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192-193
"场外"乡贤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之一,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去,但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乡村"沦陷"、与原乡村治理主体的良好协同不足以及乡贤回归的"居留"支撑和制度保障缺失等问题,文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着眼于信任维度下的互惠共赢的建立、网络维度下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力以及规范维度下的共享价值规范体系,以纾解"场外"乡贤融入乡村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乔亚飞 《乡村科技》2022,(14):14-17
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是推动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解读社会资本理论与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内在关联,可以发现信任、网络、规范三要素分别构成了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基石、载体与保障。然而,乡村社会资本在乡村转型过程中日渐式微,信任基础薄弱、参与网络不发达、社会规范欠缺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鉴于此,需要从信任、网络、规范三要素入手增量社会资本,通过培育多元主体的公共精神和共同体意识等手段来构建协同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以农协为代表的社会组织通过参与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社区营造等领域的活动,弥补日本政府在乡村建设的空缺方面,帮助农村重新焕发活力。本研究立足上胜町的成功案例,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将成功经验和具体的措施归纳总结,并结合中国国情与农情,提出"外引"和"内培"社会组织并重、从制度层面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保障、激活乡村价值观、推行"人、地、产、天"结合的系统性发展理念等启示。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是行动个体为了获取稀缺资源,以信任为核心,以互惠规范为基础,参与各种社会关系网络,通过正式的规则和非正式的规范,获得社会资源的总和。本文基于青岛市城郊农民社会资本状况的实地调查,从社会网络规模、网络水平、网络密度、网差、网顶、信任、互惠、参与、规范等九个方面测度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农民的社会资本存量普遍较低,传统社会资本正在不断解构,现代社会资本还没有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5.
德国在乡村建设中注重以"高保护"为手段、以"等值化"为目标、以"合作化"为路径、以"可持续"为追求推进乡村长远发展,呈现出劳动生产率高、农民收入高、生态环境好、城乡差距小的发展格局。其主要经验和启示是: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参与热情;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乡村发展品质;要注重产业培育,增强乡村发展动能;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乡村永续发展;要加强土地整治,提高保护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乡村精英是农村社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农村问题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分析了家族关系网络、信任关系网络、上层领导关系网络和经济资本等因素对乡村政治精英地位确立的影响,阐述了社会资本在政治精英确立过程中的作用,着重论述乡村政治精英在农村社区发展中整合社区内部资源网络、维护乡村社会道德规范、提升社区信任和连接外界的社会关系网络和资源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政治精英与社会资本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环境治理要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作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分析了村域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现代农村社会原始性村域社会资本流失严重,新型村域社会资本尚不成熟;村域社会资本3个基本内涵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其中社会信任促使形成多元主体的合作机制,社会网络助推搭建主体利益表达与沟通机制,社会规范推动形成环境规范约束机制.因此,建议发掘并重塑原始性村域社会资本、培育业缘为基础的新型村域社会资本,以建设现代村域社会资本、提高农村居民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飞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34-236
以信任、规范和参与网络为特征的社会资本,为我们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的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发掘社会资本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长效运作离不开村民主体的广泛参与。通过对陕西M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的实地调查,发现以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和社会信任为要素的社会资本,对控制村民私利最大化倾向、促进村民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有明显正向作用。研究表明,社会网络有助于促进村庄利益沟通协调,增强利益共识,化解利益冲突;社会规范能够约束村民的环境行为,提高个体对其他村民参与集体行动的确定性,增强村民的参与信心;社会信任有助于推动优势资本交换,吸纳村民为人居环境治理投资,降低人居环境治理成本。三者共同作用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可依赖性和可预测性,促进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增强农民发展能力,社会资本是农民发展的关键因素.社会资本主要由信任、人际关系网络和规范三个重要部分组成,社会资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团结合作、规范经营行为、获取外部资源、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加快了社会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仰是乡村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治理元素。它具有凝聚精神力量,促进乡村社会整合、提供社会资本,实现乡村社会善治、搭建娱乐平台,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乡村经济繁荣等重要价值。因此,要通过尊重民间信仰人士权利,引导参与乡村公共事务、规范民间信仰组织发展,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引导"和"管理"结合,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等途径,实现民间信仰在乡村治理中的内在价值,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兵霞 《现代农业》2023,(6):97-101+112
农民合作社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户增收的关键。研究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多元主体引导农户参与,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基于D村的实地调研,借助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构建框架,分析影响农户参与的相关因素,得出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受农户个人利益和价值偏好、农户与合作社的资源适配度以及农户与合作社的信任关系等因素影响。因此,应该规范制度建设,保障资源与利益分配公平;加强宣传,提升农民参与度;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主体素质。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引导农户主动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乡村产业的发展,打造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美好乡村,实现乡村生态振兴,需要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多中心治理理论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运用可以有效规避传统政府治理的不足。借鉴日本、美国和德国三个国家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经验,以及中国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中国农村发展实际情况,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生态环境有限政府、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村民、农村自治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七位一体”多中心治理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晶 《农家参谋》2022,(8):13-15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关系到乡村振兴其他方面要求的完成.从传统到多元化治理模式与乡村社会发展需要互相适应,需逐步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这样可以在乡村建设中充分调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项资源,增强乡村社会发展活力.本文明确界定了乡村治理实践中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深入探讨了实现"治理有效"的机制创新策...  相似文献   

