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论“自然式盆景”》一中,对其生成的思想根源作了历史性的分析,以及自然式盆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辩证地给予说明,并且对它的艺术特征、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里我想就自然式盆景的基本要素、艺术品质及创作技法作进一步的论述,意在对自然式盆景有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围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古老的中国盆景艺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普及程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在盆景创作和理论探讨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这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白发到自觉、从继承到创新的时期。在不断增加的  相似文献   

3.
陈华强 《花木盆景》2003,(12B):17-17
何谓“规则式”?何谓“自然式”?依笔的一孔之见,“规则式”的盆景应指的是在造型上按一定规定要求,采用相对固定的几种模式,按一定的方法方式创作出来的盆景。“自然式”盆景指的应是有一定的造型方法和规律可循,但法无定法、没有一定的固定模式规定,采用的是因材施艺的创作手法,创作出来的盆景有如自然界中的树木多种多样,故日“自然式”。  相似文献   

4.
笔者向来喜欢悬崖盆景,经多年实践对其艺术渐悟理解,曾在有关杂志发表多篇文章阐述观点。近日,鉴赏了吴成发先生及韩学年先生各自的悬崖盆景,对岭南悬崖盆景艺术加深认识,觉悟精华,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枯干式又称枯峰式、腐干式,大多以表现古、老、病、残的形象,显示其历尽沧桑、时光久远之艺术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树干呈枯木状,树皮多斑剥脱落,木质部裸露,但尚有部分“水线”(韧皮部)上下相连。其上多有木质部腐烂形成的沟、槽、孔洞,以及各种疙瘩、疤痕。但树冠仍呈现青枝绿叶,尤似枯木逢春,更似返老还童。它充分表现了苍古、野趣及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以古朴优雅、老态横生的艺术感受(图1)。  相似文献   

6.
7.
陈顺远 《花木盆景》2006,(12):34-35
挂屏(壁)式盆景是仿效国画、书法并融合贝雕、树皮画等造型技艺的新颖形式,其品味高雅、意趣清新。尽管近年来展示出的作品不多,但深受艺术界人士的喜爱。一般来说挂屏式是指立于儿架上可摆设在台面上的盆景,挂壁式是指挂于墙壁上的盆景。其表现形式和艺术意蕴均为“立体的生物画,有字的神韵诗”。挂屏(壁)式在立意、构图、造材、造景、养护等方面,既同于山水盆景,但又有明显的不同和难度。在立意方面与一般盆景是一脉相通的,同样是以“立意为先”和“景随情出”来构图、造材、造景。但不同于另一种“因材施艺”的盆景作法,如果事先“情不动于心”和“意不在笔先”,随意去布局造景,这样搞出来的景观就无处可藏其“气”,不知所云,不可能产生无声润物、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因此要创作出好的挂屏(壁)式作品来,其创作意识要高于一般盆景,必须懂得一些  相似文献   

8.
读了李新先生《我看盆景》一文,最初认为这些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近期又读到“盆景论坛”栏目刊登的几篇文章,发人深省,觉得其中真有问题,且是大大的问题,从中也折射出盆景理论研究的薄弱和媒体的尴尬,便有话要说,这里只就盆景何谓高等艺术一题谈一些看法。一、衡量艺术门类高下的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汉时就有了盆景,可说是历史悠久。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至今出现了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动式盆景等各类盆景。各类盆景又有许多艺术形式,而又以树木盆景出现的艺术形式最多,诸如云片式、游龙式、三台式、掉拐式、六台三托一顶式、风吹式……以上诸式,现在称为“规则式”。另有不可名状的“自然式”。  相似文献   

10.
李伟 《花卉》2008,(7):32-32
盆景艺术创作过程,作者因受价值观、方法论和心理作用的影响,常会产生偏烦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自盆景大师胡乐国先生《谈“传统”》一在本刊刊出后,盆景理论界的反响很大,近来边疆拜读了相关议论章,遂想就“传统”、“规则式”、“继承传统”与“创新”作一些诠释,试图理清概念,并就教于识。  相似文献   

12.
13.
本期刊发刘传刚先生多年精心准备的一组创新之作,共内容、形式都颇为新颖,站在提倡中国盆景创新的角度,这种探索意识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编者,我们期待着盆景艺术领域中的创新和探索,唯如此,我们盆景事业才能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临水式树木盆景宛若斜干式盆景,只是倾斜的角度较大,主干斜出盆外,横生枝展,但不倒挂下垂,如临水伸向远方,一般不低于盆沿。选盆以较深的圆形盆或六角形盆为好,盆有一定高度,才能衬托出主干伸向远方的临水之感,如用浅盆,应陈设于较高的几架上。现将几款制作造型述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翔 《花木盆景》2005,(6):14-15
推出“盆景作权”问题的讨论,应是缘于大伙对沽名钓誉的反感及维权法律意识的提高,旨在规范盆景艺术活动,推进其健康发展。此举得到诸多盆景爱好的热烈响应,纷纷撰,提出自己的看法及解决的途径,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我想,这个问题不仅于盆景圈,甚至于法学界也束手无策,其原因在于盆景存在着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植物“可变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盆景源于中国,在许多关于中国盆景制作技法与鉴赏的理论当中,对于“气韵”的追求和研究一直相当沣重。在权威的《汉语大词典》中,对“气韵”一词的具体解释是“指章、书画风格、意境或韵昧”。那么,引申到盆景艺术上来,气韵是指盆景艺术作品的风格、意境或韵味。但是,如果  相似文献   

18.
素材分析 该桧柏系山采直干的盆景素材,基部直径18cm,干高150cm左右。干通直平庸,在高125cm处,开始向右折裂扭转为两股。仅此变化,让作者产生了创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19.
日前同好论及《花木盆景》今年第四期张锋先生《品思“台风”中的大陆盆景》一,笔认为,张先生中“多言不是”并非“讽喻”,而是让人“收视反听”,意在“警觉”,旨在“革新”。有的事实言谏也是笔的代言。但张先生章立论事关全国盆景评判,有的观点就失之偏颇。对两岸盆景比较,“品思”也缺客观与深层的透视,  相似文献   

20.
彭建 《花木盆景》2006,(1):16-17
近些年来,走访了一些名家名园,并多次参观全国各种盆景展览,欣慰中国盆景艺术知识普及较快,发展速度迅猛,正以特有的民族个性和风格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欣慰之余,也深感有些作品漠视自然、浅化时代,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缺乏热情,作品表现乏力。即使一些比较贴近自然和社会的作品,也面临模式化的困扰,缺乏新的创作思想和新的表现形式。还有一些作品则停留在桩体“技艺”上,忽视盆景“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