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依托湘潭市市辖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通过对2009-2012年土壤样品化验数据分析,初步摸清了耕地耕层土壤的养分含量水平,并对土壤样品状况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2年湘潭市市辖区耕层土壤的pH平均值分别为5.8、5.9、5.9和5.6,处于低等级土壤pH的耕地面积从2009年的34.85%增加到2012年的47.35%,土壤有酸化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4.3、35.4、32.4和37.0 g/kg,碱解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9.0、160.6、190.8和164.1 mg/kg,平均93.07%土壤有机质和98.87%土壤碱解氮的耕地处于适宜、高和极高的等级,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偏高;有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2、18.3、10.3和31.9 mg/kg,前三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平均83.94%处于极低、低和适宜的等级,2012年骤然增加并高于适宜等级,有82.17%处于适宜、高和极高的等级;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25.6、169.7、116.7和148.0 mg/kg,平均78.84%的土壤速效钾处于低和适宜的等级,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2.
南京城市林业土壤的肥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壤,分别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林业表层土壤(0~20 cm)的容重大,孔隙度和渗透性小;土壤质地以粉壤土为主,所占比例为60.42%,土壤中普遍含有砾石,但含量不是很高;土壤以中性土和碱性土为主,非天然林土壤的pH明显高于城郊天然林下土壤;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偏低,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偏高,非天然林土壤中有效磷富集,但城郊天然林土壤有效磷缺乏,土壤速效钾富集。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25 mL/g和0.31 mL/g,脱氢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32.14 mg/g和20.91 mg/g,碱性磷酸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16.7 mg/kg和9.5 mg/kg,纤维素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002 1 mg/g和0.001 mg/g。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有显著相关性,是表征城市林业土壤肥力的重要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3.
响水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响水县耕地0~20 cm土壤样本5 366个,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可溶性盐分。结果表明:响水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且分布不均,平均含量为15.2 g/kg;土壤全氮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92 g/kg;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平均值为14.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且分布不均匀,平均值为98 mg/kg;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明显降低,平均值为0.43 g/kg;土壤pH值平均为8.10,属碱性土壤;施肥结构存在问题。结合响水县的作物种植种类、土壤类型及土壤养分状况提出与之相应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简称务川县,以下同)境内5乡10镇耕地土壤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分析评价了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全氮状况及其等级分布,结果表明:调查区耕地土壤pH平均值为6.16,总体呈微酸性,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5.49 g/kg、155.15 mg/kg、13.41 mg/kg、1.80 g/kg;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均较多分布于Ⅲ等级,比例分别为43.2%、35.2%、60.2%,全氮较多分布于Ⅰ等级,比例为36.6%,各乡镇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全氮集中处于中上等水平。同时探讨土壤对作物的适宜性,以期对县内的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民广场园林土壤理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深圳市民广场园林土壤进行了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民广场园林土壤以多砾质壤土为主,土壤石砾含量高;表层土壤容重大(平均值达1.62 g/cm3),总孔隙度低(平均值40%);土壤pH值较自然土壤明显增高,pH平均值为7.79;68%的土壤电导率不达标,平均值为1.3 mS/cm;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处于缺乏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6.9 g/kg和4.3 mg/kg;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处于极缺水平,平均值分别为0.35 g/kg和29.0 mg/kg;土壤速效钾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值为101.4 mg/kg。  相似文献   

6.
宁夏引黄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比1985年和2005年两次土壤调查结果,发现宁夏引黄灌区20年来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趋于增加,速效磷质量分数明显增加,速效钾质量分数趋于降低.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14.18g/kg,年增幅平均为0.4%.耕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趋于增加,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为0.945g/kg,增幅为0.9%.耕地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变化不大,平均为54.48~65.77 mg/kg.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为34.86 mg/kg,增幅为8.6%.耕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趋于降低.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为150.1 mg/kg,平均年降幅为1.8%.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空间变异以速效磷质量分数变异系数最大,反映出灌区耕地磷肥施用量不均衡.从影响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变化的各种因素方面,阐明了其变异趋势的原因,提出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开展以增施有机肥为中心沃土工程等培肥地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河南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河南烟区435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平均值为135.6 mmol/kg,pH值平均值为7.18,各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质13.03 g/kg、有效氮59.45 mg/kg、有效磷13.93 mg/kg、有效钾142.94 mg/kg、水溶性氯35.75 mg/kg。针对河南省烟区植烟土壤养分状况,提出了稳氮、增磷、补钾、降氯的施肥措施,并应适当调节烟区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8.
杨怀燕  周斌 《现代农业科技》2022,(18):120-123+127
在剑川县耕地区采集0~20 cm土壤,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分析变幅、平均值、变异系数及养分丰缺情况,明确剑川县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剑川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变幅分别为7.19~169.08 g/kg、32~664 mg/kg、4.0~361.4 mg/kg、33~753 mg/kg,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2.52 g/kg、209 mg/kg、32.9 mg/kg、150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45.13%、37.56%、106.16%、69.03%;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含量普遍很丰富,有效磷含量普遍中等,速效钾含量普遍缺乏。剑川县土壤养分总体良好,但各乡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旬阳市植烟土壤主要肥力指标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综合适宜性,采集125份土壤样本,检测pH、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土壤肥力指标法对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含量、分布特征和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旬阳市土壤pH值在5.52~7.23,空间分布整体以中性偏弱碱为主,适宜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南部和西部,面积占66.52%;碱解氮含量在6~536 mg/kg,平均值为100.92 mg/kg,空间分布整体偏低,偏低区面积占81.95%,适宜区面积占17.51%,成斑块状主要分布于西部、中南部和东部;有效磷含量在5.87~743.06 mg/kg,平均值为46.01 mg/kg,空间分布整体偏高,偏高区面积占98.4%,适宜区分布于西部和中部,面积占1.48%;有机质含量在1.61~30.16 g/kg,平均值为11.61 g/kg,空间分布整体偏低,含量很低面积占40.58%,适宜区面积占0.27%,主要以斑点状分布;速效钾含量在2~542 mg/kg,平均值为162.72 mg/kg,空间分布以适宜和偏低为主,适宜区分布于北部及东南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遵义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在14个县(区、市)采集有代表性的耕地土壤样品90 712个,检测其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应用Excel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遵义市耕地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的平均值分别为6.82、29.63g/kg、1.76g/kg、146.70mg/kg、17.56mg/kg、309.77mg/kg、130.91mg/kg。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全氮处于上等水平,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处于中等水平。与贵州省耕地土壤平均值相比,土壤pH、有效磷、缓效钾分别高10.89%、3.60%、14.21%,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分别低16.58%、10.66%、7.53%、6.26%。与遵义市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分别增加1.13%、26.67%、122.78%,碱解氮和速效钾降低4.98%、0.09%,碱性和强酸性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增加73.87%和16.02%,强碱性、中性和酸性耕地面积比例降低287.50%、69.59%和60.25%。  相似文献   