15.
陈霞  李哲敏 《农学学报》2023,13(1):79-87
科学评估农户社会资本状况与群体差异,以提升农户社会资本水平,发挥社会资本对乡村治理的正向作用,推动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基于乡村治理的视角,从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和社会规范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测度农户社会资本状况,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各维度的权重大小依次为社会规范、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社会声望、社会网络。农户社会资本指数均值为0.608,5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任(0.755)>社会参与(0.631)>社会声望(0.620)>社会规范(0.588)>社会网络(0.417)。新老两代农户间社会资本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教育背景农户间的社会资本指数及社会网络、社会参与、社会规范具有显著差异,且均随着家庭成员最高学历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不同成员身份农户的社会资本指数及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具有显著差异,家庭成员中有村干部、党员、军人(含退伍)的农户的这几个指标均高于普通农户。调研地区农户社会资本状况处于较低水平,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政治素养可以提高农户...  相似文献   

16.
建设现代文明乡村社区既是农村社区治理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科学统筹城乡发展,适于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社区化治理必须开创新的思路,系统改革国家乡村社会发展战略,根本改革国家财税分配体制,加大乡村一级社会各项事业综合发展的财政投入;走乡村社区化发展道路,系统建设发展承接中国城市化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乡村社区各类公共治理平台;强力推进乡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和乡村社区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着力发展乡村社区经济、乡村社区文化、乡村社区教育,保护乡村社区农业生态环境,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起到了联结各个治理主体的作用,有效扩展了乡村治理的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着重探究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网络建立、治理效率,多元主体参与规范性等方面的积极效果;发现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缺乏法律法规保障、有效监管、发展动力等问题,提出构建制度化管理体系、加强监管与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人才引进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组织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在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社会组织自身资源禀赋的考量以及乡村的发展现状,利用扎根理论和NVIVO软件对影响社会组织有效嵌入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内部管理、资金、人员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社会组织嵌入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为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乡村振兴,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要正确认识到社会组织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建立起乡村振兴集体行动机制、构建乡村振兴人才网络机制、完善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及资金筹集渠道,构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促进社会组织的有效嵌入。  相似文献   

19.
乡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农牧区乡村环境治理,不仅关乎着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关乎着农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传统乡村环境治理模式陷入困境,寻求多元参与的乡村环境治理模式成为方向。以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社会资本介入农牧区乡村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农牧区乡村环境治理的困境,同时从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社会网络3个方面提出了突破农牧区乡村环境治理困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S村为例,分析在乡村社会的变迁中构建乡村凝聚力主导力量的变化,探讨作为乡村内部自生民间文化的村庙文化复兴对于乡村凝聚力再造的现代层面的意义。在乡村凝聚力的再造中,S村的村庙文化复兴对于该村的社会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为其提供信任基础、秩序规范以及网络纽带的积极意义。村庙文化复兴再造S村的凝聚力效果显著,对其他乡村凝聚力的再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