4.
根据田间白叶枯病噬菌体数量的系统测定,可以对病害发生期和流行程度作出预报。但噬菌体数量测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据多年实践的体会,我们认为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培养基的种类凡白叶枯病菌能够生长的培养基都能作噬菌体测定。但最好的配  相似文献   

5.
赤枯病是淳安县水稻的一种常见生理性病害,一般在单季晚稻分蘖期始发,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该病害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一般认为,缺钾、缺锌和土壤环境不良是主要致病原因。治理赤枯病的根本措施是改良土壤结构和根据土壤状况,增施钾肥、磷肥或锌肥。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多重回归法和噬菌体技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始病前两旬降水量≥ 0.1毫米日数和越冬期(12月至2月)三个月的日平均气温,可以预测田间始病期,(2)在水稻生育期内测定稻田水中噬菌体量,并根据病害流行前两旬连续三次测定噬菌体累计量、降水量和降水量≥ 10毫米日数等可预测水稻后期病害的流行趋势。同时分析了影响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降水量≥ 10毫米日数和噬菌体量)及建立了多重回归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提高小麦、油菜病害预测预报水平,指导小麦、油菜病害防控,2009年2—5月、2010年2—5月对城固县中部平坝区、南部浅山区小麦、油菜主要病害进行调查,南部浅山区、中部平坝区每年每乡镇每作物每期分别调查5块、10块田(地),每块田(地)面积0.03~0.20 ha,对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和油菜菌核病等病害进行后期调查(5月上中旬)。年度间病害防治次数、防治面积占比相似,就某一病害来说,已防田块后期平均发病程度、未防田块后期最高发病程度均与未防田块后期平均发病程度成正相关,因此小麦、油菜后期调查意义重大。对小麦条锈病还要开展早中期调查(2—4月)。调查结果表明:南部浅山区、中部平坝区的小麦、油菜主要病害发病程度和发生特点不同,小麦条锈病有些年度浅山区重,而有些年度平坝区重,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病害浅山区重,小麦纹枯病区域间差异不大,低湿田病害较重,只有抓住这些特点,才能有效预测防控。  相似文献   

8.
笔者调查结果表明,丰县地区芦笋春发茎和秋发茎均可发生茎枯病,但其病情消长规律有所不同:春发茎可分为始发期、病情缓慢发展期、病情加重期;秋发茎一般可分为始发期、病情加重期、病情稳定期。降水量、菌源基数、施肥、土质等是影响其发病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噬菌体技术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发展趋势预测,关键是能否准确地测定稻田水中的噬菌体数量。噬菌体数量是通过一定量的稻田水在指示菌的琼脂平板上显现的噬菌斑数量反映的,随着气温的升高,田水中所含的杂菌数量也急剧升高,将影响噬菌斑在指示菌底板上显现。为了使培养基底板清晰地显示噬菌斑,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稻田水样品,以减轻杂菌的干扰。作者通过对几种方法的比较,选择出一种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病害消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田间发生规律大体有冬前发生期、越冬稳定期、返青上升期、拔节盛发期和抽穗后枯白穗显症期五个阶段。小麦越冬前和早春拔节期有2个发病高峰,小麦根围土中病原菌群体数量消长也出现相应的2个高峰,病菌数量高峰较小麦发病高峰约提前20—25天。秋冬降雨量的多少是影响冬前病害发生的主导因子,影响春季病害发生程度的重要气象因素是温度。相关性测定表明,温度与病害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因地制宜适期精量播种、平衡施肥和冬前防除麦田杂草等栽培技术,均能有效地控制和减轻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11.
大豆丝核菌病在荆州地区已上升为大豆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田病株率24—43%;减产10%左右。 一、为害症状 丝核菌病自大豆苗期到开花结荚期都会发生。一般以开花盛期到结荚期为害最重(7月中旬—8月下旬)。丝核菌病在田间往往先出现发病中心,然后逐渐向四周扩展蔓延,在高湿情况下,病害蔓延迅速,造成落叶,落花、落荚,最后整个植株成光杆而枯死。  相似文献   

