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小龙 《甘肃农业》2005,7(7):45-4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要求,亦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本文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有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生态环境需要耗用一定份额的水资源。本文在界定生态用水内涵的基础上,估算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用水量。同时论证了水资源短缺的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黄土高原生态植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应遵循自然规律,发掘生态功能强的植物种类,创建良好的混交植被结构,强化投入、管理和生态教育等相应对策.提出应变"以经济效益为主"为"突出生态效益,进行经济效益时空补偿"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牛草山破损山体的实际出发,以维持地方生态安全,提高绿化覆盖率,重构山体植被和提升环境生态质量为目标,对牛草山的植被生态恢复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牛草山山地风电场及其他山地风电场植被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保障城市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研究越来越被重视,其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方法渐趋科学。对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与支撑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分析黄土高原的历史和现状入手,论述了黄土高原生态自然恢复的可能性,认为自然恢复要有干预恢复作启动,着重指出了干预恢复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在充分考虑该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背景之后,构建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所必需的支撑体系和维持体系,并进一步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 设的难点,且一直是植被恢复的重点区域。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植被恢复研 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加快,各项建设事业也在高效推进着,水利水电工程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其建设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工作开展得更加有条不紊。在关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必须强化关注,其中就有植被生态恢复方面的问题,该问题如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对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做好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植被生态恢复工作任务繁重。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相关工作实际,以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植被生态恢复作为研究主题,首先分析了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对植被生态产生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恢复植被生态的原因和意义,总结了植被生态恢复工作的基本特征及具体内容,最后提出了做好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植被生态恢复工作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9.
郑丽华 《北京农业》2012,(12):196-197
煤炭资源开发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效应,可从源头入手,分析提出目前国内较成熟的实现生态恢复建设的途径,并探讨煤矿企业生态恢复成本。  相似文献   

10.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影响植被重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填埋场生态恢复植被重建的模式,并付诸于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进行可行性试验,获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区乔木、灌木和草地这3种植被恢复类型是否能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以及坡向对SON的影响。【方法】以分别生长在阳坡和阴坡的沙棘和杏树、阳坡草地为研究对象,玉米地作为对照,采集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析坡向、树种对土壤养分及SON的影响。【结果】植被恢复显著增加SON含量,在0~10 cm土层增加尤为明显。SON占可溶性总氮的比例平均为84%,草地的比例显著最高。不同植被间SON含量差异显著,与玉米地相比,沙棘林土壤SON含量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杏树林,草地在10~40 cm土层未达到提升水平。阳坡比阴坡土壤SON含量高,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现相反规律。土壤SON与可溶性总氮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结论】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显著增加了土壤SON含量,沙棘林在增加土壤SON含量方面优于杏树林及草地,阳坡环境对于土壤SON的积累效果优于阴坡环境。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及其有关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植被现状,阐述了其建设历程并系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期准确地把握当前的植被建设。表明植被建设应当是包括农作物在内的广义植被建设,不可"头疼治头,脚疼医脚"。需要加强对优良乡土植物种的繁育及试种,改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传统技术,充分考虑天然植被在立地类型划分上的意义,重视适地适树以及合理的群落结构。提出了一些值得阐明的问题,试图从作物栽培与林草植被建造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特点中,使植被建设思路更清晰、更完整。  相似文献   

13.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区植被恢复演替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恢复演替的系列是:猪毛蒿群落—铁杆蒿和茭蒿群落—黄背草群落、大油芒群落和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灌丛、黄蔷薇灌丛、沙棘灌丛和虎棒子灌丛—山杨林和白桦林—辽东栎林。演替系列前期,为植物群落作用下土壤性的内因动态演替,后期是由群落内光强度减弱而引起的群落内因动态演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30a植被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的坡耕地由于不合理的人为干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较弱,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肥力,不同恢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肥力的改善作用不同,恢复30a,脲酶活性增加33%~213%,磷酸酶活性增加275%~394%,蔗糖酶活性增加70%~210%,纤维素酶活性增加24%~48%,过氧化氢酶增加32%~96%,多酚氧化酶降低23%~29%,淀粉酶变化规律不同.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其生物特性不同,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也不同.相关性分析说明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其它因子相关性相对较强,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广西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3个方面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喀斯特地区2015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空间特征,以期为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上呈现与喀斯特地貌类型区一致的空间分异特征。高承载区主要分布在峰林平原,中等承载区主要分布在峰林谷地,低承载区分布在峰丛洼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生态恢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层次的土壤酶活性测定和分析来评价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质量。[结果]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在0~20 cm土层活性较大。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大小总体上是草地>针叶林>灌木林>阔叶林>农田,尤其以蔗糖酶和磷酸酶最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脲酶与蔗糖酶呈极显著相关,与磷酸酶呈显著相关;磷酸酶与蔗糖酶呈极显著相关,与脲酶呈显著相关;蔗糖酶与脲酶和磷酸酶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与其他酶关系均不显著。[结论]在植被恢复过程中,优化不同的经营模式和恢复措施,以期达到最大的生态的、社会的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纸坊沟流域为例,选择农田(大豆)为对照,分析不同林龄(12、25、30 a)刺槐、油松、苹果、柠条、沙打旺等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等的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沟壑区纸坊沟流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各层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且有一定的表聚性,其中刺槐表聚性表现最明显。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均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改善土壤肥力,其中尤以刺槐的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黄土高原退耕区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中植被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问题,以农地(F)为对照,对天然侧柏(B)次生林、不同林龄(5、20 a)刺槐人工林(C5,C20)、荆条灌丛(H5)和苜蓿草地(M)6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植被恢复,物种丰富度均比农地增加,乔木>灌木>草本;群落丰富度指数撂荒地最高,农地最低,顺序为:H5>C20>C5>B>J>M>F;Simpon优势度指数,B>C5>C20>J>M>H5>F。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C20>C5>B>H5>J>M>F;Sheldon均匀度指数:B>C20>C5>J>M>F>H5。通过植被恢复,物种数量提高,群落多样性改善,有利于植被生态效应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