11.
从容器苗苗圃的水源、水质要求出发,介绍了灌溉功能区域划分及灌溉设计苗木繁殖区灌溉设计要求,并提出了苗圃中的给水管道设计、灌溉泵站设计及灌溉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西北旱区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适宜当地干旱生境下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栽培参考标准模式,在甘肃省民勤特早熟棉区选择试验点,以‘酒棉8号’棉花新品种为试验品种,在每公顷18万株~33万株密度下,设2250 m3/hm2、2550 m3/hm2、2850 m3/hm2、3150 m3/hm2、3600 m3/hm2和4200 m3/hm2 6个全生育期不同滴灌量处理,应用WET-HH2型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速测仪,在每次定额滴灌2天后测定20 cm、40 cm、60 cm、80 cm和100 cm 5个不同土层的体积含水量(VWC),观测土壤VWC下降至20%时所需的间隔天数。结果表明,20~60 cm土层VWC受自然蒸发和棉花植株蒸腾失水的影响明显,在3600 m3/hm2滴灌量下,籽棉产量最高,平均达到每公顷4414.5 kg,为民勤特早熟棉区适宜的膜下滴灌量。在生产中可供参考的标准膜下滴灌模式为:全生育期共滴灌8次,首次在6月20日,末次在8月30日,每次滴灌定额为300~525 m3/hm2,不同生长时期滴灌的间隔时间为8~15天。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水量对滴灌哈密大枣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宁  唐启勇 《农学学报》2014,4(1):57-59
为了研究不同滴灌灌水量对哈密成龄大枣生长的影响,在灌水次数相同的情况下,设置了5个灌水处理,观测了全生育期内大枣的生长指标(新稍长度、新稍茎粗等)。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各个生长指标都随着灌水的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滴灌哈密大枣的灌溉定额为720~780 m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谢磊  郭纯青  方荣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34-12837
玉林市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市社会需水量的60%以上,灌溉用水管理在玉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玉林市灌溉用水现状和农业产业结构,分析了灌溉用水量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对典型灌区用水量进行测定,并根据不同作物的用水定额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制定各种灌溉用水方案,实现灌溉用水总量控制;预测了玉林市今后一定时期内的灌溉用水供需关系。结果表明,玉林市灌溉用水基本达到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5.
农业灌溉水源对灌溉设备堵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复杂多变的灌溉水源对灌溉设备运行效率的影响.文章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的堵塞和堵塞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堵塞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同时针对不同来源的我国农业生产灌溉用水状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针对各种水源造成的灌溉设备堵塞的解决方法.认为可针对具体水情采用过滤、水化处理、电去离子水软化技术和运用生物净化技术等方法,从水的源头治理、灌溉系统堵塞问题.也可以交叉使用多种处理技术,综合考虑,从基本国情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坚持科学态度,努力探索研究出经济实用、技术可行的灌溉系统.  相似文献   

16.
试验初步探讨了井灌水稻晒水池及灌水渠道的增温作用 :晒水池的增温作用与其面积密切相关 ,面积越大增温效果越明显 ,晒水池中约 1/ 3的面积对于增温作用较大 ;灌水渠道也有明显的增温作用 ,渠道越长增温作用越强 ,但断面流量大影响增温效果 ;晒水池、渠道的增温动态与气温变化规律相一致 ,白天的增温作用明显大于夜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安徽省天长市二峰灌区经过多年农业灌溉用水计量摸索出的一些简单实用且符合一定精度的计量方法,及在实际计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其他灌区灌溉用水计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200、400、600、800、1000ml纯净水定期浇灌无土栽培的种芋大小基本相同的魔芋,结果表明:浇灌600ml纯净水的魔芋长势最强,产量最高。同时对魔芋无土栽培的灌水方式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灌水量和灌水周期对温室新几内亚凤仙生长的影响,初步得出了温室中新几内亚凤仙生长的最佳灌水量和灌水周期.试验表明,灌水量和灌水周期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新几内亚凤仙生长的影响主次和程度,因新几内亚凤仙生长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灌水量和灌水周期应根据生长阶段和生产实际情况的不同分别确定.  相似文献   

20.
谭军 《农技服务》2011,28(2):235-236
开展了成熟期不同灌溉量对白肋烟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肋烟在成熟期灌溉水能有效提高烟叶的上等烟比例及可溶性总糖,降低总氮、烟碱含量,使调制后烟叶化学成分趋于协调,同时能有效提高白肋烟的产量、质量,其中以每株灌溉水3kg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