12.
黄瓜根腐病是近年来温室黄瓜生产上大面积发生的一种根部病害。据调查,一般田块发病株率在5%~15%,重病田高达50%以上,甚至导致植株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主要发生于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前期,其发病株率几乎等于损失率,而且该病随着设施栽培面积的增加和栽培年限的延长,发病逐年加重,应引起广大菜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是洋县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该病属区域性流行的真菌性病害.主要靠气流由陇南传人洋县。一般流行年份.造成损失10%~20%,严重流行年份.造成损失5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绝收。2010年宁强、勉县在冬田就发现单片病叶和发病中心.该病具有发病早、菌源量充足等特点。为了有效地防治该病,笔者现介绍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根结线虫病是山药生产上的顽固性重发病害,严重制约了山药产业优质高效发展.为制定精准的药剂防治技术,以'瑞山药'为供试品种,在江西瑞昌和南昌建立试验点,采集、鉴定试验点供试田块山药根结线虫种类,监测土壤中根结线虫2龄幼虫(J2)数量消长动态及山药根结线虫病发生动态,进行病害药剂防治适期研究和施药技术研发.结果表明,试验点...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辣椒病害中,植株表现萎蔫的病害主要有辣椒疫病、青枯病、根腐病等。近几年,这几种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发病田块达50%以上,重病田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辣椒产量。为此,现将辣椒田中常见的几种萎蔫型病害发生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发病症状识别1.1辣椒疫病整  相似文献   

16.
上海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生情况我县水稻条纹叶枯病曾在60年代初期流行过,特别是1963年发病较重,一般田块发病株率10~20%,严重的田块50%左右,个别田块达80%以上。随着双三制(双季稻配种元麦、大麦)面积不断扩大,病害的发生也随之越来越轻,多年来,没有被人们重视。至1985年起我县又重新恢复推广种植单季稻配小麦,病害又重新抬头,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89、1990年连续大流行,1989年未防治的田块,一般发病株率20~30%,1990年未防治田块一般发病  相似文献   

17.
单季籼型杂交稻与小麦轮作,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在小麦播后6~10 d开始出土,出土数量消长呈单峰型。峰期早迟年度间差异大,约在播后14~34 d。降雨、温度、土壤湿度对杂草出土高峰期早迟均有影响,一般田块禾本科杂草出土后成苗率在46.4%~65.9%,最低田块仅约37%左右。禾本科杂草出土越早,成苗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黄秉钧 《植物保护》1988,14(2):18-18
香料新品种毛鞘茅香,冠锈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叶及叶鞘出现橙黄色椭圆形小病斑,后期病部变黑,破裂之斑点形似王冠。 该病在春秋两季茅香田均可发生,以春季受害最为突出。主要有3个发病时期:始发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病株率0—7%;高峰期在5月底至6月上旬,病株率39—96%;衰退期在7月上旬,茅香老化成熟时。冠锈病的发生,除和气候因子外与田间肥力有关,调查结果表明,新老茬茅香田凡肥力高长势旺的感病率高,病株率95%(病指2.09);肥力低的田块病株率39.0%(病指1.36)。 茅香冠锈病茵(Puccinia coronat)  相似文献   

19.
小麦纹枯病(Pellicularia gramineum Ikata et Matsmura)是一种土传病害.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近年来,该病在我市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小麦-水稻、小麦-玉米连作田发病面积大、为害重.一般田块病株率40%~70%,减产10%~20%.重病地病株率100%,减产达30%以上.目前小麦纹枯病已上升为我市春季麦田一大病害,成为制约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因此,认识和掌握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对策,对提高小麦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枝江市水稻病害异常发生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枝江市位于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68万hm2。按播种及栽插方式分为直播田、移栽田、抛秧田、机插田等,根据田间管理前茬及时间的差异又可分为早稻、中稻、一季晚、二季晚等等。4月中旬到8月上旬均可在我市水稻田插秧。由于存在栽插时间的延长,种植田块的差异等条件,我市水稻病虫发生为害重,防治压力大,特别是2009年,水稻病害异常发生,使局部田块受害重,损失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